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作文

2021-04-06 寒食节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寒食节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寒食节作文 篇1

  谈到清明节,就必须要提起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今年清明,我们家按照清明节的习俗到外面买来了青团子。趁着空闲的时候,我又来到了王国维网上纪念馆。你瞧,这位国学大师正在专心致志的研究学习呢,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我为他点燃了一支白烛,并留言道:“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不让您失望,我们肯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和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留完言,我似乎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这担子里装着祖国和“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我们中华儿女的期望。这期望是什么?当然是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之栋梁,为祖国做出点儿贡献,给国旗上的那五颗星争光添彩!

寒食节作文 篇2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清明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还有一个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割肉让主子充饥,却又不求回报的故事。

  原本我也不知道由这个故事,后来是在书上偶然看到。看到后我便被他的气节所深深的震撼了。对于某些人来说介子推的行为想法有些许的愚昧。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这和急功近利只为功利的人,对于做事前先考虑对自己影响的好坏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引人深思。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寒食节作文 篇3

  你或许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和清明节的来历。但你却不一定知道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还有一个名为寒食的节日。抑或许你会觉得寒食节是清明节中的一部分。然而寒食节却已经独立存在了两千多年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富有深刻意味的故事。

  寒食节有一个传说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晋献公的一个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设计谋害死了太子的申生。太子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而到处流走逃亡。逃亡中唯有介子推一直跟随左右。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节。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节复清明节。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关于寒食节作文3篇】相关文章:

1.关于寒食节作文6篇

2.关于寒食节作文8篇

3.关于寒食节作文5篇

4.关于寒食节作文4篇

5.关于寒食节作文四篇

6.寒食节作文

7.关于寒食节作文合集六篇

8.关于寒食节作文合集五篇

上一篇:寒食节作文 下一篇:寒食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