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感想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感想作文 篇1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煮蛋、包粽子、划龙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按我们这里的习俗,要在迁移个月左右腌一批鸭蛋,带到端午是在拿出来享用,而腌蛋用的泥经过我舅妈的改良,加入了一些补血补气的药材,这样腌出的鸭蛋不仅有营养,而且蛋黄还会有一股清香,吃起来既醇厚又适口。
而端午节有一个重头戏—包粽子,我们全家也毫不含糊。包粽用的糯米是“老上金”的砍价手,我的外婆选出的精良的糯米,价格低廉不说,颗颗饱满圆润,蒸出的粽子甭提多香了。但是包粽子不能光有米没馅儿啊!于是馅料就决定了一个粽子的好吃与否:甜香的豆沙馅;咸香的咸蛋馅;浓香的枣馅…….花样繁多的馅料让粽子的味道变化无穷。想想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端坐在桌前,吃着粽子,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谈完了吃,我们再谈谈我们这的划龙舟,龙舟是将一艘船船头装上“龙头,船尾安上”龙尾“,船身则用颜料彩绘龙鳞。划行时一名船手击鼓,若干名船手划船,还有一位队长在船头前看方向,并为队员呐喊助威。比赛时两船相争,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着浓厚的历史价值。
我们这照惯例还要在门上贴上剑兰,斩断一切不好的事物。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现出了我们这的人对端午节的尊重和重视。
端午节感想作文 篇2
临近端午节前夕,孩子们听到要过节都高兴的发出了欢快的笑声,幼小的孩子们都等着大人们包粽子,讲故事。而我们也将人世尘俗抛掷脑后,投入到节日的欢乐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节,我很想念屈原前辈。屈原是谁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楚王时期有一个人叫屈原,那时他怀着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荐,可却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绝和抹杀,最后,楚王因不耐烦将他逐到边疆,后来,屈原觉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钟爱国家可没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罗江。那个地方的人觉得他很伟大,为了纪念他,他们不想让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鱼吃粽子别吃屈原的尸体,后来称这一天为端午节。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你们听了故事一定很感动吧!其实我也感动的一塌糊涂呢!
可是听了这个故事,我虽然敬佩他,但我觉得,他不应该就这么结束自己,是个人就会有不足之点,他肯定也会有不足之点,他应该继续学习和改正他的不足之点,从而改变的更好,而不应该因为一点挫折就当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这点而不去投江的话,他将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说起粽子的口味,每个地域的传统各异,每个家庭的习惯不同,每个人的喜好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喜欢吃白白的碱粽,沾上浓郁的蜂蜜,一口咬下去纯纯的美味;有的人喜欢黑黑的肉粽,装满莲子、香菇、鸡蛋、卤肉,丰富的口感让人心满意足。这还仅仅是粽子界最常见的两种口味,市面上还有五谷粽、蜜枣粽、桂圆粽、蛋黄粽、豆沙粽,甚至现在还有香芒粽、榴莲粽、泡椒牛肉粽。当然,不管是甜的糯的,咸的Q的,还是重口味的,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感想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我还知道她的另外几个名字呢!如:“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让我来告诉你它们的来历吧。由于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来探望自己的父母,从而得知“女儿节”;“诗人节”那当然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吃粽子、饮雄黄酒。
为什么在端午挂艾叶呢?那是因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粽子呢,它的来历又是什么?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使江中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每到这一天,人们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可人们又怕江中蛟龙偷去,又用楝树叶包住,缠好彩带,因为蛟龙是最怕这两样东西,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食用的粽子。饮雄黄酒是因为屈原在投江后,有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
