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坐立不安
【汉语拼音】zuò lì bù ān
【成语解释】
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语或本《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
【成语典故】
《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
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垣。僧垣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僧垣知其可差,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
【成语注解】
1、水肿:因液体在身体的细胞组织中发生异常的积聚现象,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肿胀症状。通常发生于心脏病、肾脏病患者。
2、喘息奔急:呼吸急促。
【成语出处】
1、《水浒传.第三七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棹船出来,江里赶些私盐。不想又遇着哥哥在此受难!”
2、《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3、《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前日为萧秀才时常此间来往,他后日当中状元,我等见了他坐立不安,所以教你筑墙遮蔽。”
4、《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走一个到朱家去看,见说儿子不曾到家,倒叫了娘子去,一发不解。走来回复众人,大家疑惑,就像热盘上蚁子,坐立不安。”
5、《儒林外史.第二一回》:“牛老心里着实不安,请他坐下,忙走到柜里面,一个罐内倒出两块橘饼和些蜜饯天茄,斟了一杯茶,双手递与卜诚,说道:『却是有劳的紧了,使我老汉坐立不安。』”
6、《三侠五义.第九回》:“且说公孙策自包公入朝后,他便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满心要打点行李起身,又恐谣言惑众,只得忍耐。”
7、《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他平时见了稍些阔点人,已经坐立不安,语无伦次,何况学台大人,钦差体制,是何等威严?未尝见面,已经吓得昏的了。”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
使用类别 用在“惶惶不安”的表述上。
【坐立不安造句】
1、在等待考试录取通知的日子里,他成天坐立不安。
2、听说家里发生事故,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坐立不安。
3、登山者的家属在等候救难队的搜救消息时,显得坐立不安。
4、明天就要发榜了,看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大家都劝他不要太着急。
5、知道公司可能被查封,每个员工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6、母亲应该在家的,为何电话没人接?不祥的预感,让他顿时坐立不安起来。
7、当医生正在为这个女孩进行手术时,她的父母在手术室外不停地走来走去,显得坐立不安。
辨识
【近义词】:心神不定,忐忑不安,惴惴不安,寝食难安
【反义词】:心安理得,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坐立不安”及“忐忑不安”都是用来形容不安宁的样子。
异 “坐立不安”侧重于形容行为的表现;“忐忑不安”侧重于形容内心的'感觉。
坐立不安 忐忑不安 辨似例句
当医生正在为这个女孩进行手术时,她的父母在手术室外不停地走来走去,显得坐立不安。
考期将近,每个考生的心情都忐忑不安。
【参考词语】:坐卧不安
【汉语拼音】:zuò wò bù ān
【成语解释】:犹“坐立不安”。见“坐立不安”条。
1、《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源)
2、《水浒传.第四二回》:“小可兄弟,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参考词语】:坐卧不宁
【汉语拼音】:zuò wò bù níng
【成语解释】:犹“坐立不安”。见“坐立不安”条。
1、《红楼梦.第一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坐立不安的成语故事】
“坐立不安”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医术。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加上身体水肿,导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于是去请教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来问。说完就想弃之而去。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开了处方,贺兰隆服用两剂,病就全好了。后来“坐立不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出现“坐立不安”的【成语出处】如《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坐立不安
2015-06-07 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