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作文

2021-02-15 清明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清明的作文1

  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节时因不能够回家扫墓,独自一人在异乡路上奔波,而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表自己此时的心情。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并且流传至今。

  今年的清明节那天,天气十分晴朗,我们一家步行来到了一座山前,这座山我来过很多次,但都是每年清明的时候。山上有着许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墓,我们来到一座坟前,却发现我的阿姨已经开始给坟墓除草了,我们便自动加入了扫墓的队伍。妈妈告诉我,那座墓有两层,上边葬着的是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下边葬着的是我的外婆。在我的记忆中我只见过我的太奶奶,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只有她坐在家门口的那张椅子上等着我们回家的样子。至于我的外婆和太爷爷,我也不知道究竟是我忘记了他们,还是根本无缘相见,我也无从得知。

  在他们的坟前,还长着两棵十分茂盛的树,它们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绿叶,但在这些绿叶中总夹杂着几处枯枝,我喜欢将上边的枯枝从树上摇下来。我随意地从路边捡了一根长木条,往树上一打,便落下许多枯枝,若将它们换作是雪,那也得是鹅毛大雪。

  清明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还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当然也有不少的习俗。

  在每年清明的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祭扫坟墓,是表示对死者悼念。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荡秋千、踏青、放风筝、戴柳等习俗。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扫完墓后,我们来到了外公家,那时已经是中午了,在吃午饭之前,妈妈和阿姨们总是会准备一些吃的,比如青团、粽子、虾、苹果、糕点什么的,将它们摆在桌上。记得很早以前妈妈说过,那些都是供品,是给外婆他们吃的,我们要在他们吃完以后,才可以吃。要是趁大人不在偷吃,那便是对那些过世的亲人的不敬,若是偷吃时还被大人们抓个正着,那可就不是一顿教训这么简单了。

  渐渐地,太阳已经开始西落,我们也该回家了,在这回家的路途中,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太奶奶那慈祥的面庞......

关于清明的作文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刚学了朱熹的一首诗《春日》,黎老师就带我们去诗人朱熹的故乡去踏青。

  早春三月,天气格外的晴朗。我们乘着大巴来到了婺源的篁岭。一下车,瓦蓝的天空就吸引了我们。近处的山格外绿,远处的山特别青。一抹抹白云像轻纱一样缭绕一座座山峰;小溪清澈见底,直接能看见水底的石头和游鱼;田野里开着大片的油菜花,就像一望无际金色的海。难怪人们说这是“中国第一乡村”。深深地吸了一口空气,特别新鲜,清新,还闻得到泥土的清香,花的芳香。婺源的山水真美呀!

  正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来婺源踏春的游客人山人海。好不容易坐上了索道车,鸟瞰着美丽的山野,那感觉特别的爽。

  索道车顺着山谷,往山顶飞着。我们看到,篁岭的山坡,也被开成了一片片梯田,也种满了油菜花。一层层一道道,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把一座座小山装扮成了一座座鲜艳的金字塔。山坡上还有一棵棵桃树,梨树。桃花、梨花开得可着急了,叶子还没长出来,花就开得满树都是,就像一朵朵粉色的、雪白的云。坐在缆车里,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在画卷中飞翔。

  缆车飞到了山顶的篁岭天街,我们就像到了“桃花源”。真没想到山顶居然藏着一个这么美的小镇。这里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白墙、黑瓦的房子古色古香。窗子、屋檐、梁柱还雕着传说的故事。走在天街,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各种各样的鲜花争奇斗艳。真像朱熹说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篁岭天街依山而建。一条古巷伴着泉水从山顶蜿蜒而下,泉水清澈得晶莹剔透。街市上有“婺源民俗博物馆”、有古代的民居、茶楼、酒家、店铺。还有婺源的各种特产美食。

  在篁岭天街,最吸引我的就是“怪屋”和“玻璃栈道”了。“怪屋”是不动的,但走进去,你会觉得整个房子都在翻转。许多大人都吓得不敢进去。我觉得太好玩了,进去了好几次。“玻璃栈道”更惊险,几十米高的天桥,桥面是透明的玻璃。踩在上面,就像要从几十米高的大桥跳蹦极一样。

  快乐的时间总显得特别短,不知不觉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老天爷好像也舍不得我们。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在如酥的小雨中,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程。

  但这一次美好的经历将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

关于清明的作文3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了,爸爸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爸爸的脸,爸爸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的辛劳白费……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关于清明的作文4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伫立在烈士们的坟前,我用鲜花和真情祭奠着烈士们的英灵,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在心里默默的说:安息吧!

