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1100字

2020-10-12 清明节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的作文1100字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的作文1100字 篇1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重阳节等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清明节,因为它的由来很耐人寻味。

  清明节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杀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可是现在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烧山必他出来。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后来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烧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介山,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许用火,并要插柳,还将4月5号命名为清明,又称寒食节。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近来我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清明节,标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传统,说明中国人是讲义气的,重感情的,中国人有恩不忘,正因为这个,我忒儿喜欢清明节。

  啊,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都赶着去祭拜自己死去的亲戚和朋友,有的人买菊花和美酒;有的买冥币和香和烛。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救活了重耳。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清明节的作文1100字 篇2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清明节的作文1100字 篇3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清明节的作文1100字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正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中的诗句。但清明节到底应该怎么度过才算是最传统的过法呢?

  今年清明节放假那天,我欢呼着坐车来到了我的老家衡东。一路上,天空正飘着濛濛细雨,高速公路的两旁,星星点点地开了一些金灿灿或是雪白的油菜花,田野里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远处的山此起彼伏。眼前的这一切景象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们不是在现实的世界中行走,而好像是在水墨画中穿行一般,我陶醉在这美妙的春天的景色之中了。

  就这样,我们梦幻般地来到了目的地——衡东,我来到了爷爷家。吃过饭后,涛涛闯了进来,“周启之!我来了!”我欣喜若狂,“涛涛哥哥!”于是我和涛涛一起玩了起来。第二天,我们一起去武家山去扫墓,就在快要走的时候,小艺追了上来,“我也要去!”“好呀!”我和涛涛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先开车去买花、纸钱和鞭炮,我对父亲说:“教师说的,鞭炮要少买一点。”父亲爽快地答应了,“好!”买齐了东西,又坐车到了武家山。一开始我们看见了一个巨大的石门,那是用天然的石头砌成的,穿过这个石门,我们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桥,我觉得很新奇,就对父亲说:“开快点!我要去走桥。”父亲把车停在路边,我、涛涛和小艺,飞也似地冲下车,跑向那些有趣的桥。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几个木桩,我问:“那是干什么用的?”涛涛卖了个关子。说:“你跟我来。”我跟着涛涛跑了过去,他踏上第一个木桩,我紧张地问:“你要干什么?”涛涛回头对我笑了笑,然后又跳向第二个木桩,只见他顺着木桩摆放的顺序跳到河对岸去了,他在那边大喊:“你快过来呀!”我小心翼翼地踏上了第一个木桩,发现我的腿不够长,够不到第二个木桩,我看了看,脚下的水并不深,于是我准备跳过去,“一、二、三,跳!”摇了摇,站稳了。我又按照刚才的顺序跳到了河对岸。“我成功了!”

  到了这个小岛上以后,我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些竖着的方块石头,定眼一看,是一些墓碑。旁边有一些桃花树,上面开满了粉色的白色的火红的桃花,美丽极了。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周启之,开过来。”我顺着声音跑了过去,看见涛涛他们站在一个墓碑前,上面写着老爷爷的名字,父亲说,“这是我的爷爷的墓,也是你的老爷爷。”我们在墓碑前放了几束鲜花,几盘水果,父亲拿出鞭炮,涛涛和我抢着说:“我来!”父亲就把鞭炮分成两半,每人一半,鞭炮点燃了:“啪啪啪啪!”一阵响声之后,周围又安静了下来。我们又烧了一些纸钱,在跳动的火焰中,我们仿佛看见了老爷爷那和蔼可亲的面孔,我们三个又向老爷爷的墓碑叩头,我在心里说:“老爷爷,你还好吗?我给你烧了些钱去,你用这些钱多买些衣服,别凉着了,啊?”父亲提议每人对老爷爷说一句话,涛涛抢先说了起来,“老爷爷,我最近学习又进步了,你高兴吗?”我也喊了起来:“还有我还有我!明年清明节,我们再来看您,好吗?”小艺也跟着说:“老爷爷,您辛苦了一辈子,好好休息吧。”

  出了小岛,我们沿着湖边往前走,忽然,水面上掠过几只黑白相间的小鸟,“是燕子!”母亲叫了起来,“啊?”我们的目光就一直跟着小燕子四处游荡,没错,正是小燕子,我们高兴地追着小燕子到处跑。

  我们就这样在春天的风里快乐地跑着跑着……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这就是清明节最好的过法吧?

【【实用】清明节的作文1100字四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清明节作文3篇

2.实用的清明节作文4篇

3.【实用】清明节的作文三篇

4.【实用】清明节的作文8篇

5.【实用】清明节的作文10篇

6.【实用】清明节的作文9篇

7.【实用】清明节的作文7篇

8.【实用】清明节的作文5篇

9.实用的清明节的作文三篇

清明节的作文800字 清明节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