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2017-04-16 调查报告

杏园乡位于安定区东南部,距市区40公里,辖9个村76个社9000余人,全乡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万亩。XX年人均纯收入1950元。全乡平均海拔2200米;年降雨量420mm左右,60%的水被无效蒸发。长期以来这里十年九旱,生产条件十分严酷,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为解决干旱问题,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近来年,杏园乡在安定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抗旱实际,把推广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目标,大力推广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促进了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XX年杏园乡种植马铃薯2.8万亩,总产量达4万吨,农民增收2400万元。依托全省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全乡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3200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陇薯3号2600亩,在今年上半年遭受60多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夏粮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下,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的陇薯3号长势喜人,夺得了全面丰收。根据对同一地块陇薯3号是否覆膜对比试验,据测算全膜亩产1986.7公斤,露地亩产1435公斤,全膜比露地亩增产551.7公斤,增产率38.4%。康庄村农民韩秉仁XX年种植全膜马铃薯2.2亩,亩产2655公斤,比露地增产1937公斤。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真正实现了特大灾害年份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使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巨大抗旱增收潜力,从而更加坚定了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决定和信心。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五抓五到位”:
一是抓领导,责任靠实到位。杏园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顺应天时、顺应市场、调整结构,把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科技推广步伐、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研究制定了《杏园乡XX—XX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包村干部为成员的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与各村签订责任书,纳入农村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认真落实“四定”(定地块、定任务、定时间、定奖罚)管理责任制和技术人员“四包”(包规划、包质量、包技术、包验收)技术责任制,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明确任务、分工负责,深入村社发动群众抢时抢墒覆膜,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进展。全乡仅一周时间完成全覆膜3200亩,占任务3000亩的`107%。
二是抓宣传,群众参与到位。乡上把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作为工作的切入点,逐村逐社召开群众会议,大力宣传全膜双垄沟技术具有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和增产增收的旱作优势,大力宣传项目实施政策。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先后举办宣传动员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通过深入广泛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了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障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农民覆膜的积极性。同时,印发《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全膜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各XX份,下发到基地内各农户,使项目实施宣传资料到户率达到了100%,进一步提高了农户对覆膜技术的知晓率。
三是抓融资,物资配套到位。杏园乡在落实项目配套补贴地膜的同时,加大农户自筹力度,并将农资补贴重点向示范片带倾斜,确保物资配套到位。在康庄、李河、牛营等村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种植重点片带,在省、区亩均补助项目资金20元的基础上,乡上每亩再增加补助25元,使补贴资金达到所需地膜资金的一半,切实解决了群众自筹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乡上调进地膜14吨、良种230吨、稀土旱地宝1000袋,购置覆膜机4台、起垄机26台、点播器224个、划行器100个、打孔器100个,组织基地内农户备化肥150吨、农家肥3000方,保证了覆膜和种植任务的完成。

【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相关文章: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报告04-16

农业产业化口号05-11

农业产业化宣传口号05-11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04-16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报告范文04-16

马铃薯购销合同12-04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04-15

*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汇报04-15

xx市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04-15

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04-15

物流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个体私营组织会计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