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放儿童》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1
的确,大自然是人类最古老的最根本的家园,正是因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真实生活的切身感悟,才有了鲁迅的《少年闰土》、《社戏》,才有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才有了安徒生的《丑小鸭》。我是十分认同作者的这一观点。于是,就有了想读下去的冲动。
现代的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欣赏墙头野花、河边蛙鸣;都市的喧嚣、烦闹,打破了人们心底的那抹宁静;灰色的钢筋混凝土组合的一栋栋高楼,也将你我分开。现代儿童出生在一个物质十分富足的年代,但是遗憾的是没有象我们这代人一样的亲近自然的机会。那里有初升的太阳、明亮的星辰,有清新的空气,最新鲜的瓜果还有最美妙动听的万籁之声。我不禁觉得自己真是有幸,也能和大作家们一样,也拥有一个赤脚疯跑、无拘无束的童年。然而,心地底又不免升起一丝遗憾,那就是没能留下童年的只字片语或是些许感悟。
然而,这一代儿童都被一个“独生子女”的皇冠紧紧地约束在几代人掌心,这是一只多么华贵的金丝笼啊,有这这么多的呵护,有这这么多的关注。然而自由呢?赤脚疯跑——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梦啊!更不要提与人相处,长期的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早已失去了关心人的能力!他们又如何能体会小伙伴们嬉笑、玩闹的乐趣。我为他们这一代人悲哀!
关于艺术,我想到了一个词——拔苗助长。对于儿童那点刚刚萌芽的艺术的兴趣,作为大人,家长也好,教师也好,总是迫不及待地拔苗助长。美其名曰是培养、是发展,孰不知过早地进行高难度的训练、辅导,只会适得其反,将儿童的那点宝贵的兴趣,消失殆尽。“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但是这艺术家应该是具有童心的,童趣的,有着成人无法临摹的特色,是一种自由的大胆的发挥状态;而不是成人认为的“年龄最小的某种艺术的专家”,所以,灌输教育的后果只有一个,多了一个人云亦云的艺术上的匠人,如此而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实在看多了这样的事。幼儿园接触孩子最早,是个发现孩子兴趣,爱好的地方。那些个小小的脑瓜里有着这样那样美妙、神奇的想法。学会欣赏他们吧,而不是一昧地拔苗助长,将孩子的创造扼杀在摇篮里。
那么,到底应该进行怎样的艺术教育呢?“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应当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要方法,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旧思想,而代之以鼓励儿童自由创造、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新观念。”作者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让我们在恍惚之间,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既要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又要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在一定方法指导下的大胆创造,将会开出更美丽的艺术花朵。我将期待这朵美丽花朵的绽开。
教育不是说教,教育就是在你我轻声的絮语中让我有所感悟。这就足够了。
教育也不是空谈,教育就是在你“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时候,为你指点迷津。如此,就足够了。这些就是刘晓东博士的《解放儿童》带给我的感受。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2
解放儿童,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解放儿童的手、脑、心。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发出了解放儿童的号召:“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晴,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会里去取得更十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通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几十年过去了,先贤的号召依然振人发聩,发人深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响应号召,去真正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空间,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教材不是唯上的课本,自然、社会、生活是大课堂,那里还有更多耐读的教材;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让作业、试卷、笔记占据儿童的游戏、交往、睡眠,不要用补课占据孩子的双休日、法定假;解放儿童的大脑,不要用记忆代替思考,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发散思维,不要用参考书束缚想象力;解放儿童的手,“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提升;解放儿童的眼,引导儿童学会观察,学会捕捉细节、发现规律、探究方法、寻找快乐;解放儿童的嘴,在课堂上、活动中创设情境、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敢说、愿说、能说,会说。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尊重的教育。“教育是生存的本能和自身的需求,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激活孩子自身的这种需求。”