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022-04-29 成语大全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希望能帮到大家!

  【成语名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汉语拼音】chǐ yǒu suǒ duǎn,cùn yǒu suǒ chánɡ

  【近义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反义词】: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成语出处】

  1、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2、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

  【成语解释】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造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笨的人也有他的长处,所以不要小瞧身边的任何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成语故事】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闯王起义至今,十载以上,驰驱数省,身经百战,在治军与作战上阅历甚深,见闻极广,而又虚怀若谷,博采众议,故进入豫西以来虽然诸事草创,可是已具备了宏伟规模。你我毕竟是书生出身,束发受书,惟知学做八股,醉心举业,闭塞心智,如瞽如聋。近几年虽然抛弃举业,稍稍涉猎经世之学,旁及兵法战阵诸书,然十年来足迹不出杞县、开封,交游多是同窗、社友,言谈不离乎纸面文章。今日到闯王军中,一日见闻,远胜读书十年。我平日自视甚高,今日爽然若失,恨无真才实学,以报闯王知遇之恩。” “哥说得很是,弟也略有同感。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献策今日做闯王军师,言听计从,难道他在军事上不也是毫无实际阅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故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此典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昭王的大将,十分善于用兵。昭王十四年,破魏兵于伊阙,斩杀了二十四万兵丁,俘虏了魏兵主帅公孙培;十五年攻魏,取大、小六十二城;攻楚,拔郢都,烧夷陵,楚王逃走,把都城迁于陈;昭王三十四年,攻魏,斩首三十四万。尤其是昭王四十七年,秦、赵长平之战,白起断绝赵兵粮道,围赵兵,使得他们断粮四十六天,赵主帅赵括自带精兵突围,被射死,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万人,接着围住赵都邯郸。秦国的宰相应侯范雎妒忌他功劳太大,劝昭王和赵国讲和,下令撤军。白起看着马上就可以灭赵,却被迫撤军,心中不快,因此就和应侯结下怨仇。

  这年九月,昭王又要攻赵,正好遇到白起生病,于是只好派王陵带兵,打了很久,损兵折将,昭王只好请白起去替王陵。白起已病愈,向昭王说:“这仗不能打,我们的兵将已疲劳了,赵国的外援又快来了,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城坚难下,他们会拼死保卫都城的。”所以他坚决不肯去。昭王改派王龅去换下王陵,又增派了许多军队,围城八九个月,还是攻打不下来。魏国信陵君带兵来救赵国,秦兵损失十分巨大,最后应侯只好亲自来请白起,白起还是不肯答应去带兵。昭王生气了,把他贬为士卒,接着逼迫他自杀了。

  司马迁评论道:“谚语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估计敌情的准确,用兵变化之奇妙,奇计无穷无尽,威名震动天下。然而却没能和宰相搞好关系,最后导致身亡,这是他的短处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说:“尺”比起“寸”来,就长十倍,但是它有缺点(短处),因为一尺以下的长度它无法度量;“寸”比起“尺”来,当然短小得多了,但它有优点(长处),因为它可以度量短小的东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相关文章:

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感401-05

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感301-05

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感201-05

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感101-0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初中议论文05-17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