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育心得体会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1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本人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山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本人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此本人有很深的体会。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这么多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这么多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2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可以说就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应紧追时代步伐,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而不能墨守陈规,如果这样只会误人子弟,违背作为一名教师适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会被社会淘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掌握时代信息,紧随时代潮流并能正确把握时代主流,积极有益的引导学生。
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及传播方式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学生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不良的信息伤害。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熟练的计算机及其他途径能够迅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能正确引导他们。
2、学习、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作为一名教师应掌握并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在授课过程中形象、生动、精彩。
3、在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4、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开展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再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远程培训,真是机会难得,受益匪浅,如一缕春风吹进我的心田,对我的大脑也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同时能在国培计划中有幸聆听众多专家的精彩讲解,通过网络参与了网上听课、网上答题、网上浏览、网上评论、网上推荐和网上交流等活动。
在这次学习中,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交流、碰撞?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克服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在专家认真详细的视频讲解下,我受益良多,随着国培学习逐渐进入尾声,我不免有些感慨,并对这次的学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感悟如下:
一、开阔视野,学习新思路
几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计算机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教学方法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目标、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第三、要灵活。教学内容、过程、教学评价灵活。不能总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是课堂教学也不能够花哨过头。新课程里讲的分层教学,主题教学,自主探究式、分组协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种教学评价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学习之后感到获益良多。最终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第四、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
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
第五、学会评价学生。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言谈、举止、学习等方面所做的客观性判断。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做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学生要全面而不偏颇。只有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才能给学生注入积极的动力,使他们力求进步,这样就会全面增进师生关系。我以为,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并摩擦出情感火花;要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知道他们的喜怒乐,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使师生间才会呈现出更为和谐的局面。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远程研修的网线链接着我们的耕耘,也链接着彼此的理想和追求。其中没有矫情的造作,没有精深的思索。通过此次学习,我顿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增大,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觉得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和新老师一样,不能因为自己新而原谅自己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因为对学生来说教育也只有一次。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自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当自己真正在本职工作以及专业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时,也就真正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会沿着新课改的道路走下去,我会一直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及时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多交流沟通。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4
教育质量的高低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智慧,即平常所说的教师的素质。什么是教师的教育智慧或素质?这是当前教育界亟待澄清的一个概念。
关于教师教育智慧的总体思考
1.在国际教育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强调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2.教学活动是教师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在谈论素质教育时,曾强调: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因此,教师教育智慧或素质的含义必须着眼于教学活动本身。
3.反对那种元素堆砌的教师教育智慧或教师素质观,应将教师各种素养看成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其内容包括着复杂的过程。
4.教师教育智慧或教师素质是结构与过程的统一,发展性、动态性是其精髓。正因为如此,我们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更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即教师教育。
我们把教师教育智慧或素质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我们把其概括为三个方面:教师的师德、知识和能力。
A.师德与师魂
1.敬业爱岗
教师的职业道德,从广义的角度凸显四个意识,即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这就是师德第一个表现:“师业”。敬业爱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研究中我们看到其表现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岗位;献身于教育工作的职业理想;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2.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又一个表现:“师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我们称其为“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此外,成功的期望也是一种师爱。一位优秀的教师肯定认为:“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种期望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就是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教育期望或信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
