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1
10月,参加这次活动,让我走近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课堂,聆听了她的学术理论报告。从中我吸取了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经验,感受到了课堂上专家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课堂的能力。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绚丽多彩的教学情景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语言的幽默、风趣
专家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前氛围,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十分强烈。如老师在课前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老师在课前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喜欢自己上课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说老师像妈妈,有的学生说漂亮……使学生的紧张情绪迅速放松了。然后让学生猜一下自己有多高,比较会场和教室的区别,在沟通中检验了学生的数感。这样不但考验了同学们判断推理能力,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又暗示了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几节课,这些专家特别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有效途径。又为学生探究新的数学知识激发了欲望。总之几节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的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老师教学魅力!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在作报告,总觉得他在和你聊天,虽然没有豪言壮语。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这些专家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精彩,深深吸引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是因为他们的课能够放的开,收的住,老师所说的“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整个课堂上,普遍看到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整堂课都是以讨论和探究为主,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信息展开讨论和探究,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根据几个课件的讨论情况进行小结,总结出解决倍数问题的方法。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开放课堂,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些专家创设的学习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生活化、艺术化。我们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生活气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与生活。
总之,我这次去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公开课和专题报告,感觉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我真正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著名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听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2
5月,有幸到深圳龙岗区科技高中听课,亲眼目睹了各位名师的教学风采,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
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张齐华老师上的《圆的认识》一节课,充分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是一节数学课的灵魂,在这堂课上,学生带着对这一顶层问题不断思考与开掘。张老师注重有效追问与深度学习。这让我想到自己在教学中,常常因为学生没有问题,使课堂显得沉闷。听完张老师的课,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促进学生提出好的数学问题,应该成为我们的重要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打能打开数学课堂通往无穷知识的大门,才能体现数学新课程的核心素养。
2、在华老师执教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师生朗朗的笑声、自发的掌声和华老师的“谢谢”之声:从问题“想了解我什么”到幽默的回答,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行为充分体现了他们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耐心的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细心地启发、热心的赞扬,也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其次是华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尤其是当学生在课堂上答错题时,华老师总是能找到值得肯定之处,既让每个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表达,又要让他能体面地坐下去,以保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
听完这些专家的课和讲座,我觉得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很多,有待于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后,我将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不断的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做一个博学的、学生喜爱的老师。
听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3
在9月2号的下午,高xx届全年级高一学生在报告厅中听取学前教育之数学学习方法指导讲座;主讲教师是高一数学组组长何道芳老师,虽说这是一个学法指导,但是何老师用亲切自然的语言,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讲座,效果非常好。我自己在这个讲座过程中也收获了颇丰,无论是数学知识上还是在进行教育讲座上都有很多的感想,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心得体会吧:
首先,从讲座本身来讲,这是一堂对于高中生很好的启蒙讲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对于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还在非常的不熟悉,还在十分的难以适应,所以年级开这个讲座是非常的有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讲座既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有归属感,又可以让学生提前大概知道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高中学习生活,特别是数学的学习。
其次,讲座的核心是给同学们进行了学前心里疏导,内容精简,每句话都言简意赅。每一点都是何老师在讲座过程中以举例的方式自然而然总结出来的。
第一个呢是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培养学习的兴趣。这个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高中学习任务是十分的重,而且难度也是相比初中的提高了一个很大的档次。所以啊,学习态度如果不端正的话,想随便听听就能考个好的分数的话,几乎不可能;相反,如果学习态度比较端正的话,遇到比较困难的题目和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就会想办法去搞懂,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必定会提高的,也就是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那么学习要变好也就相对容易了。
第二是要克服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培养自信的心理。正所谓“说你行,你就行”,如果学生还没有来接触高中数学就觉得很困难,就不想去弄这些数学知识的话,那么就一定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状况,何老师举了自己家孩子的一件事情,大致是自己家的孩子之前对于初中的一题压轴题不敢去碰,也就是每次遇到这种所谓的压轴题就会跳开,哪怕不怎难;久而久之,就会对这道题产生一种畏难情绪,甚至对于其他题目也会产生一种认为很难的情绪,导致很多题目看一遍不会就认为自己不行,慢慢的成绩也就会不理想。何老师运用实际例子来告诉高一的学生们,如果畏难情绪不克服,就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高中数学难不难呢?难,但是它也很简单,如果我们有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话,那么一定会达到我们自己的心中成绩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光听别人说就是真的,要自己去尝试才晓得,不能听到有学长学姐说高中数学难,就认为很难,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畏难情绪,不断的去突破自我。
第三要学会转变学习方式,何老师采用一种类比的思想来表述,跟大家讲我们之前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如果一直运用小学那一套学习方式对于初中的学习就不一定适用,同理到高中了,还一直“固执”的运用初中那一套学习方式来学高中的话就不一定适用了,因此我们就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来适应高中这种高难度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初中三年只学六本课本,而高中在短短的两年内要学习10本数学课本,因此一定要学会转变学习方式。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转变学习方式。
