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物静默成迷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万物静默成迷读后感1
辛波斯卡的文字总是有一种很明显的抽离感,像一个躲在角落偷窥一切并偷笑着的小丑,也像一个位居云端俯瞰世间的上帝,她善于划开一切事物的表象,使它们的内在分崩离析,一切看起来血肉模糊,支离破碎,她也善于将一切事物内在的联系整合起来,组合成一个新的世界,她是理性至死的解剖者,也是感性至上的救赎者,宽慰者,她的文字之中绝望中透着希望,黑暗中一片澄明。
下面选几个篇章,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微笑》一篇以嘲讽和戏弄的口吻和一贯的解剖式的语言述说了政治家微笑背后切肤的无奈和悲哀的狂喜,并影射到整个人类社会。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沉重的游戏,“游戏复杂,目标遥不可及,结果仍不明朗——偶尔你需要一排友善,发亮的牙齿”,就是这种戏谑的语言,挑动着我们每一个神经末梢。“我们的时代仍未安稳,健全到让脸孔显露平常的哀伤”,更将读者推入绝望的深谷,我仿佛可以看到读者脸上那种欲露还休,进而扭曲的深深悲哀之感。最后她说,“然而人类天生忧伤。就顺其自然吧。那也不是什么坏事。”我读到这儿有些许释然,甚至觉得她这句话可以使整个人类得到救赎。
《一百个笑声》一篇则写了一个小人物企图超越自身,追求自由的人生,嘲讽里带着深深的赞许,怜悯之余还带着鼓励,周围充满了笑声,作者躲在舞台后冷眼看着,却不时地咽一口水。“他用眼睛仅能视物,他用耳朵仅能听音,他那公式化的陈述从来不乏犹疑,他让论点相互挑刺”看似荒诞可笑的人物性格却有可能孕育着智慧的种子,一切都在未知中, “就看他怎么做!”看似是作者的鼓励却透着深深的荒谬之感。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小人物进而思索全人类在宇宙中的处境。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对统计学的贡献》,“一百人当中”“如果不会费时过久,乐于伸出援手者——高达四十九人” “个体无害,群体中作恶者——至少一半的人”“为情势所迫时行径残酷者——还是不要知道为妙”“公正不阿者——三十五人,为数众多”“公正不阿又通情达理者——三人”“值得同情者——九十九人”“终须一死者——百分之一百的人。此一数目迄今未曾改变。”她通过统计学缺乏诗意的数字,为我们揭开惊人的人性真相。字里行间没有一丁点的评判,这种直白又略显残酷的写作方式更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在这种带着眼泪的戏谑之余,还带着对人性的谅解和某种意义上的自我和解。
在她笔下,一切轻盈的事物都变得沉重起来,一切沉重的真相也变得轻盈起来。她看清人性的真相,看清因果的起承转合,看清宇宙的运作原理,她从一粒沙中看到了一整个世界的倒影。
万物静默成迷读后感2
辛波斯卡这个名字是我在拿起《万物静默成谜》这本书时才知道的,尽管她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汗颜自己孤陋寡闻同时,要感谢本书扫盲功能。
这是一本简薄的'诗歌译本,没有华丽的装帧。最初对作者的了解仅限于曾获诺奖的波兰女作家,甚至都不知道那些诗歌产生的时代及背景。加上觉得诗歌要不晦涩,要不无病呻吟,权当快餐读一下就罢了。
没想到一读就欲罢不能,粗看了一遍,又细品了一通。虽然有些涉及历史背景的篇章还不能深得要义,但作者对平常事物的描绘却深感精妙。
读完后,掩书感慨,辛波斯卡不愧诺奖的名头。她的诗,既有女性细腻的视角,又有男性的逻辑哲理;既有对小事物的微妙感悟,又有对大事件的精辟解读;既对世界全情投入,又保持适当远观距离。
从来以为诗人大都感性至上,从未想过诗人还能对世事、事物有这么精准的拿捏,无论是角度、宽度还是广度。从来没有想过周围平凡无比的情境,也能让人动容、沉思,无论是虫子、石头、时间、天空、衣服、梦境……
在辛波斯卡笔下,看似对事物的简单、平淡、无奇、随意的描述,却蕴藏丰富体验,透露出来的信息与情感就象用各种精密仪器测量后得出的结果,如此妥贴精准。好比一杯纯净水,看上去如此干净、纯粹、透明,喝下去却能真切感受到沁入心脾的清凉、舒爽。此时真希望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好些,不要通过翻译能直读原文,或许,还可以更纯粹些。
诗人诗作不少,但表达形式多样:有时给你一串数字,有时罗列一些场景,有时赞美有时嘲讽,有的拟人有的拟物,表达技巧繁复新颖,,读来从不会觉得厌烦,不太文艺的我,从未这么津津有味地读过一本诗集,甚至还能读出诗人对美及美好的信仰!
不想举出一些诗句的实例子来印证以上感觉,因为这样的感觉无处不在。读完《万物静默成谜》,才知道诗是可以这样写的,也不想多说什么,因为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太过贫乏了,只有静默,才能真正感受万物之谜,只有静默,才能真正走进辛波斯卡的世界。
【万物静默成迷读后感】相关文章:
1.迷神引
2.万物的母亲
3.娃娃迷妹妹作文
4.“多迷”爷爷作文
5.木工迷外公作文
6.电脑迷哥哥作文
9.花迷爷爷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