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冬至的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的作文 篇1
“一个扁食两头尖,下到锅里成万千。金勺舀,银碗端,放到桌上敬老天……”你猜这是什么?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美食——水饺。饺子是北方人冬至和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是南北朝张仲景发明的。
“去包饺子喽,去包饺子喽!”我们满怀期待地来到食堂包饺子。因为今天,就是这个传统节日——冬至。我迫不及待坐下,桌子上放着雪白雪白的皮子,红红的胡萝卜馅,绿油油的韭菜馅和一大碗清澈的水。我先拿出一张薄薄的皮子,再把皮子放在手上,然后拿起一双一次性木筷,接着夹上韭菜馅,最后把饺子的半成品对折、按紧,按出精美的花纹,一个饺子就做好了。
真是人多力量大。那两大叠皮子被我们这群毛孩子“三下五除二”地揉捏后,霎时间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娃娃。有的皮开肉绽,像小白娃的头上带了一朵小红花;有的鼓鼓囊囊,像快撑破肚子的小妹妹;有的矮子看戏,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的小宝宝;还有的玲珑剔透,像一条美丽的裙子。
“哇,蒸饺可以吃啦!”大家争先恐后地都拿了一碗,这饺子粘满了水珠,一股迷人的香味飘进我的鼻子里,我连忙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回荡。咦,这里面是什么?哦,原来是红枣。
一阵阵香气迎面扑来,“煎饺,”我猜,“这一定是我最爱吃的煎饺!”我猛一回头,哇,好一锅金灿灿的煎饺呀!我拿了两只就往嘴里放,葱的香味和肉的鲜味一起涌进嘴里。
冬至离不开饺子,饺子离不开冬至。这个冬至,我真开心!
冬至的作文 篇2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今天是冬至,我来到金笔课堂,老师和我们一起包饺子。
开始包饺子了,老师把家里的面板、菜刀……都拿来了。老师洗过手,开始揉面,接着她用菜刀把面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又用擀面杖擀几下,饺子皮就好了。同学们看到了,都想要试一试。老师同意了,李同学先上去擀,他上擀一下,下擀一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擀好。
面皮都已经擀好了,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坐在对面的李同学说:“吃饺子我可以,包饺子我完全不会呀!”我们听了他的话,哄堂大笑起来。我心想:包饺子我最拿手了!老师给我们发了饺子皮,又拿了筷子和馅。我看了看李同学,他动作笨拙,包了一大团馅,又在饺子皮外面使劲地捏了几下,因为他的方法不对,把馅都挤出来了。我看见他的样子不禁笑出声来,我随即拿了一个饺子皮,翻到面少的一面,挖了一小团馅放在饺子皮里,我用手在外皮使劲捏了几下,再用手捏个弯,饺子就包好了。我感觉包饺子真简单啊!
正在这时,我看见同桌也不会包饺子,我告诉她:“先找到面少的一面,再放入适量的馅儿,用手在饺子的外皮多捏几下,最后再捏个弯就好了。”同桌开心地说:“谢谢你教我包饺子。”我说:“不客气!”
今天包饺子所有的用具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所以今天最应该感激的是我的老师!
冬至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冬至,我出去买东西时,北风刮得很大,我倒着走路,一阵风刮过来,就好像一床厚厚的被子在顶着我,风一小,就把我摔倒在地上。
回到家,妈妈给我包好了饺子,我一口气吃了一大盘,因为我最喜欢吃饺子了。
冬至的作文 篇4
冬至将至,我们一家人一大早就出门了。因为我们要去山上看望一位死去的奶奶,这位奶奶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们都非常怀念她。
我们开车去了山脚下,爷爷拿了个铲子爬上了小山丘,不一会儿就看见爷爷铲了一大袋泥土,我问爷爷:“这泥土用来干什么的呀”爷爷说:“这土要带到山上去的”“为什么呀”我很好奇的问“这是个习俗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带着泥土上山看望亲人”爷爷说。“原来是这样啊。”可是我还是搞不懂什么是习俗。
很快我们带着泥土爬上了很高很多阶梯组成的陵园,来到了奶奶的坟前,爷爷把泥土堆在了坟前,坟前有了一个“泥土山”了。很多人也陆陆续续地在给他们的亲人堆“泥土山”了原来中国的习俗有这么多啊!
