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

2021-01-24 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1

  《金老爷买钟》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讲述的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悬念与推理的很好玩的故事。一天,金老爷在他的阁楼里找到了一只钟,想弄清这只钟准不准,金老爷先后买了四只钟,可是最后金老爷发现家里的四只钟时间都不一样。门厅的`4点20分,阁楼的4点23分,厨房的4点25分,卧室的4点26分,怎么办呢?苦恼的金老爷只好请来钟表师傅检验,结果却是每只钟都准。这道时间的谜题终于解开了,钟是对的,是因为金老爷走慢了。

  这本书的画风很特别,画面很精致。你看住在三层小洋楼里的胖墩墩的金老爷就像是一个活泼好动的“老小孩”,有着孩童式的'直线思维,孩童式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好奇与执著。他买了这么多表只是为了证明先买的那只钟走得确实准确。他跑上跑下忙了半天,却忽略了走路也是需要时间的。他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却一点也没有动脑子想一想为什么每只钟上的时间都不一样,每次都糊涂的认为自己的钟走得不准。

  通过阅读数学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时间的组成,及如何看时间,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对于时间的概念,我们起初理解的比较模糊、空洞。这个动感十足、趣味盎然的故事,启发我们做事一定要多动脑,多思考,不能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多考虑其它因素。也让我们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明白一个道理,时间如同流水一般,永远不会停滞不前。

  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2

  今天我给阳阳讲了《金老爷买钟》这个绘本。如果孩子有读过《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话,那么看到封面就能认出这两本绘本是同一个作者。故事讲完后,孩子哈哈大笑地说这金老爷怎么这么笨呀,不知道上楼梯要时间的吗?在此同时,我也在想,我们何尝不是经常出现像书中描述的金老爷那样一点儿也不动脑筋的时候呢?

  书中描绘了:一天,金老爷在他的阁楼里找到了一只钟,他想知道这只钟准不准,金老爷先后买了四只款式各异的钟,可是最后他发现家里的四只钟时间都不一样。门厅的四点二十分,阁楼的四点二十三分,厨房的四点二十五分,卧室的四点二十六分,怎么办呢?金老爷没招了,只好请来了钟表师傅帮忙。钟表师傅用他的怀表去检验金老爷家中的表,结果却是每只钟都准。原来呀,钟都是准确的,只是钟老爷忘记了思考自己从门厅到阁楼的路程中所需要的时间。

  从表面上看,好像每个钟显示的时间确实不一样哈,却没有动脑子想一下为什么每只钟上的时间都不一样。答案在书名页里已经告诉了我们,如果钟老爷把钟都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些钟都是准的。

  把钟放在一块也好,用怀表去检验也好,就像是一种联结的作用一样。感觉就好像我们在学习中,如果能把学过的知识联结在一块,把知识点连成网,才能提高你的能力。不然的话,学得再多,如果连不起来,那累死你也不会有收获。如同放在各处的钟一样,在金老爷的眼里都是不准确的,再多的钟又有什么用呢!而老师能用《论语》给阅读课的内容找到理论依据一样,让我们能够站到现高处去看里面的风景。只有学了并且联结上了,从多角度去思考,不能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金老爷买钟》,这本书特别有意思。

  有个人叫金老爷,有一天他在阁楼里找到一只钟,他不知道这只钟准不准,于是他出去买了另一只钟放在卧室里。他看好了时间,然后跑上阁楼,发现阁楼里的钟快了一分钟,他不知道哪个准,于是他又买了一只钟放在厨房里。他又看好了时间,跑上阁楼,发现阁楼的钟快了两分钟,他又跑下楼看卧室里的钟,发现快了三分钟,他只好出门又买了一只钟放在门厅里。他又看好了时间,跑上阁楼,发现阁楼里的钟比门厅的快了三分钟;跑到厨房,厨房里的钟比门厅里的钟快了五分钟;又跑到卧室,卧室里的钟比门厅的快了六分钟。金老爷没办法了,只好把钟表师傅请到家。钟表师傅带着他的怀表把金老爷家的钟对了一遍,都是准的。金老爷看着怀表这么神奇,于是自己也买了一只怀表,把家里的钟都对了一遍,所有的钟都准了。

  金老爷买了好几个钟,为什么时间都不一样呢?因为金老爷没意识到,每上一层楼就用一分钟,来回跑好几层楼,钟一直在走,当然和最初看的那只钟时间都不一样了。当他带着怀表去看每个钟时,同时对比钟和怀表,时间当然就一样了。

  我的办法是:金老爷根本不用买那么多钟,就买一个,和阁楼里的钟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知道钟准不准了。

【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千金买笑成语故事

2.老爷山作文

3.卖菜的老爷爷作文

4.隔壁的老爷爷作文

5.老爷爷的背影作文

6.可敬的老爷爷作文

7.奇怪的天老爷爷

8.捏泥人的老爷爷作文

9.写老爷爷的优秀作文

上一篇:《草原英雄小姐妹》读后感 下一篇:《洞》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