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最早的阅读兴趣,大概是从读“小人书”开始的吧。 “小人书”,直到现在,我仍喜欢这样亲切地称呼它。其实,它的官名叫“连环画”,彩色的封面,泛黄的书页,每一页均由富有故事性的画面和简练的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它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其历史之悠久可上溯到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土伯吃蛇”和“羊骑鹤”两组西汉故事画。 “小人书”是我的童年时光鲜活流动的一首歌,它所带给我的快乐,让我成年后每每想起它时,心中总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感受。
记得上小学时,我曾幸福地收藏过五十八本“小人书”,我将他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个小书箱里。长方形的小书箱,是爸爸亲手为我制作的,粗糙的木头面儿,没上漆,保留着原木的古朴,那好看的暗褐色纹理依稀可见。混合着书香和木头香儿的味道,令我如此地迷恋。 那五十八本“小人书”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奢侈品,曾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一笔财富。看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捧着向我借来的书细细阅读时的专注,听着小手翻动书页的挲挲声,我是那么地满足和陶醉! 后来,街上开了家“小人书”店(准确地说,是租书店。只租不卖。)。小店不大,开着两扇窗,四面墙上挂满了“小人书”,一排一排,挤挤挨挨的。《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林海雪原》《渡江侦察记》《一颗铜纽扣》……我移动不了自己的脚步,我渴慕的目光贪婪地盯着那一本一本我看过或没看过的“小人书”,竟久久舍不得离去。终于有一天,爸爸答应每月给我点零用钱,用于租“小人书”看。从此,每天放学后,我总是早早地来到小书店,高高兴兴地递上一枚亮晶晶的硬币,接过一本还散发着书香的“小人书”,及其小心地翻开了书页……我不记得在那段日子里,我看了多少的“小人书”,沉浸了多少的幸福。书店里那位扎着两条麻花辫的阿姨和她的小书屋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面。 时隔三十几年,每一个回忆竟还是那般清晰,那般温暖,那般满足。如今,已为人母的我,带着孩子逛书店时,偶尔看到书架上摆着已换了容颜的“小人书”时,心底仍会有温柔漫过。我知道,我无法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这份来自孩提时的极其珍贵的读书情怀,那份清凉,那份闲适,那份安静,那份满足,那份快乐! 至今,我仍对“小人书”,充满着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