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回忆作文

2021-06-19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回忆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1

  回忆是一件很奇特的事。当你绞尽脑汁想要记起某件事、某个人或某样东西的时候偏偏不称你意。当你无意间看到熟悉的人、事、物的时候,回忆会一浪一浪地朝你奔来,扑得你措手不及……

  迷迭香的花语是留住回忆。原本这花语是和爱情的回忆牵扯在一起的,而在我这,没有爱情,只和逝去的时光缠绕在一起。

  端午放假三天,雨也淅淅沥沥下了三天。我喜欢蒙蒙细雨,喜欢酣畅淋漓的暴雨,却不喜欢梅雨。梅雨季节,不会有雨中漫步的闲趣;亦看不到雨过天晴,如洗的碧空。唯一的感触就是窝在房间里等着发霉。

  我不但发霉而且一个人的时候老爱发呆。有的时候会迫切地憧憬着未来,有的时候又会傻傻地想着过往。时间这东西给我的唯一好感就是让我们拥有了美好的回忆。即便是当初不算好的事物,如今回忆起来也能淡然处之,甚而翘起嘴角,故作老成地感叹一句:当初可真傻啊!

  昨天早上到和我一样宅校的同事那蹭了一个肉粽,晚上家住尖山的同事给我拿了两个红豆的粽子。迷糊的我早上开门才发现这挂在门上的早餐。这俩粽子等了我一宿,哪有不吃之理?随即就放到电饭煲里热了。捞出粽子,箬叶的香气扑鼻而来,里面的糯米软糯、晶亮,红豆也散发着记忆里的味道。一样的美味,可总觉得少了什么。

  我老家,端午是不吃粽子的,要吃粽子需等到重阳。小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现在富足——出门便可买个嘉兴肉粽解馋。糯米比一般的米要贵一些,因此一般不会有人在闲暇时包粽子解馋。我是一个极爱吃糯米的人,便特盼望重阳。那会儿包粽子的馅料主要是红豆、蜜枣、板栗,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会包几个肉粽。粽子的形状以四角为主,技艺高一点的人能把粽子包成三角状,我奶奶便是其中之一。那时候,特骄傲奶奶有一双巧手,能给我们堂兄妹几个变出一个个独特的粽子。好让我们拿到小伙伴面前炫耀。

  这种三角形的粽子像鸡头,故称“鸡头粽”。奶奶说吃了鸡头粽以后考试就能高中。奶奶的殷殷期盼那时候的我们并不能理解。那会儿,我们的小心思哪会放在学习上,兄妹几个眼里、心里都是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粽子。一双双眼睛眼巴巴地望着锅灶,盼着它们早点熟,到时候能多抢几个粽子。现在,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利索了,很久没有包过鸡头粽了。我们也已长大,那还好意思抢东西吃。这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物是人非……

  去年重阳,看着摆在眼前的两个粽子,我说这粽子没以前的好吃。我妈答我的那句话,现在还记着:以前是几个兄妹抢着吃,现在没人和你抢,抢着吃当然更好吃了。小时候的暑假,你们总爱吃冷饭,冷饭有什么好吃的,可你们还是像猴子一样抢着吃!

  我一直以为回忆里的食物特别好吃是因为经过时间的发酵。记得年初回学校去西门买了枣糕来吃,没有原先那么好吃,还曾感叹过:回忆里的东西就是特别好吃!却不曾想再美味的东西没人跟你抢,没人和你吃,你吃着也是索然无味的。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2

  每当粽子的清香开始在小村庄里弥漫时,儿时的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如今,有关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儿时脑海中虽然有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而所谓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传说,我却一无所知。小时候过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农历五月初一早上,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

  一进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篓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干的芦苇叶放在水里浸透做棕叶,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一直是这样做。

  端午前一天,妈妈和姐姐就一起动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们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你可别小看了这手头功夫,因为我多次失误过,也曾被妈妈数落了多次。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有关端午节的记忆,充满了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却让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也许是好多年没有那么开心随意地在家过节的缘故吧!

  而现在远离家乡的我,每逢端午会依然早起,虽然寻不到艾蒿的踪影,却只能触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觉一下端午的氛围。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3

  每到端午节,像艾蒿、五色丝线、芦苇叶、香囊等物品,还有那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人、事、景都会浮现眼前,从而勾起很遥远的情思。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以致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他的诗作独具风貌,影响深远,至今一直流传于人们的心中(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据说,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其他人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来保护屈原的身体,这就慢慢发展成现在的粽子了。

  很多年以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

  艾蒿。记得小时候的端午,爷爷一大早叼着旱烟袋,手里拿着一把镰刀,肩上背着他自己编的竹篓,急匆匆地离家了。不一会背回一篓艾蒿,然后分别插在四个儿子家的大门两边,当然还有四合院的大门,剩下的都用来煮洗澡水。

  割艾蒿,这是每年端午节爷爷忘不了的一件事,这种避邪的方法,已成了我们那每家每户的习俗。不知过去多少年,爷爷的旱烟袋不再升温,可烟雾却仿佛在不断地缭绕,而割艾蒿这件事从此失去了规律。

  五色丝线。五色,吉祥的象征。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在端午节这天,奶奶无论怎样都会积攒点钱,买来五色丝线,烧好一大锅开水,水里放上许多种驱毒的树叶、药草,等水温适中时,把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二伯家的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我和两个弟弟(爸爸排行老三)以及小叔家的一个小弟,一个一个洗得干干净净。当然,哥哥姐姐们都是自己洗的,奶奶只帮他们擦去后背上的水珠,然后将五色丝线,系在我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

