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

2020-05-30 社会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5、2%的男生,37、3%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赚到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颇有成就感;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根据,______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作为______有限公司(以下简称“______公司”)改制上市的专项法律顾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8 不合理饮食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四、调查结果

  电脑消费。好多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成本的方式购买电脑;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大学生自己拥有电脑。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沟通方式也多了起来。QQ、MSN、BOLOGE因其互动性,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交流经验、增长知识的新途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也成为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点评:这说明了现代大学生把创业视同于创办企业,事实上,创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创业观念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拓宽兼职门路,丰富校园兼职资源。设立专门的兼职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兼职机会。同时,学校应该积极主动联系一些有信誉、有经验的公司,为有兼职需要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兼职岗位,这也对学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面对21世纪视觉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战胜敌人!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巴川城区面积倍扩、人口激增,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加强城区社会管理,促进建管并举,良性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最近,县政协法制群团专委会组织有关方面,对巴川城区社会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巴川城区社会管理的现状。

  巴川城区通过近年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公里扩展到9平方公里,人口由3万多增加到7万多,水、电、汽、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成规模,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短短几年,城市人口容量大增,发展速度惊人。但另一方面,城区社会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进程,基本处于因陈袭旧,缺乏活力,不适应发展的状态。

  目前实施巴川城区管理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巴川镇政府,从职责上承担城区的各项社会管理事务;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如城建、交通、工商、城管等也参与相应事务的.具体管理,形成条块分割的格局。现城区交通秩序较混乱、市场管理较差、卫生死角难除、治安防范不力、文化生活单调、市民素质不高、社区建设缺位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社会服务如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又极不规范,质量低下。社区管理的近期目标、长远规划更是一片“空白”,总体现状堪忧,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二、存在问题。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分析,当前巴川城区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不到位。一是对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城市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经济潮流都在城市产生而又由城市辐射。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以科技为动力的市场经济角逐主要依托于城市,从这一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城市经济。我县一直是农业县,加上城镇建设起步较晚,城市功能发挥不明显,使我们对城市在市场经济的中心主体作用、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城区社会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对巴川镇的特殊性认识不足。随着城区面积扩大,巴川镇城区经济、人口等均已超过农村,重心应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然而巴川镇的工作重心却没有随之调整,在城区管理上,人力物力安排薄弱,城区工作仍沿旧例,没有突破。三是对城区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城市社会管理是丰富城市内涵,强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随着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巴川城区大量城市人口由过去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口又成批涌入城区,加上政府和企业一些职能的社会化转移,城区社会流动性加剧、矛盾增多,社会服务需求增大,要求城区管理工作应随之改革和加强。

  2、管理体制不顺。现行以巴川镇政府和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条块分割的城区社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制约了城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症结有两方面:一是责权不统一。巴川镇是城区行政主管机构,职责上自然是城区社会管理的主体;职能部门虽地处城区,但在职能上面对全县、而不是直接参与巴川城区的具体管理工作。条块分割,造成巴川镇有责无权,想管管不了;职能部门有权无责,片面强调本部门职能和局部利益,愿管的插手,不愿管的甩手,结果导致政出多门,互相推诿、趋利避患、管理出现空白等现象的产生。二是力度小、效率低。条块分割使巴川镇在城区管理中职能弱化,统揽无力,要花不少精力协调各方面关系,常常遇到“不买账”的情况,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基层组织薄弱。巴川城区社会管理基层组织是居委会,由于多年来基本上自然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一是居委会管理缺乏力度。居委会辖区内部门、单位等没有归属社区管理体系,不明确在社区内的成员角色和应尽职责,居委会工作是“单练”,缺乏力度,难有成效。二是职责不明确。居委会的工作基本上由镇街管办安排,行政色彩较浓,看似城区工作样样参与,实际上无职无权,样样管不了。三是人员老化、力量不足。现有12个居委会共有干部32人,平均年龄45.5岁,50岁以上的占41%;文化程度小学2人,初中

