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讲话稿,讲话稿是指把在一定场合下所要讲的话事先用文字有条理的写出来的文稿。那要怎么写好讲话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秋季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季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1
新同学们:
我们又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新青年。共同迎接你们的,有风景秀丽的校园,有和蔼可亲的师长,有青春进取的师兄师姐,还有历久弥新的中南大精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起源于1948年的解放区最高学府——中原大学。中原大学为新中国培养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的办学初衷,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南大沿袭数十年的办学宗旨,那就是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培养能参加国家建设和推动文明发展的精英人才。肇始于首任校长范文澜先生提出的“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和他至今为人所称道的“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我们“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和“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南大人不断努力追求博文勤学的成才之路,践行明理求真的卓越之道,谨守厚德诚信的立身之基,担当济世为民的清明之志,成长为优秀的学问家、政治家、企业家、银行家、会计师、经济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
大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无疑是“成长”。大学校园里短短几年的时间,青涩懵懂的少年会迅速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而怎样去获得这神奇而巨大的力量,便是同学们大学阶段最为重要的课题。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态度,需要“静的定力”。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谈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象牙塔里数载砥砺,一墙之隔即是繁华的闹市,能否沉下心来,有所求、有所得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信息多元而冗杂,能否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与大师同行,与名师互动是对我们的一大磨练;习惯了忙忙碌碌,能否坚守一个梦想,以恬静的心灵去仰望星空的灿烂,以宁静的灵魂去感知生命的浩瀚是对我们的一种修行。静是积累,静是思考,更是一种养性与养心,是拥有强大灵魂的力量之源。我国会计史学的开创者、我校著名会计史学专家郭道扬教授,正是以“静”的心态治学数十年,心无旁骛,一心向学,终成一代大家。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信念,需要“诚的品质”。《礼记·中庸》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一个“诚”字,既是言而有信、信守然诺的修养,更是坦荡无妄、俯仰无愧的立身准则。中南大是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的人文社科类大学,从学科特色上看,可以说培养的都是经世致用之才,但若没有诚的品行,人才就不能经盛世,就无以致大用。从中南大走出去的人才必须有责任、有担当,自觉以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向着善的方向不断前进为己任。我校师生发起创立的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秉承“维护社会正义,力求司法公正”的宗旨,十余年来坚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无偿法律服务,正是坚守了“诚以修身、信以立业、仁以济世”的信念。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行动,需要“勤的习惯”。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上的成功、生活上的成功乃至感情上的成功都离不开点滴的积累,时刻的勤奋。数不清的中南大学子勤奋刻苦,勇于钻研,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耀人的成绩。各位新生,不要小看这个“勤”字,如果在场的哪位同学几年之后能够坦然地说自己没有逃过一节课、每周至少去图书馆十个小时、每学期至少听十场讲座、每天都能坚持体育锻炼,那么毕业时,我将和全体老师一起为你鼓掌!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情怀,需要“雅的爱好”。“谦谦君子,温文尔雅;窈窕淑女,雅则美矣。”优雅的气质,来自聚沙成塔的丰富知识,来自日积月累的文化素养,更来自自省自觉的品性修行。我们的著名校友、建国后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原本考取的是医学院,后因自幼爱好音乐,不断学习进修,竟将儿时兴趣发展成为了终生事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音乐成就。希望同学们也都能培养起高雅的兴趣爱好,在琴棋书画中洗涤自己的心灵,在诗词歌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勇于探索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在博学明辨中获得人生的升华,拥有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方向,需要“实的规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在何处固然重要,去向何方更为关键。大学不像高中那样目标很明确,只有高考这根唯一的指挥棒,大学是你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只有明确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才能让梦想真正成为现实。我校20xx级学生李泽宇,选择法学专业伊始,就树立了成为从事高端涉外法律事务的大律师的目标,并踏踏实实朝此方向努力,她本科毕业后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研究生,现在已经成为四大所之一的君合律师事务所从事涉外非诉业务的律师,“大律师”的梦想已近在眼前。
通常对于新生,总是希望大家在大学里都能够顺利成长,但我更希望大家能够或多或少地去经历一些挫折,甚至是失败,从而真正感受到成长的重量。成长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困难和逆境中获得的成长,会更加的铭心刻骨、历久弥新。希望同学们在中南大能够主动成长、积极成长,鸿鹄展翅、鹰击长空,拥有丰富精彩的大学生活!