3.严谨治学
师德集中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能否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师德的第三个表现:“师能”。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严,往往建筑在对自己严的基础上,特别要严谨治学。也就是说,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与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总之,教育质量直接取于教师的业务水平;业务水平,集中体现在一个“新”字上;创新的基础在于教师钻研业务。
4.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就是为人师表的师德表现,也可以叫师德的第四个表现:“师风”。师风表现在下边的四个方面:①以身作则。它有着种种表现,特别要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等;②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不可缺少与同事、与家长团结协作的行为;③廉洁从教。教师廉洁与否,学生看得特别清楚,所以要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④依法执教。在教育教学中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言行。
B.教师的知识
1.本体性知识—胜任岗位的基本保证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知识要有事业与职业的目的,一个人最佳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为基础。这种本体性知识有如下四个要求:一是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既懂得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三是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例如有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实验知识、观察知识以及科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等等;四是能把本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一种学科(学术)造诣,能够清楚表达出来。然而,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只是“基本保证”,而不是唯一保证,即光有本体性知识并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决定条件。我们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高相关”关系。有几位颇有名的科学家,他们曾经是一些不合格的中学教师。因此,可以认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一定要有,但达到某种水平即可。
2.文化知识—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了要有本体性知识以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们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然,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主张每一位教师都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3.实践知识—机智丰富的个体存在
教师的实践知识更具体地说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景有分寸地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来。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效应。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显然,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于是它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
4.条件性知识—成功教学的“金钥匙”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在教改实验中所特别强调的。条件性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研究中,我们把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C.教师的能力
1.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反思
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而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教育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又可以叫做反思能力。如果20世纪80 ̄90年代提倡培养专家型的教师,那么21世纪要倡导训练反思型的教师。
2.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善于对信息技术优化、整合
今天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的使用,上网和创办网校,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在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21世纪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
优秀教师应该有对计算机教学系统的设计能力;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传播系统的能力;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成果的评定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每种教学媒体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与发展智力。同样,每种媒体既有长处又有不足。如果把多种教学媒体组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媒体之间扬长避短,互为补充,那么,这种教学系统就能发挥更大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积极维护和保健
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well-being或mental health),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与心理健康含义接近的词有“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意指对心理或精神健康的维护和保健。心理健康的含义为:(1)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2)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3)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它不仅包括积极情绪情感,也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和德育工作区分开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具有一致性。目前学生中存在越来越多的心理行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承担起学生心理卫生保健医生的角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表现:(1)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2)心理咨询;(3)学习指导;(4)职业指导。此外,教师还要适当地掌握诊断性评价和学会行为初步矫正的技能等。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5
这周全校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月考。我也有幸体验了人生当中第一次监考,想想都觉得有些许激动。但是过程并不是那么美好,因为对于监考老师说花一两个小时看着一群学生考试实在是有些无聊,藏在内心深处的优越感瞬间破灭。
月考后就是改卷统分,我上的信息技术虽然不用考试,但是学校好像也不能让我闲着,我也要改卷:七年级的政治。整体成绩不太乐观,从而看出这届的学生的基础相当差,80分的也就那么几个。想到要是让我上这些学生的程,然后提高他们的成绩,我真心觉得很迷茫。真的太差了,感觉无从下手。
所以呢,自己作为一名实习生上升的空间还有很多。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着优秀的教师能把学生教好的。加油!!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6
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听见同行们说:“太差了,名副其实的后进生,没治了。”。我的一位老师有着四十年教龄,他曾叹息地说:“后进生是我心中永远的痛”。那么,什么是后进生?后进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培育后进生并使其进步?我们思考的并不多,或者至少不很系统。本文就个人所带的班级后进学生的实例,谈一谈后进学生的心理及关爱对策
