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培训心得体会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去北大培训了一个星期的管理和战略课程, 听了很多老师的讲课, 很多老师从具体案例,讲到里面的术, 升华到道和佛, 有时有点云里雾里, 有时又像拨云见日,学习完要求我们写点心得和体会, 我也来个道啊佛啊的, 看谁能忽悠企业管理的思维创新和人的道义 。
1.思维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在行业中一般处于两种情况:无同行和有同行。无同行时你本身就是作为一个创新体带动着一个行业;有同行也就有存在竞争,有竞争时你就得有优势,有优势你就得在某一个或几个层面上蕴含有竞争优势的创新成分,比如在单纯的技术层面上,销售层面或者有的老师提到的系统(战略和战略实施等)的层面上。而所有这些归根结底源于思维的创新。很多老师在分析很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时也会总结归纳到形而上的层面上去,升华到哲学,也出现了佛道等。人在正常情况下也是先有想法后有行动,思维创新的成败往往也是企业创新成败的最原始因素。
2.思维创新的来源
人不是神,人的思维上的创新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那天突发奇想就来了的。很多思维的创新根源于你对你要思考的整个系统的深刻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有时也涉及到对相近或者其他类似系统的了解基础上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一些老师提到的打破行业界限,从其他行业学或者在走投无路时融入其他行业的前提条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是不会有融会贯通,更谈不上有价值的创新。作为做企业,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但是在单纯的研究创新方面还是有很多经验也可以和大家分享,很多企业立足目标很远大,要作出世界一流或者顶尖的技术,这些技术那里来,当然从创新中来,但这种层次的创新又从哪里来,当然来源于研发人员或者也包含着这我们科技企业家本人。但是我们有时候往往感觉力不从心,毫无方向,很难有进展,怎么回事,脑子里面相关内容太少,过于凭经验研发,不去看国际上所有相关的文献,和专利等,有时候可能在做人家已经很明确定性的工作,重复人家的东西,有时候可能还在做一些人家已经证实走不通的路,这样的话世界一流的水平可能永远只是在嘴上和文字上,离现实很远。
要做世界一流的技术就得向世界上所有的同行和相关行业学习,看里面所有的文献,精读里面重要的,不去向世界上所有在此领域聪明的同行学习,怎么去谈超过他们,能深刻理解研发对象里面的难点和目前的国际前沿,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结合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或者通过学习类似问题和类似难点在其他行业的方法,才有可能喷发出科技创新的火花,才有可能作出世界一流的技术。(世界一流的同行都怎么做的,优缺点在那里,有那些不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关键点是什么,工业化的难点在哪里,针对工业化有哪些国际上最好的方案,优缺点,怎样扬长避短,难点的核心在哪里等等,学习了世界牛人,你才可能成为超过他们)。
学习和深刻思考是思维创新的来源。
3.道佛和具体的思维创新
很多形而上的东西是具有普遍性的,我们往往通过总结归纳得到的这些形而上的东西要应用到具体中去却显得不容易,我们往往期望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是个公式,像那个博弈论里面的例子一样,我们直接套用就行,但我们往往自己都不会相信,就会怀疑,创新起码是个新的,不应该可以从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中得到的,如果那样人人都可以很容易得到,创新也就失去了新的意义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明道,优术,取势,太抽象了,怎么操作啊,企业都是涉及很具体的事。其实在佛道的层面上,我们学到的只是无,一,二等非常形而上的层次,而我们的具体的事确是道中从无中衍生出来万物中的很基本的一件,处于非常下游,中间可能还有很多无数前提。深刻理解具体要创新的系统,才在思维上具备了创新的前提,这些佛道等哲学层面上的普遍规律或者最上游的抽象的理论在具体思维创新中怎么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可能非常复杂,但是凭着很多老师的众口一词(要学哲学)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感觉哲学层面上东西在具体思维创新中有个指导形成正确方向和加速的作用。
我们也会经常感觉术非常有效,因为术在道从无衍生到万物中,离我们具体的事非常近,处于其较近的上游,因此往往我们会不顾前提条件和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去照搬术,尽管我们具体的事不是完全一样。
法无定法,医不执方,不去分析自己具体要做的事,不去做自己个体特殊性的分析,找到不同点等,创新也很难进行,创新最起码一点就是在同类中的不同,思维上的创新更多的是在有意思或者无意识的普遍的规律的指导下找出具体个体的差异,采取对差异有针对性的优术以及后面的取势。
4.人的道义
这些天很多老师提到很多有关好的企业家在人的品质方面的要求和企业本身管理的关系,比如企业家的为人,用人,个人品质和企业文化,客户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等等问题,总结一下感觉最终回到了人的道义问题,较高的境界就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他们生产和销售出发点是真正替客户着想,赚钱只是随之而来的,不是站在那里老琢磨着要通过产品从客户兜里弄出钱来-传统的推销产品赚钱没有考虑为客户解决了什么等,他们用人也是公正公平, 不讲关系不讲过去,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等。他们尊重员工, 用真情实感激励员工;他们永远是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将优秀精神融于企业中。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几天的培训和学习,感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体会很多,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杜郎口中学,以学生为本,抓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效率。
教师: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老师不再主宰课堂,让学生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学习主体。
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课桌摆放形式由“插秧式”改为“方阵式”,实行桌对桌,面对面,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合作,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时间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你会看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学生主宰课堂,学生自由了,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习的激情具有长效性,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实现最佳的学习效率呢?为此,杜郎口中学采取了各种措施。
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反复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即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整体性教学。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多种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轨
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表现欲望以及参与能力、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令我们十分赞赏。毋庸置疑,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目标的培养。这是其首要的优势和意义。另外,这种合作讨论式的学习模式,可以“以优带差、以差促优、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同时,在交流知识中学习、在表现自我中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课堂走神,听课效率低等问题。杜郎口中学是如何一步步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课堂和自主学习的呢?
