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匆匆溜走,我们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成绩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工作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学期英语工作总结(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学期英语工作总结1
作为客座教授,本学期我在北京第二外语学院给大二学生教授基础英语,教材是上外为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编的“综合英教程(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第三册。我教两个班,每周授课量共12课时。基本上每单元结束后给个小测验。另外,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单元题目作5—10分钟的口头报告(presentation),也可与同学合作,形式不拘,但须符合我给的六条原则:内容跟课文主题相近,使用课文中所学的语言词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注意演讲时与听众的非语言交流,鼓励利用多媒体,把握时限。
这一学期教学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师生互相适应的过程。首先,我个人还在适应国内大环境,熟悉应用英语学院尤其是自己所在系的情况,了解90后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们听说读写译的水平。有些学生因为变更了预订的教师也好奇地想了解我,尝试互相的适应与调整。一个班与我适应得比较顺利,上课气氛一直比较轻松、自在、融洽,绝大部分学生课上与老师基本同步。另一个班开始与最后阶段感觉不错,中间有几周似乎经历了“静观”期。这个班的学生通过电邮跟我交流的频率逐渐攀升。
其次,互相适应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我的英语教学法主要依据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直接法 (direct approach)。交际教学法让学员通过真实的互动、交流、交际来练习、使用、掌握英语或其他任何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因此,课堂内外的实际交流、互动是关键。直接法是直接用对象语言(英语)来授课、交流。根据我的初步了解,学生基本上有能力接受英语直接教学法。不过,大一时可能基英课就被当成精读来教,用的基本上是语法翻译法,偏重词汇语法的训练,所以我发觉学生交流、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普遍不佳。学生不光上课不怎么主动提问、讨论而且当我问候“How are you this morning?”或说“Thank you”时,不少学生经常没有基本的反应意识。每次学生从我讲台那里要穿过时,我以为Ta会说声 Excuse me, 但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没有学生用过这个。我想,如果他们不习惯说 Excuse me, sorry, thank you 之类的英文,是不是常用汉语说 “对不起”、 “抱歉”、“谢谢”这一类词的话?如果也不说,那是否就是所谓的90后的行为趋势?还是国人整个就这样?这与我们填鸭式的教学是否也有关系?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英文教师如何切实在被动应试和培养交际、运用能力之间找到平衡?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前提下,教师如何能以良好的心理和艺术尽绵薄之力?
互相适应的第三层意思是我有意地从我多年旅美学习和生活中给学生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和当代现状。学期进行到一半左右我对学生做了个匿名问卷调查,其中第7问是:你对综合英语教程的课有何建设性意见或建议?要求学生从下面选项中只挑一个:
(A)给学生更多参与、提问的机会
(B)把课文内容和文化背景讲细点
(C)把语法、词汇讲细点
(D)多花点时间准备考级
(E)其他,请说明
结果52份有效答卷的反馈比率是:
(A)13%
(B) 21%
(C) 35%
(D) 29%
(E) 2%
这个结果为我后半学期的教学提供了方向。
针对有些学生习惯性的不与老师同步,而我行我素,我希望更多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每个学生虽都在中国文化和教育体制下成长,但又都是独自不同的个体,有他(她)好的习惯和不适应的行为。我自己也因经常熬夜的习惯而有两次早上起晚迟到的不适应状态。所以我并不对这些学生一刀切地批评或放弃。我把周二下午4—5点拿出来作为办公时间,公告大家我愿意提供交流、沟通、咨询的机会。利用这个平台的学生有几个,但不算多。或许下学期会多一些。电邮来的学生已相当多,我几乎都回复,但如果不是几句话能说明的问题或话题,我都建议他(她)们需要提前跟我约时间探讨、商谈。
大学学期英语工作总结2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每一位英语教师的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创新精神。加强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并且我们一直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强化观念更新,创新英语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我们在每月的大教研活动中,集体集中学习《课标》。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加强备课的规范性,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集体备课主要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各个备课组长负责,每周有4个小时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由1—2名教师选定一个单元并主讲,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然后,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2.组织示范课、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每一位教师的授课都向全组教师开放,教师可以任意听课。这学期安排了老教师公开示范课和青年教师赛讲课活动,我们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听课、评课。并从中学到了不少教学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积极进取,无私奉献
英语组教师每天工作量很重,大多是女教师。但是,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全组教师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团队精神,提升了我们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实力。
四、落实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本学期检查教案、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每月一次,并及时作好评课,反思等反馈工作。
总之,一学期以来,外语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英语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为人人争做让社会,家长和学生而满意的人民教师而奋斗。
大学学期英语工作总结3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华中师范大学师英教育协会坚持开展以教学技能训练为主的各类活动,不断探索和改进社团分会的新模式。通过数次常规训练,经过一学期的打磨,社团成员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社团活动模式日趋完善。
截至12月29日,师英教育协会共开展50余次常规教学技能训练。举行一次以“素拓游戏促情谊,寓教于乐学管理”为主题的会员大会,主办一次以“如何有效地听课评课”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生技能培训活动,承办一次“为中国而教”免师职后成长项目招募的外展宣传活动。此外,各学院分会主办了面向社团乃至全校的“学为人师”系列活动,如粉笔字培训、PPT制作培训、教案培训、实习经验分享会等。
协会每周一次的常规活动沿用社团分会的模式,以各学院分会为开展单位,采取“总会统筹指导,分会自主安排”的形式,强调教学实践,突出学科特色。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分会、文学院分会、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分会、历史与文化学院分会、外国语学院分会、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分会、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分会等社团分会积极响应。各分会的教学实践活动皆采取讲评结合的形式,教学课题由分会负责人提前安排,每人的讲课时长约为10分钟,评课时长也有所限制。
各分会的常规训练同中有异,各具特色。物院、文院等分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讲课小组和评课小组各司其职。物院分会注重控制活动时间,把握活动节奏,并坚持组织观看优质课视频。文院分会不断优化活动模式,现已形成定时交教案、集体备课、小组长负责制等规范。城环分会以讲评课为主,辅之以板书、板图的练习和相关习题的讲解,并在12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历院分会对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与学生主导型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并设置记录员以便学习和反思。外院分会在教学心得分享和教学技巧探讨方面较为突出。
师英教育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人师表,兼济天下”的信念,致力于提升社员的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通过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来实现自我提升。“从开展活动到现在每个小组都讲过课了,其实大家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获的。第一轮讲课大家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语速、板书、教态等在第二轮讲课中有了明显的改进。可能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缺乏更专业的教师指导和技能训练,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大家还是能摸索着进步。”来自物院分会的王翻同学如是说。
发现长处,承认不足,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师英教育协会一直在路上。
【大学学期英语工作总结(通用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