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2021-08-11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风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风俗吧。“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风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节,我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端午节的许多风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有辟邪之意,实际是用来当佩饰用的,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南京过端午,每家都会准备一盆清水,在里面加两枚鹅眼钱和一些雄黄,家里的大大小小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水洗脸,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眼疾!看了我的介绍,你们知道一些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了吗?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2

  家乡的端午节家乡的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众说纷纭,因而庆祝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端午节有的说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有的说祭屈原的,有的说祭伍子胥的,也有的说祭龙的,还有的说辟邪的。家乡人的说法是祭屈原。家乡的人以祭屈原为由。家乡的人是这样过端午节的:当端午节到来时,家乡的人们在自家的房顶和门楣上插上柳枝和艾叶意在避邪,妇女们和面洗菜忙着蒸包子,这时她们早已为孩子做好香包。

  端午节的’这天,小朋友们胸前挂着形状各异的香包,早早的来到草地上,一起游戏,载歌载舞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端午节第二天,从自家院子里摘来正在盛开的丁香、芍药、牡丹等鲜花以及艾叶插在屋内,以此达到人们消除毒气、驱恶辟邪、预防疾病的朴实愿望。家乡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虽然家乡并不产雄黄酒,但是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用青稞酒代替雄黄酒涂抹孩子的额头、口鼻等习惯,希望孩子们平平安安。有的人们在端午节当天,拌凉面、做凉粉,带着吃食走到大自然中,尽情地唱着青海花儿、喝着醇香的青稞酒。你跳我唱,尽情欢乐。

  家乡的端午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不亚于家乡的春节。和春节一样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3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之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粽子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了很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很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还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人们将粽子投入江中,当做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将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作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产生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4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件事发生离现在已经XX多年的历史了,那时侯秦国和楚国打仗,秦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爱国诗人屈原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便提出建议,让我国也就是楚国和齐国一起打仗这个建议;非常多人不同意,屈原辞职,楚怀王把爱国诗人屈原流放了,带到非常远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尽;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每年端午,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蠹虫或防止蠹虫孳生。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子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南方过端午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5

  端午节有许多的风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风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见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棵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风俗把古老又悠久的风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6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株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株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7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五月节”。每逢过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吃上香喷喷的粽子,还能观看激动人心的龙舟赛。听闻有的地方还会有挂艾草的习俗呢!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一起包粽子。奶奶先拿出粽叶,并将粽叶卷成漏斗状,再往里面放糯米,咸蛋黄,五花肉,最后用绳子将其绑紧就大功告成啦!我也写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把材料放入后便盖上粽叶,用绳子圈了几圈打了一个结。我开心地提起粽子想跟奶奶分享我的杰作,但是不一会的功夫,粽子里的料纷纷跑出来了,看着自己包的粽子散了,我好伤心。这时一旁的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没关系的,第一次包,难免会有失误,可能是没绑紧呢,我们要从中总结经验,不要放弃,慢慢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完好无损的粽子,我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奶奶也满意地笑了。这时厨房里传来的爸爸的.声音,爸爸说:“看来,以后包粽子有小帮手啦!哈哈!”我们开心地笑了起来,似乎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欢乐。

  我喜欢端午节,我每年都盼望着端午节的到来,这样我不仅可以和家人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包粽子,还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8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跟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之一—插茱萸。但,随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9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这天一清早,奶奶将乡下带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风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黄鱼。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几样在平时很少看见的东西——粽子、黄鱼。我很奇怪地问奶奶:“今天又不是过年怎么吃粽子了呀?”奶奶笑着说,“因为今天是端午节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黄鱼。据说这天人们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吓跑鱼虾,里面的米能喂饱鱼虾,它们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这是人们对屈原的敬爱。”现在我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讲究。

  赛龙舟、挂香囊。晚上看电视我还知道端午也有赛龙舟、挂香囊的风俗,坐在一边的妈妈告诉我:“相传当年屈原跳江以后,人们舍不得屈原,纷纷驾船竟相赶去救屈原,一会儿工夫就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另外,人们还用五色的线缠绕香囊,有驱邪、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啊!端午节的风俗可真丰富呀,听说,端午节的风俗已由湖北省为代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真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0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我从书上知道,这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楚国人,他在流放期间,楚国被秦国攻破,他很难过,投了汨罗江。老百姓很感动,就把饭团、鸡蛋丢进江里,吸引鱼儿,不让他们吃屈原的身体。所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我们就有了吃粽子和茶蛋的习惯。端午节早上,我的早餐就是粽子加鸡蛋,还吃了大蒜子呢!

  说到吃大蒜子,那是因为端午节也被称为“五毒日”,是古代的一个卫生节,我听广播了解到,五毒是指五种有毒的动物:蛇、蜘蛛、蟾蜍、蜈蚣、蝎子,如果接触到它们,我们很容易就会中毒。所以端午节前后,人们洒扫庭院,插艾条、播洒雄黄酒,杀菌防病,强身健体。记得爷爷在的时候,爷爷就做过雄黄酒。不过,妈妈也带我去中药店做了一个香包,里面有五种中药:冰片、白芷、丁香、藿香、菖蒲,有驱虫的功效呢,而且很香。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把香包放在枕头边,蚊子也不来找我了。

  每一个节日都可以互相祝福,而这个节日是纪念故人的,所以只能说“端午安康”,这个节日,我涨了不少知识呢!祝大家端午安康!

