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的作文 篇1
今天是冬至,天气尚好,可阳光掩饰不了冬日的寒冷。
早上,在被窝里,怎么也不舍得离开。我懒洋洋的拿起手机,发现有未读消息。原来是一位朋友推荐给我的黄家驹的《instrumental》。塞上耳机便独自一人在被窝里欣赏。听着听着,眼泪就来了。许是昨晚和某人吵架的原因,加之歌曲也实是感人,眼泪又浅,于是就这样捂着被子哭了。
哭腻了,苦累了,便才舍得下床。早餐随随便便的吃了一下,就出门了。本是要去找人的,可他不在。想在外面晃荡一下,一个人闷着头,走到了学校的一个湖泊前。风景还是不错的,找了个位置,便坐了下来。
在学校生活了那么久,我从来没有认真看过这个湖。今天算是来兴了,便开始欣赏它。坐在湖前,感受寒风凛凛,细看水面泛起的丝丝涟漪。时不时有一阵较大的风吹来,使得湖面波光了粼粼,好像一个个镶了钻石的音符在跳动,甚是美丽。所有的倒影顿时在水面模糊变形。岸边柳树在沙沙作响,柳枝拂过湖堤,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看见这般光景,我不愿意独享其乐,于是发了信息给一个我蛮喜欢的男生——可以来陪我看情人湖泛起的涟漪吗?发完信息,我不愿意在拿起手机,只是希望,这个男生会应邀而来,给我惊喜。我继续看眼前的风景,同时心里是多么期盼他能够到来。偌大的湖,只有我一个女孩坐在湖边,吹冷风。我告诉自己,这么好的景色,听歌吧,陶冶陶冶情操。把音量调到最大,大到连自己的声音也听不见。我偶尔往后看,看看他来了没有。到底是回了几次头,已经不清楚,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男孩没有出现,连信息也没有回我。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一个小时,而他仍旧不见踪影。没有人陪我一起欣赏,我只得回去。可是,这里的时光太好,我又舍不得离开了,哪怕只有我一个人在欣赏。
我其实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可是,我还是很渴望尝试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可惜,我没有找对人,无法给我我想要的安慰。
冬至,还是一个人过,一个人的细水流长,一个人的浮世清欢。别了,那位我约过的男孩子,以后我不会再去找你了,因为你不来赴约,也不曾给我一个理由,甚至一声道歉。
冬至的作文 篇2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妈妈说我出生的那一天正好也是冬至,这么说,我与冬至这一天还挺有缘分。每年的今天,我家都会吃饺子,可为什么要吃饺子,我却一无所知。为此,我上网查找了些资料,和大家分享。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冬至,早晨起来,仰望天空,黑咚咚的天,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冬至是白天最短的一天。
冬至的早晨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6点半起床隔着阳台的玻璃窗向外望去,哇,天还那么黑呀,路灯还亮着,再往远处看,有一个又高又亮的灯就像天上的启明星一样。又过了大约十分钟,天天逐渐亮了一些,楼下小广场上也有人在健身、在跑步了。路上行人很少,都是急匆匆的赶去上班的行人,不过天还是灰蒙蒙的,我打开窗户,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路上的行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袄,初醒的城市慢慢的开始迷迷糊糊的睁开双眼了,小广场也从梦境中醒过来了……
欢乐狗
不过时间也在飞跑,转眼间就该上学了,我赶快收拾书包上学。走到楼下,小广场上有几只小狗在嬉戏玩耍。我喜欢这些小狗,我们玩的可欢了!它们还给我捉迷藏呢!我微微一笑,不费一点力,就找着了它们,它们累了,就躺在草地休息。小狗们多可爱呀!
勤劳的人们
楼下也有很多人在健身,它们是多么勤劳,每天6点就起床去锻炼身体,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到学校了,红霞出来了!看那柔美的样子,是多么美呀!
马上,害羞的太阳公公露出了红红红的脸蛋儿。照耀着大地,金光四射,给大地穿了一层金装。
冬日的早晨真美丽呀!
冬至的作文 篇4
当香味袅袅升起,灶火渐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汤圆啊!
那甜甜的,黏黏的,热气腾腾,幸福满满的汤圆呀,满是我们同学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今天是冬至,学校竟然安排我们做汤圆,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开心极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学校里做汤圆。老师先帮我们分好糯米团和麻心,再把我们每8人分成一个小组开展活动。好,汤圆开做啦!
