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天长地久》是一本由龙应台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1
平时对新书,总是持保留态度。放在“想看”书单里,等着达到几百人时的客观评分。但却第一时间预购了龙应台的这本《天长地久》,因为对龙应台的书,不需要再用评分来参考。龙应台在人生阶段写了许多书,无论激昂还是平静。每次都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吴晓波曾经在《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里评论龙应台:“安德烈的妈妈可是台北文坛的头号女勇士,《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让整个市民社会燃烧起来,一本《野火集》轰轰隆隆印了100版次,历史硬生生地把一把文化屠龙刀塞进龙应台手里”。
这次龙应台要谈的话题是老年。写给美君也好、写给两个儿子也好,都源于一个65岁的观察角度。
龙应台从母亲美君的苍老思考自己的”初老“,思考生命的来去:“我们怎么迎接,怎么告别?我们何时拥抱,何时松手?我们何时愤怒,何时深爱?何时坚定拒绝,何时低头承受?……花开就是花落的预备,生命就是时序的完成”。这有禅意。
龙应台从和儿子的对话中思考人生不同阶段的同时存在。龙应台在人生三书里,坚持自己不信宗教,但母亲美君却是一个资深的基督徒。龙应台在《天长地久》里引用了《旧约 传道书》“凡事都有定期”的章节。查看人生的河流,龙应台写下:“太婆、人瑞的布局,其实一直在那里等我,只是当我发愤图强准备联考的时候,当我起起伏伏为爱情神伤的时候,当我意气飞扬、闯荡江湖的时候,从来不曾想到,在那最后一幕,台上摆着一张空椅子,风声萧瑟,一地落叶,月光凉透。”这像是基督教角度的思考。
《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2
从昨天8月1出版,在书店看了两天时间,感受颇深。我讲一下整本书带给我的感受,至于篇章上的感受,我希望书友们看完了跟我一起讨论呀!
本书延续了人生三书的风格,温暖,治愈,但也看到龙应台在慢慢的变老,思考的维度也在慢慢的变阔,比如这本书对于生死的思考多了很多,展现了龙应台和“空山松子落”的直面相对的勇气和思考。但也也有始终不变的东西,比如子女亲情,比如龙应台年轻的心态,就像个女生,穿着白球鞋,阔腿裤,对一切事物仍然保持着好奇。
本书有一个特色。就是在各章节穿插历史背景下父母亲人的各种经历描述,通过小人物的遭遇反映大时代,让读者从不同的维度对某一些历史的细节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显然这样的设计是花了心思的,也看到了龙应台《大江大河》的影子。
特别喜欢文中母子之间的对话与相处。在看《亲爱的安德烈》的时候,就觉得这样的母子关系是让人羡慕的。在这本书里,也看到了安德烈和菲利普的成长,看到了他们的思考,看到了他们和父母的相处,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整本书看下来,前半部分看的很激动,的确有种龙应台强势归来的感受。到了后半部分就有些疲倦,大概是有些地方讲述的角度总是在重复,都在表达珍惜当下、直面生死的感悟,也可能是我还年轻,对生死感知的不够。感觉有时候也会刻意打造一些文艺抒情的词藻,来表达同样的主题,显得空洞洞的。
总之对于陪伴了我整个青春的龙应台,一定还是要打五星的。
《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3
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长在前面,就注定了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
不知,你可否还记得,年少时,跟在你身后,密切关注着你的那个身后之人?
母亲,一个熟识却又陌生的词。年少时,你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不论在外玩到多晚,却总要回家,回到母亲的怀中,听她唱一首歌,或讲一个故事。
不知你可否还记得,年少时的自己,嘴里发出的一句又一句让现在的你感到害羞的话语?
“妈妈,快来帮我擦屁股——”
“妈妈,我好像又尿床了……”
……
或许这对你而言,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梗,但对母亲而言,却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她知道,再过不久,你可能就会渐渐长大,渐渐地疏远她了,不再那么依赖她了,因为,长大,意味着渐行渐远……
长大后,你渐行渐远,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独立,开始有新的朋友,开始不断远行。
不知你可否记得,停下脚步,看看令你嫌烦,却又不断支持你,不断关注你的那个人?
或许,你没有……
就像龙应台在《天长地久》里写到的.:她和自己的女朋友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场远方的乐团的演奏,去欣赏一个难得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课唯独没有和母亲一起,因为她的母亲美君,从来就不在自己的“女朋友”名单里。母亲注定在身后,而儿女的眼睛永远长在前面,当有一天,终于停下脚步时,却早已为时已晚。
就像现在的我们,是永远燃烧不完的烈火,永远热情,对前方充满好奇,从来不会偶尔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身后的那个人,因为我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不希望被约束着,想要张开翅膀,也向往那块属于自己天空。
而我,或许也是这的一个孩子(在母亲心里,我永远都是一个孩子),尽管别人都说我太过黏着母亲,但我却明显感觉到:我和母亲已经在渐行渐远,中间在开始慢慢地筑起一面墙,将把我们分割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少女,做着青春甜蜜的梦;一个是中年妇人,一边紧张孩子一边不断工作。我们之间开始渐渐地美玉偶共同话题了,唯一有的,也都变成了单调的问候语。
“宝宝,你今天晚上打算吃什么?”
