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演讲稿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演讲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师长、同学们!
缅怀古人,祭祀先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踏着习习清风,跟随着春姑娘的芳香,我们许慎小学师生汇聚于漯河市许慎文化园,祭拜我们伟大的先贤——字圣许慎。一千九百年前的一个秋天,许慎手持着刚刚完成的不朽巨著《说文解字》,站在此处——召陵城最高的地方,宣告了我国第一部字书诞生。这宣告的声音长久的回响在中华大地上,成就了许慎一代字圣的千秋伟业。
“字圣”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并非如此,我们每天写着的汉字,它们的读音,字义,和字形几乎每一个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我们读书时遇到陌生的字词,需要查阅字典,所使用的部首检字法和部首就是许慎为我们创建的。他的伟大创造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进步,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为编写《说文解字》许慎放弃了功名,奉献了毕生精力。书中每一个汉字都象是他的孩子,为了这些“孩子”他甘愿不眠不休。他查阅成堆的竹简、木牍,发现了庞杂纷繁的汉字的造字规律,因此总结出了伟大的学说——“六书”理论,开创了中国文字学先河。近两千年来千千万万个的文字学研究者,是追寻着许慎创建的事业,把古老的汉字传承至今,也势必将传至未来。他用朴素的语言演绎汉字形、音、义的传奇,但笔下九千三百五十三个优美的小篆,却显露了他乞求完美的笃定。
让我们穿越两千年历史时空,去聆听圣贤的声音:“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后世学者端坐在中华文化的圣殿上缓缓接道:五经文字毀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者,犹不读也。《说文》在传统文字学领域绝对崇高的地位,一千九百年来没有一部文字学著作能够真正超越它。
追思文化先贤、传承世纪伟业,让我们努力向上、自强不息,学习和弘扬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汉字文化,让圣贤们点燃的文明之火代代相传。
XX年3月28日于许慎文化园
清明节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们城关小学全体师生来到烈士纪念碑前,为烈士,为我们心中的英雄扫墓。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不光是一座纪念碑,而是烈士们那高大伟岸的身形。我们为英雄们献上花篮,表达对他们的崇敬。
先烈们不朽的英名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我们怎能忘记无数先烈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人民的幸福,奋不顾身,壮烈牺牲。多少英雄葬送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多少英雄为国捐躯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些先烈的事迹像高大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打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决不辜负先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和光辉的历程,猎猎旗帜飘扬在头顶。我们的脚步能把坎坷踏平,我们是长空中展翅的雄鹰,奋勇拼搏。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缅怀先烈,憧憬未来,我们的每一颗心都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热爱幸福生活,珍惜每一分钟。让我们手捧和平的阳光,伴着生命的旋律,拨响每一颗理想的琴弦,展现祖国的未来。
借着这个机会,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继承先烈遗志,学习先烈的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目光远大,胸怀大志,明确学习目的,勤奋求知,自主求学,探讨创新,勤于实践,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努力掌握灵巧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树立主人翁思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奋斗、学会竞争、学会交际、学会实践、学会领悟、学会创造、学会发明。
4、学会团结奋斗,互相帮助,每个人都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后进生,共同前进。
5、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好学校各项常规制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6、注意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训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强体壮、尊老爱幼、思想进步的人。
同学们!祖国在期望,人类在呼唤,我们这些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希望、跨世纪的接班人,让我们把无尽的哀思化成奋发的力量!让我们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积极进取。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吧!
谢谢大家!
