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1
读完《正面管教》这一本书后,我的脑海里总是想起上面这段话。
一直以来,很多人把《正面管教》当做是行动指南,在遇到具体问题时,都会去从书中去找解决方法,也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是啊,随便翻看一页看看,都是我们作为班主任或者家长经常会遇到的场景。但仔细一想,这本书这么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看完之后只能使用其中的三招两式,却不能全部地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我认为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本书是一本行动指南,一个随时可用的救急手册。其实不然。
在读其中几个章节时,我一边点头认同作者的观点,这一边却发现自己可能在工作生活中根本做不到。因为要改变的并不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话语,而是从思想上就要改变自己。比如第七章谈到“鼓励与赞扬”,从道理上我们都明白鼓励对孩子的促进作用是更加深远、长久的,但是在实际情境中,多年的思维习惯决定了自己在当时的情境中会说什么话,而不是最近读的一本书教会我们要说的话。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鼓励和赞扬之间的不同”的一个表格,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不会对照着表格去说话。多年的思想决定了我们在特定场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并由此塑造了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读书时心潮澎湃,跃跃欲试,到了实际又重回老路,这就是现在读书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不管是哪本书,都有自己的价值,关键在于读书的人是不是一个“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所以,《正面管教》厚厚的一本书背后,其实要让我们读书的人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进而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形成一个新的语言系统。如果能够有这样的决心,《正面管教》这一本书,就可以解决我们班主任工作或者孩子教育中的大部分问题。
Practice makes perfect.英语这句格言对应的汉语是“熟能生巧”。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去实践。这本书也是。《正面管教》这本书很有价值,若是想让它对自己有帮助,要做的就是不断阅读,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在工作生活中做出调整与改变,每次改变一点,每天调整一点,相信最终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益处。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2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叫作《什么是正面管教》,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是正面管教,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受益匪浅,感觉自己一直把正面管教和惩罚混为一体。似乎在大多数人眼里,管教就是惩罚。其实正面管教和惩罚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完全为了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什么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每个细小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动机,尤其是孩子,心里想法更多。不像成人那样,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并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只有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教育孩子才会更有针对性。正面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更有效。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自己在管孩子的时候,有没有先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再进行正面管教呢?在家里,你有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乱发脾气呢?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学会倾听。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认真思考。切不可听话只听一半,或者听话只听音儿,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者曲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情感。一旦出现误解的现象,一定要及时沟通,化解误会。否则,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正面管教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理解是沟通交流的前提,想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或家长,必须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孩子,想象如果自己做了这样的事情,希望得到别人有怎样的回应。只有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度,才会更理解孩子,才会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才会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
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夸。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成人的鼓励对孩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鼓励,就是对孩子有所期待。正所谓罗森塔尔效应那样:你对孩子的期待对孩子有着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孩子会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不要吝啬对孩子的鼓励,多鼓励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正面管教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以理解孩子为前提下进行的一种有效的沟通。并不是传统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惩罚。当每次想要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惩罚还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3
我推荐的书目是《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正面管教》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寒假里,很有幸拜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一书,我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里,正面管教就是赏识教育,同时,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适当的惩罚更需要鼓励。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于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惩罚也不能骄纵,而是需要正面管教。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因为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是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几个字。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平时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在实施正面管教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意义,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方法坚持下去。“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让我们多鼓励,但作者所说的鼓励并不是简单的赞扬,而是指多给孩子一些机会,是对孩子的尊重。这种尊重会引导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育。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自信而自立的环境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4
