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孝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十四孝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孝感动天的舜;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有百里负米的子路……等等一些远近闻名的孝子。
在他们当中,有百姓;有皇帝;有县令……不管他们是谁,是什么身份,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孝顺父母。
其中,刻木事亲的故事令我非常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丁兰的人,父母双亡,便刻了两个木像,当做活的父母供奉。一天,丁兰外出时,张叔来借东西,丁兰的妻子在向木像问卜后,得到“不借”的答案,便如实回答张叔,张叔大怒,对木像大骂,还打了木像,丁兰发现后,去打了张叔,丁兰被衙门逮捕了,他哭着对木像忏悔,木像竟流下了眼泪,官员向皇上奏明情况,还举荐丁兰为孝廉。
这本书让我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最重要的事都是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吧!
二十四孝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二十四孝》,里面讲了许多孝心小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扇枕温衾》。
《扇枕温心》讲的是黄香侍奉父亲,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这让我想起了妈妈,妈妈平时陪我学习,陪我练琴,还要干活和工作,非常辛苦。
还记得今年七月的一天,我钢琴考级,我被领进了考场,考场里开着空调,考场外面很热,我在里面一小时,妈妈盯着炎炎烈日站了一个小时,等我出来时,妈妈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妈妈顾不上热,先问我:“考得怎么样?”“很好。”“吃不吃冷饮?”“不吃。”看到妈妈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我想起了平时练时对妈妈没礼貌,不听妈妈的话,我的眼不禁湿润了。
以后我也要像黄香一样好好学习,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读后感3
这个学期一开始,石老师就让我们读一本书——《二十四孝》,我一听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二十四孝》,书里面有什么内容?我带着问题打开了书本。
《二十四孝》里有许多故事,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为亲负米》等二十四个故事。其中我觉得《刻木事亲》里的丁兰最孝顺。《刻木事亲》是讲一个叫丁兰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两个木像,每天对着木像说心事,出门也要禀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兰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针去扎,没想到竟出血了,丁兰看到后追问,妻子说出了事实,丁兰批评了妻子。这个故事中,丁兰对木像都那么珍惜,我们也一定要更尊敬我们的父母,让他们每天生活的幸福、开心、长寿。《二十四孝》这本书,主要是24个故事,每个主人公都很孝顺,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的境界,那么父母一定很开心、高兴,我们要争取做到这样的境界,才能当一个孝顺的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十四孝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二十四孝》。大家听着是不是很熟悉?对,《弟子规》中我们学过一部分,可还有许多我们没听过的呢。
最让我感动的是“恣蚊饱血”,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叫吴猛的八岁小孩,家里很穷,买不起蚊帐,所以,夏天的晚上,有再多的蚊子咬他也不驱赶,他认为,如果把蚊子赶走,那么,蚊子就会咬他的双亲。吴猛的孝心已到了这种地步。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家都成了过去的“地主老财”了,不用再向吴猛学习了,但爸爸妈妈无比辛苦,我们回到家里,帮他们拿衣、换鞋、倒茶、做顿饭,这都是“孝”。
《二十四孝》中还有很多故事,像:孝感动天、刻木事亲、哭竹生笋——都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令我感动的,看着它,让我时时刻刻不要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
二十四孝读后感5
《二十四孝》里有许多故事,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为亲负米》等二十四个故事。其中我觉得《刻木事亲》里的丁兰最孝顺。《刻木事亲》是讲一个叫丁兰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两个木像,每天对着木像说心事,出门也要禀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兰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针去扎,没想到竟出血了,丁兰看到后追问,妻子说出了事实,丁兰批评了妻子,读后感《《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50字》。
这个故事中,丁兰对木像都那么珍惜,我们也一定要更尊敬我们的父母,让他们每天生活的幸福、开心、长寿。《二十四孝》这本书,主要是24个故事,每个主人公都很孝顺,,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的境界,那么父母一定很开心、高兴,我们要争取做到这样的境界,才能当一个孝顺的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十四孝读后感6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更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通过二十四个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当时社会和儒家的孝道观。在我们今天看来,许多故事是不可思议的,像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埋儿奉母的郭巨,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这样的父亲值得学习吗?这使我刚看《二十四孝故事》,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是,当我耐心把书本读完后,竟为书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动。“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当前许多老人的新声,谁又能像刘恒那样亲尝汤药,为母担忧,像王裒那样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像庾黔娄那样为父尝粪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感动于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孝经人物中的一片真诚孝心,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对于现在不知孝为何物的“小皇帝”,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孝经中的故事,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二十四孝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为《二十四孝》的书,里面的故事有很多,让我给你们讲一个吧!
原谷九岁时,祖父已经非常年老,不能劳作了。原谷的父亲厌恶祖父,想把他丢到荒郊野外。原谷听说后,再三为祖父求情,却遭到父母的斥责。
次日凌晨,父亲把祖父放进篓子,背着去将祖父丢弃。去荒野的一路上,原谷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祖父。篓子里的'祖父,神情暗淡地注视着频频回头的孙子。
将老人背到荒野后,父亲命原谷丢下篓子回家。原谷说:“不,篓子还有用!等你年老了,我还可以用这篓子把你背到这里来。”父亲听后十分生气:“小孩子怎么可能这样跟大人说话?”原谷反驳道:“你能这样对待爷爷,我为什么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你呢?”
原谷的话使父亲大为震惊,继而羞愧难当。于是,父亲跪倒在祖父面前哭求饶恕,然后将老人重新抬回家中,精心赡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
二十四孝读后感8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
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样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方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我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做一个孝顺的人,正因你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常怀感恩之心,不让二老再为咱们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读后感9
中华美德小故事众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宣扬的对象。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到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有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已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虎口。
主人公杨香在父亲遇到危难之时,爆发了身上的潜力,置老虎于死地。人的潜能不可低估,爱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亲处处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宁愿牺牲自已的一切。当父母们遇到困难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动了、行动不方便的时候,难道我们做子女的不应该 ‘孝’ 字当头,挺身而出吗?
二十四孝读后感10
最近几天,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一个个都吸引着我,但我最喜欢“卖身葬父”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读完让我深有感触。
这个“卖身葬父”的主人公是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人,年纪幼小时母亲早亡,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湖北),后来父亲也死了,董永为把父亲埋葬,吧自己卖给富农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与槐荫下遇一女子,说她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个月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这《二十四孝故事》每一个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二十四孝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孝敬父母和长辈,虽然不必像古人一样,但我们也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报答他们,孝心能感动天地。
二十四孝读后感11
今年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故事中刘恒的亲尝汤药,子路的百里负米,还有董永的卖身葬父,每一个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泪下,当我们今后长大成人后,爸爸妈妈也逐渐变老了,我们就要赡养他们,因为每个父母都曾经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有变老的时候,那时,我们就需要孩子们的照顾,乌鸦尚且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
二十四孝读后感12
读了《二十四孝》,我最喜欢“拾葚异器”这个小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叫蔡顺的人少年时丧父,对母极孝。当时环境恶劣,只好拾桑葚充饥。
一天,蔡顺遇到了赤眉军,他们问他为什么要把红色和黑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蒌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留给母亲吃,红色的自己吃。赤眉军听了,很是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意。
这个故事令我感动了许久:蔡顺对母亲的孝心虽然只体现在那么一点儿小事上,但却值得让人回味。
我也很敬佩蔡顺,敬佩他的孝心,事事都为母亲着想。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孝敬父母的事,这样的小事虽然很平常,更不引人注意,但它们包含了一颗颗爱心、一颗颗孝心。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只要从蔡顺“拾葚异器”这一点点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