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优秀作文

2021-12-29 重阳节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优秀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1

  由于国庆调休,今天很多人仍然上班,所以来参加活动的人少得可怜——美丽心情、小石头、我,加上负责人左哥,只有四个人。左哥好像有点失落,因为今天的“兵”太少,他这个“司令”当得不够威风,新来的门卫大爷不认识左哥,在门口难为左哥给院领导打了好一通电话才让我们进去,但院领导的热情相迎让左哥一扫满脸阴云,兴高采烈地带领着我们地来到活动室,并给我们布置了任务,主要陪老人下棋、聊天,给他们解闷,逗他们开心。

  活动室里,有的老人在下棋,有的老人在打麻将,有的老人在聊天,左哥陪一位老人下棋去了,我和美丽心情、小石头就去和几位老人一起聊天。

  一位戴眼镜的奶奶,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她的人生故事。她出身于一个大家庭,早年因为父亲的成分问题,一家人在此起彼伏的运动中,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但她非常乐观,说起那些事情的时候,常常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述得像是喜剧中的情节,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仿佛磨难对她来说是人生必然的经历,看淡它,超越它,就能成为强者。她说她有四五十年的心脏病史,这更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看她谈笑风生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八十多岁的她和一颗病蔫蔫的心脏和平共处,简直就是一个生命奇迹。她不但心态好,而且还很爱美,她抬起脚给我们秀小女儿刚给她买的一双漂亮鞋子,眼睛里满是自豪、得意的神情,有一个词“老来俏”,我觉得形容她此刻的状态再合适不过了。

  另一位七十多岁、穿着漂亮花衣的奶奶,不太爱说话,当“眼镜奶奶”给我们讲故事时,她一边玩一种麻将连连看的游戏一边吵着说:“我都听了八百遍了,不要见人就讲你那点老黄历了”。“眼镜奶奶”反驳她:“我在讲历史呢,年轻人喜欢听历史。”“花衣奶奶”打趣道:“就那一点历史,有什么好讲的。”而当我们请她给讲讲她自己的历史的时候,她却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逗她说:“我们最喜欢老年人给我们讲过去的事情了……”,最后,她终于打开了话匣子,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事情。也许,与“眼镜奶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相比,她过得平平顺顺,没有那么多故事可说,但她很爱自己的家,很爱自己的亲朋好友,所以她讲得大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情,她给我们讲她的儿女,讲对儿女的教育,讲与儿女亲家的相处之道,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女儿嫁到婆家后,她一直交待女儿要对公公婆婆好,女儿的婆婆很感动,对她也非常好,经常给她买礼物。她说:“你看,我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就是俺姑娘的婆婆给我买的。”那是一件时尚的漂亮衣衫,她穿着非常合体、好看,我们一致夸奖:衣服好,人更好!她听了乐得合不拢嘴,说:“你对人家好了,人家才会对你好,这就叫‘人心换人心,两好合一好’!”老人这句话,让多少婆媳不合、姑嫂相争、亲友反目的人们汗颜啊!我说:“要是大家都有你这样的心态,都像你这样想,咱这社会就会和谐很多啊!”她频频点头,说:“是啊,人都和谐了,社会才和谐!”

  在来之前,我觉得我是一个给予者,觉得自己在帮助这些老人,但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我能做的仅仅是在给他们解闷,逗他们开心,而他们却在教我怎么对待生活,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用一种开朗、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是是非非。今天,恰逢重阳节前夕,我只不过用短短三个小时的时间付出,却收获了老人用一辈子经历总结出的人生经验。所以,参加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心灵荡涤,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修行!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2

  重阳节回了趟宁化。

  堂哥知道我到宁化了,打电话让我去喝两杯,说我父亲也在。

  中午办完事情,我过去,叔公和叔叔也在。堂哥硬是要我喝两杯,拒绝不掉,坐下来喝上了。

  堂哥开了一瓶高度的,给叔公和叔叔的杯子里加了一点儿,大概还剩下九两,三杯五杯下去,一瓶酒都倒我这里了。

  一家人高兴,撞上了节日,我也就放开了。长这么大,还真没在重阳节跟老人家喝过,借堂哥家的酒,也算是弥了这个缺。

  傍晚,同学又打电话叫吃饭,我说不去了,他说有事找我,非得要我去一下。去了又是喝酒,架不住,又分了一瓶半斤的。

  父亲在堂哥打电话问我回不回家,酒桌上一阵乒乒乓乓的,我躲到一边,说回去,我让父亲等我,我这边结束了一起回去。

  和同学吃着饭,一看时间九点多了,父亲的电话又来了。这一次我拿起包,无论如何不留了,我说父亲还在外面等我。

  父亲骑了摩托车,我到的时候他正在穿衣服。宁化的夜已经凉了,父亲那衣服是跟亲戚家借的。父亲看我穿着短袖,问我会不会冷。我说不会。坐在父亲身后,我又拉紧了背包,缩在一团,靠在父亲背上。