清明节演讲稿 篇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缅怀先烈 努力学习 振兴中华》。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珍贵的生命;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时,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是祖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宁静,和平的家园里。可是,今天的宁静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它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壮举;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在枪林弹雨中挺起了坚毅的身躯;在硝烟弥漫中发出了震天的吼声;是先烈们,用热血奏响了壮烈的凯歌,是先烈们用鲜花般的青春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说到这里,我的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重的,但沉重的心情也难以表达对英烈们的绻绻思念;我们的心情是悲痛的,悲痛如果能换来我们的觉醒,焕发我们的力量,去学习,去拼搏,去奋进,英烈们才会含笑九泉。同学们,我们不能只在“清明节”才想到革命先烈,而应该时时刻刻悼念革命先烈,继承他们的遗志,高举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旗帜,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无限的崇敬;看今朝,说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幸运儿,是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希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勤奋学习,掌握本领,共同创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明天!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还有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便会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了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在今年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深切缅怀在汶川地震中死难的同胞和英勇抢救的解放军战士。众人皆知,XX年5月12日,发生了以四川汶川为中心的'8.0级大地震。汶川是四川省的一个宁静的小镇,背靠青城山,西邻都江堰和成都,然而,在14时28分,这里往日的平静,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所打破。
大家还记得一名名叫杜正香的女老师吗?地震来临,学校坍塌时,她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拉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原来,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当解放军救出他们时,五个孩子还安然无恙,只受了一点伤,可杜正香老师却已经故去。当在新闻上看到这则故事时,我被杜正香老师那崇高的品质深深地震撼了,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一样和我深受感动。
如今,距离汶川地震已有两年之久,可在地震中发生的那些感动的画面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脑海中重新上演。地震中那些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人们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与缅怀。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上,我们应该纪念那些英勇奉献的人们,是他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高尚,什么是感动。
我们生活在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有许多优秀的富有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比起汶川的人们,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我们并不能为那些故去的人们做些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活着,健康、快乐地活着。
清明节演讲稿 篇4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草绿野恣行事,春入处州碧四周。又到了清明节,“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情感,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今年是清明节被确定为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二年,再加上双休日,我们就将在这个周末迎来三天的“小长假”。如何过好这个传统节日,“安全、文明”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我们还要倡导文明过节,树立殡葬祭扫新风。清明祭祖扫墓,已经成为“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已故亲人和朋友的追思之情。不过,近年来,一些封建迷信、愚昧攀比的祭扫陋习陈渣泛起。纸扎的轿车、别墅等祭祀用品粉墨登场,一些不法商贩借机牟取暴利。这不仅造成铺张浪费,还从根本上背离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败坏了社会风气。
哲学家冯友兰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我们的祭扫,应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而不是以物质来衡量。当前,植树祭扫、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等现代文明祭扫方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应该大力予以倡导。献上一束鲜花,寄托一份哀思,于逝者而言是纪念和慰藉,于社会来说,也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当然,清明节不应简单等同于“扫墓节”。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外,还形成了踏青、郊游、插柳、拔河等户外活动,从而巧妙地融入了追思感伤和欢乐赏春的不同文化元素。我们在祭奠先人的同时,还要全面继承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并不断创新加以丰富,使清明节更好地承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清明节演讲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们:
上午好!
同志们,同学们: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到了!你们知道吗?今年还是抗日战争70周年,今天,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瞻仰那些革命烈士,纪念那场伟大的胜利,我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与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所以,我们今天又来到了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碑前,隆重集会向我们的革命烈士致敬,给我们的先烈们扫墓。
这座纪念碑是中共xx县委、县政府于1987年10月树立的,xx年8月31日在xx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区建设促进会、xx寺党委、政府又重建了纪念馆。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犯我中华大地,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涌现出了一位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谱写出了一个个悲壮的故事。
1937年9月28日,我们可爱的家乡————东光沦陷了,可恶的日本鬼子对我们的家乡,对我们的乡亲们实行了"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我们的家乡受到倭寇的涂炭,乡亲们处在了水深火热,命不保夕的日子里。同志们,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听到了吗,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灵魂在呐喊,在战争中冤死的三千五百万民众的灵魂在哭泣。(建议停顿三十秒)
1938年8月初,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派石xx等同志来我们xx开辟工作。他们来到东光后,依靠李xx、牟xx、王xx、姜xx、姜xx、崔xx等当地地下党员同志,广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主张,积极筹建抗日民主政府。1938年8月31日,xx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灯明寺镇东于村成立了。
xx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成了日寇的心腹大患。日寇企图把刚刚诞生的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武装消灭掉。1939年1月26日,为巩固xx占领区,驻东光日军联队长藤井带领xx多鬼子,xx多伪军,出动十几辆汽车满载武器弹和建设器材,到xx寺欲建据点。
抗日民主政府得到消息后,为保存力量,减少目标,将县武装和县政府人员分成两路转移,政府迁驻小刘庄。
清明节演讲稿 篇6
各位亲戚朋友:
您们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清明节演讲稿 篇7
同学们:
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只有力的巨手紧握钢枪直指云天。烈士的巨手、怒放的红棉、绵绵的细雨把我们带回五十年前。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共产党员张太雷以及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12日中午召开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也叫“广州公社”。这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城市政权。由于敌强我弱,起义最终失败,在14日至19日的 6天时间里,有57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同学们,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将铸成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常听红军万里长征的故事,我们也记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场上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悼念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我们忘不了先烈们,我们更忘不了要继承烈士的遗志,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清明节演讲稿 篇8
大家好!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实用】清明节演讲稿模板集合八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