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你有什么感悟呢?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写一份工作总结吧。那么如何把工作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以来,我担任一年级(3)班和二年级(1)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开学初,我认真研读教材,以努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调查分析,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指导按计划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的组织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结合本地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生成或改变。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拓视野。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
结合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总之,综合实践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了解自然环境。总之,综合实践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条捷径,要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大众学科,那老师们的教法必须研究的,这一条路该怎么走,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不断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为此,我校今年开展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具有针对性、教育性、实践性。
五、六年级利用每个周五学生托管时间开展了去实践基地清捡白色垃圾、清除乱贴小广告活动、清扫、擦拭楼道、向社区居民宣传“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活动。每次活动我们安排了三个班,分在不同的路段进行活动,每位同学手拿一个环保垃圾袋,捡起身边的垃圾,活动时孩子们不怕脏,以自己的行动感染了小区每一个人,送来微笑和称赞,学生们觉得自己为社区奉献一份力量,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做一名合格的小主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年级去幼儿园进行了卫生扫除、学前教育等活动。他们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通过帮助幼儿打扫卫生,教幼儿识字等活动,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并且锻炼了相互合作的能力。
中年级学生代表文艺骨干在少先大队辅导员带领下,去蓟县光荣院给老人们演出节目,送去欢乐,让老人们感受到新一代健康成长,为老人们整理房间,收拾内务,打扫卫生,净化美化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晚辈的敬爱;同时邀请阅历丰富的老人们给孩子们讲述新中国的成长历史,家乡的巨大变化,让孩子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家乡情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发奋读书的志向,取得良好效果。
二、时时处处注意安全,确保了活动的顺利的开展。
安全问题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活动开始前,政教处、体育组的老师先到活动的地方踩点,并且都到各路口协助交警交通保证安全。班主任老师在出发前强调了组织纪律,提醒了学生做好外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注意安全;科任老师分到各班,协助了班主任老师开展活动。以上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保证了活动圆满的完成,活动结束时,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三、活动形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利用了我校社会实践基地,通过让学生去实践基地清捡白色垃圾、清除乱贴小广告活动、清扫、擦拭楼道、向社区居民宣传“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活动,亲身体验,认识到参加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体会到付出收获后的快乐,。活动结束后,学生有的以日记形式记录,有的撰写活动体会,有的写成了作文,并向校报投稿,真正把思想教育融于活动之中,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孩子们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体验实践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一学期即将结束,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因此,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和理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目标,学习综合活动课程的有关资料和理论丛书,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借鉴优秀活动方案和经验,把学到的一些东西运用到自身的工作中,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按照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主要精神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级的教学计划,备好每一节课,并能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根据主题的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地理条件,校本资源,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老师的角色的把握,老师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活动形式多样化,有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集体探究等。
四、爱护环保,节约资源。如“家乡的植物”这单元,开展以“爱护花草树木”,为主题的综合活动。首先让学生围绕主题,小组讨论提出探究的问题,开展哪些主题活动,再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调查、取访、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好,在班上交流汇报。
五、融入生活开展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保护动物”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综合实
践活动,让每个学生观察自己家已有的动物,通过活动,学生学会保护动物。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我们感到欣慰,老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有了不少收获。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因此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去探索与实践,力争使综合活动课有一定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4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本学期,我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研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资源开发求“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本学期,我们班开设了两次的主题活动,根据学期初规定的主题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开展了中秋节的研究的活动;第二个主题为“伟大的母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开展了关爱母亲、我为母亲献歌声、举办母爱手抄报等系列活动。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在活动中了解母亲节日的来历。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适逢母亲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母亲节来历的研究性学习。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母亲节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如:“了解母爱”组织了部分学生去搜集有关母亲的故事;“赞美母爱”中请半数学生去搜集并试写赞美母爱的诗歌;“评议母爱”把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以手抄报或制作卡片的形式汇报给母亲,“评议母爱”中把自己对母亲的爱表达出来。
虽然大部分同学是初次搜集或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心里开始时都非常紧张,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整理资料的方法。活动总结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妈妈说心里话了,说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学写调查小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养成了学习的正确态度,发展了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针对现在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了解母亲、赏识母亲”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母亲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能更多的去爱自己的母亲,更增加了他们的感情。
四是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如:在制作贺卡、学写诗歌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母亲的生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发展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三、评价方式求“多元”
综合实践活课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活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我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展开。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各个活动小组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活动总结、反思和评价。评价方式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以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开展下一轮活动的动力。
五、组织管理求“有序”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活动中,我都非常重视主题活动设计、指导,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我能丰富活动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设计、制作、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活动无所谓好坏,只要实实在在,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情感得到了培养,就是一种成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成功!要知道与综合课程的亲密接触一定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在“做中”才能“会学”!是啊,只有在不停地学习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这些活动的结果总是双赢的,不是吗?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今学期我担任初一级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仁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提供了一个 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6
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即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突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一学期来,我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够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
本学期来,我能够根据教研组和学校的课题组计划,并做到有研究,有交流,有记录;在活动子课题提出后,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教师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它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而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始终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强调了它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活动中,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导师制”。这个制度就是要求教师要指导一个或多个小组活动。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与我们的学科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作为教师,我深深地意识到乐意合作、善于合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学期我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作用,如何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