“我想吃红烧肉。”
渐渐地,我们之间,连问都不必问就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例如,我一不敢直视她的双眼,她就知道我今天下午又没有好好看书,然后,端出一副长辈的样子开始批评我,教训我,到最后,两人少不了大吵一架,然后就各自回各自的房间,该哭的哭,不该摔书的也要摔书。
但是,不知你可否注意到,最后和好,大多数都是母亲来跟你道歉,然后再和好?
或许,现在,两人吵一架对母亲而言是好的事情,因为这代表我们心里其实还有母亲,但到我们真的长大了,可能吵架都不吵了,只会淡淡地说一两句:
“算了,反正你什么都不懂,我也懒得和你吵了。”
然后,冷漠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像个没事人一样,继续和朋友聊天。
不知你可否注意到,身后那个呆滞了的,然后缓缓离去的,步伐一步比一步沉重,身影一秒比一秒萧然的背影?
或许,你没有……
因为,你从来都没有体会过这种宛如一个霹雳把你打入万丈深渊的感觉。
或许,你会反驳,说你有,但……你真的有吗?……你可曾想过,不论他们对你再怎么要求高,再怎么严厉,你都是他们掌心里的宝,永远都是……
所以,请不在不断向前,不断探索的旅途中,记得停下脚步,回头看看你身后的那个人。
她们。已经。开始。变老……
《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4
阅读龙应台的第一本书。全程朗读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能撮到心里了。
故事讲述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儿和她九十多岁的母亲。如果不把年龄写出来,每位读者都会将自己带入,比如自己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每个年龄段的感触都会不一样。如果读者年轻一点,可能体会的东西就没有那么的深刻。
我目前二十八九岁,三十岁不到,在读到“八十岁的小男孩”的时候觉得很惊奇。以前也觉得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可形容老人家用的却是一句“八十岁的小男孩”,还是让我颇有喜感。
还记得两三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那个时候家里造房子,我搬到了堂哥家,卧室的一侧刚好是我叔叔的房间,有一天早上,我听见传来“妈妈……妈妈……”的声音。那一刻我的想法是:原来叔叔也是有妈妈的。是不是很奇怪。虽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妈妈,但是如果不是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根本体会不了七十岁的叔叔在生病的时候需要找的那个人是妈妈。如果他们不是你的长辈,而是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你会怎么与他们相处。妈妈不是妈妈,而是你的一个女友,你与同龄女友是如何相处的,你就可以怎么跟你的妈妈女友相处。你试过吗?会不会很难?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妈,我回来了”;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妈~”。喊妈妈是我的习惯,喊妈妈会让我觉得有安全感。出了家门我可以很独立,回到家里我什么都不会,因为我有我妈。世界上我最爱的是我妈妈,没有之一。
从一出生我们就确定了彼此的关系,我是她女儿,她是我妈妈。身为一个母亲,她为我付出了她能付出的一切,那么身为最爱妈妈的女儿,我又做了些什么。
感情是那么的强烈,行动又是那么的薄弱。
这世界上有一个女人,不知道为什么,曾经为我做了这些事:
早上,她会密切关注我房间的动静,每每一开房门,楼下就会传来“早饭在锅里,记得吃”恰如其分。中午,为了减肥,不想吃饭,结果手机跟装了监控器一样“你是不是没有吃中饭?”准时准点。晚上,就在我把跑步机转化为走步的档位时,楼下又喊来“吃饭啦~”。每一个动作都是掐着时间的。
在我小时候她跑去海宁打工了,那个时候是自行车,一趟80公里,来回160公里。每天上班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白天黑夜来回倒,没有节假日。半夜肚子饿没有饭菜,就用白糖下饭,有时还要跟蚂蚁抢吃的。
整个世界除了我她似乎没有别人,没有闺蜜,没有自己。
是不是每个叫做“妈妈”的女人都如此,她究竟欠了我什么?
【《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天长地久有穷时05-29
《济南的冬天》读书笔记11-08
《高尔基的童年》读书笔记09-15
《丢失的东西》读书笔记09-14
《城南旧事》的读书笔记02-08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02-04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02-03
《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01-26
闪闪的红星读书笔记01-26
《感恩的朋友》读书笔记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