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2020-11-02 教育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1

  通过短短一周的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使我受益颇多。这种模式的培训学习,使广大农村教师也能够自如的操作电脑,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国家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通过本次培训活动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培训之中,通过观看专家讲座的视频 :我感受到了浓浓课改的气息,教师积极创新的意识;从专家的讲座报告中,我领略了语文最前沿的理论,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聆听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应该抛弃。 那些网络上的拓展资源,观看视频后的做作业,那是我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舞台。在研讨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专家的引领,利用业余时间,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们全体学员都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积极参与在线的研讨和交流确确实实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水平。

  本次的培训也让我懂得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教学,而且是服务自身,有利于自身进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

  一是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使我对新课程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让他们不以学为苦,而做到以学为乐;上课的教师,首先自身素质要高,要有驾驭课堂能力,对于学生不足,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指出并指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尤其是提问题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做到让学生有的放矢;作为教师,我想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丰富自己的语言,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同时也要有及时应变的能力,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

  正如陈大伟教授所说的: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们在教学之中,遇到问题是正常的,遇到一些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思考于反思,如何辨正的看待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智慧去解决。通过远程的教育和培训,我了解了许多名师的成长历程,了解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这些都实实在在的运用到了我的实际教学之中;通过专家的视频分析,解决了我目前比较困惑的问题,比如: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问题等等,我想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得益于这次培训活动的开展。通过这种培训,激发了广大教师对电脑的兴趣,更激发了我要更好的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欲望,我要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多练习做课件,以改变以前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学形势,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希望学校尽早改变教学硬件设施,使我们能够经常运用我们所学的现代化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件进行教学.

  总之,本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深深认识到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是为提高农村一线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服务的!更是为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服务的!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转变教育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尽职尽责,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教科研型教师。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节目在抗震小英雄林浩和童星林妙可合唱的《我和你》的歌声中拉开了帷幕。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林妙可说的摸着这块金牌就像巧克力一样。她说的时候我捧腹大笑。

  让我最惊讶的是一个瘫痪的老人收养了四个孩子,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只有七岁,他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但是,有一天洪水来临,洪水涨得很快,一下子就涨了一米多,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必须爬到葡萄架上等待救援。可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就在这时老人想出了用“飞夺泸定桥”的方法,于是他们用梯子和木板搭出了一座“桥”,顺利的过去了。到了葡萄架下老人有些体力不支,但还是在坚持,随着孩子们“一、二、三”的口号,他们终于爬上了葡萄架。没想到只过了五分钟飞机就来了,他们获救了。

  这让我懂得了坚持就会成功!还有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我参加了为期近半年的新疆家庭教育网络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曾经的很多想法都发生了改变,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同时也是家长,家庭教育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取得家长的支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这正是我们每位教师长期以来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学校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的重要性。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

  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危害性十足,许多学生会因此而得不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逆反的的行为。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是不能分割开的,家长的错误就是在于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而得出的不正确的结论。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教育发展。

  先谈谈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

  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在我们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B、“重视分数”型。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者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愁眉苦脸。

  C、“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和“超生游击队”现象最为突出,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农活,养家糊口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二、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三、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

  如何才能使学生家长认识到自身的教育力量存在并更好地发挥其教育能量,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呢?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果地帮助孩子成长。有的家长眼中只有“分数”,考了高分的孩子,就是完美,优秀的孩子,其他品德方面教育就不再重视。许多学生非常努力,但成绩提高不快,于是家长便断言“孩子笨”。这种态度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自卑以至放弃努力,折回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对待成绩的方式上,要么是不闻不问,要么是求全责备,这些都会对学生教育起不良的作用。

  家访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及其教育情况而与学生家长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延伸手段。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报忧不报喜”的家访往往会把重点放在罗列孩子的错误,意在指责家长的失职上,这样,就会让家长产生一种不愉快甚至抵触的心理,损害了家长的自尊心,就有可能会使家长情绪低落、态度冷漠,出现不配合老师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学会尊重家长。一旦家长在心理上感觉得不到老师的尊重,就会容易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甚至与老师对立起来,这样就达不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要对家长以礼相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注意不要有伤害家长的言行,更不要有训斥家长的举动,这样才会使家长相信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才会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从而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积极主动的联系家长,加强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以利于共同育人。

  新世纪科技的发展,给予我们越来越方便的交际方式,例如最近流行的“校讯通”正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的网络方式。得到赞赏的孩子必然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提高学习的兴趣,有了家庭教育的同步,孩子才是真正地得到自己的教育,才会有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工作之余,我又一次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

  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5

  20日,在区教体局举办的新教育学习培训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来自海门市几位教育专家对于新教育的专题讲座。这场讲座对于从未走出去进行学习培训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新教育的盛宴。这次讲座,使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我以后的专业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教育实验,是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它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切合了教育的主旨,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回到了教育的原点。它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从家长和老师压着孩子让孩子被动的苦读,变为在学习过程中倡导师生、家校、亲子间“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学生、老师、家长共同配合,做好家校共育的教学工作,让孩子的教育生活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小的场合里,真正的教育应该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从小让孩子体会教育无处不在,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底蕴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每一个老师要取得成功,获得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是目标是方向,名师的成名秘诀更是学习的指路航灯。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永久的真正意义的备课,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老师虽然会教书,但不喜欢读书,“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他们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教师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愈来愈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新教育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指出:“只要有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提出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师、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学生学习知识、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新教育把“构筑理想课堂”作为重要的行动目标。我们的课堂围绕“有效”二字做文章,课堂有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无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因此,构建理想课堂应该是所有学校共同的、永恒的追求!

  新教育发展论提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这里的“人”,不仅仅指学生,也包括教师、家长以及一切和教育有关的人,因为没有这些人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远远高于“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体现了一种全民教育的思想。爱因斯坦说:“人们将学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传递尽可能多的某种知识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为活着的人服务。学校应该在年轻人身上培养那些对于公共福祉来说有价值的品质与能力……学校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该使年轻人成为有独立行动和思考习惯的人,另一方面,应该使他们将为集体服务当成是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标。”新教育以一种崭新的整体且生态的视野关注自身,关心人的生存、生成和可持续发展,关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死与共、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

  新教育实验的课程对教师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生更多的要在一种良性的、合作的、对话性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某些仅仅在形式上表现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创设实质性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其次,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带来了个体差异的日益显著,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体有效地组织教学,协调与沟通生生、师生关系并且解决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

  这次学习,让我对新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制度规范、榜样引领、培训提升、活动推进、网络分享、中心辐射、项目带动、宣传促进”的32字工作方针;知道了有一群用理想、信念和激情擦亮星星的人正在坚持着、耕耘着。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教育是值得信任的教育。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相信有了新教育这盏指明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会过得幸福完整,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汇总五篇】相关文章:

1.关于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汇总6篇

2.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范文汇总8篇

3.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汇总九篇

4.有关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汇总六篇

5.有关师德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五篇

6.有关网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6篇

7.有关网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7篇

8.有关教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汇总8篇

9.学习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