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
这部影片借讲述小主人公伊桑.阿瓦斯蒂的成长及成才故事,反映了很多的教育问题,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国家教育制度。在这些教育问题上,深富经验的老师,校长都有一些独到正确的观点。所以,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在此不必班门弄斧,仅仅联系自身,联系大学生活,谈一下影片触动自己的一些体会。
主人公伊桑.阿瓦斯蒂之所以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本身富有天才的想象力,是一个很有才的孩子。另一方面是因为他遇到了那位独特的美术老师,也就是他的伯乐。美术老师和普通的老师不一样,不会在他捣乱的时候骂他“不要脸”,也不会在他认不出字母的时候打他的手指五寸处。而是走到了他的内心深处,用爱去拯救了他。如果没有这位美术老师的出现,我真的不敢想象伊桑的结果会是怎样,很可能放弃自己,甚至自杀。是这位美术老师拯救并成就了他。所以,老师的力量在孩子成长路上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伊桑的故事让我很自然的问自己:在中国,又有多少像那位美术老师一样的老师?我也不知道有多少,起码我16年的求学经历中,在自己以及别的同学身上都很少碰到过这样的老师。当然,我们也不是象伊桑那样天才的学生,所以,没有伯乐一样的老师出现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很多成绩好的同学不一定有成绩差的同学思维快,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强,品行高,所以对于差生,老师们要多从其他方面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鼓励,去肯定。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我的导师汤老师有一个儿子,在美国的时候,老师发给了儿子一朵小红花,回家以后,导师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让他们写下自己的理想,他写的是做一个公园的balloonman。我的老师很不理解并且开始担心,他担心两个PHD孩子的理想竟然是公园里卖气球的人,然后他找到了老师问老师为什么表扬儿子,老师的回答是:这孩子很有爱心,我们明白导师的用意了,他希望我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老师的时候,应该给与孩子多元化的肯定,而不单单是学习成绩。
然而现实是,在学校这片土地上,老师对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衡量几乎成了对一个学生评价的全部,就像电影中除了美术老师以外所有的老师衡量伊桑一样。看了这个电影,我有了一个希望,希望将来我们的教育,不单单在成绩方面对学生列出名次,给予奖励,还应该在其他方面,比如记忆力,创造力,设计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爱心,责任心,音体美等多方面给出多元化的肯定和奖励,多举办相关的比赛活动,不要等到大学,因为那时就晚了。很多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也仅仅是为了加分,为了奖学金,而不是兴趣,不是为了提升自己。我相信,也许创造力强的孩子经过发现和培养,将来就会有很伟大的发明;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经过锻炼就能成为很强的公关人员;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经过深造,将来会成为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对于很多方面不出众,然而富有责任心的孩子,将来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保护者。而如果真的做到这些的话,每个孩子也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而要实现这些,对老师的要求该是多么高啊,就需要老师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然而,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具备这样的眼睛,毕竟像电影中美术老师那样的老师少之又少,那该怎么办?我想那就用爱心来填补吧,对于差生们用心去了解,用心去爱,走进他们的心里,就像《全城高考》的范老师一样,用尽方法,突破每一个学生的难题。我想,学校和老师如果做到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找到自己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2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甚至是别人随意踩出的水纹和倒影。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伊夏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夏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庭分离的创伤。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夏。尼克很快也发现了伊夏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克对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当然,我也能理解伊夏爸爸的焦急与失望,伊夏爸爸虽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担心儿子的,他之所以一再给伊夏施压是因为担心伊夏今天的不努力会造成日后被社会的淘汰。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有责任感的老师,难免也会对后进的学生产生焦虑,我觉得这种焦虑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一个不无责任感的老师是不会关心学生进步与落后的,只有一个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的老师才会因为付出后没有收获而失望、焦虑。这种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通过影片的夸张演绎,特别是从孩子视角的镜头表现,我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涤荡,这种焦虑的释放对孩子的影响是破坏性的,伊夏因为大人的这种焦虑释放一度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就连伊夏哥哥——好好学生约翰在打输网球决赛时,面对父亲失望的嘴角、质问的眼神,也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在大人担心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孩子未来是否可以适应,一味给孩子学这学那,让孩子会这会那的同时,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感受,电影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面对班上听话的孩子,我们在尽职尽责的实施着教育,推进着孩子的进步,但当我们面对着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时,我们能否也像尼克老师一样,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呢?生活,就像是磨石刀,总能将我们变得平滑光整。
