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1年参加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加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
20xx年,我校申请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阳光雨露一样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从中也使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能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效应距离,把教学内容、图文设计和影视编辑有机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多方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记忆等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我自己执教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丽的动画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配上优美轻快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动画和文本文字,教师感情饱满的范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语言节奏,领悟课文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渲染情感气氛。
小学生的情感极其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去感受,去品味,达到渲染情感气氛的作用。我校陈锦珠老师执教美丽的童诗《贺年片》,多媒体课件“以诗为本”,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整体格调优美生动,通过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境,通过和谐的乐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课上适时穿插《新年好》《铃儿响叮当》,使整节课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情感,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同时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体会诗歌的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七律《长征》是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但这些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征路途遥远,历经11个省,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执教教师设计flash动画,展示了长征路线图,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疲惫行军等场面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一路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适时背景音乐的穿插,渲染了氛围。结尾处的配乐诗朗诵,将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课在高潮处结束。
一年以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参加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2
以前,人们一提到“课题研究”,我总觉得那是多么的高不可攀,搞课题研究那应该是教育专家们的事情,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有点难。去年我有幸参加学校申报的市级课题研究,回忆起一年来的活动情形,心里感受颇多。
首先,通过这个课题研究活动,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课题”,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进行问题聚焦的过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去分析,去摸索解决,积累一些教学的经验,最终沉淀为自己的东西。殊不知,这个过程中我们便是在搞研究了,只不过在分析、摸索中我们要善于去提炼、总结,形成文字。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很有必要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其次,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搞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要口径小一些,实在一点,密切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进行。就如我们现在的这个课题,它的每次活动,我们都是在课例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讨交流,然后结合实际撰写调查报告、写论文、写案例、赛课。一年来,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我开了眼界,对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再次,我通过《数学教学与数学活动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活动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老师教育学生,尤其数学课的教学,第一、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数学教学的设计贯穿于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关注学生活动过程经验的积累,关注活动表面之下活动的内涵,让学生付诸思考,以期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第二、我们要想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就要精心地设计好教学活动,以及考虑在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好学生,上好一节精彩的课。第三、要根据所教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类型,使课堂变得生动化,将设计的数学活动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多姿多彩起来。让学生数学活动中收获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自主进行活动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参加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3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校于20xx年10月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我们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年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自我校申报“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首先在校内成立了以(县)苏立贞教研员为课题负责人,由农愉民校长为实验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主抓教研的领导为实验课题执行组长,由十位实验教师组成的实验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工作组要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要求实验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同时还设立了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之中,也使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大家在改革我们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本课题组各学期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梁玉莲老师执教的《长方体表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洁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暂差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广泛地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开设了科技制作、手工制作、采集标本等活动项目。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培训,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对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寓创新培养于社会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除组织学生走向实验室、图书馆、运动扬、博物馆外,还组织学生到农村、商店等地,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增长了学生才干,培养了劳动习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一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20xx年,我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参加中南五省数学竞赛中,苏珊、李昌骏同学获一等奖;黄雨情。
《实验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我校于20xx年7月申报,并被批准立项为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科研重点课题。三年来,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依据苏教版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调研与分析,运用调查测试法、行动研究法、教学经验总结法和个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进行研究。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以实验苏教版教材为依托,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编写意图,通过进行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研讨、案例剖析、教研沙龙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
参加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4
我们五年级组开展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开发的研究》这个课题,收获不小,本人心得如下:
首先,我很喜欢我们的组长赵老师组织的这个团队。赵老师博学、严谨、风趣、对我们又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总是对老师充满了肯定与鼓励。课题组的其他老师们,个个都很能干,上课、评课、做调查、写文章……样样都拿手。而自己却有那么多的不足。但是,与压力相比,有机会向赵老师及其它的优秀老师学习,我更多的是感到荣幸。
其次,我喜欢我们的活动形式。每次活动,我们都是在课例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讨交流,然后赵老师对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辅导,不仅如此,还辅导我们写调查报告、写论文、写案例、赛课,以及参与数学生态课堂的活动。一年来,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我开了眼界,逐渐转变了教育理念。
再次,我喜欢《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开发的研究》这个课题。通过每次活动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老师教育学生,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面对植物的种子,你只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它们一定能顺利的发芽、开花、结果!
