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蚂蚁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蚂蚁作文 篇1
夏天傍晚,当老人们在院子里乘凉时,当阿姨们正在跳着广场舞时,我却在草丛中蹲着,拿着放大镜,观察这些成群结队搬食物的蚂蚁。
虽然有蚊子的嗡嗡声和蟋蟀的叫声,但它丝毫不影响我观察蚂蚁,三对足,细长的身子,两条触角,大大的腹部,它飞快地在地上爬着,人们很难发现它的身影,因为一只蚂蚁是那样微不足道。
我曾经带了许多蚂蚁回家,当时,我以为蚂蚁和蝉一样,每天都在草丛中吃叶子。但实际它们爱吃什么呢?
甜饮是夏天人们的最爱,我也不例外,想必蚂蚁也如此吧。一次,甜水滴到了地上,于是我守在甜水旁,果然没过一会儿,一群蚂蚁成群结队地飞奔而来,贪婪的享受着人间美味,甜水穿过肚子,到了腹部,腹部逐渐变大,看来他们喜欢吃甜食啊!
一般蚂蚁都是成群结队捕食,当一只蚂蚁在草地上发生一条毛毛虫,甚至一个残渣都不放过,它会用触角告诉同伴,同伴再去蚁巢“宣传”,过一会儿,成群结队的毛毛虫屠夫就一涌而来,轻而易举地抬起这只肥美的毛毛虫,将他吃个一干二净。
吃完后,我想他们一定会擦擦嘴,告诉同伴,生活很幸福。
蚂蚁作文 篇2
轰的一声!只见蚂蚁跳跳拼命地往外跑,正和拖家带口的也在往外跑的蚯蚓爬爬撞了个正着,蚯蚓爬爬便问蚂蚁跳跳:“你怎么撞到我了?”蚂蚁跳跳说:“唉!我这也是逃命来,这房子又要拆了,刚才从上面掉下来了几块砖头,差点就砸到我,我的兄弟姐妹已经死了很多很多了,而且原因还不止这些,有些人为了保健,就拿我们泡酒喝,还有的人为了看我们挖洞,就把我们抓起来养着,这样我们不几天就死了。兄弟啊!估计我们的下次见面就是在博物馆里了。”蚯蚓爬爬说:“唉!我们也好过不了哪去,刚才,我们也是在逃命的,那几块砖头差点就把我们全家砸死。现在,楼房盖的越来越多,占用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我们都没地方安家了,还有的小孩把我们弄断,在我们身上踩来踩去,有的甚至都送了命。
说完,他们就垂头丧气的去寻找各自的家了。
蚂蚁作文 篇3
秋天的一个早晨,蚂蚁妈妈对小金说:“你也长大了,妈妈照顾不了你了,以后,全靠自己了。听说一直往东走,有一个如梦国,虽然你要走过幻想森林,还要走过沙子迷宫和如见河。但是,那里是有一亿平民八千万士兵和一百个大将的王国,那里还能天天吃大青虫,你走吧,去寻找你的幸福吧。”小金流着泪说:“再见了,妈妈,我一定会找到如梦国的。”
小金走啊走啊,走到了梦幻森林。小金忽然看到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掉下来,可是一摸就没了。小金想难道这就是妈妈说的幻想森林?别管了,继续走吧。
小金走着走着,走到了沙子迷宫。小金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这时,小金看到一块鼓的地,一踩,沙墙就倒了,小金继续往前走,发现了一条秘道,沿着这条秘道走出了沙子迷宫。
小金走出了沙子迷宫,看地图,原来自己走到了如风河。幸好水是向东流。小金想,如何才能过河呢?小金看到身边的叶子灵机一动,把叶子放在水里,自己坐在叶子上顺流而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金终于到了如梦国。从此,小金幸福地过上了日子。
蚂蚁作文 篇4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这些句子让我们一生受益。让我们知道只要有恒心,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是什么?你也许会说大象,但我要告诉你,是蚂蚁。为什么这微不足道的小蚂蚁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呢?
那天在锲而不舍地写作业的我,觉得有点口渴,刚踏出门口,我的目光却停留在茶几上那张刚吃完蛋糕的桌子上,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在蠕动,我走过去瞧了一眼,哦~原来是一群小蚂蚁正在急忙忙地搬那一小块的蛋糕,我觉得很有趣,心想::蚂蚁这么小,怎能搬起一些比它们大几十倍的东西呢?我当时哈哈大笑,以为全是一片假象,一开始,蚂蚁们围着这块蛋糕转了几圈,有的试着刺咬它,有的试着去搬动它,有的在周围守护着,随时有危险,告诉大家,有的在“家”准备好,吃大餐……看起来它们很辛苦,不过,它们仍还是不知疲倦地来回跑,我真有点佩服它们。“大领队”说:“我们准备把蛋糕搬进去!”蚂蚁排着一列整齐的队伍,像一排排整齐的书。
“大领队”先探察前面有什么危险东西,后面一群黑东西在搬那沉重的“大石头”前进。我看得津津有味,搬着搬着,一直蚂蚁不小心摔到了,后面的同伴立刻扶起了它,“一,二,一,二……听见那一声声辛苦声,我才知道这是团结的力量。这力量能战胜一切,战胜一切困难!这力量无人能比,无人能及。终于,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顺利运入洞里,我也跳起来,
“太棒了!”我为它们喝彩。
“人心齐,泰山移”
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这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团结的动物。这就是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蚂蚁。
【【必备】蚂蚁作文四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