端午粽香飘,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赞颂。吃着粽子,看着精彩的的赛龙舟,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感想作文 篇4
古往今来,关于“端午”的传说很多。我翻了一下书,大约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屈原的,有纪念孝女曹娥的,有纪念女诗人秋瑾的,但主要还是纪念屈原的。
屈原何许人也?屈平(约前340年_约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后来,屈原因政治斗争,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的传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他投江时,正是农历5月5日,其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煮粽子来纪念他,这就有了端午的来历。关于这一传说,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为证,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对于屈原的遭遇,历代文人感慨万千,写了不少诗词歌赋。如唐朝卢肇的《竞渡诗》、宋朝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苏轼的《浣溪沙》、宋朝欧阳修的《渔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于今,或凭吊,或追思,或喟叹,都是难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个无名氏做的《满江红·端阳前作》。这阕词的原文是:“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这阕词既写景,也写人,情景交融,如诉如泣,是一阕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实,无论抱负,无论秉性,无论才华,无论修为,屈大夫都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与几个朋友游览三峡,到了屈原的故里秭归,探访了屈原的遗迹,倾听了屈原的传说,加入了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感受了纪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临其境,才感觉“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粽子,想着屈原,写下这些文字。
端午节感想作文 篇5
昨日,同桌突然告诉我,端午前一定会下泼盆大雨,因为那叫“龙舟雨”,勾出了我尘封在心底的回忆……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给我们四个小馋虫包粽子,而我们四个小馋虫围绕着外婆,让她边包粽子边给我们讲故事,那个爱国诗人,屈原。
虽然这个故事讲了好多次,我们还是很认真的听,也许还小,只是把它当普通的神话故事,却不曾理会到外婆说这故事的含义。
五月初五,屈原义无反顾的抱石投江,他全心全意为楚国办事,却招到楚王的猜疑。
剑哥无语的靠在墙边,他认为屈原很懦弱,死,能解决问题吗?
琴儿似懂非懂的瞪大双眼看着外婆。
我内心却很矛盾,就这么死了,这个故事是否太不完美了呢?如果不死,屈原的故事会不会还流传到今天?
玉却拍案大赞屈原刚烈,有骨气。
每到这时,外婆都会用奇异的目光看着我们,四个在同样的环境里长大,脑袋里却装满了奇里古怪的想法。老大的沉着冷静,老二的优柔寡断,老三的热血沸腾,老四却不知道在想什么,老四的心,好像永远都被封锁的,只有自己知道。
故事讲完后,粽子也熟了。每人拿上一个大粽子,大口大口往嘴里塞,脸上浮出幸福的笑脸,外婆总是催我们快吃,然后到山里去找竹哥玩。
大山里其实没什么好玩,只是那里的小朋友都很活泼好客,每次去,我们都会在那玩疯一天,他们永远都不像城市的孩子那样拘束,我行我素。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既然是龙舟节没船,总会觉得差点什么。也许,他们在我眼睛看出了扫兴,远远的看到湖岸停泊的两条竹筏,这就是我们的龙舟,这就是我的回忆。也许它还在吧,端午节,粽子香,龙舟乐,童年最真、最诚的乐……
站在桥头,回望从前的种种,那些欢声笑语依然在耳边回荡,那时,那人,那段回忆变成的电影……
玩弄着手上的酒杯,抬头望望没有星星的星空,想起去年有个强盗,它强抢了我们的回忆,它比英、法连军强抢圆明园更狠。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的回忆录中,它不知廉耻的把端午节列入了自己国家的节日……
每次都告诉自己,不要知道这么多,知道了,还不如忘记。如今,韩风不断的渗入中国,不知是不是因为端午节的.事,本已对韩国有一点点好感也荡然无存。
有些事,是不是不知道好能?
