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家长会讲话稿

2021-10-31 讲话稿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讲话稿的情境愈发增多,讲话稿是写出来供宣讲或宣扬的书面材料。那么讲话稿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期家长会讲话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期家长会讲话稿1

各位家长:

  你们好!很高兴能在开学第三天见到大家。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期待。现在,就让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每一个孩子都有向上的迫切愿望,作为家长应当坚信不移。只要是孩子,只要他能背着书包走进学校,他就渴望学好,这一点我们应当坚信不移。如今,作为刚迈进九年级的孩子,我们一定要相信他们,从头再来,不管他的过去怎样。听过一个故事:一日,苏东坡和佛印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笑着对佛印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佛印笑笑,没有说什么。苏东坡认为自己胜利了,回到家沾沾自喜地和苏小妹谈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的确,你看孩子不顺眼,孩子看你也不顺眼;你说孩子一无是处,孩子觉得你也一无是处。倘使我们看孩子很顺眼,孩子看我们也很顺眼;我们觉得孩子是天使,孩子觉得我们也是天使。

  每一点成绩都有父母的默默付出,作为家长应当甘于奉献。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如果用在学习上,我们也可以说:凡是成绩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的陪读。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缺乏耐心,缺乏恒心,三分钟热度,总是想,孩子的成绩为何不能迅速提升?于是失去信心。殊不知,我们丧失希望,孩子也会丧失希望;我们三天打雨两天晒网,孩子也会两天打雨三天晒网。我们家长一定要坚持,要做孩子强有力的后盾。要知道再冷的石头坐上四年,也能焐热。说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习要求,作为家长应当深谙于心。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要注重习惯,注重积累。首先督促孩子调节身心,养精蓄锐,查漏补缺。人犹如机器,高负荷运载后,必须休息一段时间,假日正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双休日多给孩子轻松一点,快乐一点,从而为他们新一轮学习养好精神,储备能量。千万不能让孩子过分嬉戏,放任自流。如果定要补习,也要有目的,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把时间花在最近所学知识上,力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至于新授内容,可以适当预习,对于一些难点不妨做个记号,及时向附近的学兄学姐们请教。如果还有疑问,不妨打电话向老师咨询。

  其次引导孩子养成习惯,坐立行走,按部就班。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可以这样说,好的学习习惯势必影响孩子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孩子,很少存在生理上的缺陷。但为何有的孩子成绩优异,有的孩子相差甚远?其一,基础不同;其二,习惯差异。有的孩子一到家,先集中精力完成作业,作业写好后,认真复习,细致巩固。然而有的孩子一到家,先玩上半天,在父母不停催促下,才开始写作业。即便做了,也是心不在焉,时而东张西望,时而皮皮闹闹,时而一劳永逸。结果学习效率、作业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假日里要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看书就是看书,写作业就是写作业,娱乐就是娱乐,运动就是运动,千万不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再者回归语文学科特点,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语文成绩的提升,要靠“三驾马车”。也就是说,要经历“三关”,其一,基础关;其二,阅读关;其三,作文关。基础,主要是生字词、名句默写、文学常识、诗歌鉴赏、文言文等。这些内容,短期之内抓一抓,促一促,能见效果。但阅读和作文,要注重平时,注重积累,注重训练,短期之内,很难见成效。基础知识,老师课上,尤其是复习时,都会重点强调,孩子必须牢牢掌握,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家长也可以查一查,生字词是不是能过关,名句默写是不是能过关,文学常识是不是能过关,诗歌鉴赏是不是能过关,文言文是不是能过关。倘使他能理直气壮地说过关,那么这一块就可高枕无忧。

  除了基础,就是能力,包括书写能力、习作能力、阅读能力。书写不工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大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阅卷老师,也是人,也需要真、善、美引领,也会摒弃假、恶、丑行为,这是人们最为基本的审美情趣。一份语文试卷,做到基础不扣分,或者少扣分,获取高分才有保障。说句很地道的话,如果基础失分较少,有时一些能力题也会获得相应的好处。“爱屋及乌”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习作方面,有的孩子缺乏自信,拿到题目就害怕,即便不害怕,也是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很长时间才吐出一个字,像挤牙膏似的。这很不正常,只要做到“我手写我心”,保证文章层次清晰,内容具体,事例鲜活,语句通顺,词语优美,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分数。关键之处,就是要多读,多写,每天读一点,每天写一点。写的时候,做到无话则短,有话则长。只有多写,才能文如泉涌,才能下笔如有神。否则,也是提笔忘字。