冬至的作文 篇5
亲爱的小语:
你好!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转学已经半年多了,很想念你们!福州是个气候宜人、山水环绕的好地方,别名“榕城”,还有“温泉城”、“江南胜地”之美誉,我在这里生活得很习惯。现在,我就跟你聊聊我在福州过的节日吧!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令之一,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北方的冬至,是寒冷的象征。要是没有凛冽的寒风、鹅毛般的雪花和厚实的羽绒服,简直不可思议。而福州的冬至却别有风味,煦暖的阳光依然是主旋律。置身于满眼的'葱绿中,我丝毫没有寒冬的感觉。
依照北方的习俗,冬至要包饺子,可是在福州可不同。于是我缠着妈妈,希望能按照福州的方式过一次冬至。
放学回到家,我来不及放下书包,便匆忙地掀开碗盖。哇,是一碗地道的糯米丸子。这时妈妈及时阻止了我伸出的小脏手,将我拉到水池边洗手,但那丸子的香味就像虫子一样,弄得我的心痒痒的,差点儿流口水。
“看把你馋的!”妈妈微笑着给我夹了几个。我狼吞虎咽,好几个进肚之后,我才开始认真研究起丸子的皮和馅。妈妈看我已经吃饱,便和我谈起福州冬至搓丸子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穷书生叫木连生,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穷苦。一年,天遇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生。秋收季节,财主依然上门逼租。木连生为了躲债,背着年老体弱的妈妈逃进深山。他安顿好妈妈,便出来找活干,以偿还所欠的债务。几个月后,木连生拿到工钱,便急忙到森林深处找妈妈,但怎么也找不见。原来他走后,母亲思儿心切,天天以泪洗面,竟然哭瞎双眼,藏身于一个树洞中。为了找到妈妈,木连生用糯米搓成丸子,以竹签穿成串,只要有树杈的地方,就挂上丸子。冬至这天,丸子的香味飘到妈妈所在的树洞中,她顺着香味,慢慢爬出来。母子终于团圆了。如今,在福州的连江县,冬至祭祖时依然保持着这一风俗,那就是在供桌上放一大竹箩,箩里盛着糯米搓成的圆圆的丸子,预示家庭团圆之意,以求祖先的保佑。
小语,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福州独特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欢迎你暑假来福州玩。我会带你参观古迹林立的三坊七巷、水光潋滟的西湖、层峦叠翠的鼓山,还会带你品尝特色小吃鱼丸、肉燕……快来吧!
