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作文

2021-06-09 寒食节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食节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食节作文 篇1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望寒食已至,午睡初醒的李清照远眺山川,眼波流转,将笔沾满了墨,在纸上行云流水,笔走龙蛇,铁画银钩,鸾漂凤泊,莞尔着勾勒寒食春景与民间习俗——“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率领手下,面朝巍峨绵山,腰别利剑,俨然王者,作拱手之势,高声道:“介子推先生, 寡人思君为清廉者,望君出仕成卿。”深山密林中, 介子推缓缓走出,披头散发,素衣简冠,答曰:“吾甚谢君之赞赏,然小人自愿尽孝于家母,隐于山林,还望君王成全!” 晋文公为使自己曾经的恩人——介子推做官享福,只得下令放火焚烧山林,欲逼其出山。可未曾想,介子推宁可与老母共焚,也不求功名利禄。晋文公颇为感伤,含泪下诏:“自今日起, 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节诞生。它延续了2600 多年。随后,清明节被定义为寒食节的后曲,定在寒食的后一天。

  寒食在古代,意义非凡。

  大唐初春,一个寒食之日,不许焚火,正值寒春料峭,人们纷纷外出。白居易独倚树下,乌鹊啼鸣,伴着扫墓人之哀泣,让诗人文思泉涌,妙手偶得: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同样是唐朝的寒食,韩翃立足高原,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人间都邑,春意浓郁,笼罩全城,处处飞花。春风拂过,吹入御苑。诗人万般欣喜,提笔写下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傍晚时分,诗人欲踏归途,却隐隐看到,皇宫内有亮光闪现。寒食禁火沿袭己久,还未天黑,皇宫内怎得走马传烛?原是正值宠臣弄权,政治腐败,诗人无尽悲凉,又提笔写下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三年了,早已转官为农。这年寒食,剧风盛雨,打落海棠。雨声连绵,辗转反侧,忧心田地,难以入眠。苏轼没有点灯,他知寒食禁火,由寒而感,命运多舛,蘸墨挥毫写下:“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寒食在古代,总予人教益,予人伤怀,予人深思,予人博爱。而今,寒食这一节日,却己销声匿迹。

  不知是寒食与清明合并,还是清明取代了寒食。清朝过后,过寒食的人愈发罕见了。长达2600多年历史的寒食节,竟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渐渐被淡忘了。终于,在20世纪的一个寒食清晨,人们失去了对这一天的记忆,脑海中,再无寒食。没有人注意它,没有人挽回它。人们只记得清明。

  就像雄鹰在空中翱翔,人们只看到了雄鹰,却忘记了背后给予它生命,养育它的母鹰!

  今年,清明的前一天,我睁开惺忪的双眼,走出自己的房间,望着客厅墙上的日历,似是想到了什么,对母亲说:“您知道吗? 今天是寒食节。”“寒食?节?一个新节日吗?”母亲微笑着回应,说完便转身点开煤气灶,准备做早餐。淡蓝色的火焰轻轻晃动,炽热在锅底蔓延,愈加旺盛,旺盛着炙烤我的眼我的心。忽觉一阵悲凉袭来,为一个节日的远去陡然而生的悲凉。

  寒食节,人们习惯了点火。

寒食节作文 篇2

  寒食节,我国传统节日,也叫禁烟节,冷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

  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于是就在晋献公的`食物里下毒,嫁祸给太子申生,并污蔑公子重耳是同谋。重耳得到消息以后,带领介子推等贤士连夜出逃。晋献公认为重耳不辞而别,有谋反之心,就下令追杀公子重耳,从此重耳踏上了逃亡之路。有一次,重耳饿的头晕目眩,忠心的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让重耳吃了充饥。逃亡路上,很多随行的人都离开了重耳,但介子推一直追随左右,悉心照顾重耳。正重耳十分感动。

  历尽千辛万苦,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君主,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对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不巧襄的弟弟叛乱,晋文公忙着出兵援助周襄王,竟忘了封赏介子推。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猛然想起还没有封赏介子推的事,心中十分愧疚,立刻派人寻找。可是介子推早已和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晋文公想请他出山,便下令搜山,却没有找到。有大臣建议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同意了。一时间,绵山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大火熄灭后,大家