  烈士们,史册会记下你们响亮的名字;祖国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壮志豪情!

  想到这里,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扣人心弦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面对你们,我怎能不肃然起敬?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你们用血肉之躯,去唤醒中国人民那愤怒的火焰;是你们用灼热的鲜血,来呼唤起中华民族的反抗;是你们用那不屈的精神,筑起了一道新的万里长城。你们倒下了,但千千万万个不愿做奴隶的人又站了起来。面对鬼子们的严刑拷打,你们毫不变色;面对着刽子手们高官厚禄的诱惑,你们毫不动心;直到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最后一刻,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为了人民的解放,你们和法国那些英勇无畏的巴黎公社战士们一样,为了弘扬共产主义信仰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你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英勇就义,真可谓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你们的精神与江河共存!

  我们敬仰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

  正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英雄们,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没有你们,便没有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没有你们,便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永记史册,青史留名!

  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是出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而是蒸蒸日上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报答祖国呢?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为她发奋努力,为她增光,为她添彩。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的明天!

关于清明的作文5

  清明不是一个法定的节假日,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是都想着回家祭祀,给自己的逝去的亲人上坟,回到自己的故乡与家乡的人相聚。这一天,除一些人的确必须要坚守岗位之外,很多人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单位的领导也不例外,考勤是很马虎的一天,大家都心照不宣。甚至人大也有人提意把清明节定作法定的节日。清明祭祖,是民族的传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先,在这一天表达对自己祖先的崇敬和怀念,也是人之常情。

  早有杜枚的古诗为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最能表达清明时节人们的心情了。雨是很能表现人的心情的东西,人在心情复杂的时候很多时候就用雨来表现人的沉静与哀思。细雨纷纷扬扬,人的思念也绵长。在这个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在这个太平和谐盛世,亲人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我们而去,很多亲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思念,怎么能不让祭祀先祖的人们在思念他们的路上魂牵梦萦?无论贫穷或者富有,都会在这一天花上对自己来说力所能及能拿出的钱,给自己先人买上祭品,立上碑文,或献上鲜花,或烧上纸钱,燃起编炮,给逝去的亲人的坟头添上新土,寄托哀思。

  结束了一切祭祀的工作,就到了人们抒发情感,互吐衷肠的时候,于是酒就成了一个少不了的媒体。借问酒家何处有的时代是早就过去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酒,很少见面的同乡都聚在一起,聊一些往事,掏一些知心话,说一些开心话,酒中满是思念情,醉里都是乡情亲情,在一个特别的时候,都有一种特别的心情,自然是一种异样的感受。从我懂事时的每一年的清明节,都是随长辈们一起去上祖坟,拜祭祖先。而当我真正理解了清明节的含义时,我就是时常在心中经常怀念先祖们。有时候心里好难过,想想先祖,心中向先祖的神灵诉说;有时候也会默默的向先祖们立下发奋图强的誓言。在无意识里总感觉在我身边有很多双关怀的眼睛注视着我,那是一种被关怀的感觉,是孤独时的寄托,是一种安全的依靠。

关于清明的作文6

  “不行,清明节必须烧纸!”“为什么?老师都说这样不对!”“老师说的也不行!”“不行也要这么做!”家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

  清明节到了,老师教育我们要文明祭祀。我回家和妈妈商量,准备在做清明时不烧纸,不放鞭炮,买一束鲜花祭祀。妈妈一听,火冒三丈。于是就有上面这段争吵。

  我想做清明是缅怀祖先,烧纸钱真的没有用。妈妈说:“不管烧纸有没有用,我们都要做,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我说:“国家现在提倡环保祭祀。昨天班会课老师还提到了呢!”妈妈说:“不管老师怎么讲,我们都要烧纸。”我不甘示弱地说:“如果别人都献花?你还烧吗?”妈妈生气地说:“烧!烧!”

  正说着呢,刚好《新闻联播》里播放密云大火的新闻,我咕哝一句:“肯定又是烧纸惹的祸。”妈妈尴尬了半天,说:“如果明天有其他的人不烧纸的话,我们也不烧了吧!”我高兴地直点头。

  星期天早上,我们搭车去做清明。

  路上我一直暗暗地祈祷:今天一定不要有人烧纸呀!到了山脚,我看到山路上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地向山上走去。我睁大了眼睛,在人群中寻找没有带香纸上山的人。终于在人流中找到一对年轻夫妻。他们手上拿着一束鲜花,没带香纸。我轻轻地拍了拍妈妈,指了指他们。妈妈点点头,带我来到了一家小卖部买了三束鲜花。

  来到爷爷的的墓前,望着那光秃秃的坟堆,眼前浮现出爷爷慈祥的笑容。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来。我把鲜花恭恭敬敬摆放在墓碑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一边磕,一边在心里向爷爷解释献花的原因,请求爷爷原谅我。

  一阵风吹来,我仿佛感受到爷爷正在称赞我,像我以前考了100分一样抚摸着我的脸庞。我终于露出了笑容。

  后来我们又往前走,去给我的太公太婆扫墓。我和妈妈都是献上了鲜花和我们的一份真诚!