  阅读能力,一直是孩子语文成绩提升的洼地,如是说,并非他们所有文章读不通,读不懂,事实上,无论多长的文章,只要他们静下心总能攫取到重要信息。问题是现在不少孩子很少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篇文章。一旦拿到阅读分析题,一些孩子就上网搜索,久而久之,养成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他们漠视阅读的重要性,把阅读当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总觉得它和分数关联不大。其实他们错了。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有句名言:“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也是他的阅读史。”作家余秋雨也曾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各位家长,我们知道:不经过烈火锻造的铁石,就永远成不了锋利无比的宝剑;不经历涅槃更生的凤凰,就永远唱不出凤之歌凰之歌;不经历风雨洗礼的云霞,就永远编织不出悬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也许我们的付出没有回报,但不付出就肯定没有回报。相信孩子,相信未来;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学期家长会讲话稿2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新年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灵江中学的全体任课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单从这点就可出你们对自己的子女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的工作的支持。我同时代表全体高三学生感谢大家的到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我们这次家长会的真正意义可能不在于我们能通过家长会更多的交流什么,而在于给学生鼓鼓劲,在学生的心中他不在乎我们家长会会开什么内容,但只要自己的家长在其中,来参加会议,对他们来说这就是骄傲就是幸福,就会转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如果说家长会是成功的的话,那么你们的到来我就可以说家长会是成功的。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我们这一届高三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使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能取得最佳的成绩,以实现你们家长、你们的孩子、我们学校老师三者共同的心愿。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坚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学习情况的检测,结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大部分同学成绩较开学时都有进步,其中一部分同学的进步还是很大的,具体请各位家长等会结束后分班活动时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同时期末考试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1、学习方法不科学。

  2、学习自觉性还存在一些问题。

  3、自信心严重不足。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偏科严重(跛脚现象严重),要引起重视。希望家长配合教育。

  二、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管理,依法治校。一个学校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一个班级没有严格的纪律也不可能有好的成绩。为此我们重点强化了纪律观念,强化时间观念,校门口严格控制学生进出,尤其对住宿生。

  2、既要全面抓,又要重点抓。高三年级共400多人,就每一个学生而言,在年级中占400分之一,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每个家庭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所以我们的原则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关心鼓励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但又要有所侧重,尤其是基础较好,对冲刺重点本科比较有希望的同学重点抓。我们将学习上的优秀生(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在坐各位家长您的孩子)认真分析,承包给所有任课教师,然后分期分批作工作,做到课上多提问他们,自习多耐心辅导,课下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找他们谈心,利用课间十分钟了解他们学习生活状况。生活学习上对这些同学既提出更严格要求,生活上还经常鼓励帮助他们。并且我们要求这些同学至少每两星期主动到办公室向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学习,经过共同做工作,这些同学在学习上明确了目标,学习上有动力,与老师打成一片,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3、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信念与成材欲望。充分利用课堂,班会的机会给同学们加油充电,开树立远大理想,要有崇高的目标与追求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同学们懂得了很多道理。目标明确了,信心增强了,学习也变的主动了。成绩也稳步提高了。开展并深化“三帮一带促活动”,以实现班级无差生,对于差生优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4、从学生实际出发,客观、科学评价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进评价机制,可以做到预防各种学习弊病的发生;也可以通过反馈信息,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的新问题。抓住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呈现的本质特征作为评价的依据,了解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中所表现的各种差异为作出公正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料;了解学生的的性格、态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而有微小进步进行各种诱导性和鼓励性的评价,用评价的手段,激励差生的转化。

