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真正的中国式男人应该是什么样?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他是一个为信仰而献身的理论家,他运用他的信仰支持他度过几十年的斗争生涯,并把他那热情的性格锤炼成为“一个我所遇见的最敏锐而又能对现实冷静估价的人物之一”。
看完这本书之后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我在这个为信仰奋斗一生的“信徒”身上,看到了一个“中国男人”所能具备的几乎一切优良的品德和情操,尽管“他的仁慈,他的善良”有他自己的注解。
男神在创业早期,就已经被人评价是一位儒士,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并没有太过深刻的感受到这份儒雅带来的影响,只是偶尔在男神的一些讲话和外交措辞中,可以看到他会用一些诗词来表达,但随后(延安以后)这份儒雅便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与蒋斡旋,达成两D再次合作的是他,与外国记者会面,展现G革命未来的是他,调节D內矛盾,促成合作的还是他。在这些描述中,你看不到他的任何锋芒,正如威尔逊在书中解释,“在遵义时,他就承认自己没有野心。”而且“他占据这道德的最高点,是M都无法替代的。”
在我看来,他就像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好像是中庸之道,其结果就是他在D内拥有谁都不能代替的地位。以至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他都获得了相比于其他D内人士更多的信任和好感。
在那个乱世,他的从容和优雅绝对是少见的。他沉稳又敏锐的内心,让他在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时可以游刃有余。
让我惊叹的另一点在于男神的工作精力和事无巨细都亲躬亲为的工作作风。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带入了感情色彩,书中,男神总给我这样一种感觉,他好像是化解一切疑难问题的先锋,他好像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当他带领中国人,首次拜访非洲时,突尼斯的总统这样说:
“我告诉他(周恩来),我们对他的观点感到吃惊。我说你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敌人,西方的敌人,印度的敌人,赫鲁晓夫的敌人——每个人的敌人而来到非洲……别的人不会对你直言,但我会。你的想法在非洲是不会行得通的。”
这种国际关系给我一种“举世皆敌”的感觉,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外交关系下,男神依然取得了外交上的不断成功。
其次就是在文革时期,我宁愿相信当时他是让巨大的国家行政机器心脏一次次博起的动力。每天连轴转的工作,小到某个小人物的困难,大到卫星、两蛋的研发制造,恕我孤陋寡闻,我只能想到诸葛亮可以与之相比。
“……成百万的中国人相信他本人是这个巨大的国家里唯一能够解决他们的难题的人……”
读到这些,我突然在质问我自己,对于我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我究竟能不能做到百折不挠,能不能日复一日,乃至彻夜不眠的奋斗?男神让我有跪感的第三点在于他的明智。有过多段留学经历的他,一定发现了西方、东洋、苏联现代化的先进,所以他能在建国初期,就意识到要让知识分子参与到建设中来,并且给予他们尽可能的福利和保护(文革时期)。
我实在想不出,在所有人都在49年后,投入到ZZ斗争中时,他是怎么保持一贯清醒的头脑继续工作的?为什么他可以面对巨大的权利诱惑而不动,而潜心从事建设工作?
当我注意到这些问题时,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人用“信仰”来形容男神的追求,为什么会用“信徒”去形容他。只有虔诚的信徒这样的比喻,才能恰到好处的去形容他对工作目标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
【《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2.周恩来
3.周恩来名言
4.周恩来名言名句
5.《岳飞传》读后感
8.贝多芬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