秋季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2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九千多名新同学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新成员。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对同学们而言,开学典礼就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你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环境、一段新的里程、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未来的生活中,不会再有家长左右相伴,你们需要独立面对大学阶段的种种挑战;不再有高考这个唯一的航标,你们的未来拥有更多的选择。面对这样一个人生的关键阶段,我想,同学们首先需要了解大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广义上讲,大学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具体的讲:
大学是青年学子探寻真知的场所。大学自诞生以来,一直作为保存、传播和创造性发展知识的基地而存在,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985高校,具有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学科专业,有一批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图书馆,它们共同构筑起一个巨大的“知识场”。在这个场内,对创新富有激情的学子和对科学、教育有着执著追求的教师汇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对知识的探寻、实践和反思。在教学相长中,青年学子将获得新的知识,还有理性思考、科学创造的兴趣与能力。
大学是青年学子感知社会的通道。在大学里,业界精英和社会名流会经常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前沿动态,讲述创业的艰辛和分享成功人生的经历。在大学里,社会服务的理念,赋予了学生用科学知识回报社会、用人文精神关怀民生的责任,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在大学里,观念与思想的交流、碰撞,将帮助学生发展友谊和人际交往能力,养成对现代社会和多元文化的分析力、鉴赏力,为成为优秀的现代公民做准备。
大学是青年学子文化熏陶的家园。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社会上也没有两所完全相同的大学。大学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基因。这些“基因”源于一所大学的办学历史和现实追求,凝聚了这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学术传统和人文精神。“求实求真,大气大为”是成电文化的精髓,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浸润着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电子科大学子们重要的精神烙印。
同学们,大学既是你们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地方。今天,你们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但是几年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充满收获的喜悦。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名学子在大学时代的成败?我想,梦想和动力是关键。如果认为进了大学就大功告成,由此失去了目标、没有了梦想、丧失了动力,那么,消沉也就开始了。
因此,在同学们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我想提三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们走得更稳健、更踏实:
一是学会认知。在网络时代,信息获取的便利性达到空前的高度。然而,网络也在悄悄地减少人的思考时间。所以在大学阶段,除了系统的知识学习,还应注重掌握认知的方法。高中阶段的学习强调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大学阶段则应努力质疑、追问和实践贯通。大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简单照搬前人经验或者死守一种思维模式,而要尝试从新的视角来思考,这样才能把潜在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真正激发出来。同学们将来不仅要深入学习本学科、本专业,还应该广泛涉猎其它领域。尤其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是拓展视野、完善人格的基础;同时,在学科边缘地带和跨专业的交叉点上,还有广阔的未知空间。
二是学会选择。从目标明确的中学来到自主性更强、机遇更多的大学,同学们需要尽快学会选择,懂得充分利用大学的丰富资源。具体而言,就是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条件和志向,设立大学时期的阶段性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源并充分利用。例如,打算继续深造的,要多去图书馆和实验室;打算锻炼组织协调能力的,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要多参加社团活动。方向一旦确定,就应静下心来去实践。大学阶段以学为主,课余活动无论多么精彩,当它影响学业时,就应该学会放弃。
三是学会为人。能走进成电校园的同学,都曾是高中阶段的佼佼者。但是在强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你们又变成了普通的一员,昔日在同辈人中的优越感会逐渐散去。面对心理的落差,同学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一些自己喜爱的兴趣特长。同学们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甚至不同国籍。面对人际差异,大家需要用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去理解不同的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其实,人格独立和公共生活并不矛盾,如果能有智慧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你们就会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同学们,再次祝贺你们成功经历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和重重考验,感谢你们选择了电子科大!希望大家珍惜大学时光,用智慧和勤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不断地进步来回报你的亲人,用优异的成绩和健康的成长让电子科大更加精彩!