教育需要尊重儿童受教育的本能,尊重儿童的自身需求,尊重儿童的不同个性,尊重的身心特点,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摒弃“满堂灌”的教育方法,摒弃“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标准,真正去尊重儿童的需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的教育才能解放儿童。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没有解放儿童的教育。赏识每一个孩子,激励每一点进步,呵护每一颗童心,让儿童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教师不是按自已意愿任意裁剪枝叶的园丁,教师不是用铁床杀戮个性的普洛克路斯忒斯,教师不是强化记忆的训兽师。教师应该是儿童潜能的发现者、开掘者,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引领者。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教育是要讲科学的,首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尊重个性、鼓励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考试的高手能手,教育不是为了用升学率去保证学校发展,更不是要牺牲德育、美育、体育去促进智育。科学的教育是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诸如扎实的生活知识、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的身体、心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其次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提出:“教育应从人的主体性出发,以问题式教育取代银行储蓄式教育。”他认为:“对话是一切教育活动中最有效的方法。”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对话、交流、互动而不是灌输、机械训练、死“揪”蛮干、拼时间、拼消耗。
儿童是哲学家,“儿童几乎会问所有的哲学问题”;儿童是艺术家,“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是梦想家,“梦想使儿童进入一个比现实世界更有诗意也更为宏大的世界。”而今,我们的教育,让儿童只会解答问题而不会问问题了;我们的教育让儿童只会模仿不会创造失却了艺术想象力了;我们的教育让儿童只想考高分不再有彩色的梦想了;我们的教育,让很多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出走、自杀……作为一名教师,我凭着对未来的责任和憧憬,在此呐喊:让中国的教育解放儿童吧!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很叛逆的性格,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想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犯错,作为教育者(老师或父母)如果只是粗暴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而不去正确引导他们,他们只能向犯罪的边缘迈进。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教育者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爱。用爱去溶化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他们才会理解、感受到教育者的一片苦心,他们才会用感恩的心回报我们。
我想,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没有那一种教育方式比爱的教育更好、更有效。期待更多爱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3
最近有机会拜读了 刘晓东博士的大作《解放儿童》。看了这本书,同感、质疑、否定参杂在一起。
看了书名,很多人肯定会说:“全人类都解放了,儿童还要解放吗?”是啊,在大多数人看来,现在的孩子真是幸运,要吃有吃,要穿有穿,无忧无虑,幸福快乐。但当你读了刘晓东博士的《解放儿童》一书后,就会知道何为“解放儿童”,为什么要“解放儿童”,同时你也会被他的真诚和他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忱所打动,在书中他借鉴卢梭、蒙台梭利、维果斯基等国外教育家的观点大胆地阐述自己对中国学前教育的看法,语言尖锐而富有哲理,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良书。
书中主要分为三篇:第一篇“走出儿童教育地误区”,第二篇“本能、潜意识和儿童教育”,第三篇“尊崇天性 解放儿童”。我对第一篇看得比较仔细,刘博士主要论述了自己对当今中国学前教育现状的批判、反思和再思考,从开始谈“三寸金莲”到发出“救救孩子,救救教育”的呼声,无一不显示出他独到的见解和发自内心的对中国学前教育的担忧,因此,他也大胆地提出了尖锐地批评。作者在书中多次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也写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到百草园的乐趣,使我思考了很多……
“救救孩子,救救教育”这并不是我们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做到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我们已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这个观点来审慎我们的工作,还幼儿更多的游戏时间,还幼儿绝妙鲜明的彩色世界,还幼儿幸福快乐的童年。
教育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作者给了以下几点的阐述:
1.发展决定着教育。儿童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教育所应当采取的内容和方式,教育是由发展制约着,决定着的,或者说,教育从属于发展。
2.教育又创造着发展,没有教育,儿童的发展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教育,儿童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他只能作为一个纯粹的生物体而存在,从这一角度看来,发展是由教育制约的、决定的、创造的。
