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素养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素养的读后感1
《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可是自己呢?大部分时间忙于备课,上课,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有多少时间煞有介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大家的文章细细的品读呢?细想起来真的很惭愧,特别是校委从去年就提出要求老师要利用一切闲暇时间来充电,可自己却给自己找了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很少看书,得到的结果就是眼看着同事们业务水平一天天的提高,自己却还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所以今后,我要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当前的教育形势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可是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我们来讲,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大师。读完本书后,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在心中燃烧。本书一开始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初一刚开始时,学生们实力相差不大,到了初二初三年级就有学生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地步呢?”真的是这些学生太笨吗?是他们钻我们这种教学模式的空子在小组交流时溜号走神吗?我想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吧!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否做到了对每一个孩子公平?是否真正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孩子?我们经常看见这样的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可是这些所谓的标语如白驹过隙般被我们遗忘。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是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关爱给这些“生病”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在我的课堂上只是要求课代表和小组长来帮助他们,要求他们把黑板上的重点内容记住就好,而没有设法让他们独立思考,看来我的做法是出现了问题。以后我要鼓励我的学生多动脑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是好的,要相信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
说很容易,可是做起来有时候就会走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分层次教学方面自己做的还不是很好,只有在最后期末冲刺时才肯动动脑筋,才肯用心的设计自己的课堂。如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动脑筋,那么我想,对于班里一部分成绩较弱的学生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同样的任务,同样的答案,同样的思维定式,我想这正是因为我缺少教育素养的主要原因吧。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要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现在我的大脑中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构思,我想只要我努力坚持的走下去,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再一次洗礼了我的心灵,我将会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读书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的读后感2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出,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问题,由此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从而联想到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教育素养呢?就此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教师应有丰厚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通过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1、情感与态度
⑴教师职业的情感与工作态度
教师首先应做到乐业敬业,具有积极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同时还必须具备艺术精神、生命意识、审美意识等,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能善于与他人合作,努力探究教学的艺术。一名好的教师对待工作应兢兢业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方面做到治学严谨、宽严有度、有奉献精神等。
⑵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关爱他人是人文精神内容之一,教师应处处关爱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用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时刻把学生的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中。如学生生病或有困难时,教师应主动出现在学生的身旁,这更能显示教师的素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也是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应当做到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不粗暴,特别是对后进生,应不鄙视、不讽刺、不放弃等。
2、仪表及行为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仪表举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显现,教师的人文素养必须表现在自身的仪表和行为上,从而体现个人的价值观和和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教师应做到注意仪表,穿着端庄大方,行为正派、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品行高尚。
二、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
1、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能力不够,经验不足,知识缺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就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去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的视野,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水平。
教师不仅是按新课程实施课程计划,按照教科书把每一课要讲授的东西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住。必须知道所教的不是内容的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那么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对照新课标,研究教材,对所教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把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识心灵。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特长。
教师也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各有所长,各具风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显彰自己的特长。未来持久的竞争,教师更需要的是,要有自我专业追求不断提升,那就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学习,把读书作为教师重要的生活方式,成为学习型的教师;二是敢想敢做,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让智慧在耕耘中实现价值;三是从小事做起,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从而达到事事教育人,事事见精神;四是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学会自我取舍,自我调节,自我补偿,做到有效积累教学经验。
以上是自己较粗浅的感受,有待于进一步攻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自己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教师。
教育素养的读后感3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87条,作为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教学理论家,用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心得和亲身经历,归纳了有关教师的教育素养方面的看法,字里行间体现了对教师素养的深刻理解。
文章提出“教育素养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专业性突出的学科,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背景。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数学教师才能在数学领域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触类旁通的学习;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缜密地运用数字、符号、图形等解决数学问题;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教师只有拥有了深刻的知识,讲课才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反之,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种教育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我们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包括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每一门学科都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呈现出自身的学与教的特征和规律。丰富而多变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也需要心理学的支撑。要懂得研究各种儿童方法,那就要求教师要多观察,善于思考,潜心的研究心理学。只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影响和教育学生。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并与实际教学相联系,希望会对我的教学有所帮助。
还有一点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要求教师还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孩子们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要求教师在叙述数学概念或进行逻辑推理的时候,能清晰、准确、通俗、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这些知识。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试想,哪个学生会喜欢上课时罗嗦、思路不清晰的老师呢?语言表达不过关,“一肚子墨水到不出来”,教学效果当然就不理想,学生听了半天也不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纯粹是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在这点上我还需要锤炼。
通过学习我也发现自身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与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教育素养差距很大。我会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多拿出时间来细细领悟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以其精髓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
【教育素养的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