  这就是我做的第一个绿色清明,下一次我一定会劝服爸妈,采取植树祭祀。

  我相信,以后大家都能转变观念。到那时,我们的天空会更蓝,空气会更清新,山林也会更安全!生态文明的祖国会变得更美好!

关于清明的作文7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们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回老家扫墓。

  为了迎接这天的到来,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鸡蛋,杀好了鸡,准备好了行李。为什么要吃鸡蛋呢?我问了奶奶,奶奶说:在扫墓的时候,我们要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投地。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鸡蛋就成了习俗。

  在去扫墓的路上总有热闹的集市,大人们就会下车买鞭炮、冥钱、蜡烛、白酒、茶水。而我也会趁这时下车透透气,路边总会有各种美艳的鲜花,我也总会忍不住要摘花,我会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车上的时间是那么漫长,空气闷闷的。终于来到了老家的房子。我们会在这里休息30分钟,爷爷会上二楼看去年养的蜜蜂有没有乖乖听话,我和弟弟们总喜欢跟在爷爷后面凑热闹,弟弟被调皮的蜜蜂蜇了几个好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钟过去了,我们再次回到那个灼热的车里,开始了我们这次扫墓之旅。在这车里颠簸了半天,我们来到了老祖宗的坟前。一下车,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像凝住了。整个世界好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但就算天气再怎么恶劣我仍然不会放弃祭祖的。因为我知道他们对我们的贡献有多大,没他们以前的努力奋斗,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到山上,到处上满了杂草,爸爸和叔叔们负责除草,婶婶和奶奶就负责搞好贡品,爷爷负责摆放好鞭炮,而我们小孩子就负责烧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开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给每个人,每人6根。每个人都对这祖宗喃喃自语,而我则要祖宗保佑我考试顺利。拜完后点炮了,爸爸叫我先带弟弟们回到车上,怕鞭炮打到我们。而他们则离得远远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声全没,我们还要等火都灭完了才走。

  扫完墓的时候,天已黑了。摘了几串香蕉我们就回家了。我们的扫墓之旅也完结了。回家的途中,因为一天的祭祖,我们都累了,在车上合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关于清明的作文8

  今年的清明,只做了两件事:扫墓、踏青。

  扫墓是与外婆外公去的,在南山上的一处公墓。置好必备的香烛瓜果后,几个人围在小小的墓碑前把撕过的纸钱投进那跳跃的火焰中去。劣质的黄色纸钱多得仿佛撕不完,外婆絮絮叨叨着那些过去的琐事,时而说到有趣处那火光还会倏地一跳,溅出几粒火星子来。或许是天气的缘故,不过我更愿意相信那是真的有人泉下有知。每次扫墓,家里人都会多准备点纸钱烧给公墓里并不认识的“左邻右舍”,小的时候我曾问起缘由,外公笑着说——几家住得近,大家都多烧点钱,打几圈麻将也方便。哑然之余,我心中竟凭空生出一股温馨。扫了墓,从高高的楼梯上往下走,我一路浏览着石梯边的墓碑,那些黑白照片里并不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甚至有几个同我一般大的菁菁学子,他们已与世长辞,而我即使此刻活蹦乱跳鲜衣怒马鲜活如斯,生命也有一半的可能在下一秒终止,以我所无从料想的方式。或许正是从此时起,我才开始理解“黄粱一梦”的真正含义。

  清明的后一天,与妈妈去农村踏青。我们去的是真正的农村,有凶神恶煞的土狗等着咬你,有因为下雨而滑了我好几跤的泥,有漫山漫谷无边无际的梯田,也有喜欢抽点叶子烟贪点小财的农民,还有半匹山的杏花。去那里看杏花次数也不少了,与爸妈一起去过,与朋友一起去过,也与八口之家一起去过。这次只是与妈妈两个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杏花是随着小雨一起落下来的,落得芳菲缠绵,春光旖旎,不知是雨打下了杏花还是杏花上沾的露珠成了雨。我曾多次与妈妈争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到底是指“杏花雨,杨柳风”还是“夹雨杏花瓣,随风杨柳丝”,然而此时,我们都选择了偏向后者,若是柳絮杨花没有这样的与风细雨相伴了,定会美感顿失。说到底,人生的百年甚至抵不过桃李的久远——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我们从来不是自己所以为的哪件物品的拥有者。世界不会因为谁的逝去而改变,恰如春天不会因为花的凋零而消失,每个春天开出的花,都是不同的样子。

关于清明的作文9

  小时候,我是个十分淘气的小孩,常常缠着年满七旬的曾爷爷玩耍。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很开心的,因为可以去扫墓,但扫墓不是我的目的地,扫墓后的宴席上的红包才是我的终极目标,嘻嘻!