自主课堂要想让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是否关键。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他们的材料上我们看到,有的老师说,学生参与关键是创设一种氛围,让同学放松下来,大家都说,不爱说的也就跟着说了。有的老师说,老师的身先士卒是关键,一开始,让他们大声朗读,他们都不读,我就领着先读,读出感情,感染他们,让他们也想读,产生读的愿望,然后大家齐读,再一个一个读;让他们表演,他们都不演,我就又唱又跳的先表演;有的同学找不到合作伙伴,我就当他的伙伴;有的同学开始想不出节目,我就想节目和他一起表演。有的老师说,抓住机会,就表扬,我们都自己掏钱给爱参与的学生买过奖品,几毛钱的本子、笔,都行;再就是精神鼓励,让全班同学给“参与”有进步的同学鼓掌,给他献歌等等。有的老师说,我用竞争法,对各小组课堂发言次数进行排名;对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进行记录,表现好的就表扬;男生、女生进行竞争,看看谁发言次数多,等等。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自主课堂!
自主学习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老师们都感受到要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一定要使学生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因此,课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课前作了精心的准备,给每位学生均发了一份预习学案稿,在字词句上,在基础知识上,要吃透;然后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上快乐、自信地成长。
中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向 “杜郎口中学”学什么?个人认为他们的经验精髓是先学后教,强化学生自学、预习的作用,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内驱力,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变“你要听我讲”为“我先听你说”,变“要我学、教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3
xx月xx-xx日,我在重庆第七中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由市教研室的主持,由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张维善主讲,主要内容是:
1. 课标解读.
2. 教材分析.
3.由其它学校的几位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己实视野的眼界,比如,周智良老师在介绍陈详老师的时说他没有想到“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这样上,又如,危明老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考法(例如,我们建桥时为什么要建凸桥而不建凹桥的原因,并且不能用物理知识解译)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没有想到或没有去想的,还有就是周智良老师在最后一天有的培训中所展示出的一些素材的图片,体现出一个物理老师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些都自己所欠缺的。通过此次培训从很大程度上说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传授式,习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习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很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的新知识。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以及课外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说说我自己一些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白为什么要上美术课,增强理性认识。
学习的过程,第一层是学习动机,第二层是学习兴趣,再向上依次是爱好、习惯、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最后一层是世界观。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中学生比小学生更具有理性思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因势利导,把美术与世界发展、个体发展、历史发展、科学发展等的关系进行分析,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要告诉学生,学习美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虚心和耐心;美无处不在,要随时随地注意感受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以教材为根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
中学美术教材以欣赏课为主,学生实践课较少,这在一些基础教育较弱的地区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因为有些农村小学、初中没有开设美术课或没有开足美术课,即使开了美术课的学校课也上得很敷衍,这使很多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没有作画体验,进行欣赏就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安排一些实践课,如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头像写生、人物速写、简笔画及创意课等,让学生体会空间、平面、用笔、用色、观察、创意等,这样有了体验再来进行高层次的欣赏,学生感受要深刻一些、轻松一些,也会感兴趣一些,教学效果也好一些。
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学生思维的活跃就是课改后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更新、师生关系融洽的结晶。传统美术教学多是围绕“欣赏画”或“比着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比着画”中消失。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须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四、要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五、课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以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儿童美术教学中的教育对象——人,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我认为,小学美术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一幅图画的完成,而是从内心深处一种似乎原始的艺术表现,它的稚拙、天真和烂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理解的。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 “美术教师只不过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我认为:“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大地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热门】学习培训心得体会4篇】相关文章:
培训心得体会【热门】11-25
园长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1-26
培训学习后心得体会09-10
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09-17
【热门】教师学习培训总结四篇02-06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热门】09-12
假期教师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2-04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5篇09-11
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1-26
建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