一、后进生的界定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提出让后进生从我们的笔下消失,这个愿望是良好的,但并不现实。在实际教学中,后进生总是存在的。不提“差生”,就意味着遗弃,意味着不关注。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优生”是我们缔造的话,那么“后进生”的缔造者也不无与我们相关。当然,不同的人,对“后进生”一词的理解不同。我认为“后进生”是指:在生理心理、习惯行为、意识意志、品德理想,等方面不能协调发展或不能局部协调发展的学生,它不是智力低下的专有名词。
二、“后进生”的表现特征
1、身心发展不健全。
2、行为习惯不良,缺乏自尊。
3、缺乏自信心,畏缩不前。
4、意识盲目,意志不坚定,缺乏毅力。
5、缺乏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远大理想。
当然,每一位后进生都有他不同的特征,也正是这不同特征的不协调,导致他整个素质的不协调,因而他成了我们所谓的“后进生”。诚然,并非所有的优生就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就成了我们教育的神圣职责。
三、关爱“后进生”的策略
1、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xx同志说过:“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正如上述学生那样,如果我们老师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或者语言讽刺、挖苦、奚落、辱骂,行为上体罚,那么这些学生会何去何存呢?可想而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和尊严。”
2、深入了解学生,辩证施教
不是一次谈话、一次考试,或者学生的一个错误,就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它是一个边了解边教育的过程。我认为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入学组班开始,细心观察、详细记录,了解归类。
(2)、多次与学生及其家长交流,了解其生理心理、行为习惯、意识意志、品德理想的形成和变化。
(3)、多次平等的参与学生活动,不把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幽默慈祥。
(4)、要能自我控制情绪,有同情心,公平公正,实事求是。
(5)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提高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做学生的楷模。
(6)要勤字当头、严字把关,工作细、观念新。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辨证施教。
3、从疏导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行为习惯着手
上述学生之所以能形成“差生”行为特征,不同程度都有其习惯和心理因素,为此,我首先从疏导培养其健全的心理、行为习惯着手。如陈文娇同学,当我们第一次谈话没能进行下去后,我并没有生气、着急,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触她、了解她。通过心理咨询,悄悄话传递等全面了解了该同学,用世界名人的心理变化过程给予她以激励和劝导。平时有意识的给她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增加她成功的经验和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机会。通过不懈的努力,到了高二时,她慢慢地开朗起来了,学习成绩也有进步。因此,理解、宽容、劝导、激励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良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学习行为习惯的准则。通过近三年的努力,上述同学在心理和行为习惯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观。
4、端正态度,培养学生自主、自尊、自重、自信的意识
一个人赞成什么,喜欢或厌恶什么,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是由其态度决定的。而自主、自尊、自重、自信又是建立在一个端正的态度之上的意识行为。努力端正学生的态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如何彬彬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教以后,在按时到校、课堂纪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自尊自重意识的培养,则是一个漫长的工作。我首先从反面着手,和他聊天、做qq游戏,故意刺激他的自尊心,叫他难堪。然后再将心比心,正面疏导提出要求,安排演讲赛、辩论会让他参与,这样既发挥了他的特长,又集中了他的注意力,培养了他的自尊自重意识,也受到了同学尊重。他的学习成绩也有较大进步。
5、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远大理想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这个人的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及其思想品德是分不开的。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好坏,则是决定其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必须从他的思想品德抓起。魏书生曾说国:“教育要五育并举,德育先行。”思想品德即就是自身素质,就是其生理心理、行为习惯、意识意志、理想的总合。它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说教就能见效的,要寓于整个教育全过程,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探索还很遥远,很艰难。但只要教师心中有个信念,就会让“后进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的尴尬局面得到改观。我将继续努力。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7
从早上的第一缕曙光到晚上的最后一抹夕阳,这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为师幼提供了对话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目光,有对话的意识。
(一)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特殊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洗手常规时,我并没有专门的去说教洗手的好处,应怎样洗手等。而是该洗手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洗,开始孩子们会看着老师洗,后来我们会像家里人一样一边洗一边聊天。一天,小杜说:“徐老师,你一会又不吃饭,为什么也洗手呀?”我说:“因为我要帮你们盛饭,如果小手脏了碰到你们的碗你们会生病的。”“噢!”他的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一会儿站在旁边的朵儿说:“老师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缝、小手腕都洗呀?我妈妈就不像你这么洗?”“那一会儿你看看我这样洗的干净还是你妈洗的干净好吗?”“好”。“徐老师,我们俩比赛吧,看谁洗的又干净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对话”形式使幼儿更易于接受,也能够引导幼儿思考与尝试,更能引发出许多新的问题。
(二)教育活动中的对话
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师幼之间的“对话”激发出新的矛盾,产生出新的问题,则更加体现了“对话”的重要意义,这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对话”留下了空间和余地。我们应尽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导方式和话语,使教师对孩子的指导能够切实引起孩子产生一定的感受。例如在主题活动《小手真能干》中,请幼儿用小手蘸上颜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儿感到即新奇,又高兴都大胆的印着。这时张雨恬“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说:“老师,我不敢”,这时坐在她旁边的陈澳说:“别怕,我来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边向张雨恬投向鼓励的目光,一边说:“好啊,陈澳哥哥可勇敢了,你来当小老师吧!”过了一会当他们的作品完成的时候,我又用鼓励的话说:“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象一片片小落叶”。陈澳的小手印还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话刚说完,他们俩抬头看着我笑了。我的话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师幼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树立师幼对话的观念。就像瑞吉欧幼儿教师们说的那样“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获得体验和切身感受。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8
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
教师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诋毁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精选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集锦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