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2020-08-16 关于春节的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1

  说起春节,大家一定知道,过春节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门,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红包!总之,就是快快乐乐的玩几天。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小孩子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小星星”……小孩子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挺好吧?最后在这里祝贺大家春节愉快!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2

  春节是汉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它既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统。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色彩。

  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便忙碌起来,开始准备过节的东西:什么鸡鸭鱼肉,糖瓜梨栆,烟酒鞭炮等等,有时接连赶上几个年集,还买不齐过年的东西。每到年关,集市上便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那种场面,那种气势,平常时节是没有的。

  我们这里一般从腊月二十三便开始过年了,这一天传说是灶王爷的生日,家家都要买糖祭奠灶王爷,让他上天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到了腊月二十四,家家还需把家里家外大扫除一遍,据说这样能扫除一年的晦气,求得个万象更新。小孩子们只顾玩耍、放爆竹。

  到了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赶做年菜,那香味都能飘到十里开外。户户门口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天,妇女们还要蒸各式各样的花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枣花儿,它是上供用的供品,是家家必不可少的。

  大年三十这天,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小姑娘们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个个像是三月里的桃花,鲜艳无比。男孩子开始放鞭炮,噼噼啪啪的,叫人听了心里舒服极了。下午四点多钟,鞭炮声就陆续响起来,接连不断,一直会持续到晚上六、七点钟。这个下午的晚餐家家户户都一样——饺子,因为它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饺子像元宝,象征着财运。当夜幕降临时,全村沸腾了??随着一声声巨响,天空中便绽开了一朵朵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的红、有的绿、有的紫、有的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看到这,我坐不住了,从家里拿了一个“百花争艳”到大街上点燃,随着引线越烧越短,咚的一声烟花筒里蹿出一人多高的火星,火星像炼钢炉里飞溅的火花,非常耀眼;又像公园里美丽的喷泉,十分迷人。到了晚上八点钟,全家人都聚在电视机前,共看春晚,小品、相声把我们逗得捧腹大笑,杂技、魔术令我们惊叹不已,流行歌曲、经典戏剧令人荡气回肠??直到抵挡不住瞌睡虫的攻击,我才恋恋不舍的上床睡觉了。

  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人们就开始放鞭炮了。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让人感受到了年味儿的浓厚。起床吃完饺子,就开始给长辈们拜年了,我们先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然后,爷爷奶奶就开始给我们发红包。接下来一整天我就和伙伴们开始疯玩??上午的餐桌上丰富极了,这是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饭了,我敞开了肚子,美美的饱餐了一顿。

  大年初二,我们全家人又到姥姥家给他们拜年,中午又是一桌丰盛的午餐,我们又拿了不少的红包,心里感到特别满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街上每天都要扭秧歌,秧歌队员们一身大红袍或者绿衣服,浓妆艳抹,锣鼓声一响,队员们便排着整齐的队伍跳起来,他们有的摆动扇子,有的舞弄腰间的红丝带,他们都踩着十字步,舞姿优美极了。围观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把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丰收后的农民,到了这时心里都十分畅快,他们在尽情地放松自己,唱啊、跳啊、扭啊,唱出了欢欢喜喜的心情、跳出了红红火火的日子,扭出了新生活的希望??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快乐、幸福、美好、和谐!我爱过这样的春节!

  教师点评:

  本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小作者能依照时间顺序,把春节里人们的各种活动介绍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文章重点介绍了大年三十和初一这两天里人们的活动,尤其突出三十这一天里,人们在吃穿玩乐上面的安排。详略安排得当,重点突出。

  语言组织生动,用词准确。修辞把握的也很好:比喻将礼花描绘的多姿多彩,排比把春晚节目体现的淋漓尽致。

  文章内容贴近生活,真实感人,小作者从不同方面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发自内心的赞美

  了家乡的春节习俗,赞美了勤劳质朴的家乡人民,主题明确。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3

  我的家乡有一句口头禅: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就是说,腊八饭一吃人们就迷了,只要是上街,见什么东西都往家里买。

  我的家乡有一句民谣:“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家家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这是因为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民谚:“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我的家乡还有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

  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七的习俗。“宰年鸡、赶大集。”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

  腊月二十八的民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我的家乡,每到春节前夕,一般的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家都要上坟去祖祭祖。这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大年三十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重头戏是贴春联,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我在一旁看看热闹,有时还插嘴评论几句,这时爷爷会用一句“童言无忌”赶走我。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小孩子们都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领到了红包之后才肯睡觉。

  大年初一,放过“开门炮仗”后,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女儿都必须在同一天归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据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正月初七,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整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的人家,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4