寒食节作文 篇3

  前几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关于寒食节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名叫介子推的人,在他的主公重耳逃亡在外的时候,他一直跟随左右。在重耳饿昏了以后他就把自己的肉割给重耳吃,才得以存活下来。

  在重耳当了国君之后他却忘记了,曾经割肉救自己的介子推的事情。介子推并没有据理力争没有宣功邀赏。而是带着他的母亲隐居绵山。

  重耳为了逼他下山接受自己的封赏,就放火烧山。可介子推宁愿被火烧死都没有下山。结果介子推就被火给活活烧死了。之后身为晋文公的重耳就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晋国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有着高尚气节的人,而把这个节日一代代传了下来。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的感触很多。同时我也决定以后再这一天里只吃冷食。今天就是寒食节了,我决定不吃热饭,纪念介子推这个有独特气节的人。

寒食节作文 篇4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人介之推(也叫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忠心耿耿十九年,途经卫国时,重耳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思下咽,这时介之推用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己,夸介之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历尽艰辛,回国后继承王位,当上了晋文公。大加封赏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人员,却把介之推忘了。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赏封官,只见大门紧闭。

  介之推早己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中。晋文公察觉后,立即亲往绵山访求,介之推说啥也不肯出来。

  晋文公知道介之推是大孝子,决定举火烧山,认为他为保全母命,定会背母走出林子。熟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不见介之推出来。

  结果他们母子俩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介之推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发现没被烧焦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用血写的书藏在袖中。

  为悼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在山上建祠堂,定介之推被烧死之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寒食节。

  寒食节究竟是那一天,众说不一。有的说清明节当天,有的说清明节前一天,还有的说前两天。具体的说寒食节应在冬至后第105天,寒食节供有三天,过后才是清明,记得儿时山东省胶东地区的农村很少有叫清明节的,而多数人把清明节普遍叫“寒食节”,寒食节三天不动烟火。

  记得,寒食节前一天,母亲都要蒸下一锅馒头,煮好不同的菜,寒食节这天基本不动烟火,记得最深的是母亲用菠菜、凉粉、鲜红的海虾和在腿上长有一个小夹板的蝼蛄虾办的凉菜,吃着前一天蒸下的馒头,特别好吃,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父亲说的,在咱们胶东地区,寒食节(清明节)如同春节和元宵灯节一样重要,学生放假三天,农民也不下地干活,就连地主都要为长工放假三天,牲畜这三天也不下地干活,而且还得多加些好饲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对于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大多数人早就没有印象了。

寒食节作文 篇5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告诉人们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要来到了。

  听说寒食节是当时晋国公子重耳,曾经流亡国外。一天,重耳饿的昏了过去,他身边的大臣介子推,把自己腿的肉割了给重耳吃。几年后,重耳当上晋国的国君,却没有封赏介子推。于是,晋文公给了他一个大官,他却拒绝。重耳一气之下用火烧死了介子推,可是重耳很后悔。于是定了寒食节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那天妈妈来带我做青团。我一脸期待看着妈妈做准备工作,先把菠菜放在开水里煮上十分钟,然后把煮烂的菠菜压出汁,汁水放在米粉里,雪白的面粉和青色的菠菜汁混合,瞬间变成青色的面粉了。面团越揉越糯,越揉越粘,慢慢地一个青色的面团就新鲜出炉了。这时,用手揉成面团搓成长条,再分成均匀的小面团。我忍不住开始插手了,抓起一个小面团,学着妈妈的样子揉圆、压扁,包上馅、再搓圆,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我却来来回回好几次,终于包了一个完美的青团。包好的青团在放锅里蒸,大约十几分钟的时间,伴着蒸气青团发出阵阵香气,馋得我口水直流。又十几分钟过去了,青团出锅了,咬上一口,又香又甜。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寄托美好情感,愿这美好的感情代代相传。

【有关寒食节作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有关寒食节作文合集六篇

2.有关寒食节作文合集八篇

3.有关寒食节作文合集8篇

4.有关寒食节作文合集九篇

5.有关寒食节作文合集7篇

6.有关寒食节作文合集6篇

7.有关寒食节作文合集十篇

8.有关寒食节作文合集七篇

上一篇:寒食节作文300字 下一篇:寒食节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