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查理·芒格传》读后感17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缔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账面价值以年20.3%的复合收益率增长的传奇,其股价从19美元每股升至84487美元。哈佛法学院毕业的芒格作为幕后的智囊行事低调,在外界的知名度一直较低,直到八十岁以后,芒格才开始整理自己五十余年投资生涯里的思想火花。作为投资大师,查理具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山景行。读罢查理·芒格传,感慨颇多,在此记录一二,与感兴趣的同事们分享。
1、投资策略
投资作为一种商业行为,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策略和套路。它不是一个简单变量、唯一输出的系统,而是一个错综复杂难以道明的集合体。
迄今为止,书本中的各类理论都只能在某些局部条件下适用。所以与其说投资具有科学性,更不如说投资更多具有艺术性。在谈到投资策略时,芒格说他其实没什么具体的策略,就是等待和寻找机会。他说:“我们的做法纯粹是机会主义。我们从来没什么宏伟蓝图。如果伯克希尔有这个东西的话,肯定是他们藏起来了,没给我看。”芒格一直坚持要买好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强的,拿在手里不会惹上麻烦的。正是这样“简单”、“纯粹”的投资理念支持着芒格投了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可口可乐、沃尔玛、运通等公司,伯克希尔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2、理性实干家
大型企业、社会组织甚至政府组织,较合适的领导搭配一般都是:一把手是政治家哲学家,二把手是理性的实干家。
伯克希尔的巴菲特和芒格的搭配是这样的,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搭配是这样的,华为任正非和他的轮值CEO们也是这样。理性的人在辅助舵手掌舵,实施具体细则方面有着自身优势。而具有战略眼光,高瞻远瞩的人不一定需要有非常扎实的技术功底。二者的互补搭配对于组织的方向把握和成长是有较大帮助的。巴菲特和芒格之所以成为金融史上顶尖的金牌搭档,和他们的性格、能力上的互补有很大关系。巴菲特善假于经济大势,而芒格具有超凡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他的睿智和洞察力,让巴菲特的财富帝国熠熠生辉。
3、能力边界
你所作出的决策,是受到眼界和能力所限的。换句话说,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正确的决策必须局限在自己的“能力圈”以内。
认识自己的“能力圈”除了能够减少错误的决策外,还有就是能够便于认识自己、及时充电。查理·芒格酷爱阅读,而且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从遗传学到凯恩斯的经济学文章,到建筑学,再到哲学和传记。作为一个“贪婪”的读者,据说其看完的自传类书足有一吨重,以致他的孩子开玩笑说自己的父亲是“长着腿的.书橱”。正是芒格一辈子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望,夯实了他作为“军师”的理论功底。学习是一生的事业,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最终即使达不到芒格这种涵盖乾坤、泯然皆契的格局,也能小有成就。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4、与人交往
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的习惯,不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对其他人的尊重,更是个人品牌价值的积累,能否给人一个“靠谱”的形象。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道理也在于此。巴菲特曾经这样评价最理想的合伙人,“首先,要找比你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找到他之后,请他别炫耀他比你高明;其次,在你犯下损失惨重的错误时,他既不会事后诸葛亮,也不会生你的气;同时,还应该是个慷慨大方的人,会投入自己的钱并努力为你工作而不计报酬。最后,这位伙伴还会在漫漫长路上结伴同游时能不断地给你带来快乐”。在当时看来,芒格恰恰是符合巴菲特这些特殊要求的唯一一个人。从两人最初合作,到后来一起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他们之间从未提过要求,也从没将合作条件列成书面合约,所凭的,全都是相互之间的绝对信任。
5、注重家庭
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对家庭的贡献,能否让家人因为你的成功而感到幸福。否则商业上的成功只能算是个人的事业成功。
芒格自己出行喜欢坐经济舱,而家人出行则坐专机,这种做法正是一个承担家庭责任的男人的做法,不能因为事业忽视了家庭,没有尽到家庭责任。除此之外《查理·芒格传》还展现了一个对家庭、社区以及世界负责的男人的形象。
如果说读史可以明智,那么读名人传记就是对一个生命的鉴赏。在见证一个灵魂从平凡走向伟大的旅途中,主人公的故事也会照进每一个读者的梦中。
【《查理·芒格传》读后感1700字】相关文章:
5.格差社会读后感
6.查理九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