同学们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对这门课程兴趣比较浓厚,教师也是以十分的热情影响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与研究。总之,综合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是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所以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课堂,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观察、测量、制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四、课程总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
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跨年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综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办出学校特色。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资源,按计划有系列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和网络室,充分发挥现有图书的功能,正确引导学生到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利用好学校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探索活动,丰富知识,提高活动能力;引导学生对学校的进一步调查和了解,了解学校的'面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宗旨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校地处街道,有丰富的社区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带领学生去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六、实施计划具体措施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情况,寻求适合小学生开展的实践探索活动,使学生人人参与,乐于参与,并要在实践活动的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学习的快乐。
1、征对教材和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
2、对起点不同的学生分类施教,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3、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范例教学法、活动项目教学活动法、综合实践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在教学方法上,多钻研,多进行调整,寻找适合自己的一套新方法,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8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以来,我担任一年级(2)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开学初,我认真研读教材,以努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调查分析,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指导按计划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的组织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取得成绩
在教学工作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生成或改变。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拓视野。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而它体现综合性、整合性。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的生活能力中不断完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存在不足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四、今后努力方向
综合实践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了解自然环境。总之,综合实践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条捷径,要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大众学科,那老师们的教法必须研究的,这一条路该怎么走,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展望未来,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门新兴学科,使大家明确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在新的起跑线,“我们和学生同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9
学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后,在教学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确定起跑线”时,教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冬季运动会即将来临,体育教师正在忙着各项准备工作,教师与体育教师协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确定田径400米的起跑线,交接到任务后,老师在征求学生的意见时,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眼睛转悠、发亮,一种被学科知识束缚、压抑之后的大解放场景。教师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并安排学科组长为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一圈跑道。任务下达后,各组争先恐后的到运动场上查看,并根据任务确定了所需工具,老师要求所需工具能小组内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实在没办法的再向老师请求。工具准备好后,各小组根据组员的个性、特长分工,有计算的、测量的、画线的,在活动中,学科知识基础差的同学不再是观众,热情洋溢的参与其中。教师在各组的邀请下,与组员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教室里因敬畏教师权威而不敢说、不敢做的现象消失了。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
这次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三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一实践活动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活动本身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理论素养。教师由单一知识传授者成为问题解决的合作者,学习过程的分享者;由知识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由课程“消费者”变成课程“设计者”、“开发者”;由活动主宰者成为活动指导者和组织者。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开发、生成新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综合课程体系。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1)、提高教师的活动规划、实施能力。
(2)、增强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
(3)、发展了教师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4)、培养了教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实践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书本知识的机械传授,要解放学生的手脑,甚至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充分与具体事物和大自然直接接触,培养他们兴趣。如:提出疑问,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分组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彻底解放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等。
总之,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认识到:生活是知识的宝库,四季变换,万物兴衰,日月星辰,无不蕴含于生活之中。让综合实践活动面向生活,就能使活动如生活般充满情趣。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声、有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不竭之源,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延伸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数学探究或数学建模活动,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在设计和实施时要特别关注五个环节: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以及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要求等。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
所谓“设计问题”就是设计“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内容。好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现实性;
二是开放性;
三是综合性;
四是实践性。
四者之中,现实是前提,开放性是保障,综合性是基础,实践性是根本。
比如《估算玉米收入》
1、学生课前做好调查种玉米的一些相关知识和信息。
2、阅读理解,读题,了解王大爷种玉米、结玉米以及玉米销售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充分接触并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出“小组合作,帮王大爷算一算”的要求,让学生合作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在上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还加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小组合作,用计算器帮王大爷算一算:
(1)今年玉米大约收入多少元?
(2)平均每公顷大约收入多少元?
(3)预计比今年多收入多少元?
然后交流各组计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
二、广泛开展实践,加强合作交流
这里的“广泛”既是指“过程的充分”,也包括“形式的多样”,还应该包含“充分的交流”。比如在《铺甬路》活动中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了解信息,交流信息
调查地砖的相关资料信息,交流选地砖问题。通过调查、汇报信息,学生了解花坛的大小以及铺甬路的位置和需要用正方形的地砖铺。然后
(二)讨论选转问题。
小组讨论之后,确定选择边长为25厘米的地砖,并说明理由。(1平方米正好16块)
(三)解决问题
先构建思路,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求出甬路面积和每块砖的面积,再用甬路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就可以求出所需地砖的块数。然后小组合作计算与讨论,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再全体汇报评价。
通过这三个任务的完成,以达成“过程的充分”,“形式的多样”和“充分的交流”。
三、重视反思评价,提升实践智慧
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所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让他们在困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反思,在动手实践、概括归纳,形成正确的结论。比如在“24点游戏”中:
活动环节一:新手上路。
1、找一找:
①找出两张牌算出24。
②再添一张牌算出24。
2、试一试:给出三张牌算24。
3、小结算“24点”的基本方法:
根据3张牌上的数,从中选出两个数进行第一次运算,把第一次算得的结果和另一个数进行第二次运算,使算出得数为24。
活动环节二:能手展示。
1、学生自己选出三张牌,算出24;
2、同桌互算;
3、全班小组交流。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三张牌算24的一些方法,同时渗透已知三张牌算24时,有时会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环节三:高手擂台。
1、尝试四张牌算24。
2、分组活动:
(1)必答题:每个队通过抽签选一个题号,并解决对应的四个数算“24点”的题目。
(2)抢答题:在规定时间内用四个数算24点,鼓励多种方法。
(3)选答题:题目分为一星题和二星题各三题,让各组自由选择,答对奖励,答错倒扣。
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评价,帮助学生反思他们自己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的质量、效果,探索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便于促进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实践智慧的生成。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的课程,还会继续下去。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锦集十篇】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锦集十篇05-12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模板锦集十篇06-04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锦集五篇06-14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锦集八篇05-18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锦集8篇05-16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锦集9篇04-24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锦集5篇04-23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锦集七篇05-30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锦集8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