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XX镇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加快XX镇由“人口大镇”、“资源大镇”、“地域大镇”向“工业立镇”、“农业稳镇”、“文化名镇”的转变。我们对XX镇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有关部门的同志座谈和了解,谈点认识和看法,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XX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独树一帜,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文化遗址,从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历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直到岳石文化,整个史前文化发展的历程都能在这里寻找到轨迹。XX镇还可谓贤者之地,是造车鼻祖奚仲、养贤纳士的孟尝君、勇于自荐的毛遂、汉室儒宗的叔孙通等历史名人的'故乡,他们的佳话在这片土地上世代流传。它是中国最大的汉代冶铁遗址—山阳、巨野所在地,是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实现“贞观之治”的贤相魏征庙、墓所在地,境内有古薛河故道、双庙、魏征井、汉节槐、霸陵桥遗址、钟氏家祠等多处文物古迹。近年来还开发建设了国家AAA级景点大宗村旅游区,其中,宗泽园和玉皇庙可谓典范优雅、别具特色,大宗村也被国家农业部、建设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国资委等部门确定为五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被山东省旅游局、农业厅命名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并享有“鲁南明珠”之称号。
薛国故城遗址,从夏商时期至今,经四千年的风雨而屹立,是鲁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XX遗址,也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代土筑都城之一。
薛国故城宫殿遗址位于XX镇皇殿岗村,东依沂蒙余脉,西傍微山湖畔,南连苏淮平原,北望龙峄两山,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拥有六万余家”的大都会了。薛国故城是我国地面上最长、当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在我镇的城墙有10615米,呈不规则正方形,面积约6.8平方公里。城墙逶迤起伏,现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20至30米。夯层厚19—22厘米,夯窝直径6—7厘米。有城门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于战国时期。居住遗址9处,制陶、冶铁、冶铜、制骨作坊10余处。内城在大城的东南隅,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2750米。墙宽10米左右,城壕宽8米,内城门即西周、春秋的薛城,并一直延续到汉代。
城内外分布有大面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东周和汉代遗址,外城中部,有大规模的战国至汉代的冶铁遗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铁矿石、炼渣和战国、汉代的瓦当。1984年至1986年,山东省考古所在薛国故城发掘数百座、春秋至战国墓葬,出土文物数以万计。1977年,薛国故城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XX缺乏有效的保护,城墙因长年耕翻和雨水冲刷造成城墙墙体流失。XX墙战线较长,牵扯面广,年代久远,年久失修,保护管理难度大。
(2)古薛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困难大。旅游区开发需投入大笔资金并引进专业人员。
(2)产业开发之后面临销售压力,利润回收战线长,旅游区经营运作难以长期维持。
三、XX关于文化保护下一步发展思路与规划
(一)薛国故城的保护范围(城墙外150米,城墙内100米)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规划和新建各类建筑物;城墙顶部及斜坡部分由过去种植粮食作物改为种植根系浅的树木,如枣树、桃树、花椒树等,以达到长期保护的目的。
(二)对于故城的开发,加强规划管理,编制出规划设计方案,为故城城的保护、维修、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严厉整治规划违法行为;狠抓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维修,坚持“修旧如故”的原则,切实抓好XX墙、冶铁遗址等文物古迹的保护、恢复。
(三)系统开发古薛文化旅游产业。整修美化渊子涯至王格庄村的河道,设画廊,铺台阶,方便游客拜祭观瞻古薛国;规划建设薛公馆、田薛祠;打造‘魏征墓、灞陵桥、钟氏家祠、宗泽园一日游’旅游品牌,提高古薛文化知名度;开发古薛国历史和名相魏征相关题材的纪念徽章、工艺品、书画作品等旅游系列产品。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搞好薛国故城遗址保护和开发,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对外宣传的不断加强,XX镇将会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四方宾客的到来,XX在不远的将来也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乡镇文化发展及其现状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08-11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05-17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8-11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08-05
家乡经济文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06
乡村现状调研报告12-16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范文07-30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5-19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4-30
乡村债务现状调研报告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