文:宸汐;《正面管教—儿童行为心理学》6月女儿班主任提议与家长共读的书名,其实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觉得我的孩子很幸运,因为自己在学心理学的原因,我知道这正是现在的孩子所需要的。
接触心理学有段时间,了解越多就越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认知结构失调所造成。书中的很多观点背后都折射出父母的问题。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用消极,否定的态度来评判孩子,比如孩子很努力地尝试完成一幅水彩画,我们通常注意到的会是弄得一身满地的颜料,却忽略了孩子的努力。
孩子长期接受到这种态度自然也就变得消极不自信,消极的语言会伤害孩子幼小心灵,会摧毁他们的美好信念,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唯有放手,孩子才能慢慢拥有自主的能力,现在我们还能管,等到了青春期,管也管不了了,所以趁现在学会放手,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作家冯尘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所以,孩子不是压力,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份礼物,让我们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最后读完这本书,我想分享罗森塔尔效应给大家:
罗森塔尔,12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和助理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选出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最后随机从中选出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他叮嘱一定要保密。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个过程中教师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5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好孩子都是打出来的。从古至今中国的教育几乎都是一样的想法。当然这样的做法也被很多人否定了,于是出现了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百般宠溺,最后孩子的个性非常强势。
在我看来打骂教育和溺爱都有其致命的缺点,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在以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打骂过度会造成孩子性格内向,而溺爱往往造成孩子任性。针对这个疑问,我想去寻找适当的解决办法。于是我读到了美国作家尼尔森的《正面管教》。
在书中作者说了四个有效管教的标准。
第一个是在管教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以和善为前提,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相处,双方的关系要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父母一定要有该有的原则,让孩子承担甘油的责任。
第二个是家长的管教是否可以增加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管教孩子一定是有办法的,如果一直采用惩罚的手段管教,其实往往适得其反。所以管教孩子要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觉得我们的管教是有意义的。
第四个是管教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和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就是说管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正面管教》尽管是来自西方的作品,我认为它对中国教育孩子也是有用的。现在社会人们都是生活在城市中,孩子要么由父母的父母带,要么是在学校由老师教育。由于不同的孩子个性差异所以要管教孩子成为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仅有物质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仅仅是父母,也可以是朋友,正确引导孩子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管教并不代表惩罚,父母在处理和孩子的关系的时候应该是主动积极的去和平沟通。总之《正面管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为人父母都有必要去读一下。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6
正面管教倡导孩子们能够与他人互相尊重地学习与生活,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都能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只是目前来说,生生之间要形成一种在任何事情上都相互尊重,都能够自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到他人的模式是不太现实的。
如果正面管教只在教室里面发生,学生一出教室,回到家庭,回到社会就没有了这样的氛围,甚至是相悖而行,可能一开始他们都还坚信社会上其他人也会用同样的心来对待自己,但是经历多了,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部分人就会觉得自己付出的真心可能不被别人放在心上,之前在学校里面建立的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模式就被一点点地瓦解。
当然,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要尝试的,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所有从学校出去的孩子都能够一直拥有着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前学会自律、学会尊重、学会判断。
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我的课堂上学会倾听与自律,但用了各种方法都总是对某几个熊孩子是不奏效的。看了这本书之后决定试一试,当他们有人不注意倾听,在开小差的时候,不再是扣小组分,取之以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办法,但是这样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学生同样会用往常的思维来断定这件事情,就是扣分,把名单报给班主任,这是变相的惩罚,本质还是没有改变。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站出来引导一下了,让同学们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不能呵斥或者羞辱违反纪律的学生,也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代之以譬如让他一定要完成本节课的之类的,当然,这事情肯定得学生去想,不然又变成了教师“告诉”学生,而不是“问”学生了。
说到与学生的“情感联结”,13个教学班,将近500个学生,我到现在还有大约几十个孩子叫不出名字的,说来挺惭愧的,上学期跟三年级的孩子们说到期末一定记住你们所有人的名字,看来只能这学期末才能实现了,每周一节课,而且隔一段时间又换座位,要记住他们就更具挑战性了。连名字都记不住就更难情感联结了,学生会觉得老师不重视他,所以这半学期三年级的目标就是认识全部学生,然后下半学期再来考虑其他。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7
最近读了一本叫《正面管教》书,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
我回到家总是习惯性的,看到他就会问今天作业做好了吗?什么什么的都干了吗?可以想象到我接下来面对他的回答会做出什么相应表情了!还有就是我的孩子看到什么好玩的新鲜的东西都想要,都想买来玩一下,不给买还要想办法让我们给他买,有点头疼,平常我们只能和他说:什么都想买,我们家又不是开银行的或者你买过了玩不到三天就又不玩了之类的话,所以还是要让孩子知道欲望与需要之间的区别,耐心的帮助他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做出惩罚是希望他能记住并吸取教训,让他下次不要再出现类似问题。帮助孩子为了将来而学习,而不是为现在或过去付出代价,这个说的很好,发生了就要想办法补救,让损失伤害降要最低,而不是纠结懊悔。我们经常通过说教和解救协助孩子避免出现错误,可是不自己亲身经历体验,就不会记忆深刻,也不会成长改变!关于奖励小红花的策略,我家原先也用过,后来没有用下去,可能我不是个坚定者,所以他有时会耍赖,而在集体中就不一该怎样就怎样,这是规矩!以后我也要努力做到,这样就不用左一遍右一遍的唠叨了!