我们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球,然后压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饺子一样,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圆球。当然,我遇到了问题——总是不能把汤圆搓圆,总是有一个一个的“小尖角”。装着馅的汤圆里头似乎有许多调皮的小人,像是把脚一只一只翘出来,形成一个一个尖尖的角,真是难看。哎,都是软软的糯米粉惹的祸,任我们怎么努力搓都没用。后来,我干脆等“汤圆们”干一点了,硬一点了再去搓,里面的“小人”安心了,不会再动了,真是“软的不服,得来硬的”!
再看看其他组的同学——瞧,有的同学把馅放得太多了,结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学没放馅,汤圆就成了“实心球”。施捷仁同学在做的时候,禁不住鲜美的麻心馅的诱惑,往嘴里一点一点的塞,引起了同学们阵阵笑声。一节课过去了,我们的汤圆做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像“孩儿兵”排着队伍等队长检阅呢!
做好了,当然少不了吃这个环节。嗨,热气腾腾的汤圆来啦!
汤圆冒着热气,在盆里等待我们品尝。“咦?这汤圆汤的颜色怎么跟在家里吃得不一样?”哦,是汤圆的“馅漏”了!后来我们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xx。他做了一个“黑煤球”汤圆,外头是馅,而馅的里头才是糯米粉,所以,我们的汤圆汤全被它“污染”了。虽然汤圆包得不是很好,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热热的、亲手包的汤圆,一碗碗承载着同学们欢声笑语的汤圆,在寒冷的冬天散发出阵阵暖意。
冬至的作文 篇5
今天是冬至,妈妈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传说是这样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我故意问妈妈“妈妈,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妈妈摇摇头。“告诉你吧,是为了纪念治病救人的‘医圣’张仲景。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说。妈妈也有不知道的时候,我暗自高兴地想。从网上我还学会了一首关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了吗?
冬至的作文 篇6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冬至的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山西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家乡还有很多风俗和有趣的文化。是不是很有兴趣,下面我跟大家讲一讲家乡的冬至吧!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令之一,意味着冬天的到来。
今天是冬至,我们学校放假一天。在我们家乡,冬至这一天是必须吃饺子。饺子寓意繁多,在北方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取“饺子”的谐音 “骄子”,寓意“天之骄子”,为子孙祈福,祝愿家族兴旺发达;一种是取“饺子”的形如“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盼望来年生意兴隆,五谷丰登;还有很多传说,唯独冬至吃饺子的寓意比较特别,因为北方比较冷,每年都会冻手和耳朵,因为“饺子”的外形像对称的两个耳朵,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后,在接下来的“三九”寒天里不会冻耳朵。
家乡的冬至,习俗是快乐有趣的。在我国,每个节日基本上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清明是祭祖的节日,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中秋是与亲人团聚的节日,而冬至则是纪念张仲景的。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有谁好好地度过呢?一年当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冬至节了。
冬至的作文 篇8
现在人们都过冬至,在冬至的时候吃饺子、吃混沌,还有的吃羊肉或是狗肉,那冬至是如何来的呢?也许许多人都不太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冬至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一下冬至的来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冬至从古代就开始了,而且人们还非常重视,至今为止,冬至都还被看做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冬至的作文 篇9
今天,我们要去外婆家吃饭,说今天晚上吃冬至圆还有吃火锅。听说吃了冬至圆会长一岁。一进家门就看见丰盛的晚饭,等了很久,家人终于都到齐了,可以开饭了,我们掀开锅盖,热腾腾汤汽就上来了。
我们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放进热腾腾锅里,等煮好了,用筷子夹出来吃了,吃火锅的时侯,我和妹妹抢着吃香肠,妹妹还说今天是她爸爸的生日,其实是她想吃蛋糕了,说她爸的生日有生日蛋糕吃。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吃的很开心。
冬至的作文 篇10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一般在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认为阳盛则阴生,阴盛则阳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故称冬至为“一阳佳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关于扫墓渊源,翻阅一些典籍,无论皇室还是民间,极少有关于冬至扫墓的记载。《红楼梦》第十一回讲到,冬至前后贾母特别关心秦氏病情,因为按中医理论,逢节气是疾病恶化或好转的一个关口。另据清代《大兴县志》和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关于冬至的记载,只有“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的礼制,均无冬至扫墓的风俗。
记者从网上搜索,发现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也就逐渐延伸为扫墓。