当我们身边出现一块有个性的石头时,我想只要他本性纯良,我们就应不断调整自己,用耐心、爱心去接纳和包容,虽然他也许不能成为普遍意义上成功的人,但至少他是个健康快乐的人,也许正是这一份接纳和包容,说不定就能成就一个让世界惊艳的人。尼克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心理的接纳、教育的指导、信心的重塑,一切都是可行的,在接触家长中我也常发现像伊夏爸爸的人存在,对面孩子或打骂,或溺爱,这都是扭曲异化的关心,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关心,也许就是能骑在爸爸肩上吃冰棍,能在发呆幻想时得到一点理解,能有面对面倾心交谈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强行将他们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只会造就复制人偶的时代。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和自我探索,这种探索也许会走很多弯弯路,但正是弯弯路上的点滴感受,流连忘返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细节和美丽。少一点控制,多一点理解,让地球上的星星都能闪耀自己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3
地球上的星星,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电影里主人公是一位八岁的小男孩,伊桑。然而伊桑并不是个普通的孩子,他天生具有阅读障碍,缺乏流畅的思考能力,对距离、大小等缺乏判断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却做不到。
在伊桑周围的环境中,除开他的妈妈,其他的人都对他感到不满意,即使是他的爸爸。最终,伊桑被迫被学校开除,被寄往了寄宿学校。在寄宿学校里,伊桑变得很压抑,他开始沉默不语,孤立自己,甚至有想自杀的念头。就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一位代课教师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伊桑的命运,这位代课教师便是尼库巴。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态后,尼库巴老师上门和伊桑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目前的一点点障碍而嫌弃他。他甚至愤慨:“如果你喜欢比赛那干脆养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
为了唤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中和孩子们讲述爱迪生等名人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老师自己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慢慢地,伊桑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
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
伊桑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父母惊诧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他的脸上绽放出快乐幸福的笑容。放暑假了,父母亲来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库巴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桑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
画面定格在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上,的确是尼库巴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我们的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们得像尼库巴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后从根本处下手,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慢慢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4
“他的自信心全被击垮了,他以不服从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他这是在与世界斗争。与其承认‘我不能’,不如说‘我不想。’”——《地球上的星星》台词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偶尔也会出现像电影中小男孩伊桑一样的“问题学生”。实际上,这些孩子也很聪明,善良,感性,可爱,但是他们不适应传统的体制内教育,不接受传统的评价,因而产生厌学,逆反,冷漠,逃避的情绪。归根结底,这些孩子之所以“有问题”,并不完全是品德原因,而是身体或者心理有问题,把生理有缺陷当做品德问题来教育,这样的结果只能把这些孩子一步步推入“问题学生”的行列。如今社会,“自闭症”、“多动症”等学生案例愈来愈多,对待这些孩子,我们要用专业的方法,来理解和关爱他们,不仅仅是从心理学角度,更是要从生理学甚至是医学方面,对他们进行治疗,引导以及纠正。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5
电影讲述了一个学习不好的小男孩儿名叫伊夏,伊夏是一个有着一种阅读、书写盲目症的人,他写的作业是最差的而且作业上的单词写得都是反着的。(比如:spaceship,他拼成了:pihsecaps)弄得老师都看不起他!考试吧满分25分,他呢,数学2分、语文3分、英语5分!而他的哥哥约翰,在学校门门科目考第一在学校里没人相信他的哥哥是约翰!
