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名字】放诸四海而皆准
【汉语拼音】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近义词】:放之四海而皆准
【反义词】:一派胡言
【成语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成语解释】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放诸四海而皆准造句】
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用不着在这里争了吧。
【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成语故事】
《礼记·祭义》: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译为:曾子说:“孝作为一种美德,竖起来可以顶天立地,平着放可以覆盖四海,传到后代也被人们永远奉行,也不受地域的限制,推广到东海是准则,推广到西海是准则,推广到南海是准则,推广到北海也是准则。《诗经》上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遵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放诸四海而皆准成语资料】相关文章:
3.云开见日成语
4.水佩风裳成语
5.袂云汗雨成语
6.成语布鼓雷门
7.覆鹿寻蕉成语
8.亡猿祸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