谢谢大家!
秋季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3
亲爱的新同学:
早上好!
经过冲刺高考的紧张,填报志愿的纠结,等待录取的忐忑,今天,无论你们是何种心情,大学生活真的就开始了。在此,我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些天车马劳顿加上到校安顿,你们辛苦了,在此我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同时我要把慰问送给所有辛苦迎新的同志们和同学们,因为他们把迎新当成迎亲。所以,亲,你们是否愿意为他们辛勤的付出用掌声来点赞呢?
开学恰逢中秋团圆节,为了求学,你们不得不放弃和家人的团聚。但是,今天特殊的团聚将会是你们今后频频回首的记忆。所有新同学聚集于此,共同见证自己大学生活的盛大开启。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东华理工大学的.新人,是到职不足两月的新任校长。但我又是大学里的老人。我比你们早30多年上大学,在国内外9个高校学习工作过,在另一所大学履行过10年校长职责。现在,我想以学长和校长的身份,和大家谈谈大学生活怎样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收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学们高中的目标是上“好大学”,也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不自夸地说,东华理工被誉为“中国核资源人才培养基地”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为我国核大国地位的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样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贡献卓著、人才辈出的大学,难道不是一所好大学吗?
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目标还应该是“上好”大学,也就是把大学上好。大学本科分一、二、三本,但这并不对应一、二、三流。北大毕业生也有卖猪肉的,东华理工毕业生也出了院士和总裁。前途不由上怎样的大学来决定,而取决于你怎样上的大学,也就是在大学学到了什么,未来你能做什么。有段话说得好:文凭好比是张车票,一本软卧,二本硬卧,三本软座,专科硬座。车到站,都下车求职,发现人家并不关心你咋来的,只关心你懂啥和会干啥。
为了“上好”大学,希望大家做到“四个不误”。
一、不误“时”:因为时不再来,所以时不我待
尽管上大学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但读大学却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方式。青年大学生最具成长性,大学又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成才资源。除了大学,有哪里能为你精心安排营养齐全,搭配科学,细心烹制的知识套餐,让你大快朵颐?有哪里能为你提供众彩纷呈、条件优越的锻炼素质能力的平台和机会,让你大练身手?有哪里会有那么多专业特长各异的老师为你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与你师生情深?又有哪里能有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见证你的成长,和你同窗谊长?大学是人生成长的倍增器,也是人生差异的放大器。除非你弃学复读,否则一辈子不会再有这样难得的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机会。因此,时不再来!
大学是多彩的画卷,年轻的学生为大学抹上了青春的底色。年轻真好,年轻又真快!同学们正处于青春花季,请倍加珍惜。不要在终于明白什么是青春时,却早已将它消磨了一大半。青春是单程动车,飞驰而去,不能复返。青春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如果现在对它爱搭不理,将来你一定会后悔不已!我真诚希望,在东华理工度过的大学生活将成为你们青春之歌中一段美好的旋律,人生河流中一朵欢快的浪花!《南方周末》最近出了一篇文章:《假如让我重读一次本科》。建议同学们找来一读。它会让你理解为什么几年大学时光的浪费,会导致毕业后几十年的后悔。没有后悔曾上过大学的人,但真的有后悔没上好大学的人。文章作者过来人的感叹会让你明白为什么时不我待!
