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

2019-11-21 读书笔记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主要讲诉了怎么样进行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给予了教师与儿童对话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一)

  我阅读了《老师,你在听吗》一书,这一著作要求教师仔细思考与审视日常教育中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我们知道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就成为幼儿主要的交往对象,是儿童可以获得依赖、信任、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源泉。

  教师的倾听与支持有助于儿童获得积极地自我价值感与情绪情感。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技能与技巧。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不是一个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被灌输知识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理解新信息或新经验的更为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这句话强调了幼儿应是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没错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将发挥幼儿活动的主体性挂在嘴边,可是我们仍会把理论当成是学习的目标,让幼儿掌握所谓的“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会为自己所提的问题设定一个“标准答案”。如果孩子回答的不是,那么就会让孩子继续回答直到满意为止或者是稍微改变之后再提问。更有甚至老师会终止了他的回答或忽略掉这个孩子的回答。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比较沮丧,表现欲望减弱,也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事情就是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就像《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中说的,“孩子的语言正处于发展之中,或许他们的母语与自己所在的学习环境中的主流语言不一样。”所以,更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理解,耐心去解读。在第六章解读对话中,作者说:“孩子的对话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挖掘。

  比如,对话是否揭示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儿童是以一种有趣的还是出乎意料的方式把新旧观点联系起来?对话是否表露了儿童对新概念或观点的一些困惑呢?”是啊,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朦胧的,孩子的语言表达也是有限的,而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又是那么丰富,成人的理解与孩子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总之,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空间,多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孩子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下产生智慧的火花。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二)

  翻开《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导言中的一个问题就让我不知如何回答了,5岁的安东尼向妈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有两只眼睛,那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一个东西?”

  我当时就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大致是这样解释的:当我们的两眼注视一个物体时,左眼可以看到图像的略偏左侧,右眼可以看到图像的略偏右侧,因为两眼有间距,因此两个图像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完全重合。这样视觉图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的合成、判别,使物体产生了空间的深度感,有了立体感,这就是立体视,然后我们看到的物体就成了一个立体的图像了。

  其实这个现象很普遍的,可是成人往往觉得理所当然,不会去思考原因,但是孩子对很多事物都很好奇,尤其是中班的孩子,他们总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不会去否定孩子的提问,但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如果用网上的理论告诉幼儿我不能保证孩子一定能懂。因此,有时不得不承认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也不得不承认我没有孩子会提问,因为孩子的想法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正因为孩子的想法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成人习惯于抱着一些固有观念看待事物,而孩子他们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就算告诉他们什么原理他们也未必能懂,他们还是以自己的建构方式去认识世界。因此,如果教师不与孩子沟通,怎么可能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怎么能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评价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的?

  这本说道出了“倾听幼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告诉我们如何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去创设对话环境,去收集对话的内容,去解读对话背后的意义等等,从而帮助教师在对话中更加了解我们的孩子,更好地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做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三)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主要讲诉了怎么样进行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给予了我们与儿童对话的一系列知识技能。我觉得对我非常有帮助,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上,还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问题,看完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孩子的世界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妙趣横生。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的想法时多么丰富,时而他们是个开心果:让你捧腹大笑;时而他们是个爱哭鬼:让你束手无策;时而他们又是可爱的小天使:让你爱到不行,而这些都体现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

  作为一个老师,只有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灵去倾听,才能更好地去接近他们,与他们成为朋友。

  仔细听:要想真正了解儿童的想法,我们可以试着放低自己的教师姿态,静静地待在一旁,安静地、仔细地倾听孩子的话语;不要随意地去打断孩子们的对话,他们也需要时间和鼓励去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

  用心听: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用心”。是啊,一颗心,用心灵去倾听,不仅要只听其音还要听其意。相信我们会离他们越来越近,他们也会更亲近我们,更信任我们。我们只有去认真倾听了,才会发现那些令人惊异的花火。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四)

  本书向我们幼儿教师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支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我们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反思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书中提到了“倾听”,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倾听是幼儿学习与他人交谈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行为能力,它是幼儿学会谈话的第一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提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遇到孩子不专心倾听或插话时,提醒过后还是不听往往就是大声训斥,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失去了倾听的兴趣,变得不听、不爱听甚至不会听。在教学活动中变现为:不能安静的倾听、随意插嘴、不能耐心的听完老师或同伴的讲述、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别人的话、环顾四处或做小动作,心不在焉等。

  阅读了《老师,你在听吗》,让我对“倾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解读,让我们改掉对孩子大声呵斥的坏习惯,抓住最佳时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如利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其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一边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利用“传话法”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让妈妈每天告诉孩子一句话,再请孩子告诉爸爸或老师,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是人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态度:播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让我共同行动起来,让孩子们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4篇】相关文章:

你听!那窗外11-08

听,地球在哭泣!作文11-24

听,月亮在哭泣作文12-06

你听,青春在说话作文09-04

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应用文02-16

你幸福吗作文(12篇)11-15

老师你辛苦了08-17

哥哥,你还记得吗小学作文12-14

你真的有梦想吗的作文09-01

你在我眼中是最美12-19

《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利维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