  据说戴上五色丝线的小孩,可以避开五毒蛇虫的伤害,或许因此,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吧。如今五色丝线幻化成五彩缤纷的梦,梦里有天堂、有奶奶的微笑。

  芦苇叶。离家大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很大的芦苇荡,每当芦苇叶长到两指宽的时侯,条件好的邻居就去釆摘一些回家包粽子吃。那时候,十多岁的我闻到了粽香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回家硬是扯着妈妈衣襟,央求妈妈也包一些粽子,可是妈妈说要到端午节才能包,因为保存的糯米仅够端午节时包,否则,端午节就吃不到粽子了,听了妈妈的解释,我只好咽了几下口水。

  在我的期待中,端午节终于到了。就在前一天的中午,妈妈和我背起草蒌去芦苇荡采摘芦苇叶。不一会,妈妈说:回家吧,叶子够包粽子了。其实我只釆到十几个叶子,还不是很嫩绿。走出芦苇荡,妈妈赶紧把我搞乱了的头发理了理,还用衣角帮我擦了擦汗水。

  回到家不一会,生产队上工的钟声响了,妈妈赶紧去上工。晚饭后,妈妈把芦苇叶洗净,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下,把泡好的糯米塞进芦苇叶,还有年前自家枣树上长的、晒干了的红枣,包成三角形,再上锅煮。煮好后要盖好锅盖焖一夜,到第二天早晨才最好吃。

  端午节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了,妈妈把热好的粽子和新煮的鸡蛋端上桌,我和两个弟弟美美地吃了个大饱,然后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不一样的粽香。自从我嫁人后,妈妈总是担心我在婆家有太多的不习惯,特别是端午节我最喜欢吃的粽子。

  在节日的前一天,母亲无论怎么忙,都会亲自去芦苇荡采些芦苇叶,然后包好多粽子,并上锅煮熟后送给我吃。

  那些年的端午,我一直吃着妈妈包的粽子,可是,自从妈妈离逝后,我没有尝过其他人包的粽子,仿佛失去了胃口、粽子也不再飘香。看着一家人,吃着婆婆用咸肉包的多角粽子,我悄悄躲进被窝,唯有泪落千行。

  不知过去几年,端午节这天,婆婆硬是把她包的粽子,塞进我手里让我尝一下,说如果不好吃就不吃,我不好拒绝婆婆的好意,就接过粽子勉强地咬了一口,或许是多年没吃的原因,感觉非常柔嫩、清香、爽口,但在心里仍有一丝难过。现在妈妈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而在心中那份思念永远抹不去。

  香囊。一晃不知过去多少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知从哪个端午节开始,我学着前辈的做法,用一块不大的绸丝布,把它缝制成一个小袋,然后装进各种碾碎的香草药,再用五色丝线系扣成索,让我幼小的儿子女儿带在身上,希望清香四溢的香囊,能伴随着他们健康地成长。

  还有,我用几根两尺长的彩色毛线,把它拧在起,从一头打个结,然后编织成一个三寸长的小网,把煮熟的鸡蛋或鸭蛋放在里边,从放蛋的入口把毛线拧在一起,再打个结,然后平分开毛线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他们想吃的时候随时取出。可是孩子们挂了一天也不舍得吃,以致邻居家的孩子们羡慕了很久,后来我把这方法教给了他们的母亲,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如今皱纹已悄悄地爬上我的眼角,而对逝去的亲人,那种深深地怀念之情,永远烙在心底,还有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赞颂。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4

   农村里的人对于端午节并不陌生吧,城市倒没有那种味道了吧。

  记得往日农村里的端午节,我是感觉到很新鲜的,不仅要包粽子,外婆还会从哪儿摘来一些菖蒲还是什么药草,折成一把剑的样子(我感觉很像剑),挂在大门前两个门神上。我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听说是可以驱邪避讳的。

  粽子也是多种多样的,猪肉棕是肯定有的,还有枣棕、豆沙棕、芋艿棕,粽子里放进外婆自己家腌制的辣椒,可香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上面提到的药草。听说药草还可以赶蚊子,我对于它既好奇又敬畏。

  一次,我晚上做梦梦到了鬼,我在梦里是心惊胆寒的,那厮把我抓起来,带我飞走了,正飞出门时,两位门神手持利剑,施出法力,把鬼降服了。而我在梦里看到的两把剑,就神似菖蒲。

  写到这儿,我眼中滚出了热泪。我不是对于那厮的恐惧,而是在想,我在什么时候失去了它们呢?想想真是悲哀。如今,我也没有对于鬼的害怕了,因为,我现在并没有理由去害怕它,我也没有一颗乡村的心。即使有,在这城市里也是不习惯的。我现在畏惧的是人们的心鬼。

  而如今,香喷喷的粽子也没有了。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5

回忆彩绳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端午节回忆作文 篇6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奶奶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奶奶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奶奶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她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姑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慢慢长大了,奶奶也去世几年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奶奶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端午节回忆作文六篇】相关文章:

1.回忆端午节作文

2.端午节的回忆作文

3.端午节回忆作文5篇

4.端午节回忆作文10篇

5.端午节回忆作文九篇

6.端午节回忆作文7篇

7.端午节回忆作文3篇

8.端午节回忆作文9篇

9.端午节回忆作文4篇

上一篇:快乐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下一篇:端午节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