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读后感

2020-10-27 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读后感1

  原来一直认为有知识就是知道,就是会回答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小初中,教师追求的是小孩能够大声的回答问题,能够及时根据教师的设问,回答出教师设定的答案。就如文中说的:教师总是用这种观点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才能——谁善于把知识记住并且按老师的要求立即把他们“亮出来”,谁就算是有知识的和有才能的。结果是,知识似乎与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兴趣不相干。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就变成了累赘、讨厌、希望尽量逃避的事情。

  “知识”和“知道”两个概念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知道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运用知识;而知识呢?它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因素并且只有吸引住思想和激起兴趣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知识。就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常常自以为讲解透彻了,教学重点突出了,学生就掌握了,就会运用知识了。但是学生在当堂检测练习时,或者做试卷的时候,却发现总会错误百出,也经常会听到有些学生抱怨说“自己上课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知识只有在不断发展和加深时,才能存在。知识只有在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一条规律: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就越省劲。

  所以从这个道理中得出:要努力使学生把获得知识不当成最终目的,不把知识的积累当做为了储存,要使知识流通起来,经常作用于脑力劳动,把知识当成一种手段,用知识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是初级目标,而学生学习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自己去发现,思考、分析、归纳从而获得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以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得以不断创新,推陈出新。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书中提到,知识最重要的成分就是语言,所以要让语言成为学生用来掌握知识的工具,把语言变成最主要的创造性工具。这就启示我们,真正的脑力劳动不应该是熟背、死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要自己进行思考,这种思考就是一种创造,它促使我们借助语言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正如:一只蝴蝶停落在菊花上,在晒太阳取暖……,孩子们不是在重复老师的话,而是说出了自己的语言,思想活跃、丰富起来了。相反,如果只去熟背别人的思想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语言来表达,慢慢地,就会对语言冷淡、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读后感2

  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文,深有感触。

  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能流利回答提出的问题,会做课本、《练习册》上的习题。这种观点也让我们对学生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反之,就是没能力、没知识。

  教学中,我们总是埋怨:为什么有的学生怎么教都不会?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不比任何人差。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很大的程度是“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如果我们经常把要掌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感兴趣的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我想他们一定会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也能快乐地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知识)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如果教师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读后感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7条“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是说有的教师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这些知识就像“货物”,学到了也就存起来了,不能进行“周转”和生长新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成为学习的最终目的,结果是学到了这些知识却很难用得上,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有的教师教给学生活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思想,知识里闪耀着学生思想的光芒,学生能够用这些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知识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的手段,是追求思考乐趣和认识享受的手段,是进行思想创造的手段。

  怎样才能教给学生活的知识呢?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学生学习“词”时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回归生活世界,把知识从科学世界中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来,加强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习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

  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想强调:掌握知识既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又是学生进行思想创造的手段。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学生学到的就是活的知识。而要把掌握知识成为学生进行思想创造的手段,就要把知识从科学世界中回归到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习。

  在小学体育中,我们强调生活中的体育,体育知识生活化,我想,强调的实际就是这个道理。说具体点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生体育技巧,要让孩子们自己区体会和运用,并把这些体育知识用语生活中让孩子们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把要他学改为他要学的课堂氛围,这也正应了这本书中的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读后感】相关文章:

1.又是清明雨上作文

2.又是除夕作文6篇

3.谈谈会计舞弊手段及其侦查策略

4.又是一年清明到

5.又是一年冬至作文

6.又是清明作文(汇编15篇)

7.又是清明作文(精选10篇)

8.又是一场雪作文

9.又是一年夏天作文

神奇的太阳花女孩读后感 南丁格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