  三意见和建议

  离高考的日子不足两个月了,许多家长开始心急上火了,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于是,考试不再是考学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家长。一些家长在孩子高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得相当严重。在此,我引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给家长开出的处方。他告诉记者,如果家长处理方法不当,会影响考生的成绩。其实,高考并不神秘,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高考的规律就能成功,违反规律就有可能失败。他提醒家长有5大误区要避开,供大家参考:

  指点迷津:不要瞎帮忙

  误区一:过分保护。家长高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有的父母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反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在考场内正常发挥。

  误区二:过分干涉。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误区三:过分期待。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够重点的也报重点,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误区四:家长要言传身教,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高考了,不能看电视了,而他们自己却在看电视,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复习。

  误区五:要重视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呵护,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月:五要五不要

  不要叨唠: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烦躁。

  不要许愿: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我给你买个笔记本电脑”,“考上北大,我带你到国外去玩”,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不要威胁: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制造压力,就威胁孩子,“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诸如此类,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孩子复习。

  不要盲目给孩子买辅导材料:家长对学校复习的程序和内容并不了解,认为多复习辅导材料会有效果的,结果是冲淡了老师的复习计划,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不要盲目报辅导班,辅导班有时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盲目报辅导班的话,就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没有把老师叮嘱的内容复习全面。

  不要请假在家照顾孩子:这样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

  要制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把4月份看做平常的日子,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要和平常一样和谐。

  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做积极的暗示,使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高考。

  要经常和老师交流:特别是一模、二模后,家长要和老师多交流,发现差距和不足后,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和老师共同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上去。

  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吃平常吃的,晚上复习不要熬夜。

  要整理搜集填报志愿的信息,然后和孩子沟通。

  五月:五要五不要

  要情绪稳定:家长情绪稳定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有助于考生情绪稳定。家长情绪不稳定,心情紧张,不利于考生良好的心态的建立。

  要情绪愉快:家长对考生考试充满信心,情绪饱和,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强化考生的信心。

  要告诉考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有利于减轻考生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考生轻轻松松上考场,认认真真做答卷。

  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考生吃平常的饭菜就可以了,不必再去加强营养,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使考生体力充沛、精力充满参加高考。

  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携带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的提示。

  不要给孩子定每门课考试分数指标。也不要经常问孩子的成绩,否则就会给孩子加压。

  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指导孩子报志愿,但是代替。否则易引起孩子敌对情绪,影响考试成绩,北京考生考后报志愿,但考前,家长不要和孩子谈志愿的事。

  不要后悔。填报志愿家长后悔志愿过高或者过低,整天抱怨,会影响孩子复习和考试。

  不要送孩子上考场。送孩子上考场,不利于孩子考试信心的加强,反而增加了考试的压力。在6月7日、8月9二天问孩子过多的复习情况,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不利于高考。

  现在我也真诚的向在座的每一位家长提出一些希望:

  1、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2、家长要培养学生的处理能力,要让学生能自己管理自己,该带的东西一律由学生自己带齐,开学后不要总给学生送东西。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切记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从这里我想说,要学会欣赏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行,是好样的。试想,当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材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学生能学不好吗?要理解他们,尊重信任他们,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多压力,要对他们说你能行。事实上学生的要求,也不在于家长给他们买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穿的,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可以使他们很满足,充满动力了。

  最后我想说:我衷心希望学校的工作能得到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并坚信:在我们学校、你们家长、学生自己三方共同努力下,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美好的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最后谨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满美!万事如意!谢谢!

  学期家长会讲话稿3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对你们如约来到学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你们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我也是一名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是同事,是战友,所以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问题。

  都说中国的家长最辛苦,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们不仅操心孩子的学业和今后的工作,还得拼命地为孩子们攒钱,买房,操办婚事,等到把孩子辛辛苦苦地拉扯大,安顿好年迈的老人,自己也就老了。所以往往是省吃俭用一辈子,如果孩子没教育好,到头来,老了,没用了,落得个两手空空。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孩子到了十八周岁,家长就没有抚养的责任了,老人也由国家养老机构“全权负责”,而相比之下,我们真的是累多了。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有一句话,意思是说,你的后半生是否幸福,在于你的孩子。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我们家长们自己后半生的幸福,我们理所当然地关心和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的问题。所以如何教育孩子,是家长们的头等大事。我们亲眼看见有些家长只顾外出打工为孩子挣钱,而孩子的教育荒废了,孩子不但学习成绩没搞好,连做人也成问题,不是打架就是闹事,大把大把地花钱,性格暴躁,一点也谈不上孝敬父母,养成了一大堆的坏毛病,成了家长的心病。之所以把大家请来,是考虑到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而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配合。