他的父母无奈只好下定决心,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在他爸爸妈妈走之前伊夏留下了眼泪——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后来,寄宿学校来了一位帅气、开朗、幽默的老师叫尼克,尼克老师来时用一曲欢快、活泼的歌打动了全班人,除了伊夏,在尼克老师的帮助下,伊夏渐渐地变得开朗、自信了起来,成绩也跟着提了上去,他的画也光荣的获的一等奖,登上了学校年刊的封面,他成为了一个好学生。
约那桑·欧登·阿摩尔的话得好: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须培养热忱。人们因你心与热诚而更喜欢你;而你也得以逃离枯燥不变的机械式生活,无往而不利。不会有别的,因为人类的生活就是这样,把灵魂放入工作之中,你不仅会发现每天中的每小时都变得更愉快,而且会发现人们都相信你,恰如我们以发电机时相信电那样。
在最后,伊夏跑向了尼克老师,尼克老师高高的把他抛起。这个镜头恰恰说明了影片导演要告诉大家的一个真谛: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耀眼的星星,是我们祖国的希望!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6
《心中有个小星星》讲了一个8、9岁有认知障碍的小男孩在学校的痛苦经历,老师、同学、家长、邻居无不以为他是问题学生,被嘲笑、训斥、罚站、转学、体罚,最终使他陷入恐惧和绝望中,而从来没有哪个人试图真正了解孩子,包括他的父母。转机出现在一位老师的到来,年轻的、代课的、不拘一格、活泼的美术老师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一番真诚了解,一番辛勤引导,小男孩发生转变,后来在全校师生共同绘画比赛中胜过自己的美术老师而荣得桂冠,学校更是将小男孩的作品作为了毕业纪念册的封面,此后这个孩子被老师、同学认为天才。
我欣赏这位叫尼康的老师,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所喜欢男演员之一,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他同样扮演了一个让人为之震撼的角色。同为老师,我被这位代课美术老师感动了,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每一位老师对待学生应有的态度与责任。
记得曾看过《热血教师》,这部影片同样让人为之感动,主人公克拉克老师和尼康老师一样,从一开始采用只要学生们能安静十五秒钟就喝一盒巧克力奶的方式将课进行下去,到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带舞蹈的方式进行历史课的学习,到最后他肺炎生病在家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安静地看着电视录影听课,直到成绩在全区遥遥领先。这是如此巨大的飞跃啊!奇迹!但这份奇迹又是理所当然。“没人要他们,但我愿意!”这是克拉克老师留给我们值得静静回味的经典语录。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一句铿锵有力的话。不放弃,不放弃什么?不放弃我们心中的信念、理想与追求、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与原则所换来的努力与拼搏,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心的机会。不抛弃,不抛弃什么?不抛弃亲情、爱情、友情,和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安全,不抛弃所有努力创造的一切。
地震中,不抛弃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丝希望。教育时,我们更应该说:“不抛弃,不放弃,对每一位学生。”也许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挫折,有时或许会想放弃,但请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心、耐心去呵护,就一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7
“在所罗门群岛,原住民要砍伐树木的时候,他们不会直接把树砍到,他们只会聚集在树木周围,大声咒骂,咒骂那棵树,过了几天,那棵树就会枯死了,它自己会孤独死掉。”——《地球上的星星》台词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题目——《地球上的星星》。每颗星星都是孤独的。他们离群索居,并不靠近其他星星。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伊夏就是这样一颗“星星男孩”。
尼克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调”。我们应该尊重个体差异,奢求所有学生同等优秀是十分荒唐的。每个孩子都有着充分的可能性,安抚永远比恐吓更具有力量。尼克查源溯本,找到伊夏心理的症结,并采用温和细腻的办法逐步治疗伊夏的内心。后来,尼克为伊夏举办比赛,并画下了一个活泼的小伊夏。伊夏最终也战胜自己,完成了一幅近乎完美的画作。
电影感动之余,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来对待孩子。或许,我们身边无法遇到一个像尼克老师这样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的老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并支持他们所感兴趣的爱好,我们要知道,分数,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8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伊夏”因具有阅读障碍,成绩总是很差,而哥哥的成绩总是学校里最好的,所以伊夏经常受到爸妈的批评。无计可施的爸妈决定送伊夏去一所寄宿学校,可是来到这里依然不见起色。伊夏依旧是大家嘲笑的对象,在这陌生冰冷的环境,他开始变得对生活失去信心与热情。
这时,尼克老师出现了。他发现伊夏和别的孩子有些不一样,于是他开始想要了解与帮助这个好像很自闭的孩子。他坐长途车到伊夏的家里,发现伊夏有惊人的绘画天赋,现在却被逼要放弃了。他努力积极的帮助伊夏摆脱困境,还为此开展了一次全校师生的绘画比赛。最后,伊夏不出所望拿到了冠军,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还挽回了家庭矛盾。
我想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美丽,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人。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鼓励,这样至少能给我们一些自信。
我很佩服尼克老师。他其实在儿童时期也和伊夏一样有着阅读障碍。他能将校长以及他父亲的反对和嘲笑抛之脑后,尽心尽力地帮助伊夏。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老师,不辞辛苦帮助和教育我们。是老师给与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老师做了我们的第二个爸妈。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育我们不管今后功成名就,依然不能忘记自己的老师,毕竟是他为你铺下了人生的一段道路。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9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叫伊桑的小男孩是怎样从天天闯祸变为勤奋好学的呢?