据说,按杭州当地风俗,如果是新墓穴,头三年冬至当日,必须风雨无阻前往祭扫。其它地方的随当地的风俗而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一般在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认为阳盛则阴生,阴盛则阳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故称冬至为“一阳佳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关于扫墓渊源,翻阅一些典籍,无论皇室还是民间,极少有关于冬至扫墓的记载。《红楼梦》第十一回讲到,冬至前后贾母特别关心秦氏病情,因为按中医理论,逢节气是疾病恶化或好转的一个关口。另据清代《大兴县志》和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关于冬至的记载,只有“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的礼制,均无冬至扫墓的风俗。
记者从网上搜索,发现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也就逐渐延伸为扫墓。
据说,按杭州当地风俗,如果是新墓穴,头三年冬至当日,必须风雨无阻前往祭扫。其它地方的随当地的'风俗而异。
南方大部分汉人的祖先是从北方战乱时期纷纷南迁的,所以他们比较完整的保留了远古时期中原大地汉人的优秀传统;而北方大多流于战乱和异族的入侵同化,早已被同化成清明这一春耕时节扫墓。福州更是如此,福州人的先祖成份比较复杂,没有完整的保留早期中原河洛地区(现河南)的此种传统习俗,加上在后期陆续有不同的北方人士往福州城南迁,这些人本身也无此习俗,和土著的闽越人混居后早已把清明这一古代曾最重大的节日给淡忘了。
先说大多数人自诩为“城里人扫墓”的所谓正统的清明节,清明节从农历来说,既无定月也无定日,但可以推算,冬至节过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阳历4月5日。清明时期正值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春季,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不一定天气清澈空明,所以不能以此简单定义清明词意的来源,而且很多历史上很多诗歌也有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描述,所以这个节日的天气是不固定的。同时,清明,是传统的农耕季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基本上是没有闲暇去放弃农耕播种的好时节,而去祭扫先人的坟墓,去做所谓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清明无聊诗句。不过在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一般认为,扫墓起源于秦(或曰先秦已有),但古时扫墓并不一定在清明时节,如隋唐时期,人多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大的寒食节扫墓。后来,寒食扫墓逐渐改在清明,寒食这个节日也就被人们所遗忘了。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石井一带,清明节改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己节,俗称“三月节。”传说是因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忌“清”字压在“明”字上头。但是,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入夜,举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饼菜。泉俗,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寓“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所以对于古代汉人清明扫墓的来源比较难于有可靠的论据,倒是不排除其他游牧异族在统治北方后推行此习惯或者当政的官僚贵族等统治阶级强行推行而有此。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征,这个日子适于安身静体。又有唐朝诗人白居易咏“冬至”诗--“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之句。难免让人对冬至这一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节气增添了几分惆怅的情丝和肃敬的气息。为何?阳日最短,阴夜最长,方为冬至,这个夜晚最长的日记最适合于先去的故人,最适合来祭奠先人。中国所谓的正为阳,反为阴;日为阳,夜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其实颇有道理。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加上这天是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冬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称其“长至”,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延长了。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而在我国民间,则更有“冬节大于年”的说法。
以冬至为节日的传统由来已久。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冬至便作为岁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称过小年。到汉代后,冬至才改为冬节,皇帝于这一天举行郊祭,官场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当时冬至已和夏至、上元节、上已节、社祭等成为较隆重的节日。当时节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馄饨、吃汤圆、吃红豆稀饭等习俗。这个规矩,其后一直沿袭。……可以写扫墓想起了逝者,写与逝者的回忆
冬至吃汤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气节,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这天的节日饭更是花样繁多,除了延续中国百姓的传统习俗吃汤圆外,还有吃饺子、吃馄饨等传统习俗。
去年冬至,天气很冷,手冻得有点僵了,可当妈妈跟我说:“我们来做汤圆吧,今天是冬至节。”我一听到要做汤圆,我可高兴了,手也不觉得冷了。当妈妈把糯米团搓好,我就赶紧洗好手,学着妈妈的样子,做起汤圆来。我先在糯米团里捏出一小团糯米,搓成圆形,再把它压扁,在中间放一小团芋泥,或者豆沙泥,或者花生酱,再把它搓成圆形,一个汤圆就做好了。
妈妈边做边跟我说:“用糯米粉制成的甜品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江南比较盛行。汤圆中,‘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在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这真是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里,我学会了做汤圆,懂得了更多知识,这真是快乐的一天!
【关于冬至的作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