3.教育尽管创造了发展,但它所创造的发展又必然遵循着儿童发展的“必须途径”。教育对发展的创造不是任意的、无边无际的,它的创造过程立根于发展,而且它的创作结果又必然的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因而,教育与发展是互相制约、互相决定的。
教育体制是服务于儿童的成长的。从“政治性语文”的逐步消失、从郭沫若老师“美”其名曰的“刑教”的消失、从“素质”教育的推广等一系列的教育举措的开展,无非都奔着同一个目标——更好的服务于儿童。正如书中分析的儿童心里成长规律一样,现行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正逐步适宜儿童的身心特点,我们在教育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多位的方法,通过不同的刺激手段去完成核定的目标。
教育是为了儿童飞的更高。儿童是一个灵活的多面体,在某些特定规律的前提下,他会展现一个的镜面给我们去观察,而通过观察,我们才能逐步挖掘儿童存在的潜能,这个潜能并不是我们去填鸭式的灌输而激发出来的。但是我们是否在探索儿童潜能的同时,发现一些并不一定为教育者所接受的方面,如:某一游戏、某一漫画等。如果这时我们采用扼杀的'方法去让这本不该被掩埋的地方,填塞入我们成人所认为的必要的知识:如《三字经》、美文背诵等,我们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小孩子花去的多少的快乐时光!得到的是我们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憧憬:这些东西现在对小孩无用,但来日方长,日后肯定会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里,我不禁问自己:我们有什么能力去猜测一个儿童将来的人生轨迹;或者,我们凭什么断定他肯定吃这套?用一句《三字经》里的话“子不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通通都给囊括进去,一代传一代,于是一代代的“背”下去。
最后套用一句书中的话结束我的感悟:儿童有儿童的天性,教育应当回归生活,应当回归到儿童自然的本真的生活那里……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4
最近一直在研读刘晓东教授的《解放儿童》一书,感慨很多,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体会,更觉得这部研究儿童教育的学术文集,用浅白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儿童教育方面的理论观点,极具研究价值。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和成人迥然不同,儿童的生活主要是本能的无意识的,儿童只有遵循进化历史赋予的路线、节奏和速度来成长,才能拥有童年的快乐、童年的生活,才能茁壮健康的成长。当代中国的儿童教育还存在着种种误区,这些误区的根源在于,中国目前还不存在现代形态的儿童观念和教育观念,而发现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的生活,建设儿童本位、儿童中心的教育观念,是走出儿童教育的种种误区、实现儿童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正本清源,转变教育观念,孩子们才能在自由的环境中顺应天性、释放本性,激发创造力,快乐成长。
陶行知先生一贯倡导解放儿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新时期教育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是与陶行知先生主张培养创新人才、开发人才的创造力等教育思想不谋而合的。陶行知先生关于发现和认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思想,就是主张释放孩子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更要解放儿童的思维,释放儿童的本性。联系平日的教育工作,感受也是很深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参与其中,在游戏中感受到活动的快乐。但也有些幼儿受到情绪的影响或者其他原因,不喜欢参与游戏,这时,我们教师就应当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一次户外活动,我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游戏计划组织孩子们做好热身活动之后,对他们说:“今天咱们来玩一个外星人游戏好不好?”一听到要玩新游戏,大部分孩子都很兴奋,但这时也有孩子说了:“不好,我喜欢玩以前的切西瓜”,还有的孩子则说:“我们喜欢玩木头人。”听到孩子们这么说,我想了想后对他们说:“好,那我们今天分组玩好了,想跟着老师玩新游戏的小朋友我们为一组,想玩别的游戏的小朋友自己组合,这样行吧?”孩子们的要求得到了同意,大声的答应着。在提出游戏的规则要求之后,孩子们开始分组玩自己选择的游戏了。因为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游戏活动都玩得很开心。我认为,要尊重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尤其是户外体育游戏,游戏的目的本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若让孩子勉强参加游戏,活动的仅是幼儿的身体,而他们的心里并不愉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所以,我认为一定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也是一种解放。
儿童的世界不同于成人世界,他们天真无邪、率性自然,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成人不具备的内容,儿童本位的教育若能得到实现,那么儿童便真正得到了解放,他们长大成长之路也会越来越宽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希望教育无痕,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像温和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顺畅地呼吸,健康、快乐的成长。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范文】相关文章:
4.解放公园作文
7.解放路作文
8.游解放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