  回乡下的路上没有别的车子,父亲没有骑得很快,只是风有些大,父亲在前面说话,我只能凑到他肩膀才能听清。我和父亲闲聊着,骑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家。

  我回到家里,母亲还没睡,她拿出来几个柿子,让我吃个。一路吹着风回来,我身上冻得发抖,我说不吃了,吃不下。

  我进到厨房看了一眼,又坐到客厅里,打开电视,父亲和母亲坐不住,先去睡了,母亲又叫我早点睡,别看到夜深。我说好。我走到外面看了一眼,别人都入睡了,村子里就我们家还亮着灯。这村子就剩些老人,和我爸妈那样的,要不是我回来,父亲和母亲也早该睡着的。

  我把电视声音关了,躺在沙发上,随手拉过被子盖在身上,也渐渐睡去。

  许是吹了冷风着凉了,夜里醒过来,吐得难受,把母亲吵醒了。她到客厅来,看我还在吐,到厨房给我倒了一碗开水。我说没事,晚上只吃菜喝酒,胃里空的,是饿了。

  喝了开水,我先躺下睡了。还是发冷,又醒来,抱着垃圾桶又吐了。这一次把父亲吵醒了,他走到客厅门口,探头进来。

  我蒙蒙地看着他。

  父亲说我就是喝多了,他叫我以后别再喝那么多酒了。我也不认,我说是着凉了,浑身冰冷的,可能发烧了。

  父亲没再说话,走开了。我呆坐了一下,也不知道是醉了还是真的着凉引起的,一个人无助得开始害怕......

  坐了好一会儿,我刚躺下,听得父亲的房门开了,我坐起来,父亲刚好进来。他抱了一床棉被,我说不要了,父亲不听,又铺到我身上,他说,以后少喝点酒。

  父亲该是知道我不是醉的了,只是他不说出来。

  父亲在我额头上摸了一下,转身走出客厅。我看了一下手机,又看了窗户外面,天还早,还是黑漆漆的。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3

  今天九月九,家里的风俗是要吃饺子的,可是今天却那样不平常,家里只剩姐姐和我,就买了俩袋水饺凑合着煮着吃了。

  村子里的二大爷去世了(去世的缘由就说来话长了,总之一言难尽了),这不仅仅是对于他们那些亲人来说无法接受,就对我来说也像是个晴天霹雳。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去他家里玩,他还给我找椅子坐,可是第二天的凌晨竟然去世了。

  我俩家关系特别好,已经是祖祖辈辈关系好了。农活时总是会去帮忙一起弄,二大爷是个老实的人,不怎么爱说话,一辈子做的活比的上别人八辈子做的,从来没有闲过,很慈祥,淳朴的那种农民,脸晒得很黑,但是确实那么慈祥……每天都会在自己家里的房角站着和其他老人唠唠嗑,晒晒太阳。我每次回家都会大老远就开始打招呼,虽不是亲大爷但关系比得上亲大爷。巧手的二大娘每每做了好吃的,周围的邻居都会去他家里吃,即使吃光了,也从来不会抱怨什么。因此和周围的人家都很好。他家是唯一一家有坑的人,大冬天吃过晚饭,周围的邻居们都会去他家玩儿,一坐坐一屋的人,男的女的,老得少的,如果去得晚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人们喝着茶水,有说有笑,虽说有说有笑但是二大爷不怎么爱说话,总是笑呵呵的往坑的一角一坐听着大家说笑,爸妈是那的“常客”,关系那就不用说了。习惯了这样,所以我每次回家不喜欢出门,但是都会去他家里玩儿一玩儿。

  我是和二大爷的俩个孙女关系好,怎么说呢,她们小我5、6岁,辈分上我是姑姑,尽管不是同龄,但我每次放假一回家,只要她们听说了,你都不用想,到家不一会他俩就来找我玩儿了,一进我家大门,就听俩位嘻嘻哈哈的,我连看都不用看,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谁来了。我是姑姑,所以有什么事她们都会跟我说,学习上遇到难题,也都会来找我。开学时,我若是没开学,她们都会让我去送她们,毕竟还是有经验的人。说什么她们也都听,我也喜欢管管闲事,所以她们逛街买衣服之类的也都会把我拉去。

