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批判读后感

2021-07-29 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偏执批判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偏执批判,书如其名,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很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不说绝对的学术正确,但一家之言,虽偏激却能引人深思。特别是文中对于欧洲学术自由的简要议论:相比西方,中国学术自由与中国学者独立地位的缺失使我——这个初出茅庐的语文教师确切的感受到了身上责任的艰巨。

  如何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是我一直在思索而始终没有得出答案的一个问题。直至读到文中这么一段话,我才茅塞顿开,依稀见到了答案的微笑。

  “……这一古老传统既保证了学术和科学的自由,同时也保证可学者的权威和超然。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学者一贯的独立敢言,并非是天生的勇敢,而实在是历史传统使然。知识分子的独立是一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所必须的,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尽快大力向西方学习和借鉴。因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的创造者必须是自由独立的才能够大胆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毕业前一位老师的赠言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治学严谨,坚持独立思想,欣赏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我恍然醒悟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实这不仅是治学之精神,也是一个教育之理念。

  然而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守这一理念呢?如何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渐意识到真理的超然性,认识到学术为真理服务的性质呢?如何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这种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呢?如何帮助并促进现在稚嫩的学生成长为未来自由独立的科学创造者呢?

  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使我陷入了更深的思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我们的教育实际出发,即从教育对象,从教材,从教育现状出发。

  教育要面对的对象是学生,而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倍受家长的保护,受不得半点的委屈。这样的学生多是自我中心,脾气倔强的。

  现在的教材经过多次的改革,其内容更加的体现人文性,其主体更加明确的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对学生的培养,其结构也更加的合理,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这些改革同时也意味着要求老师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相应的具备科学性与人文性。

  在这个通讯发达、电脑普及、参考资料满天飞的年代,学生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这些信息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认识世界的同时,也意味着不经思索就能得到的厚厚的正确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扼杀。

  面对这样的学生,面对这样的社会大背景,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独立思考,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尊重学术自由的思维习惯呢?如何成为一名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的好语文教师?这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经过多次思索,我认为除了对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能力严格要求之外,尤其需要在师生关系与知识储备这两方面多下苦功。这样才有可能在他日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能培养出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社会人才的教师。

  虽然一直都知道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敬爱是最成功的教师,但是却没有具体想过如何才能得到学生由衷的敬重与喜爱。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基础。但是一味的关心学生,单纯的喜爱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严格要求,严厉管理是手段。但是同样,一味的训斥、惩罚学生也是远远不够的。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往往处在叛逆期。在这样年龄下的学生,特别是现代家庭中在多方关爱与呵护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往往自以为是、自我中心、讨厌管束而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对于这样的学生,过多的关心与爱护往往会被看成是自由的束缚,是对他们能力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学生的厌烦,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导致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而顺利的展开。

  与此相对的,一味的训斥与惩罚并不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往往只会被认为凶,被认为过分严厉。学生怕是怕了,却一点也不真正尊重老师。表面上一片平静而背后波涛汹涌。

  虽然,在很多时候,事过境迁之后,度过了青春期,度过了叛逆期,逐渐成熟的学生,回顾往事的时候会逐渐的`体会到老师的一片关爱之心。但是,也往往,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心理成熟期,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期。

  那么究竟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使得学生自愿而又快乐的跟随着自己的教学计划,踏实的前进呢?我想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上,更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所谓独立之精神,不仅是对自己的治学的明训,也是对他人的精神独立保持清醒认识的一个警醒。

  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这是人际交往的准绳,其实也是师生交往的不二法则。历来为师者,往往担当着传道授业的职责。因而学识上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往往造成了精神乃至人格的不平等。《偏执批判》中就有相关的论述:

  “……民主和自由的文化传统无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关键的必要条件,专职的文化传统只能产生社会的板结。当今天的人们在说到中国的自由与民主的时候,每个人不妨从自身看看中国历史在自身个体的沉淀,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可以‘全息’在每个人身上体现的。权威人格在中国的今天依然到处可见,职业中最常见的则是教师阶层,‘师道尊严’的过分推崇就是一种具体的体现。”

  尊重学生既是关爱学生的提升,也依旧需要严格管理为辅助手段。但是与单纯的两者不同的是,尊重学生意味着相信学生,意味着认同学生,意味着平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是指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相信学生经由引导,经由启发,经由训练能够自主得出更新、更全、更具说服力的答案及解题方法与技巧。认同学生是指认同学生的人格独立、思想自由、诚信尊严,认同学生的稚嫩但独创的理解,认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认同学生的差异发展。

  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平等地看待学生。平等地不仅是指对每一个学生的喜爱,平等还指学生与老师的个体的人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只有平等地关注,才能激发学生的自尊与自爱,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激励学生破除对权威的迷信。

  在人际关系与知识储备上,性格使然,我一直头痛前者而自信后者。然而在实践的考验下,在反复思索下,才发现,对于知识的储备,我所有的还远远的不够。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而多样的知识面,还要具备个人特色的深度钻研。

  现在的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接受多样的信息咨询,能够得到多种全面而深入的参考用书。再加

  上他们童趣未泯的想象力,往往能够提出一些新鲜、独创并且尖锐的问题。解答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考验的就是教师的知识面。不仅是文史哲,甚至是科学、军事、经济都在语文教师应该涉猎的范围之内。

  如果经过几年的锤炼,能够将自己对哲学美学的偏好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并将其作为个人风格体现在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的知识教学中对人生、对生命、对美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思索,并形成一定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回顾,不断地整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构架。最终建立一个别具特色的不断完整不断更新的知识系统。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学问应如此,储备知识、构架知识系统应如此,教书育人更应如此。

【偏执批判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读后感

2.年少偏执的我们初中日记

3.《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

4.不被批判打倒初三作文

5.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之偏执的错爱的作文

6.《失控》读后感-读后感

7.《钱学森》读后感_读后感

8.读后感作文1200读后感

上一篇:《秋天的怀念》读后感作文 下一篇:小公主的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