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端午节作文

2021-05-05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端午节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1

  端午划龙舟,在印象中,所见过的龙舟是不多的。小时候,以为龙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条龙,一条金龙,人在金龙上歌唱舞蹈。

  记得有一个端午,天空下着雨,雨帘蒙上了人们的眼眸,若隐若现,我嚷嚷着呼喊父母带我去看。饭后时分,父亲便领着我和哥哥去到西江边上,高高的堤坝两旁站满了人。只见河中,十几个壮汉坐在看着像龙的长艇上,立在龙头旁的人奋力击鼓,鼓鸣声中,几艘长艇整齐向前冲去,舟上的人用桨奋力划水,白色的水花在龙的躯体两侧飞溅。龙舟所到之处,层层浪花泛起,交错碰撞,十分壮观。不久,龙舟远去,消失在了朦胧的雾气中,神秘莫测。原来划龙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几条金龙在水中奋勇争先,飞舞戏耍。

  尽管下着雨,观众们无不激动着,欢呼呐喊声势震天,龙舟的每一点动静都刺激着观众们的神经。小时候觉得热闹非凡,堪比新年时逛花街,便也随大人们跳跃欢呼。幼时,龙舟比赛非常难得,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要参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据说以前,小孩子还要洗“龙舟水”,以保证平平安安没有病痛。想到此处,极想尝试一下,却发现河水浑浊,有污渍漂浮其中。这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早已流入了多条河道,这条河水已经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里暗暗叹息。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2

  说到家乡的节日,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端午。在我们家乡,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传统习俗外,更有极具我们地域特色的斗牛,赛马,当然,形形色色的地方小吃,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天,方圆十数里的村民们都集聚在一起,尽情享受端午带给大家的欢乐,小至四,五岁,老至七,八十岁的,他们身着节日盛装,唱着,跳着,让整个村庄都洋溢着节日的幸福。

  现在我用“三乐”来给你介绍我家乡的端午。

  一乐:斗牛

  这是一片长满青草的,极为宽阔的草地,从四乡八邻聚集到这里的人,围在场地的四周,挨挨挤挤的,都带着惊喜的心情前来观看这一年一度的斗牛,在场地的西边有几棵大树,人们选出来的裁判就在那里,他们面色凝重,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场地上,一个已被吹得锃亮的口哨含在主裁判的口里,只见他拿着的红色的小旗帜一挥,两头牛像遇见仇人一样,发疯似的铆足全身力气向对方冲去,待都接触到对方身体后,只听见四只粗壮有力的牛角“乒乒乓乓”地缠在一起。

  编号039的那头牛好像特别聪明,当编号042的那头牛抽出身再一次用全力低头向它冲来的时候,它身子猛地一闪,042就扑了个空,同时前蹄因为用力过猛收不住脚,一下子就扑倒在地上,已完全没有战斗力了,而039经过一阵激烈的鏖战和自己巧妙的战术,在最后终于胜出了。这时四周想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叫声,在空气也充满着挑战气味的氛围中,039勇敢的夺得了今年群牛争霸战的冠军。

  我因为经不住一阵高过一阵的人们的欢叫声和起哄声,就慢慢的挤出了人群。那精彩的`颁奖仪式我就没看了,挤出人群的我,只感到一阵凉悠悠的山风从身边吹过。

  二乐:赛马

  赛马场在斗牛场的另外一边,这些马平时是用来家里驮东西的,在我们村里,因为山路崎岖,有些地方是汽车不能上去的,所以大部分人家都养了马,这些马平时也不是很累,只是在特别需要它的时候才让它驮东西,故此,每家的马都养得膘肥体壮的。现在,这些马又担负起沙场驰骋勇争第一的义务和责任了。

  只见十数匹马在草场的边上排成一排,待裁判的一声哨子声响,所有的马便像脱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骑在马上的人一手紧紧的抓住缰绳,一手握着鞭子,把整个身子都伏于马背之上,只见马蹄响处,腾起一阵灰尘,那些脚下的草皮被疾驰的马蹄带起,在整个场地上到处乱飞,骏马奔驰处,呐喊声和人们的吆喝声响成一片,平时这些做庄稼的好手,这时候全部变成了驰骋疆场的勇士,在马背上好不威风。

  我家的马就曾经得到过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乐:吃喝闲逛

  快乐的节日自然是离不开好吃好喝的。到这天,我们这里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小吃简直是数不胜数,除了绝不可少的粽子,糍粑这些好吃的美食外,还有什么煮粉,凉粉及好多好多叫不出名字的小吃喝美食,在吃的时候,有些摊点的老板还准备了抽奖这些游戏,上一次我就抽到了一只玩具小乌龟,可开心了。更主要的是这天这些小吃的价格都非常便宜,像奶茶这些,两块五毛钱就可以喝个安逸,进店吃粉,老板还会额外送个鸡腿或鸡爪的,完全不用担心会吃亏。

  吃好喝好后后,再往前走,那里有些围着一圈在吹笛子,有些围成一个圈子斗鸡逗鸟的,好不热闹。反正这一天,是我们整个村子的大狂欢,是我们整个村子最快乐最幸福的节日。

  黄昏了,我们怀着意犹未尽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而心里,却已在急切的盼望下一个端午节早点到来。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3

  作品描述的是端午节的清晨五月六月一家人按照传统习俗采集“吉祥如意”的过程,小主人公五月和弟弟六月被母亲煮在瓦罐里发酵的甜醅子“香”醒以后,“就呼地一下子从被筒里翻出来”,便开始了一早晨短暂而充实愉快地节日之旅。于是,插杨柳、上供、吃花馍、绑花绳、戴香包、上山采艾(其实还应当有抹雄黄和点高高山)等民俗活动便被抽丝剥茧般地徐徐绽开。童年的端午节便在《吉祥如意》里徜徉。