在数学生态课堂上,不仅要强调知识与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情感意志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既要重视预设性目标,更要关注课堂生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方法,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完成预设的方案,而应和学生一同探讨、分享、创造美好的生命经历。
在这一年中,在听课学习时,我也会不自觉地从生态课堂环境的角度去观察,观察课堂的物质环境,观察师生、生生的交流,观察师生的评价与情感交流。优质的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在如朋友般的合作与交流中,在经历了一次次思想的交锋、一次次原汁原味的争论后,留下的是一次次知识的收获、一次次能力的提升、一次次情感的满足,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着学习的快乐,品尝着成功的喜悦。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哪怕作为听课教师,也吸引着我的思维快乐和积极地参与,我想,我正是身处于数学生态课堂环境之中,所以才有这样的感受,它的魅力影响的也许不止我一个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在尝试着营造生态的课堂环境,除了课件、板书设计等要简洁美观,我在传授新知的环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喜欢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课堂中保证小组合作交流的次数与时间,教师注意倾听、对学生的评价多了鼓励与期待等。自己的教学观念随着课题研究的参与逐渐发生着转变,但是转变的程度还算不上理想,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等,一直是让自己困惑的地方。什么时候,自己的课堂环境也能“生态”呢?
是呀,教育是“农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自己在教学与研究的领域真正地投入,学生才会送给自己一个满意的课堂。
参加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5
20xx年3月29至30日,我有幸在学校领导安排下参加了湖北省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活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会上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数学工作室副主任王明明、小学数学教科院柯尊信、小学数学副主编殷现宾等专家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作报告。通过学习,使我对我们的数学课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获得了教学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同时我将把培训中取得的收获努力运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一、29日上午我们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数学工作室副主任王明明主题报告《关于小学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的思考》。
如何有效地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鲜活生命的体验,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性教学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理论上研究的比较多,实际尝试的比较少;表面上做得比较多,实质性研究的比较少;似像非像的比较多,真正有效方法的比较少。针对这种现象,王明明专家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例,展开了一些理性与非理性冷讲座。听完她的讲话使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开展有效性教学,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有效性教学?只有明白这个问题,才能付之于行动。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增长能力,获得发展的学科学习活动。
二、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课堂上,无时不闪动教改之光,无处不洋溢和谐之氛围。
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了《24计时法》、《年月日》、《长方体的认识》,虽然课的内容不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主要体现在:
1、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三位教师都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活情景,如《年月日》、《24计时法》中从学生自己的生日、值得留恋的日子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长方体的认识》设计了一个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生活情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引领学生置身于快乐的数学活动之中。它消除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畏惧心理,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点燃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导火线,同时也为学生体验新知创造了条件。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标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三堂课主要是采取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不但长了知识而且长了智慧,可以说终身受用。
三、听取《小学数学》副主编殷现宾专家谈《怎样的案例是有价值的———例谈教学案例的写作》。
殷现宾专家说在数学文稿的写作中,很多老师喜欢写教学案例。因为这些鲜活的案例来自课堂,来自我们身边,研究这些案例对我们一线老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或者启发作用。然而,写好一篇教学案例,并非一般老师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地记一个教学流程,写上几句分析的话。其实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是做出来的,有价值的案例要体现新、实、深。同时殷现宾还具体谈如何写作以及投稿的技巧:
1、选题要小、典型;
2、“借鸡下蛋”;
3、能写成片段不写实录,能说明问题就行;
4、抓住问题焦点,详略得当;
6、“投其所好”。
卡耐基说:“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努力,世界上没有不能迎刃而解的事。”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要发展自我,首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听取殷现宾专家讲座使我知道写作也是一样,要写得精彩,首先要活得精彩。如果平时认真学习课改精神,积极参与课改研究,留心观察课改状况,关注教学实践,及时捕捉课改花絮,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写下课改的点滴思考与体会,那么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
四、听取评价课题总结。
首先听取了湖北省小学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一年来工作小结,随后武汉市课题组汇报了他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听了其他实验学校的“思考、实践、收获”的实验全过程,和我校实验相比很多相似之处,如评价内容、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工具、评价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等。
本课题实施几年以来,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去“问问书本”,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而且从课伊始到课末,学生冒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或质疑已经是学生和老师习以为常的活动。但也有不禁仁义的地方我们部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差,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提问,怕被同学们看不起,等等现象普遍存在。
经过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使我真正的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留意课堂教学中的小小细节,从日常教育教学点滴事情做起,及时反思,及时改进,真正把新课程理念的种子播撒到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之中,做到细微深处见真情。我相信,有了前一阶段的实验基础和专家们的指点,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带着他们的宝贵经验走进课堂,为课题工作进一份最大的力量。
【2021年参加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