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以毒攻毒
【汉语拼音】yǐ dú gōng dú
【成语解释】
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毒疮等疾病。语本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讥异说》。后亦用“以毒攻毒”比喻用狠毒的手段来对付狠毒的手段或人。
【成语典故】
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讥异说》
夫圣人之教,机缘不一,应变万差,或言流而理直,或首权而终实。况诂训音韵,梵汉鱼鲁,须禀承有匠,寻阅有功,岂于文字未识,便不思而说,不虑而对,妄涉虚玄。流俗则谓之为奥,或则以才力奖之,致使其徒自媚。若以彼有定力,所知能说佛经者,何莫试以异典,观其吐纳,曲直自彰。且夫称儒而不传习者,亦贤儒之所病也。或曰:“兴善动行,弥益其妄,如晞阳斥影,加樵罢鼎。诚乃务兹之道,岂是息灭之道欤?”曰:“彼盖不知执事净命以声止声,良医之家,以毒止毒也。”
【成语注解】
1、执事:执掌事务的人。
2、净命:梵语。指高僧大德。又作“具寿”、“长老”。
3、以声止声:以劝善之语来止息恶评之声。
【成语出处】
1、宋.罗泌《路史.卷五.因提纪下.有巢氏》:“而劫痼攻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2、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九.骨咄犀》:“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
3、《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那陈小官人害了十年癞症,请了若干名医,用药全无功效。今日服了毒酒,不意中,正合了以毒攻毒这句医书,皮肤内迸出了许多恶血,毒气泄尽,连癞疮渐渐好了。”
4、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六.唐宣宗》:“舍外廷而以宦官治宦官,程元振尝诛李辅国矣……是以毒攻毒之说,前毒去而后毒更烈也。”
5、《红楼梦.第四二回》:“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6、《三侠五义.第一回》:“刘后心内发焦,说:『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陈林掌刑追问。他二人做的事,如今叫一人受苦,焉有不说的道理。』”
【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 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毒疮等疾病。
使用类别 用在“以毒治病”的表述上。
【以毒攻毒造句】
1、被蝎子蜇伤后,涂上用蝎子泡的`酒,就能立即止痛,这是以毒攻毒的实例。
2、这位医生会用一些有毒性的药,来医治皮肤的疮伤,这种治疗方法叫“以毒攻毒”。
二、
语义说明 比喻用狠毒的手段来对付狠毒的手段或人。
使用类别 用在“以暴制暴”的表述上。
【以毒攻毒造句】
1、要对付这批流氓,除了以毒攻毒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2、敌人手段既然如此残忍,我们何不来个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做法?
3、面对敌人的卑劣手段,我们决定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与其和敌人正面冲突,不如使他们互相内斗,耗损战力,这是以毒攻毒的高招。
辨识
【近义词】: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眼还眼
【反义词】:以直报怨,以德报怨
【参考词语】:就毒攻毒
【汉语拼音】: jiù dú gōng dú
【成语解释】:犹“以毒攻毒”。见“以毒攻毒”条。
1、清.徐世溥〈答黄商侯论保举书〉:“兵事之始发难也,直犹恶疮发于臂膊而已,当事者不知就毒攻毒,内固元气,外施针石,而遽骚动天下,以奉一隅,师未出而气先夺。”
【以毒攻毒的成语故事】
“以毒攻毒”【成语典故】作“以毒止毒”,是中医的一种医疗理论。很多中药,如植物中的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动物中则有蝎子、蟾除、斑蝥等都可入药。它们都有不同的药效,但也有一定的毒性,因而必须采取措施以减缓其毒性。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讥异说》中,作者认为圣人之教本来都是好的,但是因为后世许多环境和人为因素,使其内容与真道越行越远,因此或有人会认为︰“这样一来,非但无法使人明白真道,反而让更多人误入歧途,还不如不要传讲。”作者则用医师以毒止毒为例,说明继续传扬圣人之学,才是止息虚妄之学的最好方法。后来“以毒攻毒”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毒疮等疾病。亦用来比喻用狠毒的手段来对付狠毒的手段或人。
以毒攻毒
2015-07-12 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