  《吉祥如意》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心灵美升华为语言美,语言美构建了意境美,意境美揭示了生活美、人性美。

  由于“美在心里”,所以满目皆是春风,皆是祥和。“甜醅发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样”,“不用吃,光闻着就能让人醉”;“长长的巷道里,散发着柳枝的清香味”;巷道里和山上的雾也是香的,就连跪在雨后“湿漉漉的”地下上供、磕头,“膝盖和额头挨到上面凉津津的,有种让人骨头过电的爽”。戴香包,绑花绳,吃花馍馍,采艾,作者都用了浓墨重彩,描绘出了一幅乡村节日风情画,让人在宁静恬淡中感受热烈狂欢,在清凉肃穆中体会温馨祥和,在纯朴含蓄中领略隽永庄重﹍﹍而这些感悟,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组情节中。

  戴香包香包(我们家乡叫荷包)本来是未过门的准媳妇绣好送给婆家人的,五月还小,没有订亲,就由娘代替。但为了及早培养“女靠一个巧”,娘就让还是幼女的五月戴了她的大顶针学做香包,以致因不熟练针扎破了她的小手。香包里装了棉花,棉花上撒了香料,这样的香包“既是鼓的,又是香的”,六月为了品味香气,竟抢夺了姐姐五月的香包尽情地吸息,“鼻孔一下一下张得更大了,窑洞一样。”他真感觉到“能把鼻子香炸”。香包对于节日里农村的孩子来说显得太重要了,六月因为看到姐姐的香包而想起自己忘了放在家里的香包,“一下子就崩溃了”,他不顾姐姐的感受,抢夺了她的香包,后来想象到爹给娘往口里吹香气可能用的是自己的香包时,断然要放弃采艾这样重要的事情回家去取。然而,他随后却大大方方地把姐姐的香包送给了女孩子白云。白云接到香包就“有点担当不起的样子”。而姐姐五月“胸前没有了香包一下子暗淡下来,就像是一个被摘掉了花的花杆儿,看上去可怜兮兮的。”

  绑花绳端午节孩子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绑了花绳,就“像是布下了百万雄兵”,蛇蝎就会绕道而行,所以姐弟俩选购花花绳就格外地用心,“每人手里攥着两角钱,蜜蜂一样在这儿嗅嗅,那儿闻闻”。他们认为“街的新媳妇最漂亮”,因为它的“一个大胳膊上就戴了那么多的花绳儿”。当他们“手里各拿着五根花绳儿”的时候,“那个美啊,简直能把人美死。”绑了花花绳的胳膊是神圣的,就是在上山采艾的路上,他们也“不停地把手腕上的花绳亮出来看。”当他们真正遇到蛇时,尽管心里发虚,以致分别在手心和裤管上留下了紧张恐惧的体液,但在整个过程中还是以腕上绑的花绳作为心理防线为自己壮胆。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

  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将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将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5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每一年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上一色的艾叶、菖蒲。听妈妈说,艾叶、菖蒲的气味怪异浓郁,能够防蚊驱虫。

  这天,奶奶早早地起来,洗脸净手,在桌案上供上香炉、烛台,还摆上三只盛着粽子的茶碗。我感到很纳闷,便站在一旁看个究竟:只见她拈出一束香,点着,双手合十,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接着连鞠了三次躬,才把香插进香炉里。我问奶奶:“今天为什么烧香?”奶奶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节,是屈原去世的日子,我烧香祭拜祭拜他。”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时,妈妈喊我吃早饭。我一看,桌上备好了各式口味的粽子:蜜枣的、蛋黄的、花生米的、红豆的……我挑了一个红豆的,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又糯又香!我最喜欢吃粽子了,也喜欢看奶奶包粽子。奶奶先挑了两片又宽又长的粽叶,卷成一个喇叭形状,然后左手握着卷好的粽叶,右手灌上两勺米,在中间塞上一颗枣,接着用线绳围着粽子绕两圈,打个结,这样一个可爱的三角小粽子就包好了。我帮奶奶把包好的粽子,小心翼翼地放入锅里煮。不一会儿,厨房里就热气腾腾的,弥漫着粽子的清香味,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下午,我和爸爸去乌巾荡观看赛龙舟比赛。嗬!前来观看比赛的人们把整个乌巾荡都“包围”了。一阵锣鼓喧天,比赛开始了。选手们个个都奋力划桨,河面上顿时激起了无数朵欢乐的浪花。参赛的龙舟,你追我敢,旗鼓相当。我看着一条条乘风破浪的龙舟在河面上飞速地前进,情不自禁地跟着岸边的人们欢呼着、呐喊着!此时的乌巾荡成了欢乐的海洋!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端午节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自从国家把端午节列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后,我就认真的搜索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对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了这个节日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它形成于战国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又称“重五节”、“重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但大家比较认可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了解了这些知识以后,每当端午节吃到美味粽子的时候,我就会从心底涌起对爱国诗人屈原敬仰之情。

【【推荐】家乡端午节作文6篇】相关文章:

1.【推荐】家乡端午节作文

2.家乡端午节作文【推荐】

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推荐】

4.【推荐】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5.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推荐】

6.【推荐】家乡端午节作文10篇

7.【推荐】家乡端午节作文5篇

8.【推荐】家乡端午节作文7篇

上一篇:传统端午节的作文 下一篇:快乐的端午节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