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工作总结

2019-06-18 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否顺利地实现这一目标,合作交流方式的课堂教学是重要保障。本人尝试对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探讨。

  一、合作交流的内涵

  合作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法的过程中互相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进行交流的一项活动,有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探究数学问题中互相启发、补充,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和素养,实现学习目标的教与学方式。

  二、合作交流的作用

  1、合作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

  合作交流能实现学生互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地展示自我,在讨论中去探求新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习的氛围宽松和谐。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其他学生或老师的观点进行评价,学生在肯定自己、完善自己或与同学研探的过程中都需要积极、独立、迅速的思考,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学习“有。数的乘方”时,以小组合作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折叠16次,会有多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纸的厚度变化(在成倍增加),教师指出通过计算,16次折叠其高度相等于二层高的教学楼(约6.6多)。这时,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精神振奋、兴趣倍增,教师紧接着提出“要知道其中道。,学习完本节课就能解决这问题”。合作交流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

  2、合作交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和精神

  在数学课堂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展开课堂讨论,从教师的教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现学学的主体作用,在肯定自己、反驳同学(或完善自己)的。个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形成生生、师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充分表现自我、交流心得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了数学交流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发展,养成了和他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精神。如学习有。数的加法运算时,用一条每隔1米打一红结的绳子,由两位同学拉直,另两位同学按老师要求向东(或西)走若干米,记录下正负数,然后小组合作,把得出的数据在数轴上表示,并求结果,然后小组汇报,说一说有。数相加应注意什么,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益。

  3、合作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讨论中让他们自己去分析、甄别、类比、猜想、剖析、纠错、证明,从而全面、透彻地。问题,通过对同学的意见和观点的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得到培养,在与同学交流、获取种种解题方法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如问题: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1,-3,9,-27,81,…,试分析这列数按什么规律排列。在分组合作交流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后面的数是前面数的-3倍,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从第二个数起,各数可看作-3为底,指数分别为2-1,3-1,4-1,…,不妨第一个数也可看作-3为底,1-1为指数的数,其规律为(-3)1-1,(-3)2-1,(-3)3-1,(-3)4-1,…,(-3)n-1。合作交流比教师讲授和个人探索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合作交流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数学品质

  合作交流能养成精确、严密地处理问题的习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科学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数学课合作交流中,强调数学严谨求实精神,执着追求的创新精神,体现谋求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精神,贯彻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关的应用精神,进而培养比知识、能力素养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数学品质。

  三、合作交流的实施

  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

  1、确定合作交流问题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学生学习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所确定的问题首先必须是教材的核心问题,即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其次,所确定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乐意接受问题所带来的挑战,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再次,创设的问题应具有适当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作出恰当安排,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全面提高课堂讨论质量。

  2、营造合作交流氛围

  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当学生讨论缺乏自信时,教师要通过激励给予力量;当学生讨论有独特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当给予支持;当学生讨论获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受欢迎的,小组中的成员不是批评别人的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心无疑虑,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教师应努力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讨论活动,让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创设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公。“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海口到三亚开通了空中和海上航线,从海口到三亚可以乘车、坐船和乘飞机,要求小组讨论:“对于这三种行程,不要计算,你们能发现什么?”,“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同?”,“为什么飞机行程最短?”。让学生自己逐渐概括和抽象出几何图形(建模),并进一步发现和得出。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能不能找出日常相关的实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4、保证合作交流时间,有人认为学生长时间合作交流会浪费时间,一节课有时解决不了几个问题,课堂容量不大,实际上,一堂课的好坏,关键是看学生动脑子没有、动手没有,而不应仅看这节课内容的多少,所以只要学生的商讨有价值,有兴趣,不妨多花点时间,让他们去争论。因为在争论中,他们的能力才能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不要使学生产生想不出来或来不及想,不如不去想的心理,否则,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养成思维的惰性。讨论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对于每个讨论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表达出来,时间不足会使课堂讨论成为“形式主义”、“走过场”,影响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在Rt△ABC中,∠C=90°,CD⊥AB于D,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若学生基础比较好,教师可让学生们自己找入手之处;若学生基础一般,教师应适当引导入手之处,并进行。体把握。如,可引导学生从角的方面(有角的相等、角的和差关系、角的互余关系、角的互补关系等),从线段方面(可否考虑线段的相等、线段的和差关系、线段的比例关系、线段的平方关系(勾股定。)、线段的乘积关系等),特殊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等方面入手,概括并掌握此基本图形。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赴菲律宾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考察报告04-16

与书交流作文07-13

“交流 友谊 合作 共进”主题交流会策划书05-21

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08-25

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总结11-15

数学的教学总结07-20

与物业公司合作合同07-27

有关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精选6篇)07-15

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7篇)07-14

在作文评语中应注重情感交流05-21

班主任工作点滴的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下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