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介绍作文

2021-09-06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介绍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介绍作文 篇1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动手包起了棕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此时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但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最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最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这一天,我过得十分开心,因为既有美味棕子吃,此时还能够听到古老的传说故事——包棕子的来源。

端午节介绍作文 篇2

  6月24日上午,冷泉小学全校同学在老师们的组织下举行”迎端午”活动。

  活动第一部分是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观看者端午节的纪录片,同时广播中还就端午节的一些知识,设计了问题,同学们机制灵敏的回答着问题,欢声笑语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包粽子活动拉开了帷幕,学校准备好包粽子的食材,专门供学生包粽子。这时,学校电视台也播放出包粽子的视频,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认真地模仿着电视上的方法窝叶,放米,捆绳一个工序也不马虎。

  大家说着、笑着、比着,沉浸在浓浓的温暖气氛中,一个小小的粽叶和糯米在大家手中翻转着,一点点的变化着,郑龙龙的快乐包进了一个个香喷喷的粽子里,虽然一个个奇形怪状的,但依然阻挡不住浓浓的粽香。

  中午,粽子煮熟了,同学们每个人都分到了几个粽子,欢声笑语又一次散满了每一个角落。

  在一片欢乐和谐的气氛中,迎端午活动是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了解了有关端午的知识,收获到了一个个美味的粽子的同时,也品尝到了自己动手实践的快乐!

端午节介绍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我就想起了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来要回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楚国有一位士大夫叫屈原,他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授贤任能,章明法度,但遭到了小人的嫉妒诋毁,被楚王革职流放。后来,秦国挥兵南下,攻破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消息,悲愤欲绝,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他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怀念屈原,担心鱼虾吃掉屈原遗体,就把米饭包起来,投到江里,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也成“诗人节”。人们在这一天不仅包粽子,还举行龙舟比赛。这一抚慰忠灵的习俗世代相传,直到今天。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无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我最喜欢吃肉馅的粽子,每次我都能一口气吃三个。再过两个星期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奶奶说今年要包更多的粽子,送给我的小伙伴吃,好期待啊!端午节,你快快来吧!

端午节介绍作文 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端五节、端阳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各具风韵。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于驱蚊蝇,净化空气。

  端午节也是爱国节。

  春秋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告诉皇帝要加以防范,以防被秦国所灭。昏庸的皇帝不同意。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中怀抱大石投江自尽。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

  而今天,在端午节的这个日子里,我看着妈妈在包粽子,心血来潮,也想尝试。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首先把叶片和糯米洗干净,加一点盐和生抽搅拌均匀,用两张大小不一的竹片叠在一起,折成一个漏斗型。可万万没想到,我的'漏斗有两三个洞,米一直不停地往下掉。妈妈见状,在旁悉心教导我。我开始做得很顺利,可到后来我的糯米又放多了,叶片怎么也压不住。妈妈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舀一勺米放在漏斗里,不要太多了。‘’我按照妈妈所说的做,果不其然,一个结实的粽子就做好了,最后用绳子捆紧。看着那有模有样的粽子,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心中的兴奋之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浸润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古代人民的美好情感与心愿。

  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我们也要向屈原学习,做一个爱国的少先队员。

端午节介绍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五月初五,端午节到了,我们的端午节有很多别名,如:重五节、端阳节、龙日……

  端午节还有许多传说呢!有说纪念伍子胥的,有说纪念屈原的,有说纪念孝女曹娥,其中最主要的说法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人,楚王相信那些奸佞小人,不听屈原等人的劝告,将屈原削职流放了。在流放中,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被敌人占领了,伤心极了,他抱着大石头,投入江中。当地老百姓知道了,个个都痛哭流涕,渔民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划着小船找。还有一些人将米团扔进江里,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尸体。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由此而来。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每逢端午节,南方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香囊。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端午节介绍作文 篇6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的童谣吗?“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写的就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你们知道是为了纪念哪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吗?他就是屈原,他被别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就在这天把粽子扔进汨罗江,喂饱鱼虾们,不让鱼虾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端午节这天,我们还要赛龙舟,是为了捞起屈原的尸体,可是没有捞起来。屈原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我们只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才一直这么做的。

  我们合肥过端午节,每家的长辈们都会准备很多的材料,包很多不同馅料的粽子,还要去菜市场买艾草,挂在自家的门窗上,艾草是可以驱蚊避邪的。

  端午节每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饭,很有气氛,而且让我们这些小朋友们,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看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端午节介绍作文 篇7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插艾叶,包粽子。

  临近端午节,人们开始忙着采摘新鲜的芦叶,他们在芦苇丛中边采芦叶边唱歌。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欢快的歌声在河面上荡漾。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一大清早就忙开了。先把晒干的芦叶煮透,再把芦叶折成一个漏斗状,舀一大勺洗干净的糯米放进去,中间加入一两颗红枣或一些花生,最后把“漏斗”的口盖住,沿着“漏斗”的边把剩余的芦叶紧紧地缠绕上去,用线一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乐呵呵地在旁边帮忙,可芦叶在我手里就像个调皮的精灵,一点儿也不听使唤,不是这头松了就是那里散了。这个时候我就惊叹于阿姨婆婆们心灵手巧的手艺了:她们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香包粽子、枕头粽子、小脚粽子……口味五花八门,有香甜的枣粽子、咸鲜的肉粽子、香辣的火腿粽子……田野里,小路上,到处都弥漫着粽子的清香,人们的脸上放射出兴奋的的光芒。他们提着粽子,你送给我,我送给你。把幸福与甜蜜相互传递,把劳动的果实与同伴分享。

  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很多,动人心弦的赛龙舟,富有创意的画彩蛋,喝驱邪防虫的雄黄酒……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远方的客人,欢迎你们来做客哦!

【【精选】端午节介绍作文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精选端午节介绍作文汇总七篇

2.端午节介绍作文汇总七篇

3.精选端午节介绍作文七篇

4.【精选】端午节介绍作文七篇

5.【推荐】端午节介绍作文汇总七篇

6.【热门】端午节介绍作文汇总七篇

7.【必备】端午节介绍作文汇总七篇

8.【精品】端午节介绍作文汇总七篇

上一篇:三年级端午节作文 下一篇:端午节习俗作文