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传统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国家的端午节。在这一天,许多地方都会飘着浓郁粽香,共同纪念这个节日。虽然各地都过端午节,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就非常的与众不同。
一提到端午节,我首先想到的,是那诱人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也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在两千多年前,有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自己的国家灭亡,悲愤不已,含恨跳江自尽。人们为保住屈原的躯体,就将米用粽叶包裹,投入江中,让鱼虾吃粽子,而不吃屈原的躯体,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天立为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就这么延续下来了。
想吃粽子先要会包粽子,但可别小看包粽子,那也是一门技术活。我观察了妈妈包粽子的过程,首先,将买来的粽叶,将其清洗干净,放在旁备用。然后将糯米放在盆里洗净浸泡24小时,准备些猪肉、蛋黄、大枣等粽馅,根据个人口味搅拌均均,也可以是纯米的。最后才是包粽子,将粽叶折成漏斗状,然后将米、馅放入“漏斗里,再将粽叶裹住,用线绳系紧,粽子才算包好,妈妈包好的粽子三尖两叶长,非常好看,看妈妈包粽子既长知识又享快乐!
除了包粽子之外,我们还会系着五彩绳去踏青。传说系五彩绳是为了防止五毒入侵人的身体,孩子们去踏青,多数是为了折艾蒿或者折桃枝,享受踏青时光,与大自然亲切接触,呼吸到新鲜空气别有一番情趣。
故乡的端牛节,浓浓的家乡风俗,世世代代永远传承。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我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有些人还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较多。香囊的样子各式各样,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颜色有红的、黄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楼道里,楼道里飘香着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诉妈妈我也想吃粽子,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别急,别急,大家等会儿到奶奶家还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江米、红枣、花生、箬叶。不等奶奶开口,我就抢着说:“做粽子可简单了!大家把材料准备好,用箬叶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点儿得意,心想:奶奶一定无话可说了,我已经把做粽子的全部过程都说了下来,奶奶一定觉得我太聪明了。可奶奶说:“你说得简单,包粽子可有许多讲究呢!”我不相信,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讲究?
开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奋勇,决定第一个试试。我拿起箬叶,包住江米随便缠了几圈。缠出了个圆不圆、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东西。我拿出红丝线,心想:奶奶平时给粽子“五花大绑”,真难看,我可以缠一个漂亮一点的嘛!我用线围着粽子绕了两圈,然后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刚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叶一松,江米从里面掉了出来,让我白高兴一场。
奶奶见了,来给大家做示范。箬叶经奶奶三折两卷就包成了一个粽子。奶奶还教大家包粽子的窍门,大家试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收获可真不小呀!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3
一天早晨,我与往常一样正准备吃早餐,突然发现早餐有点不一样,我看到了一个正冒着热气的胖乎乎的大粽子。原来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每年都期盼的端午节。
端午节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大臣叫屈原,他非常热爱他的祖国--楚国。因为受到奸臣的陷害,楚怀王把屈原赶出京都流放到外地。后来楚怀王因不听屈原忠告,病死在秦国,楚国后来也被秦国所灭。屈原听后十分悲伤,就抱石沉入到泪罗江自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后来人们把每年的五月初五确定为端午节。每次过端午节,我都会想起一首小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香,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可我觉得最有趣的习俗还是包粽子。去年端午节那天,我跟着奶奶爷爷在绍兴老家学会了包粽子。包粽子的材料可真丰富,有五花肉、粽米、红豆、花生、蜜枣——看得我眼花缭乱。首先我把叶片放入水中洗干净,再把粽米放入水中洗干净,然后加一点点盐和酱油搅拌均匀。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两张叶片叠在一起,折成一个漏斗,先往里面放一勺米,把它对着左手掌心抖了几下,再塞进去一小块肉和蛋黄,然后填满米。接着左折折,右折折,把它包得严严实实的,最后用一根细绳子把它捆绑起来,一个穿着绿色外衣的美味粽子就做好了。
每次过端午节,都会让人们更加怀念和敬仰爱国诗人屈原。我们从小要有一颗爱国之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端午节传统作文 篇4
大家可以画影图形,去追溯历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来,但如果缺少当下的反思,不能从现实角度对端午节进行人文反思,那么,一个传统节日将又会沦为消费主义行为,会像中秋节一样,成为公关社交的节日,远离了文化的本质。
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个现实的知识分子,和一个节日意义,互相勾连比附,这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都是非常少见的。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知识分子,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大家对屈原的评价和认可,到了怎样一个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赛龙舟的时候,大家想起屈原了吗?
端午节,如果离开了对“屈原”这位人文知识分子模范的思念与文化认同,就失去了端午节文化“失范扶正”的根基,如果传统节日的复兴,不能推动人文学科的复兴,那么大家就会永远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线足够明亮,足够温暖,但是没有成长,没有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没有理性的明天……
【精选端午节传统作文四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