现在和他聊天,都在刻意的让他多说,让他说出自己的感受,他的看法,而我只需要认真的听着,鼓励他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去验证。在言行一致这一块上日后还是要加强注意的,因为不是一个坚定者,所以时常妥协,造就了说出的话孩子不愿意听和做。不要轻易许诺了,说出来就一定要兑现才行,这一点自认还好,因为我说出的话,没有兑现我自己会好难受的!
《正面管教》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的好书,还是指引我个人成长的书籍。以后我会反复读它,相信它能引领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好更远。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8
《正面管教》第四章是重新看待不良行为。读完此章后我在教学中和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有了更新的认识,确实受益匪浅。下面对我在本章中认为有价值的句子和段落摘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并且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我们就能够自己先“暂停”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直到我们能够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考地对孩子作出反应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不良行为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并且要学会使用鼓励性的、有长期效果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符合“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的所有要求。
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不一起谈谈这个问题呢。”
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只有抱着鼓励、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这些方法才能有效。
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定期陪孩子。花时间训练孩子。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在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之后,可能会更愿意听你的看法,并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你越是要控制他们,他们就越是不屈,并且越是远离你。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记住,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在了解了这一章的知识后,我把学到的理念用到了与孩子们的相处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本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9
早就听说过《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没有拜读,这学期的年级组共读不负众望,迎来了这本被无数家长、老师所推崇的书。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来作者竟是7个孩子的母亲,29个孩子的祖母,着实吃了一惊。无意中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总有几个孩子,能让二年级的老师想提早退休,能让四年级的老师想赶紧放暑假。看到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很想看看书中有什么方法来“管教”这一类孩子呢。
拿到新书先看目录是我的习惯,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这章再说。书中说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征是负责任、独立、好胜、循规蹈矩、保守等,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相比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征。从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个别孩子呈现出任性、规则意识差的状态,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相对较慢,甚至有一两个孩子到现在也无法按照学校的规则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书中所写,再回想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确实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娇纵孩子这种现象。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个人的执教风格。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我就是独生女,而且偏向于老大的心理特征。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本书了,希望能够从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为权威型的老师。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10
读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大概有三、四遍了吧,每次都有不同感受,还记得第一次读完的时候就记住了要和善要和善,不能惩罚孩子造成孩子心理创伤,然后导致自己都不敢严肃教育孩子;
第二次读完记下了要鼓励孩子,不要赞美孩子,然后每次孩子完成一件事、学到了一个技能后,每次开口鼓励孩子前都反复默念:要鼓励,不要赞美。
后来决心参与了一次线下正面管教家长课程之后,不断通过自身体验加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哪种教育方式更为有效,对正面管教的理念愈发认同。
所以在这里记录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文章较长,为方便阅读,分两篇推送。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一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畅销美国400多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
那正面管教到底是什么呢?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简·尼尔森认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所以《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提供了大量的工具与方法供父母或老师使用,去培养孩子获得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和善而坚定
正面管教是以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的。在书的开始,作者就引用了鲁道夫·德雷克斯的话解释了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方法的必要性。
德雷克斯说:“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现在社会男女平等,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变了,父亲和母亲之间是平等的,而孩子总是以父母为榜样开始模仿的,那么也就是说孩子会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也是平等的,因而当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时候,孩子自然就反抗。
所以《正面管教》书里一直在强调父母要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正面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11