  教师评语:孩子的思路很清晰,条理清楚,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让我们大人也涨了不少知识呢!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1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五月里,端阳到。汨罗桥上好热闹,好热闹。鼓儿咚咚,旗儿摇,龙船比赛开始了,开始了!铿冬铿,铿冬铿……”四面八方的龙舟伴着有节奏的锣鼓声争相而来。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更有100多年前初一皇姑命名“奉聘金龙”的“黄蒲特”飞龙……东江龙舟,除了龙头按其村庄古时供奉的神不同而有所不同以外,大致都船长七丈四尺,首尾尖而翘高,中间粗而低椭,前有威武龙头,后有旌旗长鞘。船分二十七栏,大鼓置于正中,两锣鼓声统一着五十四位划船健儿的桡拍,在指挥的率领下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使龙舟在浩瀚的江中疾速前进。赛龙,是龙船节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号令一发,倾刻喧天锣鼓如春雷滚动,漫天水花似春雨飘洒。这种龙舟竞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较量,是团结合力的大比拼。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赛龙舟成为一个娱乐的节目也成为了端午节传统的庆祝项目。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2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母亲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姥姥插茱萸。只见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3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热闹的春节,追悼亲人的清明节,纪念爱国诗人的端午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在这些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

  在农历五月初一,大人们都会先在门楣上挂艾叶、昌蒲,这些可以驱赶蚊虫,而且还要喝雄黄酒,防病防灾,大人们还会去采摘粽叶洗、浸,还要浸糯米,糯米里面可以加红豆、肉、花生等食物。

  接着是包粽子,在我们家里,奶奶包粽子包得最好。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奶奶说:“在公元前278年,楚秦争夺霸权,楚国的楚怀王昏庸无能。屈原建议他富国强军,举贤授能,而楚怀王却听信小人谗言,把屈原削职流放,屈原在京都听有人说秦国把楚国攻破了,屈原听自己的国家被别的国家占领,悲痛万分,他就抱着一块石头投江自尽了。人们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自尽后,就把叶子包着糯米投到江里去,让那些鱼虾吃饱,不要咬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要吃粽子的原因了。”奶奶说完,我恍然大悟。

  粽子包好了,煮粽子也是门绝活,锅里放入蒜瓣等作料,吃粽子的时候还要醮白糖,这样才不容易坏肚子。

  吃饱喝足,我们一起去看赛龙舟。赛龙舟同样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赛龙舟主要是为了驱赶水中邪灵,让屈原的灵魂归到故里。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个盛大的节日,在端午节里,我们大家都开开心心,天空弥漫着欢笑声。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4

  除了春节,我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粽子是我最爱的食物之一。

  听说别的地方端午节都有赛龙舟的,可我的家乡却没有。也许是有的只是我没见过罢了。不过吃粽子还是有的。

  一大早起来,就见外婆在准备食材,妈妈在洗粽叶。我过去帮妈妈洗粽叶,我边洗边问妈妈:“妈妈,粽叶用的是那种叶子呢?”

  "有的是用箬叶,还有的是用苇叶。”妈妈回答

  “哦!”虽然我嘴上说“哦”,但是不知道箬叶和苇叶是哪种叶子

  说着说着粽叶就洗好了同时,外婆也把食材准备好了。食材有糯米、红豆、香姑、肉等等。所有准备本工作都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首先把粽卷成一个有盖子的三角体,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盖上盖子,最后再裹一层粽叶,用绳子捆着,蒸一蒸,接着就是等待了。

  午饭时间,粽子蒸好了,我顾不上烫,挑了一个最大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个吃完再来一个,百吃不腻,要不是吃得肚子像个皮球,我还要接着吃。

  这一天的食物几乎是粽子,因为粽子想既可当主食,又可当甜点,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吃粽子。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5

  大家肯定都知道端午节吧。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就会包好吃的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等粽子煮好了就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剥开粽子叶,闻到一股香味,里面用江米包着的蜜枣,像一颗亮晶晶的红宝石。一盘粽子放到了桌子上,那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好极了。因为奶奶总是包许多粽子,送给亲戚吃。

  端午节,让我想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将士——屈原,后因国家毁灭而跳河自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杀那天定为端午节。人们在那天举行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等习俗。

  坐在电视机前看激烈的赛龙舟比赛,为自己喜欢的队加油喝彩。我想:中国的文化多悠久啊!中国的传统佳节多精彩啊!听奶奶说,赛龙舟是为了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保佑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热门】】相关文章:

1.【热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2.【热门】端午节风俗作文

3.端午节风俗作文【热门】

4.【热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9篇

5.【热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7篇

6.【热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四篇

7.【热门】端午节风俗的作文四篇

8.【热门】端午节的风俗作文4篇

上一篇: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下一篇:过端午节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