端午节感想作文 篇6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是为了压邪。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现已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时间悄无声息的从我们身边流过,又一个端午佳节与我们擦肩而过。但人们过节时的热闹场景仍然在眼前不停的回放。大街上、超市里、家庭中到处飘散着粽子的芳香,家家户户都在神位前插起蒲草,最温馨的时刻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平日为了生活忙碌奔波,难得见上一面,只有等到如端午这样的团圆之节,才能够小聚一下。
南通有着独一无二的端午习俗,吃和菜就是其中一种。所谓和菜也就是把许多菜肴搅合在一起而炒制的菜。材料以绿豆芽,粉皮,韭菜为主,再加上蛋白,茭白,肉丝,竹笋丝,油炸虾等,其色彩丰富,嫩脆鲜香,别具一格。端午吃和菜的习俗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倭寇在沿海地区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有一天正逢端午节,倭寇又入侵通州,当地民众迅速组织起来抗击倭寇。大家都将各自准备过节的菜肴拿出来,和在一起重新抄一遍,勇士们吃过后,个个精神抖擞,英勇杀敌,最终取得胜利。为纪念此事南通民众一直保持着端午吃和菜的民俗。另外这天家中房檐下,床席下都要放置菖蒲、艾叶以示驱邪,且焚艾条、苍术、柏枝烟熏以辟疫。午时则在室内洒雄黄酒,据去可杀虫辟五毒。将雄黄酒洒于孩子的手、脚、脸上,在孩子额上用雄黄酒书“王”字,这样,蛇、虫、百脚(蜈蚣)不再咬孩子了。这一天孩子还要配戴百索子(五彩缕)、香袋儿,到处香气四溢。旧时端午,濠河里还有赛龙舟,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习惯的改变,这等壮观景象再也见不到了。
然而,端午正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去。中国的10多个传统节日中,端午有着久远的历史传承,独特的民俗蕴含。不得不承认,那艾草被点燃时的香味,那吃粽子与听屈原故事的记忆,正以令人诧异的速度退出了国人的生活和视野。保护传统节日迫在眉睫,然而要保护传统节日就要弘扬节日的文化内涵。对于自己的节日,只有自己先重视并享受了,才有可能让别人来重视和分享。对于像端午这样的中华传统节日,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是传承传统,做到“薪火相传”,把节日实实在在地过起来。
犹记得去年,韩国将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引发了国人震动,诸多网友愤慨不已,纷纷义愤填膺的指责,甚至文诛笔伐其行为。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政府和民族慢慢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政府也渐渐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愿这些不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的,更重要的是深入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涵。
时代在变人在变,不变的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端午节,不变的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民族魂,不变的是炎黄子孙心中浩然正气、爱国爱民的不灭情怀。愿我们永远铭记中国传统文化,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发展下去。
端午节感想作文 篇7
每逢端午节,就会放一天假,家家会包粽子,看赛龙舟比赛。可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过端午节又为什么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原来,端午节起源于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国王室贵族,可因为楚王身边遍布奸佞,屈原屡次被流放。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接到了楚都沦陷的消息,他万念俱灰,来到汨罗江边,跳江自尽。沿江的百姓知道这个噩耗,纷纷驾船来到江心,将一筒筒米倒进江里面喂鱼,以防鱼吃掉屈原的遗体。后来,划小舟演变为赛龙舟,竹筒倒米演变成包粽子。农历五月初五成了中国人民为纪念屈原而特定的节日——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吃粽子。刚一进屋,一阵清香就扑鼻而来,是粽子的香味,诱人的香味把我肚子中的小馋虫一下子就勾了出来,搅得我一个劲儿流口水,毕竟一年吃不了几回粽子。开饭了,看着餐桌上的鱼和炒土豆,我和小弟弟谁也没动筷子,我们都在等那香喷喷的粽子。粽子来了,小弟弟马上就抢了一个用黄线捆的粽子(奶奶说捆黄线的粽子是豆沙馅的),可包开粽子一看,是个蜜枣的。于是,他又迫不及待地包开了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第六个才包到豆沙馅的。小弟弟一边埋怨奶奶骗人,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可口的粽子。一会儿,他的小脸上、鼻子上就洒满了白米粒。那滑稽的花脸儿,逗得我忍俊不禁。伴着好吃的粽子,凉凉的糯米带着粽子叶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可现在很多人更喜欢过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外国节日反倒比我们的传统节日过得更红火,真让人不舒服。我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那么深刻的含义,又有可口的美食解馋,我们还是应该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越过越红火,让端午节的习俗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端午节感想作文合集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