  20人、高中以上10人,处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的状况。这支队伍从质和量上都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城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此外各居委会普遍存在活动场地匮乏,工作经费困难,干部待遇太低等基础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也影响了居委会作用的发挥。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对城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面对这种情况,要充分认识加强巴川城区管理在促进我县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巴川镇政府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区转移,加大城区工作力度,强化城市社会管理。

  2、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强化巴川镇政府对城区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打破条块分割、多元管理格局,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一元管理体制,强化巴川镇管理主体地位。要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转变,采取措施促使职能部门还政于镇、还权于镇(城市建设,市场、环卫、物业、劳动、计划生育、殡葬、乡镇企业管理、统计工作等),保障管理主体的施政效力。职能部门要,放小抓大,对城区社会管理微观事务放手,强化县域内的宏观调控。通过理顺体制,建立责权统一,配合协调,动作高效的城区社会管理体系。

  3、加强居委会建设、夯实城区社会管理基础。一是调整居委会设置。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方便生活、资源利用和工作效率提高的原则,适当调整和设置居民委员会,同时下设若干小区,建立起新的社区自治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有效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对现有居委会干部制度进行改革、在机关机构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巴川镇现有干部选拔或社会公开招聘充实力量,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改善工作条件。采取措施,拓宽各项服务,增加经济,切实解决活动场所困难、工作经费短缺、干部待遇低下等具体问题,逐步改善居委会工作的基础条件,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四是街道居委会有参与辖区内的社会、经济以及其它方面的规划、验收、评比、推荐的权力和责任,增强居委会对辖区内事务的管理能力。

社会调查报告 篇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品。20xx年暑假,我调查了百金堡村村民的收入状况,目的是了解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百金堡村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代表性。在我与村支书交谈并查阅相关资料后,走访了一些村民家中,询问了他们的具体生活状况,并且访问了村里两家大型企业的创始人,了解他们创业的过程。与此同时,我还走访了乡镇医院和学校,获取了一些资料。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关键词: 收入增长 国家政策

  正文:

  百金堡村是位于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承载了几千年的风霜雨露,数千华夏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朴实、勤劳、勇敢,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财富。在党的好政策和他们的智慧的引领下,从靠单纯的农业收入,发展到了现在的多样化,不仅收入翻了几番,生活品质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村民收入状况调查

  百金堡村现有人口2753人,575户人家。其中有50户自主创业的,包括3家大型企业,主要都是化工产品的生产,年收入20xx~5000万元;32家小型企业,主要是焦油加工,运输,年收入80~100万,15家个体经营户,包括小卖部,理发店,饭馆等,年收入5~10万。其余有313户是农民兼工人家庭,即既春耕秋收忙于种地,又定时定点去工厂上班,年收入3~4万;有35户是农业兼养殖业家庭,年收入也在3~4万;有173户家庭靠单纯农业,年收入1~2万;还有4户人家因为无劳动力而无收入。

  在以前,百金堡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民都靠耕地为生,没有人兴办企业,

  也就很少人能去工厂上班赚工资,偶尔有通过上学跨出农村的,也留在了外地发展。村民们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和日常消费支出。

  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在党的沐浴下,享受着发展的果实。

  二、原因分析

  (一)大型企业的立足

  如果百金堡村没有这三家大型企业,也没有这么多村民能拿到固定的工资了,所以还是要从大型企业说起。这要追溯到80年代国家出台的一个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内要出现新的经济形式,国家出台政策,向社会注入大量资金,以使该经济形式顺利过渡。80年代,国家为了造就社会上第一批商人,就发放了一个无期无息贷款。没有还款期限没有贷款利息是个什么概念。说白了,你贷了款根本就不用考虑还的问题,你就安心经商就可以了,这个政策机遇是国家面对全国人民共同发放的,是平等的。目的是开启中国的商业先河。那个年代讲究万元户,所以你贷款一万回家,你已经是万元户了。

  都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想机遇也总亲睐有谋略有胆识的人。政策虽好,但还极少的人有这个胆量,只有两个村民敢于尝试。当然,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坎坎坷坷,但他们在政府的支持,朋友的帮助,和他们自己的智慧引领下,终是取得了成功。

  (二)惠农政策给村民带来的福音

  从农村开始的中国改革,其决策本身就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大局的惠农政策。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 注重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惠及农民,发展农业,富裕农村。

