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毛遂自荐
【汉语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
【成语解释】
战国时,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后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自告奋勇”、“脱颖而出”
【成语典故】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砍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成语注解】
1、毛遂: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为平原君门下食客,初无表现,后自荐随平原君至楚,与楚王定约立功。
2、 平原君:赵胜(?~西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
3、合从:战国时苏秦倡导联合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共同抵抗秦国的政策。因六国地处南北,故名“合从”。。
4、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5、 蚤:通“早”。
6、 颖脱而出:锥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比喻显露才能而超越众人。见“脱颖而出”。
【成语书证】
1、《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赧王五十七年》:“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2、《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自问也还不至于尸位素餐,误人子弟。”
3、《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这个差使,兄弟一定毛遂自荐,省得太尊另外寻人。”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 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使用类别 用在“自我推荐”的'表述上。
【成语造句】
1、我进公司是毛遂自荐的。
2、容我毛遂自荐,我姓王,是来应征店员的。
3、这地方我熟,容我毛遂自荐,当大家导游。
4、他向老师毛遂自荐当班长,为同学们服务。
5、这些志工都是毛遂自荐,主动来参加这趟环保之旅。
6、老师问全班同学是否有人愿意毛遂自荐,来担任班长。
7、班长向老师毛遂自荐地说:“可否让我来当老师的助手?”
8、现在的社会讲究自我广告,掌握机会,毛遂自荐是很重要的。
9、我就是欣赏你当年毛遂自荐的勇气,才会破格晋升你当经理。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裹足不前
辨似:
形音辨误 遂,毛遂为人名。不可写作“逐”。
同 “毛遂自荐”及“自告奋勇”都有主动要求承担任务的意思。
异 “毛遂自荐”侧重于认为自己有能力而自我推荐;“自告奋勇”侧重于勇于担当,挺身而出。
毛遂自荐 自告奋勇 辨似造句
这地方我熟,容我毛遂自荐,当大家导游。
一听到要组成救难队,大家都自告奋勇抢着参加。
【毛遂自荐的成语故事】
据《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载,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 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选出十九个,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 平原君自我推荐,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 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 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到了楚 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 救。于是两国当场砍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后来这 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毛遂自荐
2014-10-19 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