  你是否注意到,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为什么为产生那么多的差别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有专家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就存在着有问题的家教。尽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时常感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沃土。

  家庭教育的作用,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中。

  下面我给大家提几个家教时容易忽视的“家教误区”:

  1、“养育凭父母,教育靠老师”

  许多家长习惯于将“教”与“养”分开,认为“教”是育心,“养”只是育身,养育凭父母,教育靠老师。实际上,“养”比“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家长养育孩子,表面看来是照管孩子吃、喝、拉、撒、睡这些生活琐事,但是生活琐事中往往透露出更多为人处世的原则。例如,当前不少家长在对待孩子吃饭问题上很伤脑筋。有的孩子挑食,有的要哄着骗着才吃饭,有的借吃饭要挟父母。这说明家长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习惯。可见,家长必须寓教于养、寓德于养,只养不教是养不好的。

  主张教养分开的家长客观上还是在教,只不过很多时候是教而不当,这种教养方式,只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一个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孩子。为什么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失望呢?这也是原因之一吧。类似的观点还有:我识字不多,学习的事,我管不了。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误把管孩子学习与辅导孩子知识等同起来了。其实,即使非常有学问的家长,也不一定在具体知识点上去辅导孩子。孩子学习的科目有那么多,有几个家长能一一对孩子进行长期细致入微的知识辅导?

  2、以唠叨代替指导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这种把嘴巴紧紧“叮“在孩子身上的情况,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普遍。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但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指导与唠叨有什么不同呢?

  1)指导是亲切的,是言简意赅的;唠叨则往往会有责怪、警告的成份。

  2)指导是一种促进,是引而不发,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而唠叨常对孩子表现出不尊重和不信任。

  3)指导的后果是孩子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而唠叨则是反复的单调刺激,使孩子厌倦、反感、苦闷。唠叨的结果会形成儿童行为惰性,你不说几次,孩子就不会去做。这种恶性循环,还会导致子女独立自主的积极个性被破坏。一个人唠叨,首先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讲出去的话,做了的事,由于不放心才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再就是,个性属于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特别容易唠叨。

  那么,父母怎样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其一,不要信口开河。比如说,规定孩子做好作业再开饭,但有的父母话虽讲出去了,可心里又怕孩子肚子饿,就没事找事地说:“你饿不饿?““快做快做,饭都凉了。你还想不想吃饭?“诸如此类自相矛盾的话,反映了自己感情的软弱,说话不算数,没有威望。克服唠叨,首先在对孩子讲话前要经过一番理智过滤,不能信口开河。

  其二,不要强行命令。多和孩子讲悄悄话,家庭语言的低声调是母子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利于避免气氛恶化。如果让孩子做什么事,可以用亲切的语言在他的身边轻轻地告诉他,尤其对幼小的孩子,这既是命令,又是感情的信任,悄悄一句话比你大声喝斥的作用大得多。

  其三,不要事事叮嘱。可以说,家长对孩子讲的话虽然多,但许多都没有讲到点子上。事无巨细,都反复强调叮嘱搞得家庭上下不得安宁,大人为孩子不听话而气愤,孩子在繁杂的语言环境里定不下心来做功课,结果会适得其反。可靠的方法是:围绕家中大事、要事与子女作出明确分工,提出具体要求,让他们独立活动。而且坚持定期检查,及时表扬成绩,纠正不足。一些小事,应该做到忽略不计,因为孩子毕竟还小,过多指责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3、溺爱迁就型

  表现一:刚吃完饭,小红闹着要吃饼干,父母不准许,而祖父母则说:“由她去,吃两个饼干是正常的。”

  表现二:石磊刚起床,妈妈就替他挤好牙膏,打好洗脸水,又替他叠好被子,弄好早饭,等石磊吃完饭,妈妈又为他准备好书包,把自行车推出门。还常常对儿子说:“你只管念书,生活上的事儿让妈妈包了。”