伊桑从小不爱学习,上课常常开小差,老师不停地提醒他,他当没听见似的,从来不理睬。写字写得歪七扭八,让人难以读懂,还把所有字母、数字全写反了。同学鄙视他,嘲笑他,觉得伊桑是没用的人。说他可以走了。伊桑很没面子,让哥哥写请假条,逃课了。每一次试卷都考“0”分,学校将伊桑开除,再加上天天惹麻烦,父母实在受不了他了,爸爸气得想走,但是爸爸还是把伊桑送进了一所寄宿学校,伊桑见不到爸爸妈妈,根本没心思听老师讲课,经常被老师批评,这里的同学也看不起伊桑,伊桑的同桌是尖子生,他常安慰伊桑,可是伊桑还是老样子。
直到有一天,学校新来了一位幽默的美术老师,叫尼克,在第一堂课里,教室里气氛活跃,孩子们跟着他一起自由自在地跳舞,他一来上课,孩子们就欢呼雀跃。这位尼克老师彻底改变了伊桑,鼓励他,要相信自己能学好!在课上时,老师说,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尼也有这种病,可是最后既然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请大家不要歧视伊桑,伊桑因此有了信心。克老师细心地教伊桑英语、数学,伊桑勤奋好学,他不光反复阅读老师教自己的本领,还读了学校板报,拓展课外知识,也同时发展美术系列,之后,伊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光会与同学交往,还能读英语,做算术,同学不在鄙视伊桑,反而与他做游戏。伊桑还在一次艺术节上,获得绘画一等奖。暑假到了,伊桑依然惦记着尼克老师,回想与尼克老师的精彩生活。
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一个学习障碍的人,大家应该尽心尽力的帮助他,而不应该鄙视他,嘲笑他。上课时,老师控制一下脾气,像尼克老师一样,幽默、有趣。
这部电影不光感人,也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道理,不是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0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满脑子有奇思异想,富有绘画天赋的九岁印度男孩伊桑,由于有阅读障碍而表现得不爱学习,逃学,各门功课自然是零分。在老师眼里他的智商有问题,父母无奈将他送到寄宿学校,小小的伊桑离开家,变得不再调皮,而是惊恐麻木,后来幸运地遇到美术代课老师拉姆,是他发现了伊桑的症结所在,是他改变了伊桑父亲的势力观念,是他帮助伊桑克服阅读障碍,也是他挖掘了伊桑的绘画天赋,帮助他找回自信,成为一颗正真闪耀的星星。
观完影片,我们都被拉姆老师感动,他和其他老师相比,用广阔的胸怀爱学生,是的,学生应该是拿来爱的。虽然爱有多种含义,但真诚的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一直以来,我都努力着,但,有时候真的会控制不住自己,露出自己“狰狞”的面目。
刚开学,接手了一个新组建的班级,鼓足了信心想在开学阶段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开学刚过两个星期,班级里调皮的男孩子渐渐“原形毕露”。小L坐在第一排,在学生信息情况表里我了解到他是个单亲的孩子,和爸爸一起生活,上课容易开小差,总是老师刚讲完了要求,他又插话问老师要求,我总是按捺住自己的情绪,耐心地跟他再讲一遍。一天上好数学课,我来到教室准备上语文课,从教室的后门走到办公桌前,只见小L转过身,用手推着第二排同学的桌子,第二排的男同学也用手抵着桌子,剑拔弩张,似乎“战争”一触即发。我厉声让他们松手说明情况,第二排的男同学听见老师的要求便松手了,可是小L倔强的像头小牛,不仅不松手,而且任凭老师怎么询问都一言不发。向第二排的男同学了解了情况,原来是数学课上小L转过来找后面的同学讲话,被老师批评了,心情不好,下课将自己的凳子往后移动,遭到后面的同学的拒绝,便出现了我看见的一幕。因为下课时间有限,小L又完全不配合我的教育,我只有先将他后面调换了一位比较宽厚的男同学。