这本书早就出现在朋友圈中,终于在这个暑假翻开拜读。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在这点上作为老师的我深有体会,当我出差在外时,心里总是惦记着学生能不能自律?虽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但每次回来总会有告状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平时在管理学生时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用这些外在的控制教育都只能是短暂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庆幸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在平时教育中,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解决问题也开展过,而现在才明白这讨论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我想以后的班会一定会精彩纷呈,只要学生有了问题,我就可以建议:“你愿意把你的问题放到班会的议程上吗?”而且学生们通常能够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因为学生的人数比老师多,而且在头脑风暴中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想法。最终,许多管教问题就被消除了。
在让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12
夏天在书店的一次公益讲座结识了乃心老师,并接受了乃心老师一系列《正面管教》家长课,颠覆了我之前的育儿观,我意识到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必须要把这门课程深入学习下去。
作为一个4岁女孩的妈妈,我概念中的科学育儿就是跟着公众号文章学习各种方法,筛选之后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在学习了家长课之后我深深的感觉到学习专业系统的育儿理念太重要了,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和敏感期,如何培养孩子真正的自信·自尊和完善的人格,再不能凭我自己的摸索了。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和语言,有时也会控制不住吼叫,主要原因还是不能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不了解孩子,我知道孩子的行为没有无厘头的,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不明白,我也觉的很着急,我急切的想要学习这背后的原因,不想孩子因为我的错误反应而产生不好的习惯,学习一种正确的引导方法帮孩子在敏感期顺利度过,进而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鼓励赞美这次课中,我一下子意识到家长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塑造孩子,家长说的什么话,孩子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回想之前自己和家人也对孩子说过多少次“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不知不觉就把孩子培养成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样子了,还浑然不知就是自己亲手造就的!
每个家长都想把最好最多的爱给孩子,却因为不懂而给错了方向,无知的爱是害。正面管教的家长课程让我明白了,家长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甚者更重要,只有家长成长了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和孩子之间建立深层的联结和积极的互动。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愿意成长我自己,为了给孩子更多积极的支持和动力,我愿意学习,为了不做一个耽误孩子的妈妈,我愿意学会并做到,正面管教课程让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我愿意成为有爱,和善,理解,引领孩子的好妈妈。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13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正面管教》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暑假里,读了简尼尔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书,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里,正面管教就是赏识教育,同时,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适当的惩罚更需要鼓励。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于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惩罚也不能骄纵,需要正面管教。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因为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在实施正面管教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明白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意义,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方法坚持下去。在面对孩子的某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冷静期,使自己冷静下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当我们理智的看待问题,而不是问题的结果,就不会那么生气,孩子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担当引导和陪伴的作用,谁都会犯错,但这是一种成长的方法,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纵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惩罚和骄纵是永远存在的。现实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会从这两个极端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惩罚有效的人,惩罚就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认为鼓励有效的人,往往演变成了对孩子的骄纵。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化解、沟通,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所在。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让我们多鼓励,但作者所说的鼓励并不是简单的赞扬。作者所说的鼓励是指多给孩子一些机会,是对孩子的尊重。这种尊重会引导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育。今后,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我们老师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正面管教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自信而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14
最近,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让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的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700字15
暑假我拜读了简。尼尔森的让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正面管教》,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作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会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降低,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长期以往,也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班会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在遇到困惑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问学生该怎么做比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体会到冷静思考的好处之后,他们的自我价值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