  此类家长为子女的成长可谓吃尽“千辛万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他们的这片“好心”往往办了坏事。一些孩子由于长期娇惯,稍不顺心就撒野、使泼,成了谁也奈何不得的家庭“小皇帝”或是蛮横无理的小霸王。溺爱迁就,必定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脆弱等不健全个性。而且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于重视,往往让小孩子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自己在帮父母学习。所以很多时候,父母越是着急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却越是不着急。我们得研究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仅仅是“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要让他切实的“感到”、“认识到”。

  4、世故型

  表现一:小华在学校食堂就餐,家长在家训导他:“咱花钱进了食堂可别当傻瓜,好吃的菜尽管吃,不要便宜了别人。”

  表现二:小明放学路上帮一位老爷爷推车背东西,回去把这件事告诉家长后,家长说:“你年纪小,帮人家推重车会伤身体的,以后可别再多事了。”

  表现三:小军刚买的水彩笔在学校不见了,他妈妈得知后对儿子说:“你太不争气了,改天瞧准谁的水彩笔和你差不多,随便抓一盒不就得啦,反正咱没多拿!

  此类家长把自己在社会上积累的所谓“处世经验”毫无保留地灌输给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样一来,有多少天真无邪的孩童就会变成一个个世故老沉的“小大人”,他们令人痛心地表现出自私、冷漠、圆滑的品性,而真正能让孩子在工作上处世上立稳脚跟的是热情、善良,懂得感恩。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很少能感到来自他人关心的幸福。我们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上的幸福远比物质上的幸福更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周围的人欢迎自己,认同自己,而不是只有金钱没有朋友的人。

  5、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

  “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最大的盲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有很多家长、有很多家庭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问题。我们关注孩子的,更重、更多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学习。总觉得这两样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有用。而往往认为心理健康是虚的,是可有可无的,可做可不做。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从什么地方入手也是一无所知。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看待一个孩子成长进步,往往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那就是学习成绩、分数。其实我们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学习成绩好,往往就是家长不知不觉中重视了孩子的心灵成长,相反,有的孩子学习不好,往往就是我们家长没当好。

  孩子心灵的成长和孩子身体的成长一样,需要均衡的营养。

  孩子心理成长,需要哪些营养呢?概括地讲,孩子心理成长需要五大营养,十个字:肯定、自由、情感、宽容、梦想。

  第一大营养:肯定。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根本没有在意和了解孩子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有很多父母似乎总愿意用“笨蛋”啊、“没用的东西”啊、“不争气的玩意”啊、“废物”啊等等这些话来讽刺挖苦孩子。孩子自身的进步我们看不到、孩子自身的努力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一些优点、特长我们看不到,我们两个眼睛盯的只有分数。有些孩子一次考了双百,很高兴的回到家里告诉父母,“我这次考双百了”很得意。我们好些父母会说,这次确实考的不错。正当孩子扬着小脸得意的听着爸爸妈妈表扬,紧接着我们的父母后面的话又来了:“千万不要骄傲啊,咱们一次考双百算不了什么,咱们要次次考双百呀,那才叫过硬啊。”孩子一听,“我的妈呀,我爸我妈怎么这么高的要求哇,我怎么能做得到啊。”一下信心就没了。所以我们说很多孩子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当中,逐渐地平庸下去了。当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和自己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从85分进步到了90分,很高兴,很得意。告诉爸爸妈妈,“我这次考试又进步了,长了5分。”结果我们好多家长往往张口就问,“这次班里考最高的是多少啊?你就考这么个分数还值得说呀,也不嫌丢人哪?”孩子在那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呀,在那站着憋得脸通红。最后孩子实在听不下去了,冒出一句话来,“我们班还有不及格的,你咋不问哪?”我们说,很多孩子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逐渐平庸下去了。

  有一个孩子曾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过:“爸爸妈妈,我不想在否定中长大!”