谁知刚调换了没两天,上语文课,他上课又转过身想和后面的同学说话,被我点名提醒后他就趴在自己的桌子上不看课本也不听讲了。下课他还是趴在自己的位置上,同桌的同学要出去他也不让开,还不断地把椅子往后挤,后面的男同学已经被他挤在位置里动弹不得了。我一见这情形就火冒三丈,心想不能再惯你这个霸道的脾气了,得给他个“下马威”。于是我走过去,让他站起来,请他到办公室,想和他好好谈谈。可是他又显出犟脾气,趴在那里纹丝不动,我火气越发大了,声音也不觉高了起来,一把把他从位置里拉了起来,人被我拉出来了,桌子上的书本文具也洒了一地,原本热闹的课间教室也安静了不少,很多孩子都盯着我和小L。小L还是一声不吭,眼泪从从眼睛里留出来,看得出他是拼命地想忍住不哭。见他哭了,我的心一下子软了,也疼了——我伤了他的自尊心了。回想自己刚才的举动,发现真的有点过火了。虽然心里明白,自己他急躁了。我该怎么办?
很快上课了,我已经没有时间处理这件事情了,我专心上课。直到中午吃饭他情绪还是低落。我思索再三,还是来到她身边,俯下身子,虽难以启齿,但我还是轻轻地说:“你还在生气么?”他一言不发,看不出什么表情。我很恳切地说:“对不起,老师真的不是故意要把你的东西弄到地上的,老师不该发脾气的,你原谅老师吧。”他还是一言不发,但眼睛很快地扫了我一下。很快又上课了,他虽然还有些不自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马上就投入到学习中去了,下午又认真地订正作业了。但这件事一直堵在我心里,怎么也不能释怀,为自己的沉不住气,为自己的“迁怒”。后来我特别观察了小L,并从他以前的班主任和家长那里尽可能多的了解他的情况,我发现他是个敏感,并且不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家庭的破裂让孩子向更多的人关闭起自己的心灵。
面对这个孩子,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不觉想起了《爱的教育》中的一段话,“先生有时受不住小孩的气闹,不觉举起手来,终于用牙齿咬住了自己的指,把气忍住了。她发了怒以后,非常后悔,就去安慰方才骂过的小孩。也曾把顽皮的小孩赶出过教室,赶出以后,自己却咽着泪。有时听见家长责罚自己的小孩,不给食物,先生总是很不高兴,要去阻止。”是的,书中先生对孩子的严格以及对孩子的真诚的爱,常常感动着孩子们,也感动着我。孩子需要严格的教育,但是,他们更需要宽容、理解,还有那慈母般的爱。
我们常说:我把学生当作我的孩子。但细想来,真的做到了么?如果做到了,那么在懊恼时就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而不会发火,如果做到了,在向孩子发火后,向他们道歉,就不会有犹豫。看来,自己的修炼还差的远了,希望在不断的学习磨炼中,增强自己的修为,真正做到爱生如母。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1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英文名Every child is special讲述了一个关于儿童差异性的故事。内容过度煽情不讲,教育问题并非单纯靠一位老师的热情就能得到彻底改变,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想。然而电影还是给了我许多感动与激励。
小男孩伊夏有阅读障碍症,然而在这个讲究统一讲究规矩的校园内,老师们在他的本子上打红叉,让他站到教室外,对他批评和责骂,他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甚至被家长强行带去了寄宿学校进行“改变”。他们可以给他安上“懒惰”“作怪”的毛病,却不愿承认孩子身上与其它人不同的方面。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害怕差异,我们对差异没有正视的勇气与引导的耐性,差异便宣告了规矩的被破坏。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当学大雁,别做海鸥》,如果在海鸥的脚上系上一根红丝带就等于为这只海鸥宣判了死刑。在教育上,海鸥行为其实并不少见。许多小学中学的班上,一些老师会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最前排一个人坐,久而久之,某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我就是差生,我就是可以无所顾忌任意捣蛋的心理。差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反而往反面发展。