  去世的前一天,他家里闹了矛盾,因为关系比较好,所以妈妈肯定要去安慰老人,我也很担心大晚上坐不住就跑到他家跟着看看。现在回想那时老人家一句话都没说,只是自己在那坐在一边,低着头抽着烟。当时也没有注意他,我只是将两个孙女拉到另一间屋,给她们讲道理,要她们懂事,懂得安慰爷爷奶奶……第二天天还黑着,就被焦急的敲门声吵醒了,接着就是电话声。我当时睡的迷迷糊糊,听到这腾的坐起来,妈妈爸爸已经猜到了出事了,抓紧穿好衣服跑出去了,我拉开灯才凌晨4点多,觉是肯定睡不着了,我找出厚厚的衣服,披上也跟着跑出去了,来到他家已经堆了一屋子的人,我挤进去看到二大爷躺在床上,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有些呆住了。这时跟我关系最好的青儿(小孙女),挤出屋子看到我也来了,站在我面前“姑……可怎么办啊?怎么会这样?”一边说一边大哭一边急的跺脚,她哭的我心都乱了,我一把拉过她来,抱住了她……我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因为我心里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泪已经控制不住了。

  这俩天,心里怪怪的,总觉得像是梦一样,总觉得二大爷还在家里忙着包玉米棒子呢,可是已经阴阳两隔了。

  入殓那天,我竟在棺材面前转了一下午,他们裝裹棺材,我就帮着那些爷爷奶奶们,老人们知道我在外上学不懂这些家里的风俗习惯,我问东问西,她们耐心的给我讲,年轻一些的婶婶叔叔们,就笑我“这孩子怎么这么关注这个啊?”但都没阻止我,我也不觉得怎么样,更没有觉得恐惧什么,好多人竟不敢靠上前。入殓时,看到那些亲人们哭得声嘶力竭,自己早已经泣不成声了。老爸是管事的人,所以他没有闲暇的时间,当时他忙着手里的活,爸爸的泪拼命往外飙,说飙一点也不夸张,周围的人都指着我爸爸议论纷纷,其实我知道爸爸的心甚至比我们女孩子还要心软。这几天人们心里都很沉重,爸爸回到家也总是看着电视就走神,唉声叹气,他们所谓的哥们之情,我不懂得。只知道这么一个大好人,竟然去世了让人心疼。

  刚刚我又出去看了看,还没到他家门口呢,就看到俩个孩子了,眼睛肿得像核桃,嗓子已经沙哑了,问了问我什么时候开学,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眼泪,怕又惹得她们伤心,聊了一会,我也问了问他们什么时候去上学,我就“跑”掉了。实在是受不了……

  一生乐于助人,这位伟大的父亲说他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一点不假。一位老实,淳朴的人,看似一生平平淡淡,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当他不在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多少的人在偷偷哭泣,在不舍,在伤心……这应该就是平凡的伟大吧!

  至今去回想,仍然觉得那么个大活人就突然消失了,不相信,不相信,觉得他现在还在墙角那儿站着和别人聊天。人生就是这个样子吗?如梦如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今天你还在说说笑笑,明天又将如何,竟然让人这样的琢磨不透,这样的突然,真的无法接受。想想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莫名的少了一个人,这是多么伤感的一幕。

  善良的人啊,你的好大家都在心里铭记着。你死去的代价会有人来偿还,安息吧!

  活着的人啊,为了活着的人坚强起来,忘记伤痛,化悲痛、气愤为力量吧!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4

  转眼间,又到了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的好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到了。

  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老人节”、“晒秋节”等,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有吃重阳糕、插茱萸、饮菊花酒这些习俗,现在成为了敬老节。

  今天,我六点零九分就起床了,早早地出门去买了重阳糕及爷爷奶奶爱吃的各种糕点食品,“四宜糕点店”都快被我们买空了。

  回老家时,我在车上细心照看着糕点,生怕它们这些“小朋友”被车子颠坏了,心情十分紧张。

  到了家,爷爷奶奶看见我活蹦乱跳的样子,赶忙向我挥手。我笑着对他们说:“今天你们好好的休息吧,饭妈妈来做,我还带了些糕点呢。”爷爷刚想开口,就被我用能说会道的小嘴巴堵住了:“哎呀,今天重阳节呢,答应我一次好不好呀!”说罢,我就拉着爷爷奶奶进了客厅。把豆沙糕、重阳糕一个个拿到桌子上,还时不时塞一个进他们嘴里。