  1、加大减免农业税改革力度。20xx年,全县农业税平均税率由7%降到4%,降低3个百分点。在降低农业税税率的同时,同比例降低农业税附加。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为支持农业税费改革,20xx年中央财政拿出396亿元用于转移支付。

  对于历来都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奔走相告的喜讯。调查时一位农民阿姨向我诉说,在农业税还没减免的一年,由于旱灾来袭,地里都少有收成,他们家的两亩半田地,只收获了两麻袋麦子,还代替税款交到了村委。农业税减免的政策一出台,她几乎喜极而泣,感叹政府出台好政策。

  2、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20xx年,按照国家规定的筹措比例,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541.3万元,对全县种植小麦、玉米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对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的补贴政策,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购机户手中。同时,县安排一定财政资金对农民购机给予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投入。县财政用县长备用金50万元,建设20个粮食生产示范村,鼓励土地向种粮能手集中。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强化种子市场监督检查,严格控制种子价格,积极开展送种上门服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

  在调查中,很多村民都说在惠农政策出台前,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并不是太高,农资农具的投资,种子的投资,一年的辛苦劳作,有时候遇到自然灾害,收获的粮食只能保本,甚至亏本,再加上村里的大型工厂发展起来,很多人选择去工厂上班,有了固定的工资,种粮积极性更是减退。惠农补贴出台后,调动了绝大多数村民的积极性,政府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农民种地的成本相对减少了。不仅如此,乡政府还积极给村民们寻找销售渠道,比如食品加工厂,酒厂等需要优质粮

  食的工厂。在政府的支持和引领下,村民们的腰包日渐鼓了起来。

  (三)医疗、教育负担的减少

  村里的人以前都抱怨上学难,看病难,医疗和教育带给农民的负担确实不小。国家相继出台好政策,基本解决了村民的这两大问题。我认为这些减免的费用可视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收入。

  1、新农村医疗保险

  农村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农村医疗保险,可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参合农民可以选择不同医院就诊,一般采取就近原则,选择不同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对住院患者的报销比例比较大,可以分为慢性病、特殊病种、意外伤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销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的情况。

  从乡医疗卫生所提供的资料看,这次改革的收益面颇广,从小的感冒发烧,到需住院得到重大疾病,都有一定比例的报销政策,村民们不用担心看病难,反而因为有了保障心情愉悦,患病率也有所下降了。

  2、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20xx年,国家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两免”,即免除学杂费,免除课本费;“一补”,即对住宿学生补助住宿生活费。当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共投入70多亿元,使34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从中受益。

  多年前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就辍学的人,现在大多在村里的工厂上班,走访调查中发现,大约30%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如今好的政策出台,辍学率也大大减少了。

  (四)对老年人的优惠补助

  20xx年起,凡农村的6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国家每月60元的补助。与此同时,村里的大型企业中,有两家企业也伸出援助之手,给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600元的补助。

  村里的4个因为没有劳动力而没有收入的家庭,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庭,走访后了解到,他们的生活过得也很好,逢年过节不仅儿女们回来,村委会也会派人来慰问。

  三、调查总结

  村民生活富裕起来,离不开国家的政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时还有自己的努力。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过得很富足,要想继续发展,就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首先政府要继续支持农民,毕竟在市场的大海里,农民们只是一夜扁舟,市场波澜起伏,需要政府引导,支持,只有好政策才是村民们的福音,其次,村民们自己的幸福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勤劳,努力才能创造财富。愿农村能如祖国大地上开出的鲜花,艳丽地绽放。

  参考文献:

  1、魏宪朝《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惠农政策的发展》

  2、《农村医疗保险政策解读》

  3、《教育收费政策解读》

【社会调查报告三篇】相关文章:

社会就业调查报告08-16

社会调查报告04-16

农村社会体育调查报告04-16

社会文明调查报告范文11-18

家乡社会变化调查报告01-30

社会问卷调查报告01-29

社会环境调查报告12-31

社会文明现象调查报告11-21

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8-26

有关学生社会的调查报告05-12

暑期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