电影里伊夏进了寄宿学校,在英语、数学课堂上被批评,在美术课堂上被打手心,伊夏因为他的差异导致了学习上的滞后,却得不到老师与家长适当的耐心的鼓励和指导,他越来越消沉,放弃了画图,也丢失了快乐(影片里,我觉得最令人感动的场景就是伊夏逃课走上街头,就像电影插曲里唱的“这个只有短暂几天的童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我的朋友啊别辜负了它”)。
直到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尼克老师的引导其实并不复杂,他只是多了份耐心与关爱,多了让学生们自由思考自由发挥的鼓励和宽容。他说: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中间出现了最后的赢家于是惊艳了世界。
差异并不可怕,有时候它甚至成就了天才。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光芒各异的星星才汇成了美丽的星空。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2
《地球上的星星》这是一部反应孩子内心世界的影片,影片一开始我猜测到的主题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将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律、担当和责任的重要性!
但影片到了片中,发现小伊夏到了私立学校后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因父母对自己的放弃越发的自闭,甚至不能在班级中参与其中。此时影片深深的吸引了我……
直到尼克老师的出现,我猜到了影片的结局。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从选择了教育开始便懂得: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多重要!
其实,现实的家庭教育中也一定是家长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作为家长一定要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且能够给予及时的正确疏导。
教育孩子是一项大工程,如果想要成为精品之作,过程中不但不能偷工减料而且要精雕细琢注入灵魂,在这里也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心心的交流,不仅要用心,且要更有耐心。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且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尊重孩子,让孩子把我们当作朋友,在平等的基础上愿意跟我们倾诉,愿意跟我们表达。同样,我们也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去接受、去分析,像朋友一样具备同理心的给予鼓励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以及正缺的疏导。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问题,接受我们。
《地球上的星星》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除了疼爱担忧和责备恰恰缺少了用心和耐心,以至于读不懂孩子真实的内心需求,认不清孩子的“缺陷”和优势。影片的结局是完美的,小伊夏是幸运的,遇上了走心的尼克老师,但现实生活中老师要同时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求老师面面俱到,那不现实。
故在教育孩子面前应分工明确:精雕细琢家长来做,结构框架和质量老师来把关。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3
昨晚看了一部印度教育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感动和震撼不已!阿米尔汗饰演的那位教师太伟大了!
他有宽广的胸怀,敏锐的眼睛,合适的方法,他给予学生幸福的今天,希望的明天,甚至一生的幸福。
这世上能有几位老师能够像他那样真正开启学生心灵窗户并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呢?