第四要亲其师,信其道。这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呢?何老师举例子叫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中,应该会有某个时刻和自己的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产生抵触的情绪吧,一旦抵触情绪产生了,那么对于老师也就会有一种“无论你讲什么,我都不会听”的状态,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信其道了,这样的话,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就更加难上加难了。我们选择了这里的老师,我们应该相信老师,这样的话对于我们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我们才能学好数学。
第五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着很多东西,我们应该摒弃一些不好的习惯,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好的收获,最后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怎么样养成呢?何老师也给了一些建议,课前预习,这个工作是很重要的,然后带着问题听课,其中举例子聪明的“聪”字,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才能形成聪明。还有就是要及时复习,不然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了,那样的话就会产生不好的循环。最后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心态,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在每次考试中找到一些原因和好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个好的学习结果,因此我们要在现在就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来也列举了一些初高中的数学知识衔接问题,例如一些数式运算,二次函数等等之类的,要学会初高中的衔接,这样对比着学习才能有很好的结果,数学学习同样要求记忆,抛开记忆的话,要想学好数学是很难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记忆。这些问题和能力是需要同学们去慢慢的“悟”。
在讲座的最后何老师作了精辟的总结,送给同学们三句话:相信自己,相信老师,付诸行动,并引用了两句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勉励同学:付出在哪,你的收获就在哪。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总之,在这次学前教育的数学讲座中,我收获了许多,我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好好向这些老师学习经验,同时不断的锻炼和提升自己,为将来正式走上三尺讲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听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4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多)。这些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听了杨老师的讲座后受益匪浅。
一、概念的引入
从实际引入(也可以说是从直观引入)。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举实例。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老师们经常使用这种练习方法。如,在学习射线、线段和角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些图形?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一些习题。再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线段、射线和角后,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听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5
今日上午参加了北海中心校20xx年数学专题讲座,讲座由市教研室苗东军老师主讲。从上午约八点四十开始,到十二点结束,大约用了三个多小时。苗老师所讲的题目是:“从命题导向谈小学数学教学”,苗老师利用去年暑假前期末试卷和寒假前期末试卷,有所侧重的分析了部分试题的出题意图以及测试内容,告诫老师们在教学中如何教学例题,如何处理练习题,如何对待涉及的数学知识。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制定出最高的教学目标。苗老师从个人对新教改的理念的感悟,到和与会的老师互动研究,确实起到了“反思研讨,引领成长”的效果。下面就我感触颇深的几点记述于后。
一、“三维目标”再认识。
苗老师讲的三维目标,强调了知识与技能两个目标,只是素材,应注意最终的目标是:“培养思维”,最高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苗老师列举了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就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差生”到社会上有不少人发展的很好,老师们心目中的“好生”即很听话的小绵羊,却到社会上没什么大的发展。说明我们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促进人的发展”。
二、“估算”运用
在平时教学中,关于应用题中什么情况下用估算,什么情况下用精确计算,我真的不怎么清楚,在跟学生解说这方面问题时,也是告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要一见到题中出现“大约”两字,就使用,但是没有跟学生列举例子,说清楚。今天苗老师也谈到这个问题了,什么时候用估算呢?估算不是“大约”字的要求,而是实际需要。
三、“类推”能力的培养
苗老师通过二年级试卷中一道考题,讲明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类推能力。“读数和写数都从( )起。A、万位 B、最高位 C、个位 D、千位”这样一道选择题,这时二年级学生只学过千以内的数,所以学生中有不少人填D,这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发展。至少没有注意学生以后三年级、四年级的学习,更不要说注重学生终身发展了。学生只认识到数位中的千是最高位,哪以后还要认识万、亿哪,怎么填这个空呢?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读数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字读法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四、教学中,注重图片拼图,画示意图,让学生体会感悟
苗老师通过四年级试卷上一题,说明了教学中,通过学生利用图片,去拼图,动手画示意图,促进学生养成自学运用操作研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以上我仅从四个方面记述了自己的心得,其实还有几个方面,如对“例题”的教学,对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的解答,如何引领学生去感知,感悟,我都有不少的收获,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记述了。我相信,在新的学期里,我会比以前更高一层次从事教学的。
听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6
听了郭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一堂数学的成功与否: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模式,应更加关注自已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更合理,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设计时,不忘思维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思想是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的灵魂,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体现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思考的过程;正确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整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数学学科是一个联系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抓住思维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这一要点。教学设计中要体现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思考的过程并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循序渐进,及时过渡。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深入研究,挖掘数学思想程资并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把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出。并且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逐步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点完成后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已达到知识的巩固与理解。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处理好“教”与“学”的设计。实施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我们应当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实施主体,既要设计好教师的“教”行为,又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的表现,实现“教与学互相融合”。
【听数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