  午饭好了,香喷喷的饭和糕点的甜香相得益彰,色相味儿俱全!吃得我嘴角流油,吃得爷爷奶奶乐开了怀。

  下午,我拿出洗脚盆,放了些热水,去给爷爷奶奶洗脚,他们非常感动,一丝幸福挂在脸上,还有说有笑,差点把盆打翻了。洗完了,我在两位老人的脸上亲了一口,便端着盆子走了。回头一看,他们激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我在院子里来回走动,不敢相信刚刚自己做的一切,心想:不管哪一天,重阳节也好,其他日子也罢,我们都应敬老、爱老,让老人们幸福地安度晚年。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5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就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6

  爸爸妈妈总是在天才刚刚亮的时候就起床,为我准备上学要带的东西,然后喊我起床。每次当我放学回家时,餐桌上已经摆着我爱吃的饭菜。晚自习放学后,那一盏昏暗的路灯下,我总能看到爸爸、妈妈的身影。

  我知道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多少,我却总是忽略了他们的付出。我不知道他们在听到我的一句“你们根本就不爱我”之后,会有多么的伤心。虽然我是那样的任性,那样吝啬于对他们付出我的爱,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疼爱我,清楚的记着我的喜好;看我的表情就能了解我的心情,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应该感恩;父母悉心照顾我们,应该感恩。然而“感恩”不是对嘴喊出来的,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中,我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7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妈妈带我一起去外婆家。

  还在路上,我的屁股受不住了,因为长时间坐在电瓶车上太久了,屁股麻木了,我生气地说:“都开那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到啊。”

  “快了,快了,马上就到了!”妈妈对我说。

  一不小心,妈妈走错路了,结果很快就到外婆住的那个镇上了。妈妈在镇上买了不少东西。“干嘛买这么多东西啊?”我瞄了一眼重袋子,惊奇地问妈妈,“这是送给外公外婆的吗?”

  “是的,今天你还要为外公外婆做一件事呢!”

  我们一来到外婆家,我就向外公外婆打招呼:“外公外婆好!”

  “好!”外公外婆见到我们很高兴,马上迎了过来。

  我和妈妈来到屋里,妈妈一共削了两个梨,让我去送给外公和外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外公外婆面前,看见外婆想看艺术品一样看着我。我说:“外公外婆,这是给您们的梨。”

  外公摸着我的头,乐哈哈地说:“孙儿长大了,变得懂事了。”我一听到这句话,就羞得面红耳赤。

  吃午饭了,我端来一碗如雪的米饭,对外公说:“这是您的。”外公说:“O(∩_∩)O谢谢。”

  吃完了午饭,我在这儿玩了一会儿,妈妈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我点了点头,外公外婆依依不舍得把我们送走了。

重阳节优秀作文 篇8

  重阳节这天恰逢周日,我们一家陪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去参加市里举办的离退人员书画展,路上正巧碰上邻居高伯和徐伯也正前往文化馆去观看展会。远远地就见两位老人一边轻快地走着,一边还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直到女儿跑到两位老人面前向他们问好时,两位老人才停下正在讨论的话题。

  “徐伯、高伯节日快乐啊。”我们由衷地向两位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两位老人似乎在家门口以外的地方遇见邻居的我们很是意外和高兴,惊喜中忙不迭地抢着回应道:“呵呵,节日快乐啊,呵呵,节日快乐!” 两位老人像小孩子似的,因为抢着回答声音听起来象重音,以至于惹得身边的'女儿咯咯咯不禁笑出了声,老人见状也慈祥地跟着笑了起来,一边摸着女儿的头自我解嘲般地说着:“呵呵,小家伙笑爷爷老了,抢着说话不着路了吧?呵呵。” 女儿连忙调皮又善解人意地解释道:“不是的,是这路上地方大,爷爷说话有回音。” 听了女儿的解释,我们大家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

  “你看你们这多好啊,星期天、过个节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退休后儿孙绕膝,摸得着、看得到。” 邻居高伯羡慕地说道。

  “是啊,这才是真实的天伦之乐,你说这时代发展了,交通也便利了,生活也富裕了,一家人在一起的光景倒成了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徐伯这时也颇有些伤感地附和着高伯说道。

  “高伯、徐伯现在不比过去,网络、交通都发达,外面的孩子回来看你们或你们去他们那里都很方便,您还随时可以通过电脑视频或手机见个面、通个话。”我赶忙安慰两位老人说道。

