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1
杨柳依依,山花烂漫,地上的草芽已不再是遥看近却无,而是变成了茂密又细腻的绿茵。
又是一年四月,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来到了这片墓地,来来往往扫墓的人川流不息,空气中夹带着庄严肃穆,凄凉悲婉的气息。春风拂面,带着一丝暖意,杨柳随之摇曳,一派春色正好的景象,可我的心里却苦涩悲伤,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来到一座黑色的大理石墓碑前,上一次来这里时是去年中元节,墓碑经历了半年多的风吹日晒,上一次来打扫过后还光鲜亮丽,崭新如初,如今已是土遮泥掩,周围也长出了些许杂草。
我来到墓前,跪下,伸手拔掉了那些杂草,又抚掉了墓碑上的尘土。姥爷,我来看你了,你在天堂还好吗?在心里刚说完这句话,泪水便潸然而落。往昔历历在目,像电影一样,浮现在心头,犹如发生在昨天。
我与姥爷的记忆,永远定格在了我十三岁那年的冬天,那一年的冬天比以往要冷许多,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那一年,十三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龄,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变故。
把记忆拉回到童年,那个时候的我不谙世事,无忧无虑,扎着两根羊角辫,身着粉红色连衣裙,夏天的时候总喜欢在姥爷家的院子里玩耍嬉戏。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那年是我五岁的生日,早上我刚刚梳洗过后,就听到有人敲门,在母亲的陪同下,一蹦一跳的去打开门,看到姥爷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生日蛋糕,姥爷慈祥的把蛋糕从车把上拿下来,递给了母亲,从那以后,我的每一个生日,都由姥爷陪我度过。
转眼间,我已升上了小学。夏天,每当放学,母亲便会带我去姥爷家,姥爷的院子里种满了玉米,花生还有向日葵。我记得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某天,放学刚进姥爷家门,姥爷便拿着一个向日葵走到了我的旁边,他说,靖儿,这是姥爷刚刚摘下来的,瓜子很饱满,尝尝吧。声音是那么的温柔,就像清风在对花朵喃喃低语。
进了院子里,姥爷又让我去地里挖花生,花生虽然尚不成熟,但是姥爷自己亲手种的,我们爷孙俩看到这情景,依然很欣慰,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姥爷的画也画的非常好,他经常给我画小船,画垂钓的渡江人,画各种各种古时候的人文景物,看的我眼花缭乱,好生羡慕,只可惜自己并不会画,也画不出姥爷这么好看的画来。
再后来,我们搬家了,姥爷便每天来我家,放学一回到家就能看到姥爷迎接我的笑容,我的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在我的印象中,所有外孙中姥爷对我是最好的,因此,和姥爷度过的所有时光都令我至今难忘。
就在我十三岁那年秋天,姥爷检查出了病,是。当时,我们一家人感觉天都塌了,那年的冬天,姥爷便离我们而去了。姥爷的离去如今在我心里留下了遗憾,因为,在姥爷弥留之际,我都没有见上他最后一面。当时冷风呼啸,寒冬腊月,又是夜里九点多,我本来想去,可母亲万般阻拦,怕我一个人在那么黑的路上不安全,所以,我错过了见姥爷最后一面的机会。
与姥爷所有愉快的时光都在十三岁那年的冬天画上了句号,他离我而去了,我最亲爱的姥爷就这样离开我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温柔如清风一般在耳畔不断回响的那声靖儿,再也没有了姥爷对我慈祥的微笑,再也没有了古香古色的人文景物画,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姥爷的离去而烟消云散。
十三岁,我第一次明白了生与死的距离,第一次明白了生命是何其的脆弱,又是何其的无奈,有一些东西并不是你想要挽留就可以留住的,它会被时间无情的带走,任凭你如何呐喊哭泣,它都不再回来。
天空响起了一声惊雷,随即而来的是纷纷落下的细雨,像银针,似牛毛,纷纷扬扬,票飘洒洒。我的面前是一堆刚刚被春雨熄灭的火,灰烬中燃烧着我对姥爷的思念之情。
雨水打在我的脸上,从脸颊滑落,我不知道这是泪水还是雨水,我心里的悲伤在此刻逆流成河,我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倒流,多么希望一切都停留在我的童年,多么希望姥爷还在我的身边,可是这希望在死神无情的镰刀下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我能做的也仅仅只是希望罢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姥爷,若您在天有灵,请带走我的思念,您的外孙女一直在想念着您,愿您在天堂安好,平安喜乐。
不远处,一片杏花的花瓣斜飞在雨中,细雨依旧不停的从天而降,像是在怜悯那些和我一样悲伤的人,那花瓣,似乎是愿意替我把思念送到天堂,送到姥爷的心中......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2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为哀悼介子推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并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在介山,还有思烟台遗址。传说文公焚林,有百鸦绕烟而噪,或围在介子推周围,用躯体遮挡烈焰。晋人感其功德,在此筑起一高台,纪念这些义禽。
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上用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据说,此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 篇3
【正文】: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为哀悼介子推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并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在介山,还有思烟台遗址。传说文公焚林,有百鸦绕烟而噪,或围在介子推周围,用躯体遮挡烈焰。晋人感其功德,在此筑起一高台,纪念这些义禽。
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上用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据说,此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热门】清明节的作文1400字三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