  第二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情感。讲到情感,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了。在这里,重点讲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培养孩子感动的能力,让他做一个感情丰富、知恩图报的人。一个人他应该具备这样一个素质,那就是他能够被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所感动,并随时地把这种感动调动起来,化作一种力量,体会生活的幸福。曾有一个女学生在信里这样写道:“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妈妈,妈妈非常疼爱我。所有好吃的东西妈妈都不舍得吃,都留给了我。为了我好好学习,妈妈晚上几乎不看电视。而是静静地坐在我身边,陪我学习。无数个夜晚,当我学习劳累的时候,妈妈总是无声无息地把水果、牛奶、面包端到了我身边,为此我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认为我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但是又一次,在我学习中间,我想停下来给妈妈削一个苹果,我妈妈却说,不用你削,你别浪费时间了。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我内心却非常的难受。妈妈为什么不在乎我的爱,不在乎我的回报呢?”

  其实很多孩子的感动,就在我们父母的不知不觉、一点一滴中失去了。孩子给我们倒一杯茶,给我们拿一双拖鞋,剥了一块糖,我们很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孩子,甚至根本没有在意。正是在这一点一滴当中,孩子逐渐失去了感动的心理,而对这一切都理所应当的接受了。为此教育专家曾经呼吁,一定要把这种感动的能力还给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感动的能力呢?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对养育自己的父母感恩。做为我们父母,一定要在乎孩子的这种感恩的行为,在乎孩子的爱,在乎孩子的回报。

  在培养孩子情感的第二方面,就是要培养孩子善良的能力,让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可以这样说,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没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他的聪明、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等等,这些品质越是突出越是卓越的话,将来长大之后可能给你惹得祸就越大,对我们这个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马佳爵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应该说马佳爵非常聪明,各方面素质也非常突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并顺利地考入了大学,而且学的是生命科学的研究。但是他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最终走上了杀人犯罪的道路。所以,希望我们的家长不能只关注分数而不关注这些东西呀。这恐怕比分数比金钱更重要,这是一个孩子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宽容。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犯错误,孩子如此,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现在之所以不再犯孩子一样的低级错误,正是我们从无数个错误当中吸取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同时,我们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如果你宽容了你的孩子,对于他改正问题、纠正缺点、克服毛病,恐怕会胜过十次的批评、十次的指责甚至是十次的打骂,比批评、指责、打骂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容易让孩子改正错误。不过,宽容也不是无原则的纵容。我们要研究如何把握这个度。

  第四大营养,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梦想是人生的航标,是心中的一盏灯,是前进的动力,是方向。现在的多数孩子,在这样的生长环境,好象一切是为了分数,成绩好的同学还谈得上有点目标,成绩不好的学生呢?往往就是过一天是一天,根本谈不上梦想。有梦想的人,生活充满趣味与激情,没有梦想的人,生活显得平淡而枯燥。

  第五大营养,是自由。家长和老师不能过分的约束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由,兴趣和自由等等。

  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喜欢给孩子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有时候,我们都忘记了这个故事的来源,但是这也没有什么。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故事本事有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利,那么家长们都是十分乐意讲给孩子的。在讲故事的同时,不仅能教育孩子,而且也是亲子的一种互动。

  下面我想向大家在美国,家长们常给孩子们讲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

  有一个愣头愣脑的流浪汉,常喜欢在市场里走动。许多人因为他是流浪汉而故意并喜欢开他的玩笑,这些人乐此不疲地用各种方法取笑他。其中有一个大家百试不厌的方法,那就是在手掌心里放一个五元和十元的硬币,让这位流浪汉来自己选择。让大家感觉到他又傻又可笑的是,这位流浪汉每次都会选择那币五元的。大家认为他太傻了,居然不知道要拿面值大的,因此,看过后,大家都捧腹大笑。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与流浪汉走得很近而且常给与他帮助的一位有爱心的女士问他,你真的连五元和十元的钱都分不出来吗?流浪汉露出狡黠的笑容说,如果我拿了十元的,以后我就再也拿不到五元的了。瞧,究竟谁聪明,谁傻呢?