  徐伯和高伯是儿女亲家,退休前都在政府部门工作,高伯的女儿和徐伯的儿子现在都在郑州一家外企工作,也许是平时工作太忙,加上孩子上学,尽管郑州离我们这座小城也就是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但很少见他们能逢周末或短假回来。老人没退休前,自己各有各的事,倒也不觉着怎样,退休后,时间多了,日子闲了,孩子们不在身边就觉得心里没了着落。正当我在心里分析着这两位老人伤感的原因时,只听高伯又说道:“闺女,你说现在这电脑、网络、手机的广泛使用,是好还是不好?自从有了手机和网络,朋友少了面对面的交往、亲人少了心与心的沟通,整天不是电话联系,就是网络视频,人与人之间都变生分了,我看不太好!”高伯看似在问我,又像是自问自答,还没等我想好该怎样回答他,徐伯又接着说道:“是啊,如今年轻人写点东西用电脑、读书看报用电脑、买个东西用电脑、上班办公用电脑、聊个天用电脑,甚至下棋打牌也用电脑。整天趴在电脑前,到最后就连最简单的字,提笔都忘了怎么写。前几天,我在儿子那住着,已经是研究生学历的儿子和媳妇陪我一起看中国汉字读写大会电视节目时,我顺便问了问电视上读的那些字,他们能写上来和写对几个时,两人一起傻眼笑着摇头说写不了,然后又说现在都是网络时代了,上网就什么都会写了。我对他俩说:网络会写,能代表你俩会写?我看这些年轻人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临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和汉字都要失传了。”徐伯感慨万分地说着。

  听着两位老人的话,我一时竞真不知该怎样评价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带给人类和这个世界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也许,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时期鲜明的、足以代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标志性事务,正如现在的“网络”一样,也许在很多方面网络可以提供给我们现在生活中很多快捷便利、丰富的信息来源、高效的工作效率、集约化的事务管理,从一方面上讲它拓展了人们观看世界的视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人与人的亲疏度上、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上、在亲情的表达中,确实也让现代人丢失了很多、忽略了很多人类基本具备的情感,再严重点说懒惰了现代人很多应该表达的情感行为。

  譬如现代人给老人买件衣服,图省事上淘宝,再也没有象过去那样带着老人一起去逛逛街,进商店让老人亲自试一试的温馨和亲切感;再比如年轻的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家长会不会都上百度问“度娘“,搜出来答案让孩子自己看,缺少了与孩子一起思考、一起交流、指导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同时也让现在的孩子觉着家长的辅导就是电脑的辅导,离开了电脑,是万事皆不成的;现代人看书看电子书,现代人看电影直接上各类网络影视城;现代人学习进行远程网络教育;现代人交流,对于远隔重洋的朋友通过视频相会,对于近在咫尺的同事也是网上、手机微信聊天,等等。由于过多的、习惯性地依赖于网络,现代人动手、动笔、动脑的能力也在逐渐降低;生活的热情和激情也随着“宅”一字的经典总结,在很多年轻人身上在慢慢减损;人与人之间过去那种温馨的对弈品茶之境、结伴出游之情越来越少,甚至在现代人看来,这种正常的人类行为,如今简直就是一种人、财、物的浪费,现代人的群居情感世界出现了“空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出现了心的空格。

  想到这些,自己作为这个天天和网络密切相关的现代人中的一员,真不知该如何回答两老人论世发出的这种质疑,这让我突然很能理解孔子在那篇《两小儿辩日》之论中对自己才疏学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由衷感慨和坦白直言 。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无论社会怎样进步,无论科技水平怎样提高,无论网络给了我们多么方便快捷的帮助,都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而服务的,而人最终还是社会的人,很多时候都需要在社会中互帮互助、群策群力;需要通过真实的声音来传递心与心的沟通;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倾诉生活的烦忧;需要通过人与人在生活中的彼此嘘寒问暖来体现人类关怀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情感,最终让人类生活的更幸福、更满足。

  偶听两老人论世,也让自己突然捡拾回很久以来缺失在网络的快捷中、职业的忙碌中、生活的繁琐中,那些最真实、最朴实的情感;也让自己幡然顿悟出许久以来似曾远离又未曾深忧过的、那些关于能够给人温暖、让人幸福的各类传统情感交流方式的延续和传承的珍贵!

【【精选】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精选】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10篇12-25

精选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六篇12-25

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九篇12-19

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六篇12-09

关于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八篇12-28

【推荐】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六篇12-26

关于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九篇12-26

有关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8篇12-24

有关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9篇12-21

关于重阳节优秀作文锦集7篇12-19

我的重阳节的作文 写重阳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