  说起春节,大家一定知道,过春节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门,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红包!总之,就是快快乐乐的玩几天。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小孩子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小星星”……小孩子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

  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挺好吧?最后在这里祝贺大家春节愉快!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5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

  “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

  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

  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6

  年是一曲悠扬的回家号,散落各地的游子们,即使是在咫尺之遥,即使是在天涯海角,那解开乡愁的车票早已飞入胸膛,温养那颗沧桑的心;年是一张布满欢声笑语的网,耳盼响起父母的唠叨声,喋喋不休,然而嘴角却上扬的无比灿烂,白发悄然爬上父母的发鬓,冬日柔软的阳光下,幸福的快发了芽;年是每个人心中关不住的满园的殷殷期盼,刺骨的寒风虽未停止,但在我们心中破土的象征春天生机与温暖的生命之绿,已经扎下了根,我们陶醉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乐章中,拼命追赶在新的一年许下的远大志向。最终,在转瞬即逝却灿烂辉煌的烟火中迎来新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轻轻念着这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不知不觉,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村里的各个角落都有了年的味道,独属于灯笼的火红漫上墙壁,喜庆的春联早已在门上热闹,处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又是一年过去了,春节的来临让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却喜庆的氛围中,每个人的唇角都挂着对新年的期盼。

  水乡江南的春节,家家户户都得扫尘,民谚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之说。尘与陈谐音,意思是除陈、除旧,扫去霉运,迎接崭新的一年。

  除此之外,在江南,我的故乡,还有送走灶王爷的仪式。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丰富的菜肴“贿赂”自家的灶王爷,希望他到玉皇大帝面前为自家多美言几句,保佑家里一年能平平安安,顺顺当当。除夕夜时,家里就要把灶王爷请回来,那天,没有一家不是酒肉飘香,个个都盛情迎接灶王爷的归来。

  年前,家里还要做年糕、做粽子,手巧的自个儿做,不会的只好请师傅。手艺人也终于等到一年中最火热的时候,脸上笑眯眯的,像极了弥勒佛。这时候家里的小孩子准会在一旁候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就盼着大人做好。刚出炉的年糕香气扑鼻,白白嫩嫩,一口下去,独属于年糕的清香盈满整个嘴,轻轻的一嚼,大米的糯香,玉米的清甜全溢了出来,满室飘香,回味无穷。小孩子可是一个劲的大口吃着,不一会儿,就可以看见一个个浑圆的肚子和一张张满足的笑脸。

  对孩子来说,过年前第一件大事就是买鞭炮。除夕前几天,超市里的鞭炮都堆在门口,任孩子们选购。除夕晚上吃好团圆饭必要到自家院子里看在夜空中绽放的灿烂烟花。另一件大事就是买新衣服。这可重要!要是看见哪家孩子过年时嘴上挂一只篮子,那准是没新衣服!商场里鞋服区挤满了人,各色各样的衣服如同一片花的海洋,孩子们正是那一条条自由的鱼,到处盈着满足而温馨的气氛

  孩子们兴奋,大人们忙碌,家里都要准备好吃的、用的、穿的、喝的,好在新年之际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样子。

  大年初一,男人们都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则在家里迎接客人,孩子们就到亲戚家里去玩、吃饭。这样要忙到大人的假期结束。

  儿时最盼过年,街上车水马龙,家里喜庆红火,游子盼着过年的相聚,孩子盼着过年的压岁钱,每一个人都在年里找到自己的归属与快乐。只是,时代的发展打断了传统的延续,酒肉香在年前早早飘完,大年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不出门,年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淡。

  年,你去哪儿了呢?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7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就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我的家乡有一句口头禅: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就是说,腊八饭一吃人们就迷了,只要是上街,见什么东西都往家里买。

  我的家乡有一句民谣:“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家家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鸡,肉,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这是因为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七关门,到正月初八才开张。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民谚:“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我的家乡还有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

  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七的习俗。“宰年鸡、赶大集。”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

  腊月二十八的民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我的家乡,每到春节前夕,一般的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家都要上坟去祖祭祖。这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大年三十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重头戏是贴春联,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我在一旁看看热闹,有时还插嘴评论几句,这时爷爷会用一句“童言无忌”赶走我。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小孩子们都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领到了红包之后才肯睡觉。

  大年初一,放过“开门炮仗”后,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女儿都必须在同一天归来。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据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这天,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旗子,这是护送“老爷”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爷”留下的,十分有价值。

  正月初七,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整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这天月晚,大家会到庙里去看别人演戏,灯火越亮,观众就越多。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的人家,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8

  我的家乡在福州。在福州的日子里,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最令我难忘的要属今年的春节了。

  除夕傍晚,“孩子们,出来放鞭炮了!”