祝:
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你的好友:xxx
20xx年3月29日
冬至的作文 篇6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一般在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认为阳盛则阴生,阴盛则阳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故称冬至为“一阳佳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关于扫墓渊源,翻阅一些典籍,无论皇室还是民间,极少有关于冬至扫墓的记载。《红楼梦》第十一回讲到,冬至前后贾母特别关心秦氏病情,因为按中医理论,逢节气是疾病恶化或好转的一个关口。另据清代《大兴县志》和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关于冬至的记载,只有“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的礼制,均无冬至扫墓的风俗。
记者从网上搜索,发现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也就逐渐延伸为扫墓。
据说,按杭州当地风俗,如果是新墓穴,头三年冬至当日,必须风雨无阻前往祭扫。其它地方的随当地的风俗而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一般在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认为阳盛则阴生,阴盛则阳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故称冬至为“一阳佳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关于扫墓渊源,翻阅一些典籍,无论皇室还是民间,极少有关于冬至扫墓的记载。《红楼梦》第十一回讲到,冬至前后贾母特别关心秦氏病情,因为按中医理论,逢节气是疾病恶化或好转的一个关口。另据清代《大兴县志》和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关于冬至的记载,只有“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的礼制,均无冬至扫墓的风俗。
记者从网上搜索,发现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也就逐渐延伸为扫墓。
据说,按杭州当地风俗,如果是新墓穴,头三年冬至当日,必须风雨无阻前往祭扫。其它地方的随当地的风俗而异。
南方大部分汉人的祖先是从北方战乱时期纷纷南迁的,所以他们比较完整的保留了远古时期中原大地汉人的优秀传统;而北方大多流于战乱和异族的入侵同化,早已被同化成清明这一春耕时节扫墓。福州更是如此,福州人的先祖成份比较复杂,没有完整的保留早期中原河洛地区(现河南)的此种传统习俗,加上在后期陆续有不同的北方人士往福州城南迁,这些人本身也无此习俗,和土著的闽越人混居后早已把清明这一古代曾最重大的节日给淡忘了。
先说大多数人自诩为“城里人扫墓”的所谓正统的清明节,清明节从农历来说,既无定月也无定日,但可以推算,冬至节过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阳历4月5日。清明时期正值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春季,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不一定天气清澈空明,所以不能以此简单定义清明词意的来源,而且很多历史上很多诗歌也有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描述,所以这个节日的天气是不固定的。同时,清明,是传统的农耕季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基本上是没有闲暇去放弃农耕播种的好时节,而去祭扫先人的坟墓,去做所谓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清明无聊诗句。不过在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一般认为,扫墓起源于秦(或曰先秦已有),但古时扫墓并不一定在清明时节,如隋唐时期,人多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大的寒食节扫墓。后来,寒食扫墓逐渐改在清明,寒食这个节日也就被人们所遗忘了。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石井一带,清明节改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己节,俗称“三月节。”传说是因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忌“清”字压在“明”字上头。但是,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入夜,举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饼菜。泉俗,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寓“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所以对于古代汉人清明扫墓的来源比较难于有可靠的论据,倒是不排除其他游牧异族在统治北方后推行此习惯或者当政的官僚贵族等统治阶级强行推行而有此。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征,这个日子适于安身静体。又有唐朝诗人白居易咏“冬至”诗--“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之句。难免让人对冬至这一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节气增添了几分惆怅的情丝和肃敬的气息。为何?阳日最短,阴夜最长,方为冬至,这个夜晚最长的日记最适合于先去的故人,最适合来祭奠先人。中国所谓的正为阳,反为阴;日为阳,夜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其实颇有道理。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加上这天是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冬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称其“长至”,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延长了。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而在我国民间,则更有“冬节大于年”的说法。
以冬至为节日的传统由来已久。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冬至便作为岁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称过小年。到汉代后,冬至才改为冬节,皇帝于这一天举行郊祭,官场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当时冬至已和夏至、上元节、上已节、社祭等成为较隆重的节日。当时节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馄饨、吃汤圆、吃红豆稀饭等习俗。这个规矩,其后一直沿袭。……可以写扫墓想起了逝者,写与逝者的回忆
冬至吃汤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气节,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这天的节日饭更是花样繁多,除了延续中国百姓的传统习俗吃汤圆外,还有吃饺子、吃馄饨等传统习俗。
去年冬至,天气很冷,手冻得有点僵了,可当妈妈跟我说:“我们来做汤圆吧,今天是冬至节。”我一听到要做汤圆,我可高兴了,手也不觉得冷了。当妈妈把糯米团搓好,我就赶紧洗好手,学着妈妈的样子,做起汤圆来。我先在糯米团里捏出一小团糯米,搓成圆形,再把它压扁,在中间放一小团芋泥,或者豆沙泥,或者花生酱,再把它搓成圆形,一个汤圆就做好了。
妈妈边做边跟我说:“用糯米粉制成的甜品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江南比较盛行。汤圆中,‘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在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这真是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里,我学会了做汤圆,懂得了更多知识,这真是快乐的一天!
【精选冬至的作文汇编六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