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智若愚成语,欢迎阅览。
【成语名字】大智若愚
【汉语拼音】dà zhì ruò yú
【成语解释】
指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语本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成语典故】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据《苏轼文集.卷四七.启》引)
伏惟致政观文少师。全德难名,巨材不器。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艰难,而节乃见。纵使耄期笃老,犹当就见质疑。而乃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成语注解】
1、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来似乎怯懦。见“大勇若怯”。
【成语出处】
1、元.陈高〈如愚斋记〉:“《老子》有言『大智若愚』,若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我夫子以为不可及。若二子之所谓愚,其果愚也哉?”
2、元.赵孟俯《松雪斋文集.卷一○.章佩丞黑黑封赠三伐制》:“朕闻明莫明于审势,爱莫爱于保民。……大智若愚,沉几先物。”
3、明.殷奎〈木斋说〉:“吾闻大智若愚,大辩若讷,讥悟聪察,厥内四逸。”
4、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5、清.高宗〈有所思〉诗:“我思虞廷,应无面从人,重华何事谆谆?大智若愚,大诈若忠,动云孤立,宁无暗同?”
6、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史料.骆文忠公遗爱》:“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楚在蜀,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
使用类别:用在“深藏不露”的表述上。
【大智若愚造句】
1、这位长者的为人处世,令人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2、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3、老李是一个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人,我们应该多向他请教。
4、小慧看起来呆呆的,读起书来却过目不忘,难怪老师说她大智若愚。
5、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关的事,他都胡里胡涂,属他份内的`事,却一清二楚。
6、妈妈说爸爸是大智若愚,因为他只听得见愿意听的话,其它的话,都装作听不见。
7、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不太灵光,没想到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靠他来解决,真是大智若愚啊!
【近义词】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外愚内智,深藏不露,深藏若虚
【反义词】锋芒毕露,露才扬己
辨似:
形音辨误
同:“大智若愚”及“大巧若拙”都有深藏不露的意思。
异:“大智若愚”侧重于形容聪明有才华的人;“大巧若拙”侧重于形容怀有精湛技艺的人。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辨似造句
小慧看起来呆呆的,读起书来却过目不忘,难怪老师说她大智若愚。
小张看似笨手笨脚,打起球来却矫健灵敏,技艺超群,交手过的人无不说他大巧若拙。
【参考词语】:大智如愚
【汉语拼音】:dà zhì rú yú
【成语解释】:即“大智若愚”。见“大智若愚”条。
1、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的成语故事】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见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欧阳少师,指的是欧阳修,因为他当时任官太子少师,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所以苏轼才称他作欧阳少师。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苏轼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实为欧阳修的后辈,甫入京时,因受到欧阳修的大力提携,所以对他一直非常的钦服。〈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为欧阳修辞官获准后,苏轼写给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称颂他的勇气与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这句话,意思是:真正灵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似乎笨拙。苏轼的这两句话明显脱胎于此,意指真正有勇气的人,反而不会去彰显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会去卖弄他的聪明。后来“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出现“大智若愚”的【成语出处】如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大智若愚成语】相关文章:
1.大智若愚造句
5.不伦不类成语
6.门可罗雀成语
7.眉飞色舞成语
8.翻云覆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