电影中伊桑在诵读,书写方面有困难。可父母,老师都没有认知到这一点,他们都认为孩子没有用心去学,认为孩子贪玩调皮,孩子在各方面连连受挫,内心没有成就感,极其痛苦,几乎崩溃。
在新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遇到了与他曾有着同样经历的一位美术老师,正因为伊桑的现在是老师的过去,老师才能深深的体会到伊桑的痛苦,想尽一切办法去鼓励孩子,借绘画让他重拾自信,快乐生活。
看完后,我觉得中国和印度的教育是相似的。同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都崇尚精英教育,学生学业负担重,父母的期望值高。
而且中国和印度的教师都是一样的,面对学不好的学生很无奈。
我想,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她)们一些鼓励。
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每一个孩子都是颗独特的星星,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而遗憾的是,并非每颗迷了路的星星都能遇见一个像尼克老师一样的引领者,引领着他穿越迷障,散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芒。所以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孩子最细微的变化,了解孩子的心里。最好建议家长都写写关于孩子点滴的日记,会更加的了解你的孩子。
《地球上的星星》请老师和家长们一定要去看一看。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4
因为喜欢阿米尔汗而观看了印度高分倍励志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动容指数满分。
剧中讲述了一个8岁的男孩伊夏,他活在自己多彩的自然世界中,用惊奇而快乐的眼光营造着自我的万花筒,欣赏蝌蚪、与狗狗为友、模仿所见、幻想太空海洋用一切能够想象的方式与这个陌生的世界交流着,并快乐地接受着天地万物给予的恩赐赠予。然而,他却是大人世界中的问题儿童,无法正常读写,三年级连读三年依然无法及格,又因假假条事件以致被勒令退学。父母无奈送他到寄宿制学校,他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悲哀,一方面认为父母弃他之不顾,一方面师生嘲弄指责,他完全沉默了,没有眼泪没有回应,用自己的无言抗拒着一切
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到智障儿学校时,美术老师尼克出现了,自认为他的出场美得令人发狂,夸张的服饰装扮、机灵鬼怪的表情,加上优美的笛子奏音,教室沸腾了,孩子们疯狂了故事催泪开始了!
让我们从尼克的经典台词了解一下他对伊夏的影响吧: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尼克对伊夏父母说
在所罗门群岛上,当原住民想要用森林的一部分来耕种他们不会将树砍掉,他们只是在树的附近聚集,然后开始对着树大声的辱骂!不用几天的时间树就干枯了,它被自己摧毁——尼克对伊夏父亲说
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中间出现了最后的赢家,于是惊艳了世界。——尼克对孩子们说
外面是一个残酷的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个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绩;医学、工程、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别人差就是无法容忍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才能跟梦想,不是大家都死想着如何让自己的手指脱颖而出,修饰它们让它们看着更修长;喜欢竞争的话,去养赛马就好了,干嘛养小孩?!强迫自己的孩子去承受自己野心的负担,如果小孩无法忍受这样的负担呢?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最终会以自己的步调开始学习。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5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者,一提到《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
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八岁的小男孩伊夏他用自己的方式来享受生活。她喜欢画画,想象力丰富;他喜欢盯着水池里的金鱼观看,探索未知;他喜欢下雨天踩小水坑,感受身体上滑落的雨滴。但一个循规蹈距,分数至上的学校,抹杀了伊夏的热情,彻彻底底否定了他。伊夏被迫之下被送到寄宿学校,在那里伊夏并没有获得重生,反而被骂“傻子”。他开始变得忧郁,变得自闭,他不再喜欢画画了,尼克老师见到他的一言不发之后,开始翻看他的作业本,才知道伊夏有“阅读障碍症”,尼克老师决定帮助伊夏,最后伊夏走出了内心的阴影。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诚哉斯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人而异,善施春风,尼克老师点燃了伊夏这颗星星,唤醒了伊夏心中的明亮的求知之火,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与尼克老师对立的是伊夏的父母。伊夏的父母在中国也是典型的存在,爸爸努力工作,支持孩子,妈妈全职家务,照顾孩子。看似温暖,实则为“病态教育”。父母总渴望孩子一步登天,快速成才,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伊夏爸爸所说的“出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固然不错,只是不应忘记,关爱孩子更至为重要。影片中伊夏的哥哥足球赛失败让他伤心,但让他更难过的是父母的冷漠。其实爱很简单,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眼神足矣。
影片中的郁金香特殊学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所学校里的孩子虽然身体有残缺,但是在尼克老师的关爱下,孩子们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抛开分数,关注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爱的鼓励,让孩子们有一颗温暖的心。这对于一名教育者来说,不也是一种莫大的成功吗?
在影片的最后,伊夏跑过去紧紧的拥抱着尼克老师。那一刻,我的泪水不自觉的流落下来,那滴泪水不仅仅是感动,更包含着我对尼克老师的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让我们用爱来让每一颗星星发光发亮。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