  故事教育意义:这个故事通常美国的家长讲完后,都会问孩子,你认为流浪汉做得对吗?孩子们通常会回答,他做的对。家长再问,那么为什么他做得对呢?因为他会有更长时间的五元钱可以拿。在互动的过程中,教育孩子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并不聪明,看上去傻瓜的人却并不一定是傻瓜。傻瓜缴学费学习,聪明人靠傻瓜瓜缴的学费学习。人要学会长远而放弃大,有时候是对的。

  故事二

  有一位外科医生告诉他的学生,当外科医生需要的最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不会反胃和观察能力要强。接着,他伸出一只手指,沾入一碟看上去令人作呕的液体里,然后张口舔了舔自己的手指。他要全班的同学们都要照着他这样子做一次。这些孩子们只好硬着头皮去做这样的事情。医生看后,大笑着说,恭喜你们已经结束了第一关的测验,可惜你们一个也没有通过。孩子们都特别迷茫,为什么呢?我们不是照你说的做了吗?医生最后公布了答案,他说,你们在观察的时候没有很仔细,因为我舔到的手指并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根手指。很可惜,你们都不适合做外科医生。

  故事教育意义:家长在讲完这个故事后,都会问孩子们,为什么医生拒绝了所有的孩子的请求,孩子就会回答,因为他们没有仔细观察医生的作法。家长就会借机告诉孩子们,对,因此,人要在生活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东西,注意观察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去面对生活,许多人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不够专心不够用眼睛仔细地观察生活。

  故事三

  有一朵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小花,生长在一棵高价的大松树下。小花非常庆幸有大树成为她的保护伞,为她挡风挡雨,让她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工人,没几下就把这棵大树给砍掉了。小花非常伤心,非常难过。她痛哭着说,没有了大树的保护,我该怎么办?来了大风我要怎么办,来了大雨我要怎么办啊?他们会把我柔弱的身躯弄死的。听到她的哭诉,远处的另一棵树安慰她说,不要这样想,少了大树的保护,你正好可以接受阳光,接受雨露,这样,会让你的身躯变得更加强壮,你将会把你的美丽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他们在看到你后,会惊奇地夸你,啊,好美的一朵小花,你说你高兴不?小花听完后,开心地笑了。

  故事的教育意义:人,总要学会成长,总是要离开父母的保护和家庭的保护。因此,人要学会成长,学会接受其他的事物。要知道,经历过各种各样磨难的人,才会成为最强壮的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就是这个道理。

  故事四

  有一个人,他在二十一岁时,生意惨遭失败。二十二岁时,竞争州议员再遭失败。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二十六岁时,自己最爱的爱侣去世。二十七岁时,曾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三十四岁时,竞争州议员又遭失败。三十六岁时,还是一样在竞争州议员时失败。四十五岁时,继续失败。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五十二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因为他坚信上帝只是延迟了他的请求,而不是拒绝了他的请求,因此,他坚持地做下来了他的所有坚持。以至于最后最终成功。

  故事的教育意义:一个人可以允许多次失败,而且也允许在同一件事情上失败。但是一个人不允许因为多次在同一件事情上失败后就放弃了这件事情。如果你愿意,如果你对此事感兴趣,如果你坚持,你就一定会得到上帝的恩惠。因此,只有会坚强梦想的人,才会有机会有把梦想实现的机会。

  这就是美国家长讲给孩子们的故事,是不是和我们中国的家庭讲起来有点不一样呢?中国的故事似乎只是教育孩子一定要分辨出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还有就是把孩子用故事教育成一个乖乖听话的小宝宝,不要淘气,不要给大人制造麻烦。而美国的小故事,却是让孩子要学会面对困难,要学会坚持和坚强。仔细分析两国小朋友的故事,就可以得出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结论。

  各位家长,今天的交流就到这,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最后祝各位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

【学期家长会讲话稿范文】相关文章:

1.大班下学期家长会讲话稿范文

2.在中学期中家长会上的讲话稿范文

3.秋季学期家长会的讲话稿

4.新学期家长会讲话稿

5.第一学期家长会讲话稿

6.秋季学期家长会校长讲话稿

7.小学期中家长会讲话稿

8.家长会讲话稿范文

上一篇:运动会闭幕式讲话稿 下一篇:中班家长会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