二、不误“事“:既要学业成才,又要精神成人
大学生紧要事的归根结底就是两件:学业成才和精神成人。学业成才解决“有能量”的问题。学历学位固然重要,但在大学里更重要的是提升学习能力和生活中学习的地位,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学力学位。有资料称,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和专业不甚对口,即使专业对口,大学所学的专业课程也有相当一部分派不上大用场,而这些课程知识到毕业时相当一部分又已经更新。这三个“相当一部分”是不是让人相当闹心?有同学可能会想,既然如此,那专业学习混混过关就OK了。这种想法相当危险,它会让你的大学基本算是白读,以后有问题也大概只能找找百度了。大学生学业培养有双核,亦即核心专业知识和核心能力。核心专业知识会给你贴上某一专业的标签。比核心知识更重要的是核心能力,也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里通过某个专业的学习逐渐掌握并系统地提高这种核心能力,是大学乃至高等教育最本质的精华。核心能力离不开专业学习,但又可通过任一专业学习获得,所以说它和专业既有关又无关。但它属学业范畴,这就是我为什么这里不称专业而称学业成才的缘由。
精神成人解决“德”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解决“正能量”的问题。大学要培养人才,人才是有才之人,人中之才,第一位的是“人”。大学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生不仅要学业成才,更要精神成人。精神成人指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根基和做人的道理,并把做人的道理渗透到自己日常的生活细节中。为此,要常给心灵洗澡,保持灵魂环保。精神成人对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目标。请同学们谨记:人生一定要有“意义世界”和“价值空间”。要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叩问生命的价值,追问工作的意义。我们常说要悟道,悟是左忄右吾,也就是要用自己的心去悟;道是上首下辶,意味着要有头脑地行走。
三、不误“实“:敢于好高骛远,成于脚踏实地
许多人曾问我,你25岁戴上博士帽,不到30当教授,32岁成为博士生导师,成功有何秘诀?其实成功的法则很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我所谓的秘诀就是“敢于好高骛远,成于脚踏实地”。不过,此非应急救命丹,只是日常营养液。
“好高骛远”是指要有远大理想。理想或许是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到达天上,但是我们的航程可凭它指引。如果说高中阶段的学习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跑车,目标明确,路线清晰,那么大学阶段就仿佛在浩瀚海洋上行舟和在广袤草原上策马。你间或可以随波逐浪,信马由缰,但更多时候需要辨清方向,探明道路。这个过程有起伏,有曲折。但没关系,这是成长的代价。对年轻人来说,路主要是经历不是选择。先经历必须经历的,后才能选择你想选择的。
“脚踏实地”包含四层意思。第一是永恒的“恒”,恒是锲而不舍,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出水来;恒是不怕失败,失败是前进的绊脚石,但同时又是成功的垫脚石;恒是愈挫愈奋,不流汗水,就没有成功时喜极而泣的泪水。第二是恬静的“恬”,“恬”就是静心学习,远离诱惑,莫把欲望当志气,莫要把诱惑当机会,机会常常只敲一次门,而诱惑往往按着门铃不放;“恬”就是踏实努力,力戒浮躁,唯有步进,才能进步,有谁见过攀登者一步登顶?唯有功成,才能成功,又有谁的事业是一蹴而就?第三是诚实的“诚”,“诚”就是执事以敬,待人以诚,对事心态要端正,对人心术要端正。第四就是勇敢的“勇”,“勇”就是勇于迎接挑战,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勇”还意味着勇于实践,俗话说,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后行,旁观者的名字永远上不了比赛的计分牌。
四、不误”世”:今天入学求知,明天入世有为
“世”指的是社会,入世就是要做勇担社会责任的有为者。何谓有为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以为,有为者虽未必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一定有入世济民之心,且又始终务实尽力。换言之,就是有“感动”之人,他富有使命感且又勤于行动。
不误“世”,要求我们成为社会的使者,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责任会激发进取的热情,能强大探索的动力。作为东华理工的新人,请你们铭记“明德厚学,爱国荣校”的校训。入学求知,明德厚学;入世有为,爱国荣校。不误“世”,还要求我们成为历史的使者,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用我们的梦想共同托起共和国之梦。希望各位新同学能够把握这伟大的时代,珍惜这求学深造的机会,揭下你们自身所谓的各种“二代”标签,在我们这个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扩展思维、升华精神,并成为掌握自身命运的“创一代”,用创新引领未来。
开学典礼敲响了大学第一堂课的铃声,军训则是第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大学之门已经打开,奋进号角再次吹响,大家准备好了吗?亲爱的“95”后们,你们拥有令我们羡慕的青春!要打算而不是打发,要把握而不是把玩。希望你们青春无愧,青春无悔!