  往往扫墓是最无聊的 ,但有了曾爷爷的陪伴,便不再枯燥无味。有的年份,细雨绵绵,曾爷爷必考我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的年份,天清气爽,他老人家就考我另一首古诗:“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天遍来禽一树花。”到了墓园,他也会考我另一首诗:“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我并不明白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朗朗背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每当此时,曾爷爷就会高兴地说:“孙儿真乖,真聪明。”他对着自己的晚辈我的长辈们夸奖我,让我总成了大家伙关注的焦点。曾爷爷大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我十岁时,曾爷爷就患了严重的咳嗽,卧床不起。有一年清明节,他突然把我叫住,要我背清明古诗。他斜倚床前,眯缝着眼,头往后仰,静静等我开口。房间里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增加了好多个,连平日极少在家的爸爸也来了。我隐隐觉得不妙,但还是有声有色地把诗吟诵了一番。曾爷爷满意地点了点头,努力睁开眼睛,把我细细打量一番。爸爸把我领了出来。

  不久,曾爷爷病逝了。我才知道那是最严重的一次生病。曾爷爷最后听我吟诵了他生前教我的三首清明诗,带着满足离开了人世。我后来也明白,在曾爷爷的眼里,清明既是一个充满哀愁的节日,也是踏青赏游的好日子,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今年清明节,我和爸爸来到曾爷爷的墓前,我高声朗诵着这三首古诗,告慰他老人家太平盛世,我们正诗意地活着。

关于清明的作文10

  又到清明节了,老公说该回老家祭祖了。大学毕业后,我从西北远嫁到河北,有了如今的小家,成为人妇之后,便有了祭拜祖先的资格,在我的家乡,未婚女孩是不允许加入祭拜的行列,。

  记的小时候,清明节的前几天,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忙了,请人糊些纸衣服,买点纸钱,装进备好的“包袱”里,上坟的那天早上,将菠菜或野菜用水绰过,剁碎喂进干面粉中,擀出绿色的长长的面条,取名“菜面”,然后煮熟晾凉备用;将煮好的白水鸡蛋、水酒、糕点、水果装进蓝子里,就准备祭祖了。每每这个时候,男孩子总是兴奋得,他们是家里传宗接代的主角,由家族里最年长的老人带领整个家族的男性,去给祖宗们上坟了。

  清明时节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绿油油的麦苗茁壮的成长着,黄色的迎春花儿已开,柔柔的枝条长长的垂掉下来,春色宜人,但村庄里的气氛多半是沉闷压抑得,田野里偶尔看见两三个坟堆上,白纸招幡随风飘荡,似乎在无声的诉说对已故亲人的思念,路上来来往往都是结队上坟的人,见面时点头“烧过了?”,回答之后,没有太多的客套,又低头赶路。到了祖先的坟前,通常先打扫墓地的卫生,拔草、修剪柏树的枝条、清理墓碑

  上的积尘、往墓堆上培土,由年长的老者将供品摆好,带领大家烧香,磕头,将带来的“包袱”烧掉,说些想念亲人的话题,并汇报家里的大小事……完后大家围坐在坟前,将带来的供品吃掉,整个过程是严肃得。临走的时候从墓地旁的麦田里拔些麦苗或折枝柏树枝,插在家里的大门上,人们一看就明白,这家人上过坟了。孩子们不懂得哀思,脸上更多的则是新奇与不解,他们不知道老爷爷在做什么,更不知道他同那堆土在讲什么,大人们的神情是肃穆而又虔诚。

  通常这样的场面,女人出席的机会很少,祭祖带回来的供品也不允许女孩子吃,记得母亲告诉过我,女孩子吃了祭祖的供品,嘴上会长胡须得,我一直对这件事感到很好奇!

  我的外婆三年前离开我们,清明节到了,我无法去她的坟前为她磕头,只能在阳台上,遥对家乡的方向,燃香叩拜,愿我的外婆在天国安好!

上一篇:清明时节作文 下一篇:清明祭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