  爷爷大声的喊道。我、姐姐和哥哥听到爷爷的声音,高兴地从房间里跑出来。出来一看,爷爷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打火机和一盒鞭炮。爷爷看见我们,着急地说:“快点来!我们去公园放吧!”

  我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到了公园,放鞭炮的人还真不少!

  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笑之中。“瞧,那有个饮料罐!”

  哥哥指着远处说道。我们顺着哥哥指这那个方向看去,只见一个饮料罐静静地躺在地上。我们走过去,捡起了饮料罐。爷爷疑惑地问道:“拿它干什么?”姐姐笑着说:“爷爷,我们可以把鞭炮放在饮料罐里放啊!”

  爷爷拍手说道:“好建议!”

  哥哥拧开饮料罐的盖子,把里面剩余的饮料倒掉,放在了地上。爷爷把鞭炮和打火机递到我们面前,问:“你们谁来?”哥哥自告奋勇:“我来吧!”

  爷爷就把鞭炮和打火机给了哥哥,他接过鞭炮和打火机,先从里面鞭炮盒里取出一根,蹲了下来,然后按住打火机的开关,打火机里立刻喷出火,哥哥再把鞭炮伸向火。鞭炮点着了,他看准了饮料罐的口,迅速把鞭炮扔了下去。姐姐呼喊道:“快后退!”

  我们往后退了几步。“啪!”

  饮料罐跳了起来,随后就落地了。过去一看,饮料罐已经黑了。

  姐姐又提了个建议:“我们把鞭炮插在土里放吧!”

  我们全赞同了。“那这次要谁来呢?”哥哥边盯着我,边问。爷爷拍拍我的肩膀,说:“伟伟,你试试吧!”

  我摇摇头,皱着眉说:“不要!”

  姐姐劝道:“勇敢点啊!

  你看看哥哥都没事。”“是啊!男孩子就应该勇敢点,什么都要去尝试!”哥哥也劝我。我只好勉强地点了点头。“给你!”

  哥哥把鞭炮和打火机给了我。我拿着鞭炮,手拼命地颤抖,好像手中的鞭炮随时都会爆炸,我有点后悔了。“怎么了?”哥哥问我。我结结巴巴地回答到:“没啊!”

  姐姐告诉我:“那里有土,你去那边放吧!”

  我听了,慢慢地走过去。然后,从地上找了根木棍,挖了一个小坑,从盒子里拿出一根鞭炮,插在小坑里,接着把旁边的土按实。我的手好像没力气了,按不住打火机的开关,头上也冒出了冷汗。我停了下来,心里默念道:“勇敢点!加油!”

  我鼓起勇气,按住打火机的开关,点燃了鞭炮,我赶紧跑走。鞭炮响了,同时也响起掌声,爷爷对我竖起大拇指,表扬道:“你成功了!”

  我自信地笑了笑。

  吃年夜饭了!

  一家人围坐餐桌上,餐桌上的菜勾走了我的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桌上有我最不喜欢吃的一个东西——鸡蛋,看到它,我头都大了。“你们想不想要压岁钱啊?”奶奶手上拿着三个红包,问我们。我们叫道:“要!”

  奶奶诡异地说:“想要红包,就要回答我的问题,你们知道春节的传说吗?”哥哥激动地说:“我知道!

  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他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每到除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奶奶递给哥哥一个红包,说:“真棒!”

  搞得我和姐姐既羡慕又嫉妒。这时,奶奶笑了,她说:“开个小玩笑,看你们对春节的了解有多深,答不出来,红包还是照样给的!”

  说完,奶奶把红包也递给了我和姐姐。爸爸批评道:“收了奶奶的红包,该说什么?”我们就愧疚地对奶奶说:“谢谢!”

  所有人都笑了,欢笑声在屋里回荡……

  这个春节我过得很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9

  说起春节,大家一定知道,过春节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门,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红包!总之,就是快快乐乐的玩几天。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小孩子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小星星”……小孩子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

  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挺好吧?最后在这里祝贺大家春节愉快!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 篇10

  大家一定知道,过春节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门,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红包!总之,就是快快乐乐的玩几天。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小朋友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小星星”……小朋友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

  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挺好吧?最后在这里祝贺大家春节愉快!

【家乡的春节作文1100字十篇】相关文章:

春节家乡作文11-15

家乡的春节01-05

家乡的春节初中作文04-11

有关家乡的春节作文06-08

家乡的春节作文范文02-27

家乡的春节学生作文10-11

描写家乡春节的作文11-19

家乡的春节作文范例09-04

关于家乡春节的作文09-03

介绍家乡的春节作文08-31

家乡的春节作文200字 盼春节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