最后,我想把我在另一所大学的柳氏名言送给大家:别人和我比名校,我和他们比明天!
谢谢大家!
秋季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4
亲爱的同学们:
金秋九月,你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了风景如画的卫津路校园,成为了新的“天大人”。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和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养你们的父母和中学老师们表达敬意,同时感谢大家对天津大学的选择与信任!
就在2个多月前,教育部审议通过了《天津大学章程》。章程以“大学宪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突显了“兴学强国”的办学宗旨,进一步确立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这是天大的办学治校理念,也是师长们对你们的期望。
同学们,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发生的一切改变了我国近代史,黄海上的隆隆炮声震醒了中华民族。而你们身处的这所大学,正是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为“兴学强国”而创办,并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正如北洋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所说:“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创作于1935年的天津大学校歌歌词中写道:“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正是秉承和发扬了这种光荣传统,一代代天大人以国家、民族为重,踏实敬业、勤勉务实,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这座校园里走出了众多改变了中国历史轨迹的杰出人物。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第一个水工实验所、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等,都出自天大学子之手。革命先驱张太雷,著名诗人徐志摩,“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等,都曾在这里秉烛夜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化工专家侯德榜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
119年来,饱含家国情怀的天大人秉承“实事求是”的校训开创了中国一项又一项第一。如今,你们作为最年轻的天大人将开始细细体味,并将“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爱国奉献”的传统融入基因。从现在起,你们将要开始学习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天大人”。
我们天大人,都有着振兴中华的理想。正如李曙森老校长曾寄语天大学子:“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放在头等的位置上,做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也许有些同学会想,我上大学就是将来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个人的前途取决于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幸福寓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之中。你们是当代青年的佼佼者,也最年轻的天大人,希望你们加入到百年天大历久弥新的事业中,跻身于国家民族精英的行列,去追寻师长学长们的足迹,去成就属于你们自己、也属于这个民族和时代的梦想与卓越!
我们天大人,都有着脚踏实地的品格。中学时代,你们可能会把大学憧憬为美轮美奂的“象牙塔”。但是真正的大学生活开始后,你们会发现许多生活中的不如意,加上学习的困难,竞争的压力,你们可能会苦不堪言,有些同学可能试图去寻找捷径。但是请大家认真想一想,我们都是为一所好大学而来,什么是好大学?好大学就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艰苦的学习、更严酷的考验。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学长们在陕西七星寺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依然灯火长明、刻苦学习,留下了“七星灯火”的美谈。今天,我们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更应该脚踏实地的奋斗,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生活的乐趣和成功的幸福。
我们天大人,都有着开放包容的胸怀。在现代社会,电影里那种孤胆英雄拯救世界的奇迹是很难发生的。很多同学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远离父母开始人生经历中第一次集体生活,你们要从与周围同学的简单协作开始,学会并善于与人合作,“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当你毕业的时候,再次回想大学生活,你一定会发现,对于很多功课难点的消化理解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是在宿舍或者在食堂里与同学们的讨论中实现的。当你毕业5年、XX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再次回忆起大学时光,最美好的记忆或是班级组织的某次活动,或是同宿舍的一次卧谈甚至是为了一个实验、一篇论文面红耳赤的争吵。在未来的几年里,你将会发现,你越开放包容,合作越顺利、见识越广、朋友越多,你会愈发地在各方面如鱼得水,这将是你未来成功的重要基础!
同学们,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当前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明年,你们将和许多同学、老师一起入驻北洋园校区,在美丽的新校区学习生活;未来几年,你们也将和学校、和未来中国发展最快的区域一同成长。作为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天大人,请时刻铭记“兴学强国”这一使命,珍惜大学时光的每天、每时、每分,勤奋刻苦、成才报国;请时刻铭记“家国情怀”这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胸怀与责任,从新的起点出发开始新的人生征程,勇于担当、全面发展,成为不负国家和时代期望的优秀天大人!
再过三天,就是中秋佳节,我在此祝福全体天大人和你们的家人节日快乐!谢谢大家!
秋季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5
亲爱的20xx级新同学:
大家晚上好!九月杭城如诗如画,充满江南的韵味。几天前,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杭州,参加G20杭州峰会的全球领袖和各国嘉宾,在此纵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今天,这座世界瞩目的文化荟萃之城、创新活力之城、开放联动之城、包容和谐之城,再次迎来了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启用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也首次迎来了近百名新生。欢迎你们来到“浙里”,加入全球60万浙大人的共同家园。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看到大家清澈而热切的眼神,充满对浙江大学的期待,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正如三十多年前的我自己一样。时光流逝,岁月轮转,数十年时间,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实现伟大的进步,地球村的社会和生态治理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人与技术、人与机器的结合正在开创新的未来。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学教育正在快速改变过去的传统。学习目标正在发生变化,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塑造,更加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更加注重专业培养与跨专业培养的结合,更加注重能力与素质的结合。学习方法正在发生变化,新思想、新技术深度改造传统的教育方法,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探究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更受欢迎。学习空间正在发生变化,教学活动场所加速全球移动,伴随信息网络的放大和认知技术的增强作用,实现多次数、多地点、多时段的学习,实现不同群体的共同学习、协同学习。全面创新的时代迎面而来,正在改变未来人才需求的结构,改变未来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未来学习的模式。
大学学习是同学们通向未来的阶梯。你们唯有学会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未来世界。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教育传统和改革精神的学校,人才培养实力雄厚、特色鲜明、享誉全球。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形成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四位一体的模式,致力于培养未来世界的创新者和领导者。作为浙江大学的学生,你们将深度参与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洪流,尤其是通过学习方法的创新,不断适应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要求。
学校创新全人教育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深度融合的全人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培养。同学们,要以通识学习为基础,发掘人性知性之美,汲取多领域的知识养分,掌握多学科的思维方法;要以专业学习为根本,掌握系统的学科能力,培养专注的研究习惯,激发极致的创新才能;要以交叉学习为特色,强化创造性的认知结构,形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素质;要以思政学习为引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的境界和人格的魅力。希望你们通过深度学习的融合,感悟科技创新之浩瀚、人文思想之深邃、艺术表现之灵韵、道德品格之崇高,进一步塑造博雅与人文、科学与基础。
学校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加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协同培养。四课堂协同培养彰显紧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导学关系,构建全面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生态。同学们,要强化第一课堂的课堂学习,增进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掌握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要强化第二课堂的校内实践,联合不同专业的同学,增强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要强化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联接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在实干创新中快速成长;要强化第四课堂的国际交流,把握海外学习锻炼的机会,提升全球化认识与思维能力。希望你们,通过四课堂的融通,整合利用课内外、校内外和海内外的学习资源,在师生互动的生态环境中扩大学习效果。
学校打造全方位的教学新体验,深化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学习模式的不断创新,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同学们,要变化课堂学习方式,积极参与研讨互动提高学习的效能;要把握慕课学习机会,主动争取全球名师的知识传授与思想交流;要利用移动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进行沉浸式的学习;要融入络平台,快速汇聚整合海量学习资源。希望你们,通过平台的自主联动,促进多种学习渠道的结合,感受先进的学习交互体验,推动学习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同学们,学习是一个认知与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成效取决于知识的综合联系和应用的情境激发;学习也是一种环境与社会建构的过程,学习成果源自多主体的互动交流和共同实践。面向未来的学习,必须融入网络链接的学习共同体,必须适应通专融合、通跨融合的学习方式,必须汇聚学校、社会、全球的学习资源。浙江大学将竭尽全力,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打造最优的学习生态,为你们健康成长创造一流的环境。希望你们在浙大,牢牢把握学习机会和平台,努力学得更丰富、学得更深入、学得更有效、学得更精彩。祝愿大家在“浙里”,度过人生最弥足珍贵的学习时光!谢谢大家!
【2021秋季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